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背靠背,脸对脸》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背靠背,脸对脸》的影评10篇

2022-04-04 03:32: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背靠背,脸对脸》的影评10篇

  《背靠背,脸对脸》是一部由黄建新 / 杨亚洲执导,牛振华 / 雷恪生 / 李强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背靠背,脸对脸》影评(一):时代中国下小人物的人格与社会关系

  《背靠背脸对脸》这部电影看似讲述王双立在小小的文化馆里勾心斗角,是一部馆长“上位史”,但其实反映的是市井人物的人生百态。这部电影中展现的这些市井小人物都是十分接地气,就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所以这部影片其实也是我们现代生活得一个缩影。

  一、社会关系

  1、家庭关系

  影片中所设定的县城,是中国当代社会环境的一个局部,而其中十来个形形色色的人物,更是当代社会环境下一张人际关系网的缩影。《背靠背脸对脸》是一部表现人间众生相的作品,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王双立的性格,同时刻画了各式各样的人物。而这些各式各样的人物中也就有着各自微妙的联系。

  费孝通老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曾说,“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都是自己圈子的中心,每个人也都是以自我主义为重的。在王双立的家庭内部,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圈子,一家人便因为抱孙子的事情产生很多矛盾,可能此时王父的圈子中心点是在王双立媳妇圈子的几波之外。但是从横向层面来讲,差序格局中离自己最近的是家人,影片中一家人虽然有矛盾,但是对于王双立当馆长一事却又全力支持。这时他们便在一个大圈里,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所以此时的这个“团体”“全体”便是这个大圈子的中心点。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所以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这也可以解释为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矛盾所在。

  2、朋友、同事关系

  朋友、同事也是排在我们的圈子上的一波,他们大多数在家人的波圈外。李会计、猴子、老宋他们愿意支持老王的决定、维护老王的利益,甚至自己偷偷使小聪明出点子做手脚,共同去帮老王当馆长。他们看似都处在一个以王双立为中心的小圈子里,然而每个人在自己所在的波圈点上又有着自己的小圈子,他们有交叉有融合。然而这种小圈子的不是天然存在的,正是因为他们有融合的一部分,(即利益相同)它们才组成的。王双立当上馆长,是对这个小圈子里的人都有利益好处的。就比如老王拿出开发商回扣的一部分给李会计装修房子、保证猴子这个临时工不被辞退让老宋回文化馆继续工作。这让这个小圈子里的人看到了拥戴王双立当馆长,将会给他们带来的利益。但是这个小圈子也有交叉的一部分,就比如李会计意识到小阎的后台硬后,便转风使舵地投靠了小阎。

  3、领导关系(命运)

  王双立和领导之间有着始终无法逾越的阶级关系,所以他的斗争更像是一种苍白无力的斗争,带来了一次次的失败。王双立虽然懂得官场的诀窍,可他缺少的也是最致命的一条是没有“后台”,没有“根子”。仔细去想片中的每一个干部角色,哪个不都是要服从领导(也可以理解为所谓的命运)对着上头的领导,笑脸相陪、随叫随到、有不满意也只能说一句“服从组织安排”。最后看似看破红尘的解脱并不是真正的超越,而是认识到“小阎走得是高层路线,咱们扳不倒他”,不得不屈服于更高级别的权力而已。当领导检查歌舞厅工地的时候,徐副局长说了句“我跟市长再去一下”,同时镜头交代到陪市长上车,声音切到冷局教育老马,试问那个单位来了市长是副手陪同,徐副局长也走的上层路线啊,所以冷局长斗不过他,其实也就是斗不过自己的命运。这也就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悲哀,有能力的人却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说一句“服从组织安排”。

  二、社会人格

  1、自我主义的天性

  世间熙熙,皆为利来,天下譲譲,皆为利往。这几百年来的真理,而几百年的官场争斗,也就是人性贪婪的说明书。每一个人看似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老王口口声声的不想让王家断子绝孙,看似是为了王家,而实际上更多还是为了街坊邻里的闲言碎语和老罗的辱骂。老罗紧拍马馆长,无非是曾挨过王双立的批,借着老马上任出一口恶气。第二任馆长小阎有“来头”、“根子硬”,群众便转向他,连“死党”李会计也“杀了回马枪”翻脸不认王双立。电影片名为“背靠背,脸对脸”,其实可以这么理解: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此间的兜兜转转,尔虞我诈,又有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团团转。人在权利欲望控制的时候,会变成一个非人。

  2、善与恶的交织体

  王馆长还是有善良的一方面。他很孝顺,知道老爸供他读书不容易,给父亲送饭。心疼父亲卖血。他正直不色,想到全部打分71.5的办法,知道冰冰喜欢他的时候,他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他自己当官其实也没有贪多少油水,对身边的铁杆也算仗义,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替他出气。但另一方面,他处事圆滑,为人乖巧;他时而狠毒、狡黠,他与马馆长及小阎的明争暗斗,拚搏撕杀,拖延歌舞厅工程。老王也是,当了一辈子鞋匠,甚至免费给别人修鞋,一声朴实厚道,但是他同样也做出了陷害小阎、给红红喝烟油水的事。不用多看一个人的善,也不用多看一个人的恶,人总是善恶交织的矛盾体。

  三、中国社会问题(社会背景)

  影片中所设定的县城,是中国当代社会环境的一个局部。老王后面是真想通了,他通了是突然明白这始终无法逾越的阶级关系,也是法制远远赶不上人治的问题。第二任馆长小阎有走得是高层路线,群众便转向他,连李会计也“杀了回马枪”翻脸不认王双立。这些人纠葛在一起,便构成了一种氛围,一种人文环境:降服于权力已成了社会的普遍心理逻辑,牢牢攫住了人们的心,人治大大超过了法制的威力。王双立为了适应现实的生存环境他不得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段之巧妙,权术之隐蔽,可谓费尽心思。在官本位的制约下王双立法得真累,也真烦啊!王双立经历的甜酸苦辣,正是社会生活的投影。小小的一个文化馆,透视出当今中国社会,在人治与法治相互冲撞下的内心矛盾与惶惑、尴尬。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在现代这个社会中,小人物的无奈(即第一部分与领导的关系)。他们的命运是自己很难去掌握的,包括后来的那个开放式结局,如果不是小阎的意外出事,可能仍然不会有这个结局。所以他们的一生始终是一句“服从组织安排”。

  其实人是善与恶的综合体。并不是所有人生来就是恶,也一定要作恶。更多的还是一开始讲的那个问题:对命运的无奈,他们自己掌控不了。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这种方式抗争,而在抗争的过程中体现人的自私。正体现了那句话,可能在这儿使用不太恰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部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体现了悲哀(不论官位高低,他们都难掌握自己的命运)又自私的一面。

  《背靠背,脸对脸》影评(二):快使用搅屎棍!哼哼哈兮!--------------------套路与被套路着

  故事开始,父子对话。李会计的娘修鞋传话,儿子小王八成要当馆长了。父亲说了一句,露头的椽子先朽;

  场景变幻,夫妻床头睡前细语,小王心有喜色说民意测验自己要转正了。妻子则不以为然,三年的代馆长,做的有声有色,舍他其谁。

  正式民意测验开始,小王写下自己的名字,稍微犹豫之后还是自信满满正面摊开交了出去,舍我其谁!

  志得意满的小王瞎逛游看到了因作风问题被自己惩治的老罗在代表面前告自己的私状。

  文化局冷局长女儿要进入文化馆工作“天经地义”的事情,原本在小王的安排下可以堂而皇之,但小王妻子的自作聪明,让局长顿生火气,直接否定了这件事。突如其来的变动让原本局面看似无法收场,小王同志发扬一贯的机智作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不改色的撕掉了各种上级给来的“内部关照”,上演了一出平局出局的好戏。这出好戏正与几分钟之前的民意测验相呼应,掩人耳目的套路罢了。小王套路别人,也在被套路着。(其中穿插消息灵通的李会计对于人事变动的知而不言。。。)

  电影的第二主角徐副局长出场,先扬后抑,宣布了新任馆长人选,给了小王当头一棒。交代了小王一句,你还不成熟。。。神鬼牛蛇的文化馆在代馆长小王同志兢兢业业的努力下熠熠生辉,生机盎然。市长重点关注的精神文明建设事业,让老徐意识到这是个不错的时机,于是开始动用他的装备----------搅屎棍!专注把好水搅混20年!

  未完待续吧

  《背靠背,脸对脸》影评(三):愈演愈烈

  九十年代初的中国,方兴未艾,正如一个初生的婴儿,充满了勃勃生机,但是与此同时,危机也悄悄地到来。导演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当时社会上这些细微之处,通过一个小小文化馆馆长位置的几度易人,向我们展示了基层社会的芸芸众生。

  看完电影,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影片描写的主要问题就是基层干部的选拔,其实长久以来一直缺乏正确的标准和程序,以致于很多任命往往是上级领导的主观意志或是各方的利益交换所致,造成的结果就是因为不合理的用人导致不停的内耗,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即使良币出于某种原因忍气吞声结果也会变成劣币。这不仅仅是指中国的官场,职场甚至于外企的职场,也有这样的问题,这也许是机构的庞大造成官僚主义,再叠加上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吧。

  中国太大,人太多,结构就很复杂,凡事就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要先开民智,慢慢培养每个人正确的道德观念,逐渐就会进步。可惜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因为没有没有朝着这方面去努力,而是在功利主义大旗的指引下,随着物质的高速发展导致整体道德意识的薄弱(这本来就是两极),整个社会也就向另一极滑落。就事论事地讲,现在已经看不到这样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了,就算想讲点什么,也只能借古讽今,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窥一斑而见全豹,电影如此,其他的也如此,真的令人感到悲哀啊。

  《背靠背,脸对脸》影评(四):三流小说改成一流电影?电影《背靠背脸对脸》对原著《秋风醉了》的改动

  我不止一次向人推荐过《背靠背脸对脸》这部电影。

  即使放在佳作频出的1994年,黄建新导演的这部作品也能位列前茅。这是最精彩的中国本土电影,是专门拍给国人看的故事。

  需要先提个醒,目前能找到的资源有长短两个版本,完整版是141分钟。不知为何还有一个被剪辑过的125分钟的版本,删掉了一些比较关键的戏,对整体理解剧情和人物有很大损害。大家观影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141分钟的片长对于国产电影,算是一个很挑战观众的长度。黄建新在当时不动剪刀,足以见得影片里没有闲笔。笔者读完原著,再回来重看电影,越发觉得改编电影的妙处。在这里将原著小说与电影简单对比一下。

  影片改编自刘醒龙的小说《秋风醉了》,字数只有短短3.5万字,文字干练,语言朴实,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讲了一个基层官场的故事。黄建新改编的电影沿用了整体的故事框架,只在在人物、剧情上做了些许改动。

  改动1、对王副馆长的塑造。王双利这个人物,在小说里具有两面性,这个人能力强,脑子活,做事周全、处世圆滑,但也有缺点一大堆。最致命的就是爱耍小聪明,对领导的意见或命令常常自作聪明加以处理。先是对冷冰冰入文化馆安排公开考试,再是擅自做主建镭射影院,不太把冷局长放在眼里。这也是冷局长屡次不提拔他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小说里,作为直属上司,冷局长对王副馆长排挤两任新馆长所耍的手段应该是洞若观火的。不提拔王副馆长,冷局长有他的理由。

  小说里王双利是一个亦正亦反的角色。这个人物太急功近利,不懂得收敛,虽然在失势的时候过了一段避世的日子,但结尾再次反转之后,他立刻就想到“不想升官的干部不是好干部”,继续淌起官场的浑水。王副馆长经历了起起伏伏,但人物并未获得真正成长,开篇的他和结尾的他几乎可以划等号。

  在电影中,王副馆长就要立体的多。在电影里的王双利是一个虽有瑕疵但整体不错的人物。作为中心人物,导演把王副馆长身上的一些缺点给去掉了,他头脑灵活,为人仗义,心地善良,这让观众会更喜欢他,继而更加投入剧情。剧中他的所做作为并无太深过错,虽然用了一些小手腕,并无原则问题,都属阳谋。影片开头,他在选举会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说明他极度自信,也光明磊落。而在结尾处,他对摄影师猴子的一席话,表明他是有底线的,同时在经历起起伏伏之后,也对这小小官场有所醒悟。导演直接给观众点破这一点,因此影片结尾的俯瞰全景镜头,就更加给人意味深长之感。

  《背靠背,脸对脸》影评(五):政治 从平常的事件揭露政治官场

  在平常人们的眼中,公务员的工作就是喝喝茶看看报纸整理整理资料。实际上公务员的工作大体就是这样(当然有工作要忙的时候也很忙)。表面上工作量不是很多,但内心戏是很丰富的。阅读报纸是了解工作形式,另一方面也是挡住你办公桌对面的另一个办公桌。

  电影中用文化馆的馆长职位为引子,实际上是想表述的是局长和副局长之间的斗争。

  王双立,电影情节的贯穿人物,要能力有能力,要头脑有头脑,要人心有人心,但是他只是为自己笼络人心,但是对于上面的官场,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做人太圆滑,没有站好队。从一开始,局长的女儿进单位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局长想把自己的女儿安排到文化馆工作,王双立为了不被别人抓到把柄把考试弄成了公开招聘。收到那么多的条子又为了不得罪人把所有考生的成绩弄成了一样。局长这时候就看出来王双立这个人难以把握操控,而且做人很圆滑,不和自己是一队的。不是自己这边的人当然不回让他坐到很高很大的权利,这就是为什么上面一直外派人来担任馆长的职位。凡事派来的人都是自己的人,但局长也被副局长耍了。局长自己看不透人,就像是王双立给老马出注意一样,老马和小阎这两个人都不是适合做馆长的职位,局长自己用人不当反而要承担责任。变成了了解熟悉菜市场价格的内退人员。和市长有关系的副局长代替了局长的职位。徐副局长站到了市长一队得以存活,局长被淘汰。王双立不站队,被两个局长挤来挤去,永远的代理局长,有时候政绩也不会被看到,或者被取代。

  《背靠背,脸对脸》影评(六):二把手的战争

  全片结束,回看片名我们才会恍然大悟,背靠背却脸对脸,这在人体科学上讲是不可能的,可是回看明朝至今的官场历史,这是每个人物必须维持生存的基本功。

  副馆长彰显出的政治本质在《厚黑学》中是极其正确的。他在影片中表现出的精明算计、谨小慎微是典型的官场弄权人物的行径,可是影片导演也表现出了这类人物的无奈,这种无奈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也对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无奈。看似对这种人的怜悯,其实是对他们的无情嘲讽。也是导演自己的生活写照,人嘛,政治上不行了,就得在生活上找点安慰(电影原话)。

  影片导演从三条故事线(1.馆长之争 2.会计的转变 3.修鞋匠的执念)对官场人物的疯狂抨击显得过于猛烈,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动机。深究其人,不过是借电影之手表达不满罢了。但他说的终究是对的,只不过“人间正道是沧桑”放在今天依然是苍白无力的口号罢了。人之初、性本善,人生来不坏,可环境恶劣,大家都随波逐流,道德绑架,玩的次的骂玩的好的。个人觉得自作聪明的人玩弄权术也无可厚非,只要坚持善良的品行,大是大非面前讲原则也是可取的,毕竟这个浑浊的社会里并没有完全单纯的人。

  《背靠背,脸对脸》影评(七):那些被中国传统束缚的自由

  ——观《背靠背脸对脸》有感

  这部1994年由西安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堪称改革开放以来反映官场沉浮的神作。对比美国奈飞公司于2013年制作的《纸牌屋》,会发现这这部电影在情节设计,人物对话以及拍摄手法等方面都毫不逊色。如今,20多年过去了,科技水平、生活质量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影片中折射出的社会伦理,处世习惯放在今天却仍然没有多大的改变。我们恪守着的传统在给我们带来稳定与和谐的同时依然在束缚着我们的自由。

  由家长制家庭组成并演变而成的的社会便是重人情的社会,由此带来同样的问题:人情能保障自由吗?影片中有个桥段是文化馆组织招考时,很多人想走后门。招考当天,王双利举着一把打招呼的纸条站在各个评委面前语重心长地说,纸条的背后都是手握重权的领导,每个人掰个手指都比文化馆的腰还粗,他们公然以权谋私让人很不齿,因此决定招考时一个也不录取。他这么说看似大义凛然,实际上是因为自己顶头上司冷局长的女儿不能来参加考试,要给她留出位子献人情。他这种假君子作派起到了极大的反讽效果。但王的做法实属迫不得已,他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只能这么做。他的办事方法折射着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处事观念,这是社会的悲哀。传统的世袭制社会遗留下来的影响就是我们的办事只讲人情,不讲制度,只认个体,不认群体,这种传统观念与行事习惯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形成并遵守公认的制度,到头来无论还是个体的自由还是整体的自由,都无法保障。人无规范,便不知行止,为了自己更好地过日子,只能是抱着“予人方便就是予已方便”的处世哲学生活。接受他人的好时,首先想到的是将来要怎么还,给予他人好时想到的是日后遇到事情别人会行个方便。最终你被我的人情牵绊,我被他的人情束缚,彼此之间千丝万缕,再无法行动自如。而且我们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用来思考“人情”二字,不曾分出丁点来在意公共的制度与利益。社会的“人情”没人愿意给,所以空气差了,食品不安全了,医患关系紧张了,老人摔倒不敢扶了。这极为讽刺,我们时时刻刻想着把人情处理好,然而社会上的人情味却越来越冷淡了。在社会学科之一的法学当中,有句话是“法律的最高价值是保障自由”,因为划出了底线,人们知道了自己不能做什么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影片一开始时王双利家里的电视机就在播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维护法律尊严”的新闻,但很显然,这只是句空话,法律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如果人人都懂法守法重视法律,那些领导还能打招呼为自己的近亲属谋职位吗?王双利还需要以这种方式巴结领导上位吗?但我们的习惯是,只注重与自已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与已无关的事即便“看破也不说破”。正是每个人都奉承这样的处世原则,我们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事不关已时无动于衷,而危险逼近时为时已晚。

  在豆瓣上看到了许多分析这部电影故事架构和明暗线走向的影评,分析得很到位,很精彩。王双利这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有能力有抱负,但在实现自己抱负时又偏偏受阻,这背后的原因的确很深刻。在影片接近尾声时他与小阎馆长打嘴炮论鱼与水的关系,一个说有上级领导的支持便得自由,一个说没有群众的支持自由无从谈起;一个注重在“上层路线”上下功夫,一个注重在基层群众中拉好关系,各执已见。从最终结果来看,小阎败下了阵。但王双利并不见得是胜者,他被老宋叫回去上班时依然只是个代馆长,何去何从,导演没给交待。水至清则无鱼,这是我们的传统,但不论混得好还是坏,我们也只能成为一条鱼,永远都跳不出这一缸混水。

  《背靠背,脸对脸》影评(八):现实版的《官场现形记》——电影《背靠背 脸对脸》随感

  现实版的《官场现形记》——电影《背靠背 脸对脸》随感

  最近在知乎上看人推荐一部名为《背靠背 脸对脸》的影片,看完拍案叫绝。影片男主角王双立是文化馆的代馆长,一代就是好几年,本来想扶正,结果市局排下一个新馆长。男主辛辛苦苦斗倒boss,心想该我扶正了吧,上面又排下一个新馆长,不用说,继续打boss。电影大体剧情就是这样,虽然是个老片子,但是里面对官场的描绘入木三分,简直就是当代的《官场现形记》。

  《毛选》开篇就说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才能正确领导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如此,人际斗争也是这样。

  男主角底下一共有四大天王,对他们可谓是又大又拉。头一个便是李会计,这厮精通财务,是管钱的财神。对他男主角格外偏心,把工程方孝敬他的信息费分出一部分给李会计的新房子装修,物质上拉拢他。同时,又把单位上分给李会计的房子转赠给新来的马馆长,挑拨他俩矛盾。第二个是摄影师猴子,猴子身份特殊,是传说中的背锅侠,不不,是临时工。以前的馆长不待见他,各种想辞退。等男主角上台,便不再提辞退一事,因此猴子对男主给饭碗举动感恩戴德。男主角虽然不推辞这个临时工,但是不给编制,永远吊着猴子。第三个是知识分子老宋,老宋想重返文化馆岗位,男主角欣然接受,给了老宋人情,但又提出要管理费条件,维护领导的权威。第四个是叫冷冰冰的漂亮妹子,对别人,男主角又拉又打,对她,男主角只拉不大,为什么这样,只因为冷冰冰有个局长爸爸,正是男主的顶头上司。跟我一起念,拼爹大法好。

  朋友齐全了,自然就要跟敌人开打。官场就是战场,政治就是屠杀。打仗用什么?用剑,用刀,用长矛,用枪,用子弹;官场用什么,用智慧、用阴谋、用权力,从来不招面,背后捅刀子。

  男主角遇到的第一个boss是从副乡长岗位升迁到文化馆馆长的老马,马馆长。马馆长一上任,曾经因为乱搞男女关系而不被重用的老罗就投奔充当爪牙。对付这代初级boss,男主角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马馆长分管人事、经营,男主角分管财务,既然把握钱袋子,就有活动空间。

  1,表面上给马馆长帮忙,暗地里使绊子

  马馆长希望单位落实住房,男主角直接把李会计房子给他,没房子的李会计对他恨之入骨。单位分给马馆长一个破办公桌,男主角让马馆长亲信老罗买个新的,这先引出老罗贪污公款,后又在局长面前扎针说马馆长买新桌子丧失艰苦朴素作风。马馆长不知如何安排新来的局长千金工作之际,劝马馆长将其安排在文学组,并把原来的文学组老宋调到经营部。一向鄙视经济建设的文艺青年老宋大骂马馆长,气愤之下辞职,让马馆长面子难堪

  2,整治马馆长亲信

  男主角一开始绝对不让亲信在一开始就嚣张起来。马馆长亲信老罗,一开始还真想嚣张,先是提前到会议室布置会场,后在领导新来的会议的各种支持,并代表音乐组当场表态:要在马馆长带领下获得“李太白奖”。前脚刚说完,男主角小弟文学组老宋就顶了一句“音乐组要是能得李太白奖,文学组就能得诺贝尔文学奖”,让老罗下不了台。面子上还是小事,开完会李会计借机诬陷老罗贪污公物杯子,老罗百口莫辩。马馆长倒是想给小弟出头,男主角说这是王八的屁股——规定,马馆长只好作罢

  馆里给马馆长配备一个破办公桌,男主角不干,让给马馆长买新的。老罗自告奋勇去买,老罗这人啊,乱搞男女作风也就罢了,还动了占公家便宜的心思,买了桌子之外还给自己买了两把椅子,都算在公款报销里了。结果让李会计发现,找机会在人前批斗此事,从此亲信抬不起头。

  3, 工作上给马馆长出难题

  马馆长的就职会议上,男主角也是挖坑马馆长是乡长出身,只擅长抓火葬和妇女结扎。又让摄影师猴子挑马馆长拍的照片问题。马馆长还想说几句的时候,男主角直接宣布散会,让马馆长颜面扫地。

  文化馆把一部分土地承包出去当歌舞厅,合同由男主角一手签订。明知省里领导要视察卫生情况,却在工地上大搞建筑垃圾。马馆长三番五次协商,工地一律不搭理。逼的局长亲自出面处理,男主角值此之际献上用塑料布包围工地的良策,不但解决问题,还让省里领导觉得满意。

  文化馆缺钱,马馆长招收关系户肖乐乐,使得省厅拨款十七万。男主角却利用自己管财务之责,让李会计把钱存银行还贷款。让马馆长刚到的资金打了水漂,还让马馆长被银行柜员言语挤兑一番。

  市局要求举办“抗洪救灾摄影展览”,别人照片都是武警战士奋斗一线,马馆长的照片却是冷局长打伞视察工作,一副官僚主义大老爷样子,让前来视察的市长极度不爽。冷局长更是气的大骂马馆长。当然,这照片也是男主角特意从马馆长照片里选的。

  马馆长从此一蹶不振,黯然离开文化馆。马馆长走了,男主角那叫一个心花怒放,先是安排所有职员去北京旅游,收买人心。又去省里活动筹建经费,使得歌舞厅四十天建立起来,彰显自己能力。男主角心想,这次该扶正了吧,结果把冷局长的亲信阎秘书调到文化馆当馆长。下山收桃子不说,业务、人事、财务一手抓,彻底让男主角靠边站。

  这阎馆长不愧是领导秘书出身,也有些手段。一上来,先让男主角亲信老宋写检查,给男主角难堪。又去财务那边查账,迫使李会计更换门庭。男主角基本上已经回天乏术,不料阎馆长自己作死。去男主角父亲的鞋匠摊上找茬讹钱,老父亲有经验,自己去医院卖血制造舆论压力。老宋一边敲边鼓,向报社投稿子控诉阎馆长。阎馆长最终落得停职检查的结局。男主角这次该扶正了吧?谁料阎馆长又官复原职,还完成辐射影院这样的面子工程,让市局领导赞不绝口。回来的阎馆长,挤兑男主角,导致男主角直接气病了,从此不再有政治野心,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片中一条暗线很有趣,为什么男主角屡次都无法扶正。片中男主角自己道出真相,自己上层路线没走好。

  1,娇柔做作,让领导不爽

  虽然开篇冷局长想让男主角给冷冰冰安排工作,但是男主角老婆一番模拟送礼拒绝的演戏,直接被领导看穿,此事就此作罢。演戏这种事儿,贵在逼真,让领导一眼看穿就没有意思了。谁也不喜欢这种喜欢演戏的人。

  2,锋芒毕露,让领导难以驾驭。

  男主角的能力早就在局里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把文化馆所有人都耍的团团转。大家都知道你心眼多,谁敢重用你啊,搞不起下个被刷的团团转就是市局领导(实际上,市局领导就是被耍了)。

  3,没有跟领导抱团

  整部影片,男主角只在做出政绩上下功夫,没去跟领导搞关系,最多就是关照关照领导女儿。男主角一直觉得领导冷局长是个刚正不阿艰苦朴素的革命老干部。问题是,冷局长先是以权谋私安排女儿工作,后又排亲信来当馆长。这明显就是个伪君子,看起来一身正气,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锋芒毕露的人,有没有可能往上爬,当然有可能。前提是你跟领导搞好关系,让领导觉得自己能驾驭你。不得不说,男主角不去巴结领导这事,实在是最大败笔

  4, 让领导难堪

  男主角在摄影展上展出冷局长有问题的照片,确实让马馆长彻底得罪冷局长。但也在市长面前让冷局长难堪,市里领导以后怎么想冷局长?男主角这步棋,在一定程度上毁了冷局长,让冷局长的政绩工程不成功不说,还给领导坏印象。冷局长能不狠男主角?这种恨意能是对女儿好点就能抵消的?笑话!

  整部片子还有许多可写的,比如徐副局长怎么干掉冷局长上位、男主角自身的手段等等。一部两小时半片子却有这么多内涵之处,也真是部神片。

  《背靠背,脸对脸》影评(九):实在经典(暂定)

  它的人物都是非常普通的市井人物,演员演得非常的好,画面很干净的。人和人之间,小人物的心态,还有生活的窘迫,尊严的破灭,还有亲情的那些冲撞,他都是用很小的事情,用很普通的镜头来表述,但是,看完之后,你就觉得这些人这些故事就在你的旁边。--《当代小说》

  上边这段是我在百科上找的,觉得写得太对,留下来,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是特别震撼,一定要写点什么记下来。上一次觉得看到这么好的片子是《活着》《芙蓉镇》,现在的导演再也不会拍这样的电影了。我想这个电影肯定得过大奖。确实是:

  第1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合拍故事片

  第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第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

  对牛振华也是很惊喜。说实话,对他扮演的馆长,我开始是很生气的,看不惯的,但也不免佩服,他的那些心机和手腕,我是一概不知。原来官场里的套路那么深,很多人只是看到表面看不到背后,但就算看到了又怎样呢?“看透不说透”,开始我想的是,人心怎么能这么恐怖呢,后来我慢慢明白了,这其实就是现实生活,如果你不明白这其中的门路如果你看不透,你就是个棋子,在别人的棋盘上,上阵杀敌。

  王馆长,肯定比猴子和李会计的智商高。明明是王馆长告诉的局长,李会计有私房,但是却能让李会计恨马馆长牙痒痒,一定要挤走他。都不用王馆长过分拉拢,李会计自己就想干掉马馆长。但王馆长也很会做人,他将金经理的赞助款,直接给了李会计装修新房了。是一个活脱脱的面子。但是后来,阎馆长上任的时候,李会计就变了,可能看王馆长一直是代馆长,认定他没戏了,或者是看清了阎馆长是上层关系,后台硬。但我想最主要的还是,阎馆长没有占他的房,而且阎馆长比王馆长后台更硬。

  王馆长真的很聪明,首先是招新的时候,71.6的全部一样的分数,没有得罪任何一个塞人的领导。摄影展的时候,选得全身没有泥点子的照片,旅游的时候把挤走的老马又叫上,发现老罗私吞椅子压着,秋后算账,卫生检查的时候,跟冰冰下乡,回来后又顺利想到了办法。这些机智都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也难怪猴子他们每次都对他佩服的不行。

  王馆长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一他孝顺,知道老爸供他读书不容易,给父亲送饭。心疼父亲卖血。媳妇儿跟父亲起争执的时候,情急打了媳妇;二来他正直不色,冰冰喜欢他的时候,他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三来,他读过书,没坏到家,能悟出来知足常乐。自己当官其实也没有贪多少油水,对身边的铁杆也算仗义,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替他出气。

  王馆长的爸爸在生孙子这件事上的执着很让人害怕,他甚至想把自己的孙女变成哑巴,这真是太糊涂了。“重男轻女”这个思想太执着了。但是他老实做人,充满智慧。一是,摆摊这么多年,攒了很多钱,在儿子用钱的时候帮得上;二来修鞋被阎馆长讹的时候,也能替儿子分分忧。他有一句话说的特别有智慧“县城这么小,这事明天就传开了,人们在传坏事的时候,都喜欢添油加醋”这是真理。虽说他没有想过不让儿子做馆长,但他自己确实是很老实的一个人,一个不出摊就闷得慌的鞋匠。他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他的那份孝顺,很打动我。不知道再下一代的孩子,至少说三代都是城里人的孩子应该不会体会到爷爷、爸爸的那份辛苦了。

  还有一个惊喜就是金经理的扮演者是现在很火的大叔——张嘉译。1994年的张嘉译还是一个小鲜肉呢。又高又帅。

  《背靠背,脸对脸》影评(十):任何一次的“上位”都是权力争斗与妥协的产物

  本片的精彩程度相信各位大神的评论已经写的很清楚了,我也是看到了之前某位大神的推荐才来观看了这部相当出色的官场教育片。

  总评:本片对于中国社会(1994年时间段)的运作模式刻画的入木三分,从一二把手的权利斗争,主角的上位运作,下属间各类人物关系,家庭关系以及计划生育都从不同方面非常细致生动地展示给了观众。这里就谈谈主线剧情的发展脉络,家庭等副线暂时不表。

  像赞数最高的影评写的那样,本片分为“明线”与“暗线”两部分,明线的主题当然显而易见是王双利副馆长为了扶正上位进行所发生的一系列明争暗斗,但是官场的主题与关注点,永远都会向更上一级聚焦,因为影片中基本没有提到比文化局局长更高层次的官员,所以另一个主题也是最后菜市场那段戏点名了的文化局局长位置之争。更高层次的权利争夺看似不着痕迹,但更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效果。

  故事从家庭对话开始,妻子在对话中表示王双利已经“代”馆长了几年之久,此次民意调评馆长势在必得,主人公本人包括一种下属也认为理所当然。王馆长在文化馆经营多年,有拉有打,赏罚分明,有原则,有手段,聚拢了几位铁杆下属,从评委事件中也看得出在馆内威望很高,总体来讲作为馆长是称职的。但是结果出乎意料,第一次是乡下的马副乡长就任文化局局长,第二次直接“秘书党”小阎空降。王副馆长经历了两次打击,为官心态也从争权好斗到了知足常乐的转变。在第一次与马馆长争权的过程中,王副馆长的手腕不可谓不精彩。从就职演说的下马威,到云淡风轻几句话挑拨会计与馆长关系,拖慢工程进度损管馆长颜面再出面解决博取好印象,到选照片的点睛之笔,成功挤走马馆长,达到目的。一环一环行云流水,这证明王副馆长的手腕无疑的成功的。凭借多时心血快速落成歌舞厅想要趁热打铁坐定馆长位置的主人翁,在欢声笑语中再次懵逼的听到秘书小阎要出任馆长的消息,这次打击无疑非常巨大,也是主人公心态转变的直接原因。

  那么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主人公在工作优秀又有政绩势在必得的情况下,两次想要扶正却两次失之交臂呢?我想答案呼之欲出,抛开一切次要因素,核心原因就是上层关系问题。

  冷局长为市属文化局局长正处级,徐副局长副处级,王副馆长为事业单位副科级,马副乡长为政府副科级,阎秘书理应也是副科级。作为文化局一把手的冷局长,有充分权利任命所处文化馆馆长职位,在王副馆长“代”馆长长达三年之久的时间里一直都没有转正,我想冷局长心里一定有明确想法。从王副馆长与冷、徐两位副馆长的交流情况来看,为比较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无亲密,无越距。但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在中国官场中恰恰是一种“不健康”的上下级关系。马副乡长从基层政府调入事业单位文化馆任馆长,相当于农民转行当作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份工作的调任充分证明背后一定是权利运作的结果,王副馆长在前期没有做好上层的权利铺垫,在权力斗争中已输了一筹。当然前文赘述过在后续的争斗中王副馆长还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手腕,在处理平级关系中游刃有余。第二次权力运作已经毫不遮掩,局长秘书下放任职文化馆一把手,老王最后幡然醒悟,知足常乐,最终留白或许给了个“塞翁失马”的结局,但我想这对老王今后的为官理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以根据主线核心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官场也包括职场,任何一次职位的调整都不是无迹可寻的,像一根根透明的丝线,把所有人缠绕在一起。而任何一次升迁,降职,平调,都不是简单的“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众望所归”可以解释的,背后一定也是权力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对于老王来说,握着文化馆馆长这根丝线的手在哪里,老王你清楚了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