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苔藓》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苔藓》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4 03:04: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苔藓》经典观后感10篇

  《苔藓》是一部由康佑硕执导,郑在咏 / 朴海日 / 柳善主演的一部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苔藓》观后感(一):被私欲掩埋的真相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冤冤相报,这是一个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故事。一切还可以重来。

  图画大了,舞台大了,我们入了别人的戏,别人也入了我们的戏。

  故事什么都在说,却什么也没说。

  它只是画了一个图,然后最后又将它付之一炬。

  智英仿佛是故事里的审判者,她忍辱,怜悯,她渴望被救赎,她以为她在救赎。故事的最后一派祥和,男耕女织,可是这宁静的背后,又有着怎样欲望在滋长着呢····

  其实没有真正的审判者,我们如果能审判别人,却未必能审判自己。没有最大的玩家,没有最后的胜利者。

  私欲总是像苔藓一样蔓延滋长。这私欲可以是刘海国对父亲的死因一究到底的执拗,村长对绝对权利和金钱的笃信, 智英对救赎偏执的理解,朴检察官对正义的自我追逐。

  在私欲的趋使下,我们总是盲目的相信:自己紧紧抓牢的一定是对的,为之付出的就一定不会背叛自己。

  可是真相是什么呢,谁杀了牧师了,谁制造了教堂的血案了,这么重要的真相却没有交代,不真相不重要,只是我们选择性的遗忘了他们的重要。

  我们紧紧攀附的只是自己的欲望,恐惧的是理想被夺走的无依无靠,所谓的真相远远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掌控。

  欲望在故事里被宏大化了,每个人揣着自己的心思,精心的计划着自己的日子,为了掩盖真相,忽视真相,不计代价。

  如果真的有原罪,如果这罪的的确确存在,费尽心机也枉然····被自己掩埋,却难逃其他人的审判

  《苔藓》观后感(二):活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

  这是几年前的片子了,以前我一直看不进去,也许是因为片名就显得潮湿阴冷,又或许是影片一开始的景色也显得沉郁,没有韩国电影一贯以美景开头的明快,所以我迟迟看不进去。但这一次不知为何,我看进去了,但是片子还是显得太长,中间有几段我是快进拉过去的。

  许多年之后,当他们在荒僻之地建起了秩序整齐的村子时,刘木刑却死了。刘木刑的儿子来到村子给父亲办葬礼,却怀疑父亲的死因有疑。他留下来揭开了村子里隐藏的层层黑幕。他首先发现的是原本属于父亲名下的土地和钱财已被转入千永德名下。他追查下去,一查到底。

  他首先在父亲的房子里发现暗道,然后他又发现村子里的住宅都有暗道相通,村长和他的几个手下的房子也是这样。他们互相监视,互相防范。要知道他们几个当初都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不为自己留一手,怎么在此险恶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呢?

  村长华美的豪宅高高地据于村中的一个制高点上,他可以监视一切,控制一切。当初他就是一个刑警,每个罪犯所犯下的罪恶都拽在他的手里,来到这里之后,他是村长,村民都要听命于他,他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得乖乖去干,不得有 任何异议。

  在这个村子里唯一能够与村长抗衡的是牧师刘木刑,但刘明显处于下风。只有一个女子是站在刘木刑一边的,但在村长的淫威之下,那女子也放弃了自己的立场。

  村中唯一的女人是英智。英智十几岁的时候,遭到四个男人的强奸并生下孩子,是刘木刑在那群淫棍的手中救下了英智,所以英智对刘心存感激。

  来到这条村子之后,英智成了这群男人宣泄兽欲的公共厕所,她其实是脱离了狼窝又入虎穴,生活没有实质的改变。但她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她不敢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

  千永德的罪行逐渐被揭开,千也逐渐露出他伪善的脸孔!他把他手下的那几个人都杀死,以掩盖自己的罪行,但他的罪行是恶贯满盈,欲盖弥彰。最后他反咬一口,说当初是刘木刑把所有信众都杀害于教堂里,然后把信众们所捐献的钱财据为己有。但他的谎言被英智揭穿了,其实是千永德杀死了全部信众,然后把本属于教民的公共财产夺了过来,只是当初刘木刑也迫于他的淫威才不敢说出真相来。在证据面前,千永德只有自杀了。

  村子像是经历了一场飓风的扫荡,把一切罪恶都一扫而光,重新恢复了阳光明媚。

  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刘木刑的儿子心情大好,他突然想起了要回到村子去看看父亲的墓。当他回到村子的时候,他看到了原本属于千永德的那幢豪宅,现在更改了主人,新的主人就是英智,英智像一个胜利的女王一样,高高地据于村庄之巅,俯瞰着这里的一切,她的目光与他的相遇,他从中读到了深沉的含义!他忽然想起,当初打电话通知他父亲死讯的就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这个女人就是英智。他恍然大悟,是英智让他来到这个村子的,是英智借助他的手来扫荡这一切的!

  这里经历了一场战争的浩劫,但她才是最后的胜利者。至此,我们才明白苔藓的片名的含义,像苔藓一样卑微的活着,默默地依附在巨石上,活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

  《苔藓》观后感(三):还是短评写不下

  其实不少人的观点是,片子还算是个不错的片子,就是太长了。

  说白了就是还可以,但是你不值2小时40分钟啊。2小时40分什么概念,杰克这个时候都已经沉进大西洋。

  叙事上其实是不含糊的,过去现在交替叙述,层层推进,有条有理。节奏实在太慢了,即使是为了渲染气氛也过了。再加上一些没用的情节,一些冗长的对话,一些奇怪的动作戏安排,就搞得片子有点尴尬了。

  说去偏僻小村办理父亲后事(兼有逃避自己身上麻烦的想法)的儿子,却发现村子里的权力角色似乎都不想自己留下。儿子感到疑惑开始调查,招来村人的灭口,进而牵出整个村子的巨大黑幕。

  这种背景设置就很吸引人。不过我觉得片子最值得称道的一个点还是关于事件前史的演出。

  开篇就讲了整个故事的起因。七十年代,苦行僧,殉道者,或者甚至可以说是被奉为神的父亲带着一群意图改过自新的罪人开辟了一个小村,真是个遗世独立的理想乡。

  而几十年后儿子来到这里时,大出观众所料,村子似乎连表面上的美好都没有维持(观众想必猜得到村中必有罪恶,但是黑暗几乎浮于表面就有些惊悚了)。过去现在之间这种强大的不协调感究竟是何时产生如何产生,是片子最大的悬念。

  后面的推进就中规中矩了,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理想与现实,不少人分析。观点千人千样,不多说。

  暗黑的要素也都没落下,神秘信仰,诡异眼神,秘密通道,屌乱之事,等等等等。

  也把之前的迷都解开了,这里就差点意思了。好多疑问根本谈不上设计感,也不是主角去解开的,而完全是自己撞上来撞破了,这显得导演处理上有些太马虎。另外事关主角的几场追杀逃生戏简直是弱智到极限了…

  终场是个常见的罗生门,反牵出之前一个比较cult的事件。若干年前与父亲对抗的祈祷院,在父亲等人离去之际,全部信徒和神职人员都被杀光了。真凶是谁不好说。

  结尾又是个可以预见的小反转,趣味不错。

  片子最大的槽点应该是检察官这个角色了……全片都在跟主角相爱相杀相互理解的过程中,真是完全的腐系杀必死。对推进剧情的作用微乎其微,顶多充当一个资料收集者和救场者。与主角会合飒爽登场之后你以为他要进行什么名推理了,结果如前所述,真相自己撞上来了,是不是自带解谜光环啊。

  再有的作用就是展现一下在韩国的司法体系中,检察官究竟有多屌了。

  顺手点了一下IMDB的链接,发现在那里的评分跟这里一样。只能说大众的直觉还是比较可靠的。

  《苔藓》观后感(四):静与变,或,罪与罚

  静与变,或,罪与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8aef5a0102wgft.html

  从对影片一开始三德祈祷院的引子不明不白,漫不经心地在头脑中将印象模糊搁浅后,执拗于“救赎”概念的自己却总觉得人物形象的一些些矛盾瑕疵的地方。那时,就长吁短叹了下,觉得影片第一美妙在于一个乌托邦的设计,在于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才发生的“消泯罪孽,自生罪孽”模式的永恒反复。如此这般,借着对高而远的理想化的时域探索,片子已然也是一部格调高雅的阳春白雪曲啊。

  然而,还是禁不住好奇与诱惑,忙去豆瓣的问题谈论版块儿求索细节与整体的圆满统一。再回头快快慢慢掠过一遍,这一下,真的是遭棒子狠狠敲了脑袋了——我被女主脚弱不禁风的面容,凄凄惨惨的遭遇蒙蔽了看清真相的双眼呢。好多细节并未回想透彻,就猴子掰玉米样儿匆匆忙忙的往前跑着。再思主题,确实发觉自己的眼界狭隘窄小只容得半寸方土罢了。关于“苔藓”二字的意象与意蕴,第一次出现是在海国与检察长发生矛盾,遭到对方怒斥时说的,其意味是要海国安安静静,不打扰自己,两相安好。但这样一种困境又何曾仅仅只是针对男主角一人,人的出境,或者说是人的困境,何其相似地如此大同小异——希望一切的苦痛折磨少些,再少些,最好是能风平浪静,如此似乎是抵达内心如苔藓一般安宁的最短路径。再往上说,苔藓也可以是一种隐秘的欲望的幻形【控制欲】或者隐忍的负重。冰冷刺骨的现实,头破血流的残体,渺茫微光的希望,遥遥无期的冲破,困境出离,总有一天还是要重整旗鼓,卷土再来,只是不愿意他人脚下无端被才在,不接受命运的诅咒,更不允许不公正不平等仅仅的降临独独于你。于是再惧再险,也要狠狠挣扎,再苦再难,也要搏命一番,在卧薪尝胆里化悲苦为动力,用尽力量背水一战。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来叫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那渺小隐晦的苔藓可以是一种沉默,也可以是沉默中积攒的能量,爆发的力量,可以戳透冰层,搅动死水,成为新的“生命”生发的希望。[“苔藓”生活,与“苔藓”人格的角度]由是因此,片尾闪过女主角在领主城堡一样的大屋边眼神略过对海国的一丝不屑,嘴角又浮现出狡黠的一丝微笑的时候,海国眉头微皱,抿紧嘴角,看着英智越发不认识,像看着一个同村长同样可怕的恶魔。那时,我的思绪一动,以为是导演的疏忽,原来,我还单纯得可怜。言归正传,苔藓的静与变,是生活的尴尬以及对尴尬不动声色的宣战。

  罪与罚,静与变之间,欲望是个不安其份的掮客。没有了欲望,生活一潭死水,混沌泥沙俱下;有了欲望,分别相形见绌,差异天上地下。陈说,犯了大过就不应当被原谅,辟之如马加爵。我说人类都在渴望着原谅,除了像他这样把鲜花留给自己,让刀刃朝向对方的自欺着才会如此做想吧。抑郁的日子里研究过马兄,我是越来越深深地理解着,那像是个“宿命的环境”,像上帝命运有意无意抛洒下的一段恶意,唯独是这个不幸的兄弟中蛊躺枪。人是类多多少少有些理性的动物,有多少的人不希望自己光明伟大,千秋传扬。最初的日子,晴天朗日,白云悠悠,不都是怀着光明美好的未来希望,雄心壮志的拳拳理想。向前走一步,又走一步,失了手,滑了跤···走着走着···竟到了荒荒凉凉一个自己从未意想得到的地方。不让希望在高悬的旗杆上猎猎飘扬,世界很快就会死寂,然后空慌,然后死寂,死寂,死寂下去···那时,我曾无比惊异着四顾迷茫,命运苦涩的橄榄枝,不经意的随时随地朝着你飞来的时候,先有你身旁的小花紧紧拉拉你的衣角,似乎是告了个警呢,你不信,你不信是吧···你终于相信了,希望在,绝境也在,陷入了,总得抗争,就是现在。

  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世外荒村鲜有,但荒村里幽暗角落里扎根发芽的苔藓,不到处都是吗?

  想想,像苔藓一样,(ˇˍˇ) ~这是罪恶,也是希望啊!

  1:“操则守,舍则亡”,孟先生斩钉截铁的教导曾指引了我多年,如今的处境在一种宿命样儿的漩涡里,一切的光明都难以灿烂。“命运、宿命”一类不知是哪些走投无路的失意者发明聊以自慰的字眼,那些普普遍遍的绝境,无路可逃,做尽了所有后的无能为力,那样绝境,在渺小的人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呀。它连同命运的酸甜苦辣,真像是个淘气的孩子心血来潮捉弄你的恶作剧呀。

  要好好玩吗?是陪你玩儿吗?还是像个赌徒样儿孤注一掷呢

  在那样的绝境里,真真的被你是注定了难以翻盘,那也莫慌莫乱,要打出一手精彩的牌,给你致命不致命的一击,解解我心头之恨呢!

  2:好久不写规规矩矩的文字,一句完完整整的话也开始磕磕绊绊,越来越不顺溜。又是反复斟酌着,还在细思半日呢。感觉是越来越浮夸了,可是,我是突然为之一振的,凄凉的荒地里突然点缀了些漂亮花儿,怎么着也都赏心悦目,这真的就是牵动我心头的生长未来的希望呢。

  哈,现在,我承认了,我就是附庸风雅,就是浮夸,就是开始“装疯卖傻”。

  如果有一天能够活得疯疯傻傻不像话,是不是本性的我就革命进步,进一步解放自由啦~(≧▽≦)/~啦啦啦

  3:未接触过原版漫画,单单就本部电影塑造的女猪脚的形象而言,结尾基调的反转,似乎是有那么点阴谋论的意思【不过,确实达到了发人深思,洞穿幻境的剧情片效果呢】。毕竟深处“绝”境中的女人,首先想到的会是生存,逃脱吧,是什么时候,不知不觉自己的欲望也隐隐的恶意昭彰,原形显现,大概更像是挣脱自由之后。这样说来,内容情节省去的可是一大段,前后相搭,就像是一种误导了。

  这一点上,是我脑洞太大,还是对人性理解太浅···

  《苔藓》观后感(五):苔藓-韩国电影里的邪恶的村子

  关于整个片子的未透露的案情和真相,我觉得看完后各有各的答案吧!没有对错,只是有自己的答案。这就是导演要传达给观众的吧。所以最后的疑问才让故事显得意味深长。我就不太想深究其中的案情了。这几日放假,都在看片。因此,想从自己当时看片的感触入手,说几点对这类片子的感觉。

  《苔藓》讲的也是小村子里的不为人知的罪恶感沉重的故事。貌似一般的村长都是利用自己的权力为所欲为。不管是金钱也好,还是性欲也罢。好像在寂静的村子并不会有人发现这背后的一切。村长就是最高的统治者。说到这,我也有些不寒而栗了,我家也是农村的,真的是这样的。在荒山野岭,人命是就如苔藓那般不起眼。想想这繁华的世界,死了都没人知道。的确很恐怖。不过中国还是很安全的,o(∩_∩)o。

  看到强奸的环节,我想《少女》起来了。可怜的孩子就被那个又老又丑的村长糟蹋了。村长为此散布各种谣言来孤立少女。真心心疼她受到各种欺凌。这部电影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开始的时候,也许一头雾水,甚至看不下去,还一度以为是灵异片,然后期待的灵异事件却迟迟没有发生。其实《苔藓》也一样。开始就那几个人都不知道在搞什么。最后片名在35分钟左右一出,就到了下一个年代,才有探索的欲望了。男主凭借着主角光环和不怕死的精神,直面罪犯所谓的告诉真相,单刀赴会的戏码。真是让人诟病。除了英智帮他,没有人会在意他的消失。

  韩国推理悬疑类的片子都很好看。拍的很精致,很细腻。正义感就在心里翻腾。看完,这才觉得警察就是救星。可是当于村长收买所有人的时候,只有刘海国单独战斗的时候,一切都是绝望了。中国电影《金钱帝国》就是警察黑帮串通。结局最后是好的,但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人命真是就是鱼肉,任人宰割。连性命都保证不了,那都不用谈了。

  可能有些跑题,邪恶的村子也好,黑暗的香港也好,都是权力,金钱,性欲的泥潭。意志坚定的人会卷进去,意志薄弱的直接沦陷。其实也就是两种人而已。

  电影是看过不少,邪恶的村子总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大家有类似的电影都可以推荐下。

  《苔藓》观后感(六):像苔藓一样的生存着

  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存在着欲望,每一个人都想做世界的主人,只是这样的欲望可大可小。小的欲望就如同那位虔诚的“神父”一样,希望世界如同自己想像一般是安逸充满和谐的。大的欲望就是如同“刑警”一般极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而我们大多数人则选择了像“女人”那样如同苔藓般生存着。

  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如同我们的生活一般。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则手段的去实现。但是什么又是好,什么又是坏呢。我想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苔藓看似不起眼的植物,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就如同那个“女人”一样最后变成了胜者。她有错吗?不禁这样问自己。我觉得并没有错,她不过是一个受害者,极力期望自己可以得到弥补罢了。其实也可以说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她却把这样的私欲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游乐园。也许她会在其中获得许多的利益,也许她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她获胜了,她是赢家。这才是我们最后所追求的。

  世界本是这样的,没有任何的准则。一切都是人为操作的,但是你会选择什么,而又想在其中得到什么,这一切的一切只有自己知道。

  《苔藓》观后感(七):镶假钻又怎样

  略呈疲态,几个主题和概念都位于叙事的表层断面,没有完成实质上的下潜,这点上似乎是改编电影的通病,如《20世纪少年》,两者对我来说的共同点是,都是漫画改编,而我都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就电影成品来看,用了三部一共7、8个小时的时间来铺陈的《20世纪少年》,其完成度远远低于两小时40分钟的《苔藓》,虽然《苔藓》的完成度也未必见得有多高。

  尽管如上,我仍然喜欢本片,无论原著如何,电影本身提供了一个美妙的架构,各主题与概念之间的桥接和滑移在此架构之下错落有致,无下潜但泳姿已经摆好(剧情分析起来太长,且免了),因此片子虽长,却长得舒服,设计精美的项链,就算镶的是假钻,也能是条好看的项链。

  《苔藓》观后感(八):像苔藓一样生存

  当一个人没有任何地位的时候只能像苔藓依附于石头一样依附于别人

  当所依附的这个人失势不再能给苔藓有力的支撑

  它就要重新选择新的石头

  当苔藓自己的力量和野心随着石头的更换逐渐变大

  它就会想要一片自己的天地 不再受制于石头

  首先它要计划好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生存环境

  然后它要计划好如何消灭掉所有阻碍它的东西

  当然也包括把苔藓当作自己的附属物的石头们

  最后还要计划好如何在石头们都被消灭掉以后它怎么才能顺理成章的把这个大环境据为己有

  最后

  看似最渺小最柔弱无力的苔藓才是最阴险毒辣的那个人

  看似最安静最安分最不会反抗的只会贴着石头活着的苔藓才是最躁动的那个人

  看似最没有野心的那个人得到了影片中可以俯视整个村庄的“宫殿”

  那就是苔藓一直想要得到的天地

  拥有了这个天地就拥有了权势

  就再也不用只能依附于石头那样卑微的活着

  再也不用被凌辱时却无力反抗 应该是再也不会被凌辱了吧

  这就是苔藓最想要的 也就是女主角英智最想要的吧

  祈祷院的案子究竟是谁干的片中没有明确表达

  但这个案子就是英智所利用的一个武器

  俞老师从被人膜拜到后来变得极其被动

  大概是因为他太急于把那些有过罪的人变成虔诚的神

  里长变得歇斯底里大概是因为他本身就是禽兽与人的合体

  他想要的是创造一个属于他的天下

  利用村民对俞老师的膜拜

  借助俞老师的力量里长创造了属于他的天下

  里长把那些有过罪的人变成心和思想能完全受他控制的苔藓

  但是这些被扭曲了心智的依附里长的人内心对里长其实是一种恐惧而不是心甘情愿的依附

  于是 总有那么一个野心更大的苔藓将里长打败并占据了他的位置

  也许 每个人都是一株苔藓

  在某一个时刻 为了生存而依附于一块石头

  而在另一个时刻 仍然是为了生存却毁灭了曾给予它支撑的石头

  又或许 每个人都是石头

  在某个时刻 借着自己的力量支撑着一株苔藓

  在某一个时刻 嗤笑蔑视这株苔藓的渺小无力

  而又在某一个时刻 猛然发觉自己已经在无意中帮助苔藓壮大了

  并且回过神而来的时候 已经被苔藓击碎

  《苔藓》观后感(九):一个村庄的革命,一个翻身做主人的苔藓,一个披着伪善面具的恶魔。

  这个村的人都是该判死刑的极恶分子 。哪怕是牧师也在越战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村长当警察手里少不了冤案,一个是拉皮条的放火烧死几十只鸡,一个是枪杀了对头,一个村长的左右手没提及。在这样一个极恶分子组成的村子里去出现了一个弱者女人英智。这个女人从哪里来的?我们只知道曾经的修道院毒杀事件三个嫌疑人,牧师村长和女人英智,能够被村长选 中来村里修行净化灵魂也必须得有极恶分子的资格。小女孩哪里来的资格,有且只有女孩英智是修道院毒杀案件的真正凶手。正因为她的这极恶罪行才被牧师看中带到村长建立的这个自我救赎的乌托邦。

  在这个村里大家想通过修行来净化自己的灵魂。由恶变善。但狗改不了吃屎。贱骨头贼骨头们哪怕重新投胎也改不了自己的本性。

  牧师象征一个唱白脸的。村长象征一个唱红脸的。狼狈 为奸,一个小小的村庄就如同人身上一个细胞一样。是一个暴政体制的一个单元。村长对牧师说过。如果没有你的话很能让这些人稳在这里,但没有我的话任何具体的工作都无法执行。村长是这个小村子的组织者,村长反复提到我是这村子的开始的结束,而牧师才是村子开始结束的原因。说明策划这个村子的真正黑手是牧师,村长只是执行牧师的乌托邦计划。犹如列林和斯打林。斯打林体制杀了无数的人,斯打林是执行人,难道作为这一体制的策划者列林能脱得了干系吗?

  村长和牧师的区别正是村长做着能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是恶行,而牧师在极端宗教思想下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作恶。比作恶更恶的是把做恶当成行善来作恶。

  女人小时候给当成雏妓,为摆脱苔藓的地位毒杀了修道院里的人。(修道院里的人也不是善类,和牧师一样只是想通过宗教来摆脱自己往昔作恶留在内心的罪恶感)结果来到新村子发现自己依旧是苔藓,和以前干着一样的事。一样的地位。不过是村里的一辆公交车。

  女人和牧师接近不过是她计划的一部分。在村里基本都是村长派只有女人和牧师接近。这样女人就有了下毒做掉牧师的最好机会同时也摆脱了杀人嫌疑。知道牧师老婆死了有了个儿子后女人就开始动手做掉牧师了。牧师死后村长派的人都有杀牧师的嫌疑但又不清楚谁下的手。所以干脆装糊涂当成牧师自然死亡。牧师儿子来村子后明白女人是牧师派不是村长派始终没有怀疑女人,而几次危险都是女人帮忙才逃过一死。最后女人利用牧师儿子的朋友检察官查出村长的行贿罪证彻底扳倒村长。说明女人表明上是乖乖地当公交车,背地里却对一切了如指掌。

  女人明着是性奴。但奴隶很多时候比奴隶主更凶险。就象明太祖朱元璋。奴隶一旦翻身就会百倍疯狂的报复社会。牧师儿子结尾到村子明白了一切。被这女人利用了,而且这女人比村长更危险,新的暴政在这村子建立起来了。一个村子的革命只不过又是一个黑吃黑的历史进程。

  《苔藓》观后感(十):个人 对于结尾的见解

  片子很拖,这里就不废话了:

  1,三德祈祷院的凶手是英智。若凶手是村长,他本人不会隆重地将这一事件当做“更加难以承受的故事”,准备给次夜牧师儿子听;村长的祈祷院回忆非常详细,英智的祈祷院回忆也非常详实,但在英智说牧师回忆的时候,村长非常吃惊+气愤,辩解“耳朵有血就能说明杀人了吗?”(很可能是垂死院长喷的那口血)。所以其实很简单,村长和牧师的祈祷院回忆都是真相,而且两者并不违背。两者并不违背,而且能推出最重要的,凶手另有其人,但当时在场有人喊“你撒谎”,堵住了所有人考虑第三者杀人这个环节,喊话的人就是英智。

  祈祷院所有人死因,中毒,人手一只咖啡杯。全篇各种咖啡杯特写,村长手下:“还是英智的咖啡煮的好喝”。

  动机:惩罚。台词原话有,如果没有人做,牧师很可能会亲手惩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标注红线和红字的圣经,是英智贴身之物,村长也就是年轻的刑警借看时候,英智非常不舍,惩处之名则是加害过英智的四人。个人看法红字不是牧师而是英智所写,英智说牧师给了她救赎,所以部分出于报恩,更多考虑牧师经后还能布道方面着想(良心+案底),实施惩罚者必须由他人出手。后来添上村长之名,大概也是英智所写。

  这也解释了全篇的人性构造,为何牧师能一如既往理直气壮的布道而村长能一样理直气壮的施暴。

  其实从始至终牧师信念都未变过,为了越战赎罪而传教,自成为牧师起他都未做任何亏心事,只不过被极度的负罪感所束缚;而村长一直认为三德祈祷院事件的凶手是牧师,所以认为村民口中的神也其实和自己一样伪善,甚至还有点惺惺相惜以至于拉帮建村?村长其实仍存有善念,所以再三不谈祈祷院,只在最后将牧师之子认定为杀害手下的“恶人”,才说起这一事件。此时的三人,牧师、英智和村长,所作所为都是有理可循的,并不能单纯的从善恶所评价。

  但接下来村长和其手下对于英智的X行,从村长角度可能更多是希望权力的彰显,也是本片重要的情节推进条件,英智的变化。引出

  2,牧师之死的凶手是英智。

  (1)开篇牧师尸检时,法医检查到口腔时突然停顿,同时回答不上其子对于具体死因的问题。这里村长有两个态度很有意思,一个是前夜马上干脆的打电话给法医喊他明早来检查,可能此时村长并不知情或者自信能掌握法医,个人认为并不知情;二个是结尾儿子质问村长“牧师是你杀的吧?”时候,村长不辩解“不是我杀”(原台词根本不用杀他就能制服他,大概把柄就是自认为的祈祷院事件),也不说明“自然死亡”。而是风轻云淡隔岸观火般地告诉他,他父亲曾经杀过N多人,死也是罪有应得。为什么?因为尸检之后已经知道并非自然死亡,同时不辩解的原因也只有一个,就是凶手村长本人认识而且还要偏袒。

  (2)电影最后镜头,儿子回想起来那个电话,就是英智第一时间打给他的。牧师只给儿子打了唯一一个电话,想谈的是他妻子。而其他村民自然都是不想牧师儿子回来打扰他们的敛财计划。所以要在牧师死亡的第一时间通知到他儿子,让他赶在下葬之前回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英智自己来设定牧师的死亡时间,而且之前还要想办法拿到牧师儿子的电话,这就需要很早的预谋。

  为何说是英智早早预谋拿到牧师儿子的电话?这问题也关系到为何英智那句“你父亲希望你回来终结这个村子”是假话,以及为何英智能狠下心来杀掉救赎过自己的牧师。------原因在于“神的崩塌”。牧师初衷是为越战赎罪,之后将村长认定祈祷院的凶手,所以跟他来建立村庄希望能感化众人。直到他已经了解到无力感化,杀村长未遂之后,他的负罪感到达了极值,从此不再做任何布道,所以英智被侵犯时候他也无动于衷。给儿子打电话时候就看得到,一个人的信念崩塌之后有多茫然。

  (3)牧师的救赎已经终结,而正如本片对“苔藓”的解释一样,英智的个人救赎就开始了。任何人都是她的“石块”,包括垂老的牧师。最后英智通过其他人的命获得了自己被囚禁奴役的解放和村庄遗产,不知道如何评价。

  片子其实挺发散思维的,可惜冗长的情节以及牧师儿子和检察官白水一样的演技。这片要是交给园子温估计又是神作,现在想起同宗教色彩的《爱的曝光》,3个多小时毫无疲倦才意识到是多么伟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