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常》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无常》经典影评集

2022-04-20 03:02: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常》经典影评集

  《无常》是一部由实相寺昭雄执导,田村亮 / 佐佐木功 / 田中三津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常》影评(一):个人对影片内涵的理解

  这部电影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画面音乐都非常沉稳严肃,整个故事就像存在一个现实的梦魔之中,在里面纠缠的千头万绪,但醒来之时却能回归纯真。我觉得这部电影不是为讲性讲乱伦或者佛学的,这是讲述一个容易陷入冷漠狂妄自我的人的故事,而性爱和佛学只是作为一种途径。

  正夫找不到爱的感受,在他看到的世界是一个被情欲空虚所包围的世界,那个世界正如电影的黑白色,下雨天屋檐的滴答声,接近傍晚时昏暗的新干线一样,他只看到没有色彩,冷清,黑暗的社会。于是他怀着鄙视和不信任的情感,玩弄自己和别人的欲望。

  影片最后在沙滩上的一段,镜头从沙滩投向天空,呈现出一种迷幻感或者眩晕感,显示出这是一个梦境,梦中的正夫仿佛怀着童年是才有的自在,他非常欢快的问外祖母在做什么,外祖母在种鲤鱼,他也满怀热情的忙活起来,祖母肯定已经过世了,可以想象正夫是怀念和外祖母简单温馨的生活的,而正夫本人对生活并不比像他表现的一样冷漠,而是存着希望的。我想这就是本片最想表达的一种对于无法控制的人性的悲悯。

  《无常》影评(二):世间一切皆幻象,见性明心返故乡

  无常时不待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lt;图片12>

  出场人物:

  正夫——弟弟,未婚,企业家之子,讨厌从商却迷恋佛学

  百合——姐姐,未婚

  荻野——方丈,未婚,暗恋百合,生在寺院却讨厌做和尚

  岩下——仆人,暗恋百合

  森康高——雕刻佛像的师父

  令子——森康高的娇妻

  今日父母去了东京,须两三日才能返。窗外倾泻着瓢泼大雨,在偌大的屋子里,姐姐百合与弟弟正夫,头戴父母以前娱乐用的能乐面具,开心地追逐打闹。姐姐很快便体力不支,躺在榻榻米上娇羞地喘着气。意犹未尽的弟弟,看着大腿光裸的姐姐,一时禁难忍欲念,在长辈遗像的注视下,疯狂地唤醒了姐姐沉睡的身体。

  《无常》影评(三):你让陆地四处成地狱,便是那种将灾难带给别人的人

  通常,介绍中用姐弟乱伦来吸引眼球。其实非正常的性关系还有一段,是这个弟弟和师傅的老婆通奸,最终师傅却允许三人同床,因为“令子的身体全被你打开了。”

  正如片中的方丈决心和日野正夫(就是这个弟弟)辩论,以期棒喝他清醒,“你让陆地四处成地狱,便是那种将灾难带给别人的人。”

  带来灾难的人,却声辩道,同样带来了色彩。甚至于,在外人看来的理应的地狱,于当事人也许反而是极乐的。

  “极乐世界有什么?有无。”

  “我之所以痴迷佛像,就因为所有佛像都有一丝不可名状的微笑。那便是无的微笑。”

  于是,电影里放了一尊千辛万苦制成的观音像,就让她看着人世间这些无常的悲喜,就料定她必将一言不发。

  佛的微笑,在此之前我也看过一篇文章,说朱天文写的小说,花费了多年,原由竟也是对拈花微笑的佛像情有独钟。

  东方式的棒喝,表现在《无常》中,是颇具形式感的。一个潜心以佛教为职业的方丈抱负着拯救人世的心念,要来棒喝给四处带去灾难的魔人,却不料,被这个总是乱伦的男子棒喝,被佛和世间的无、无常,反问得哑口无言。

  镜头在此有韵律的摇摆,方丈听正夫回忆小时候看的地狱书,他忐忑,不断地起身、蹲下、来回奔跑,镜头摇摆,两人始终不停留在中央。

  同样遭到正夫人生佛学影响的,是师傅,他用2、3年的时间打造一尊佛像,拥有声誉。但“为什么要做佛像”这样的问题,他却避而不答,心有虚念,不敢回答,因为做佛像做多了,自己也会成佛。正夫则答,因自己成不了佛,所以做佛像。这一答,让师傅动容。也有如棒喝。

  这个电影,我以为总有一种荒木经惟的美。黑白的反差,以及置人物关系于角落,置主人公于满屏,如此对比,几乎让人窒息的单纯的美。还有,那乌发零乱的情欲,配着苍白的身体。

  镜头里的人物,眉眼深刻,苍白的脸部和身体。他们时常被挤压在黑暗、小屋、佛像、和各式各样的破败之后,他们只露出声音,或欲望。

  镜头里的小城,洁净单一,有如丽江(且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而已,别无他意)的小桥流水格局,家家户户都因有一条小溪而有轻微的隔世之感。因而吐露秘密,也就别有从容的态势。

  在电影的开头,正夫的姐姐(也就是第一个情人)缓步走在这样的小城街道里,突然,巷子的远景里划出一条超现实的列车,那便是新干线。如此的对比,一瞬间,的确有些恍惚,仿佛审美的断层。

  事后,我们才知道,新干线在此,是有潜力可挖的意象。发现了真相的岩下,将自己撞碎在新干线上。原因是,他得知了姐弟间的情欲,以及关于孩子的阴谋。他选择死。他始终是弱者,下层的人。

  影片中屡次出现的,还有方丈寺院里的后院墓园,石碑斑驳,树木掩映,更有光阴的斑痕。正夫在此寻找解脱和灵感,也可谓是是对佛像制作的领悟。然而最终,无处可去的姐弟俩在这里温习旧情,最后,他将另一个人杀死在这里。

  正夫真正的爱,给了未完成的佛像。他对女人,是不爱的。但终究,这些表象,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女人感到爱。便成了荒谬。

  墓园包含了太多隐秘的灵魂、未能声张和置辩的人生。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因其安静之中埋伏着汹涌的疑惧,黑白之间浓缩了万般情色。

  在这个没有佛法的世界里,纵容无常,也是超度的方式之一。一切都在乎于,你有多么坚定,哪怕坚定于无。

  (2004年10月24日)

  《无常》影评(四):八卦一下呗

  平行移动的摄影机营造的是重复的生成动作,伴随的是流溢。重复和流溢得放到一个范畴里头去讨论,毕竟本片设置的背景是东方的、佛教的,这点跟西方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

  ”重复“是征用了柏格森-德勒兹那一流的哲学话语,不可否认这样只道出了事物的表象,换言之事物的存在方式是重复的,但这个重复并不是复制,而要使这个重复区别于复制,流溢这个概念的引入才是必须的。

  象形文字总是体现思辨无力甚至无能的,所以说说流溢。早先在尝试结合法国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那些个解读模型的时候尝试过用流淌,为了和新柏拉图主义的那个”流溢“作个区分,如今想来事实上那个流淌的平面只是为了解读方便一厢情愿的设定,真正的情况是那个平面要凝缩成一点,是为”永恒的瞬间“那样的意象。

  所以重复的生成是求幂的运算,但这个要成立也是需要影像呈现或观众到场这个条件的。这个条件是个或运算,但是其建基的根本条件还是一样的,就是人这一特殊存在方式的记忆机制。关于记忆的唤来可以去阅读柏格森的材料与记忆,虽然据说华夏出版社那个版本翻译比较差,我要上纲上线的是柏格森那个倒圆锥模型。

  柏格森使用该模型只是为了解构记忆如何被唤来,把其运作到解读的过程也是蛮有用的,这里就是为了解读重复。同一个投影的机制在不断工作,虽然面前铺展的是一样的物,随着数量的叠加最终生成的平面必定是不同的,这就是那个求幂运算的本质。

  目测电影中表现的佛一个是明王,还有就是地藏。明王我所知不多,地藏倒是能稍微8一下。早夭的孩童在冥河边用石头造浮屠为生者祈福吧,但是恶鬼夜叉没事儿就来欺负伦家,于是地藏把孩纸藏在衣袖里,还帮助他们造浮屠。。。这是一个版本,据说泥轰还有裸身地藏,说是一个妹纸跟人下棋输了要脱衣服,然后妹纸就向地藏求助,然后地藏牺牲节操露了一把。在日本地藏都是排成一溜的,这种意象蛮合这部电影的尿性。

  性就是生成,是最根本的生成,是无常的根源。无常实则一个比较宽泛的说法,这种具体实例可以举下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他是重拍的1958年木下惠介的,但是片长延长了很多,表现了相当多的性爱场面,他的这种改动大概就是想揭露悲剧的根源。

  太极图蛮淫荡的,一黑一白两条鱼在做爱,黑白分明象征男性女性的二元对立,淫者见淫了。

  另外对本片蛮好奇的就是为啥导演要让兄妹乱伦,因为表现性爱的方式很多啊,偏偏是这种。还有那个屎和尚对着观世音自慰(据说历史上真有这样的事),为啥子喃~乱伦-自慰,同属一个范畴,都只是经验的累计而没有质的变化,更进一步说,那种行为只会使人陷入已知的循环,而无法触及未知,就是黑格尔的恶的无限性。这在宗教中是极大的傲慢,猥亵观世音阿姨(其实是蜀黍啊兄弟)已经是亵渎了,更大的罪孽是将自身的有限自身的愚昧视而不见,并进一步地去阴谋阳谋无限的遥远的存在,试图令自己成为绝对的存在,僭越!毫无疑问。

  雕刻,摄影。摄影是前者的便利方式,都是将心中前在之物带来世界的过程。夏目漱石的梦十夜里头有个故事讲的是雕刻明王,他要讲的就是明王早就先于雕刻存在于那个木头当中了,一个道理这儿。

  万念俱灰是一种救赎方式,彻底的毁灭才能使人从根本上记起世间实则空无一物,那些绚烂的玩意儿都是自己心中所念的外化。为什么要起无常这个名字,因为在无常之前思及了有常,有常先于无常到场,无常始终无法到手,此矛盾乃烦恼之源。

  《无常》影评(五):无常·无我

  黑白影片,不伦之爱。弟弟色身放纵,却心如死水。和尚色身不欲,却心有涟漪。身的空与心的空,究竟哪一种才能修得正果?或许两者皆无。

  影片中正夫与和尚的辩论尤为精彩。镜头始终在左右摇晃,和尚蹲下、站起、前后奔跑,恰如颠倒梦想般的混乱。

  正夫:地狱是阿鼻地狱、无间地狱。而极乐世界是非常单纯的,仅此而已。根本回不到极乐园去。为什么呢?因为所谓极乐园是填满欲望的时候出现的,但是填满欲望的事情根本就是永无止境的,极乐里根本就没有快乐。极乐里还有什么?那是无。极乐里有无,作为无的快乐,但是无就是无,也就是没有极乐。

  和尚:这个叫做圆寂,并不是无,而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永远的停止。那才是除了快乐之外再也没有的东西吧。

  正夫:死了也有意识吗?圆寂的极地里有意识吗?如果所谓的意识是跟时间和空间的意识,那么什么也没有,当然也没有快乐之园!

  和尚:那就是你行动的原理吗?

  正夫:是的,如果没有极乐的话也没有地狱,有的是只有这个现实里被那个凡间受拘束的我,在这个现实里成立了违背伦理之事,为什么这样说呢?虽然伦理在时间和空间里,却我的现实来说没有身体,也没有惩罚!

  和尚:但是那和你这种现实根本不是相提并论之事,就这样人类怎么生存下去?

  正夫:人类并没有什么生不生存的。我们人类太过于依赖可否延续下去的这种争端里,但是只要有那种争端,规矩像个定理一样永远的活下去,我不承认那种规矩,要抵抗佛祖的万念俱空来说,除了这些以外没有别的方法!

  和尚:你疯了!

  最终,和尚被这个乱伦的正夫问得恐慌失措,连连退步,哑口无言。

  正夫说:“我之所以痴迷佛像,就因为所有佛像都有一丝不可名状的微笑。那便是无的微笑。”

  人对于喜爱的东西发贪心,所以有了欲望;对于讨厌的东西发嗔心,所以有了怨恨。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心有所住,为我执,所以我们在痛苦着、烦恼着。

  无常、无我。

  《无常》影评(六):顺其自然的去革命

  我们是欲望的动物

  那种欲望包括 物质 精神

  于是那些缺少物质的人在追求物质

  而那些缺少精神的人在追求精神

  不是因为大多数的评论高

  而且我不知道这部片的简介

  所以我坚持把他看完

  要不我早就把他挂啦

  欲望在弟弟眼中看来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所以姐姐也信服 与 性福着

  所以此片的乱伦是全方位的

  妈和儿子

  弟弟和姐姐

  儿子和老师他老婆

  等

  而在弟弟眼中一起也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但是他干着满足欲望的事情

  那就是一种自由感的体验

  去性交 去思考自己的终极关怀等

  最后还是顺其自然

  一不小心把姐夫害得自杀 也没有什么

  一不小心把老师儿子误杀 也没有什么

  欲望弟弟的行为没有让自己难以接受

  那么还是顺其自然

  最后

  鱼肚子里顺其自然的吃了许多的人

  姐姐顺其自然把孩子弄到

  象征着有一个新的和欲望联系起来的生命

  我想说这个国家需要革命者

  那么就一个顺其自然的出现

  然后去改造

  mn:gouqeihuozhe@hotmail.com

  emal:gouqeihuozhe@sian.com

  《无常》影评(七):以乱伦参悟佛法,以罪恶向菩萨参拜-无常

  Akio Jissoji-This Transient Life

  实相寺昭雄第一部长片,竟然是以乱伦参悟佛法,以罪恶向菩萨参拜的惊世之作。

  故事开始于姐弟乱伦,仿佛只是一种手足之爱的延伸。姐姐一面依赖纠缠,一面想死;弟弟深研佛理,欢爱中的姐姐仿佛幻化成了红粉骷髅。他只是不相信维系世界的那些规则,所以在拉姐姐下水之后,又冷静地安排姐姐嫁给了家里的帮工,随后远走他乡。

  他帮雕刻师傅制作佛像,又和师娘发生了不伦恋情。明知师傅在旁偷看,故意留出角度,让师傅看得更清楚。师傅表示感谢,他竟然又提出了三人共寝,因为“我想助师傅一臂之力”。

  回家探望姐姐生子,竟然又一起到寺院寻欢。姐姐说“你才是我的丈夫”,弟弟说“你下一个孩子一定还是我的”,这话偏偏又被姐夫听到。姐夫自杀,和尚追问弟弟,得到的回答却是:“杀死他的是他自己的心”。

  由此引出了大段的佛法参详。弟弟发现,地狱有恐怖,极乐却没有快乐,因为“人只有在欲望满足以后才会快乐,而欲望永无止境”。他发现,人间的规则并不能使人得到拯救与归宿,那不就等于是一种欺骗?而一切罪恶,原本就埋藏在每个人的心中,“我只是帮他们实现了自己的宿命”。

  镜头里的小城,洁净单一,小桥流水,人们吐露秘密也有从容的态势。

  镜头里的人物,眉眼深刻,苍白的脸部和身体。他们时常被挤压在黑暗、小屋、佛像、和各式各样的破败之后,他们只露出声音,或欲望。

  黑白的反差,以及置人物关系于角落,置主人公于满屏,如此对比,有种几乎让人窒息的单纯的美。还有那乌发零乱的情欲,配着苍白的身体,安静之中埋伏着汹涌的疑惧,黑白之间浓缩了万般情色。

  10元包邮,多买八折,我的网店:

  http://shop61179315.taobao.com/

  《无常》影评(八):《无常》:参破色相,袒露肉体,无量欢喜

  kavkalu

  【友情提示,看此片之前必须参透佛理,不然容易走火入魔,坠入无常地狱,如果你把她仅仅当成秀色可餐的色情电影,那么只能说明你下流!】

  题记:

  女人什么都不是,女人是好奇心的动物!渴望一时之欢,如果不是三人的话,就不会满足的!

  ――《无常》台词

  女人(正常的女人,不以身体为武器的女人)是因爱而性的,男人却因性而爱。有些道理。只要她依然委身于你就说明她的心里(无论形式上什么关系)依旧有你,不然,就是情感的危机或终点

  ――卡夫卡·陆 

  人欲,终极的说法,导演以很长的时间跟拍来表现诺大的家里正夫姐弟的嬉闹,姐姐已经说过父亲曾经带着面具和母亲嬉闹!

  那么,在人欲里面,嬉闹通向的点是不可预测的。

  背景音效的雨声极大,似凌乱的内心还是欲望的升腾。

  没有人看见发生,只有墙上家长的照片注视 即将发生的一幕。

  姐姐百合喘着气倒在了榻榻米上,裸露在裙外的小腿让正夫内心失去了控制,他扑向了亲生的姐姐……

  姐姐,总会又说顾忌,拼命反抗弟弟的欲求,可是,肉体是脆弱的,当抚慰起了化学反映,姐姐的对阳刚渴望同样将它的理性摧毁,姐姐在羞怯和享乐里忘记了身份,他们在榻榻米上寻欢忘记了人世所有的规矩和定义。

  当你走出第一步打开那道激情之门之时,你无法预测阴柔的潮水有多大的冲力,欲望席卷理智,被征服的结果是自我从此的放纵,因为无法抑止的欲求!

  欲求往往在一次的交合里成为自然,忘记人常,没有羞耻感,总是在机会里想方设法释解自己的欲望。姐弟在寺院里偷欢被和尚荻野窥到,荻野同样受着人欲的影响,在合欢的音效里摄影机急速推进直到荻野脸部有些变型的特写,这是关于声色最好的注解。参破相的可以成佛,然而,这一切似乎太难。

  导演在佛教盛行的日本拍出了一组惊世骇俗的镜头,以姐弟的野合对应荻野在菩萨身上的抚摸,这亵渎宗教的举止是大胆的,可也是导演对人欲的理解。

  荻野看着春宫,正夫看着《罗汉》的画集,这样的类比是对宗教意义的思索,在于终极的探究,是执迷于相还是在参悟里自然而空。

  俗人之拜佛,总是音声相求,为小我之琐碎,忘记佛愿普济众生的宏愿,其实离佛远矣!

  克制,只能说明你有着企图而以宗教或理性在压服自己,只有到了一定层面你才能看到自然而然才是理佛的目的,不过,一切言说都是相,心领神会,脉脉无语!

  “我都受不了”这是姐姐对弟弟的关键词句,也是人欲的根本,很多人为言辞的坚定在欲望面前不堪一击,因为,人性就是如此。

  关于参悟,导演以正夫的幻觉画面表现了佛理,在他和姐姐交欢时,他身下的姐姐变成了粉骷髅,这个来自佛教关于色相为空的说法表明了正夫的思想参悟!导演更以一个佛像开启心门里另有一个佛像的镜头表明着“佛于我心,我心是佛”的佛理真谛。

  所有形式上的参拜并不能证明你心里的世界,佛的意义,在于舍小我,在于信仰的皈依!

  为了防止事情为父母察觉,设计成全了姐姐的婚事,自己隐身而退,离开了家,去跟雕刻师学习雕刻佛像,其实漫长的佛像雕刻是磨炼意志的方法。而片中对人欲的基本看法倒是符合佛家“空”的说法!

  同时他又和老师的之妻令子有了干系。人,你无法参透色就无法在精神上有着归宿!而流转红尘的女子,心是跟着身体走的!

  我的朋友熠熠说:女人(正常的女人,不以身体为武器的女人)是因爱而性的,男人却因性而爱。有些道理。只要她依然委身于你就说明她的心里(无论形式上什么关系)依旧有你,不然,就是情感的危机或终点。

  无常,佛说的关键,导演总是以剧中人穿越寺院后面的坟地来给观众一种六道轮回的终点就是肉身的朽灭,可是,人,深陷红尘,为欲望所空,才乱了方寸!

  而他和百合的事情是纸包不住火的,姐夫洞察后撞火车身亡,我开始不解为什么荻野不去阻止发生,或许,方丈明白存在只是空相,人的命应该让他按照自己的定规运行,这是这部电影里我唯一无法理解的,可能这是六道轮回,在劫难逃,所以方丈只是念经超度亡灵!

  这些事情在正夫眼见里都是人生必由之境,所以,当荻野赶去京都渴望点化正夫不要再造人间地狱,希望他云游的那刻,正夫对他讲了他的见解,人其实都是面对自己的问题,倘若自己泰然自若,那么五毒不侵,在这个层面上,境界是有着差异的。正夫在此之境上是超脱的,正如他对方丈说:这些人只是通过我把自己的宿命带到了黑暗中

  在大段的对话里他们说着大彻大悟、空、阿鼻地狱、无间道、相、无等等佛理的思辩以及生涯对于快乐的认识,其实,自悟是一切的起点和终点,也是真正的解脱之道,在于自觉,是非,是无,是不思,是非是!

  只有一个可以讲情此理:佛主拈花一笑,万籁俱寂!

  所以正夫和雕刻师境界高于荻野。正夫央求荻野收留姐姐,不仅是精神上的,也是肉身的慰藉,这是舍小我成全她人的境界,是那些拘泥于相的人无法理解的,这是真正的超脱和皈依!

  以肉身之道场替人解难,此乃观音的化身,此乃地藏之宏愿,男女相和,顺天应地!欢喜无量!,这不是鼓吹纵欲,而是在释放的过程里达到欲念的真正彼岸――无!

  所以导演大量的寺院镜头都很空落,还有几次以俯拍和仰拍镜头表现漫长的台阶上微小的人,镜头成为无声的佛理。

  雕刻师在和妻子的极乐里归于天堂,导演以观音塑像的笑意表明着态度,欢喜极乐是度的方式,这是天堂之路,这是忘我之举!

  舍身,不是形式,而是一种使命!

  人,在自己的运命里流转,雕刻师之子认为父亲之死和正夫有关,所以在送佛像入世的那天狭路相逢……

  红尘最大的难题是放不下嗔怒和怨气,所以,他们必须了结这个问题。导演在广角镜头下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正夫和姥姥在海滩上的相见,这组镜头有着佛性轮回的感悟,观众看后一定会对境遇有所思索。人生,就像无刻不在的钟摆之声,无所谓往昔,无所谓将来,只有逝去的当下,永远的当下。

  当正夫的姐姐带着已经长大的孩子慢慢爬着寺院的阶梯,导演似乎点出了人生的远矣和苦楚!

  活着,就是跋涉,如同导演将镜头停滞于此

  无声,无息!

  【附录:影片资料】

  《无常》日本1970 黑白

  导演:実相寺昭雄

  演员:田村亮、司美智子、佐々木功、田中三津子、花ノ本寿、岡村春彦、岡田英次

  片长:143分钟

  定级:18

  【后记】

  在中文的狗狗上几乎搜不到这个导演的资料,翻阅笔者手边有的电影资料,也找不到,希望那位懂日文的大侠去找些原版资料看看。因为这是我近年来看见的日本最有内涵的电影,充满理性识辨和人性的激情,《无常》是绝对可以载入人类文明史的电影,因为它对于佛理的探究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让人看了对色相有着本质的认识。

  当我们红尘流转充满怨气的时候,看看这部电影就会找到解脱之道:参破色相,袒露肉体 无量欢喜。

  多言,就是相,卡夫卡·陆当下效我佛姿态,无言微笑在寒鸦精舍里。

  看众生忙乱,脉脉无语!

  2004年9月29日 星期三 20时16分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Osama KavkaLu)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