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伤心小号曲》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伤心小号曲》影评10篇

2022-04-05 03:02: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伤心小号曲》影评10篇

  《伤心小号曲》是一部由阿莱克斯·德·拉·伊格莱西亚执导,圣地亚哥·塞古拉 / 费尔南多·古林·库弗 / 安东尼奥·德·拉·托雷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伤心小号曲》影评(一):其实我觉得我理解错了电影的主旨 随便写写好了

  可能是我知识浅薄不理解历史。

  可能是我才疏学浅对语言的理解还不深入。

  可能是我以偏概全不了解西班牙的文化。

  可是!!我还是想说!!喜剧他妹啊!!!!!一定不是喜剧的直系亲属啊!!如果Mel Brooks敢把喜剧拍成这个样子我一定会疯啊!

  今天趁着西班牙语电影节最后一天去看了这部开幕式上场的电影。报了超多超多的期望的,想在写不出essay之余放松一下,结果不想........

  一个人的成长家庭很重要。真的真的很为那些不幸的小孩子感到难过。同时双手合十默默地感谢我拥有如此平静祥和的生活。

  本来Juvier是一个天真的,喜欢看着小丑笑的小孩子。本来他心地善良,愿意陪爸爸到最后。本来他希望当一个逗小孩子笑的happy clawn。可就是因为他爸爸被战争和监狱逼疯了,说出了,revange,改变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的理想。最后变成了惹人尖叫的sad clawn。

  以前只是很浅薄的理解战争的残酷和战后的心理扭曲,毕竟看着自己的祖辈现在还生活的开开心心的。但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在战争中没有那么幸运的,那些在战后饱受摧残的。那些,曾经亲眼看着自己的至亲被蹂躏的。是如何无法修补心中的伤痛的。J的爸爸说,You were never a kid..(原谅我除了niño剩下完全木有听懂。。只能靠字幕)

  其实本来,爱情是可以拯救他的。可是偏遇上了有主的Natalie。而那个可恶的主,也是一SM爱好狂。偏执。先伤害再道歉。最讨厌这种人了。本来就心里不健全,还欺负人家柔弱的小姑娘。最后一幅可怜巴巴的样子,乞求原谅。所以看到那得时候,我不禁发出了,喜剧他妹啊!!色情+血腥暴力啊!!!Natalie作为一个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女生的典型代表,想挣脱却无法挣脱。因为生活中没有什么真实的东西,J的出现让她眼前一亮,好像一个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的活生生的人,却也不敌那个SM狂的暴力,活生生拆散了两个人。

  再后来,只能感慨世界很小。当年J羞辱过的军官,杀死了J爸的军官,居然在森林里找到了衣不裹体的J。又是一系列的羞辱。

  然后以前那个带金丝边小眼睛的文艺13小青年,以前那个肥肥的憨厚的sad clawn,走上了不归路。见人就杀,毫不考虑自己手里的枪对准的是谁。再一次遭到Natelie的拒绝之后,彻底崩溃,坠入深渊。

  其实最后虽然死的只有Natelie,我感觉,J的心也已经入了地狱,万劫不复了。

  是怎么样的生活,可以这样改变一个人。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可以完全扭曲一个人的内心,从天堂到地狱其实也就那么一瞬间。

  没有经历过战争和困苦的人,没有资格评价。

  牢狱扭曲了J爸的心理,疯狂的他,对儿子一遍遍的喊复仇。只让我觉得毛骨悚然,不肯多看。

  我想,我需要去回顾那段历史,让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吧。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是喜剧片.....

  最后总结...一堆缺爱的人呐....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自己有点需要控制和反思的地方。就是自己对于血的感官了。曾经很怕血,见到血就会晕倒。可是大学上了这么久的人体解剖课,什么都见过了,也练出来了,偶尔见到血还有莫名其妙的兴奋感。心理变态的第一步是不?我有点怕这样子的自己。。杀手九十九里面说,下了班就不是杀手。那么,放了学,我也不是医生。恩。警戒自己。

  《伤心小号曲》影评(二):为了引发讨论而加的影评

  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其实我也不是很懂这个电影,也不知道西班牙历史,更不是专业中人,说的不好,还望大家指正。

  滑稽小丑是个不肯让孩子受一点点伤害的人,最后他变得很难看,孩子们不喜欢他,他也就自己哭一下而已,没有打人,也没有杀人,也没有说自己要杀人。

  可是悲伤小丑是不一样的,他第一次和滑稽小丑的演出很成功,当他被抬出来大家祝贺他说孩子们很喜欢他时,他一点也没有开心,只是很迷茫地朝大家看。如果说这因为他是表演被欺负的角色的原因,那么这个细节可能有些人会记得,悲伤小丑和女朋友疯玩的那个晚上,一把抢走一个小孩的棉花糖(然后装到了滑稽小丑),这个时候那个小孩就一下子哭出来了。

  个人感觉,认为影片是把两个小丑放在同样的位置来描写的想法是有点问题的。

  其实,滑稽小丑就是个控制欲过强,刚愎自用,爱喝喝酒,打打女人的人,不及他那样夸张的比比皆是,又怎么能凭这些就定义这个人如何如何恶呢?

  而悲伤小丑一出现就是个忧郁、柔弱、有同情心的人,在滑稽小丑的衬托下俨然成为一个赢得无数话语权的大好人。

  可是最后不择手段的是谁呢?

  电影拍的是悲伤小丑砍伤滑稽小丑,“救”了他女人时,他女人痛苦流涕的感动场面了?没有吧

  明明是连他女人都用不相信和受惊吓的眼神看他了吧。

  滑稽小丑说,自己当小丑是因为不当小丑就要去杀人了。

  悲伤小丑是因为臆想中的人物说要杀人,然后就真的去杀人的人。

  因为自己没有想清楚,所以自己的观点也不想多说。

  可能应该去思考的是:为什么悲伤小丑成为了一个分不清戏里和戏外的世界,或者说宁愿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的人?而拍其他成员时不时帮助他,又想表达什么?

  臆想的暴力和真正的暴力是一步之遥,还是原本就不同的东西?

  《伤心小号曲》影评(三):导演是和平主义者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一直在想,导演是带着多么强烈的愤怒与沉痛的心绪拍摄完这部电影的?!甚至直到影片结束,这种愤怒与沉痛交织的心绪还是没有被消解,反倒是被大面积的扩散开来,直吸进作为观众的我的心神里去了。

  很明显,作为这样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寓意的电影,它对弗朗哥独裁统治时代是持强烈的否定态度的。(我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西班牙普通民众的意见)。

  而且,同样非常明显的是,导演对与弗朗哥政权为敌的那些“国际主义战士”们同样没有好感。当然那就更别提那些“巴斯克分离主义分子”了,(整个国际社会都公认他们为“恐怖分子”)。

  为了说明以上观点,请看以下几段镜头:

  影片开场不久,当那些“国际主义战士”硬逼着马戏团演员们穿着者“戏服”去战斗时,他们的长官说了这样的话:“一个拿着弯刀的小丑,一定会把我们的敌人吓得屁滚尿流”。

  (上述)战役结束后,当弗朗哥政权的士兵开始枪决那些“国际主义战士”时,几乎所有人都高喊着“共和国万岁!”,只有那些被迫着稀里糊涂参战的“前马戏团成员”们临死前只能高喊一句“马戏团万岁!”。

  影片中段:“悲伤小丑”亲眼看见了“巴斯克分离主义分子”在街头制造的恐怖事件之后,他走上前去,居然问道:“你是哪个马戏团的?”

  以上三段堪称绝妙的反讽!不好意思,想在此说句比较老套的台词——“它们确实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

  在导演看来,不管你的内心憧憬着多么崇高的理想或者主义,暴力行为都是应该被绝对禁止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导演Álex de la Iglesia是个绝对的,不折不扣的和平主义者。

  《伤心小号曲》影评(四):[原创]绝妙的政治隐喻--西班牙电影《伤心小号曲》影评

  平时我不是一个特别爱看电影的人。很多流行的电影我都兴趣不大,只有碰到特别喜欢的题材才会去看。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好莱坞华裔女演员白灵到西班牙的一个电影节当评委,我就点开了这个电影节的介绍网页。

  页面中充斥着各国的明星和各个参赛电影,其中有一幅海报吸引了我。海报中有两个诡异的小丑和一个女演员,我觉得很好奇,就看了这部电影的介绍。这才知道是一部西班牙参赛影片,讲的是西班牙内战和战后的故事。对这个题材我非常感兴趣,我知道弗朗哥对西班牙长达几十年的独裁统治,但是从没看过这方面的文艺作品。于是准备一饱眼福。

  在看之前,我先去影评网站看了看。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这部根本没在中国宣传过的西班牙电影竟然有大量影迷在关注,而且引起了种种热议。评论基本分为几大类,一些人说这部电影恶心、变态,一些人说没看懂是什么意思,还有人说这是部深刻的好电影。同一部电影怎么会让人的评论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我不禁更加好奇。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我开始看这部电影。

  我看的版本是有中文字幕的。没看多久,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部电影始终游走在阴郁与欢乐之间,时而让人看到希望,时而又让人看到失望,阴郁与欢乐就像一条蛇一样在时时在交错着,扭动着,变幻着,紧紧抓住人们的心。

  开始时是在30年代西班牙内战时期,一个马戏团正在给孩子演喜剧,突然外面响起了枪声。恪守职业道德的演员继续演出,这时士兵毫无征兆地闯进了马戏大棚,强行要求马戏团所有人员都火线入伍,马上和外面的敌人开战。饰演欢乐小丑的演员甚至来不及脱下小丑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加入了战斗。他带着逗孩子们笑的红鼻头,穿着滑稽宽大的衣服,挥着战斧杀出一条血路。幽默的造型和惨烈血腥的场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异常震撼人心。最后,马戏团成员所在的一方因为寡不敌众,全被被歼被俘。小丑也成了俘虏之一。

  这是哈维尔这个主人公对压迫的第一次反抗。父亲的被害是埋藏在他心中痛苦的种子,也是他日后种种行为的直接本源。

  又过了若干年,战争已经结束,但是西班牙仍然在独裁者佛朗哥的统治之下。在这种扭曲的制度之下,社会方方面面也发生了种种扭曲。西班牙当时的经济增速是世界第二,仅次于战后的日本。而且佛朗哥对国民软硬兼施,并不是一味的强硬手段。但是,这看似歌舞升平的社会暗藏着种种危机,不管外表如何,它的本质仍然是背离民主的独裁,种种矛盾一直在压抑着,压抑着,等待一触即发。

  这时小丑的儿子哈维尔来到一家马戏团当一个悲伤小丑。刚一来到这儿,他就被美丽的表演绸舞的女杂技演员纳塔莉娅所吸引。纳塔莉娅是那么阳光,那么快乐,深深打动了哈维尔的心。但是哈维尔发现,纳塔莉娅竟然和暴躁狂暴、独断专行的快乐小丑赛吉是情侣,这让他大惑不解。赛吉对纳塔莉娅稍有不满,就会对她拳打脚踢,而整个马戏团的人为赛吉马首是瞻,谁都不敢管。这些都深深刺痛了哈维尔的心。

  与此同时,善良的悲伤小丑哈维尔也吸引了纳塔莉娅的注意。纳塔莉娅很矛盾,她想离开打她的男友,却似乎有什么东西牵绊着,让她离不开,同时她又抑制不住和哈维尔越走越近。她约哈维尔去法国的游乐园玩。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暗示,法国向来是个自由的国度,在这里代表了纳塔莉娅对于自由、对于摆脱束缚的渴望。快乐小丑赛吉就是独裁统治的化身,纳塔莉娅是普通民众的化身,而敢于直言顶撞快乐小丑的悲伤小丑哈维尔是反对独裁的化身。

  这三人的关系表现的是,独裁者在给民众暴力的同时也给予种种甜头,让民众觉得离不开它,而当反对派出现时,民众开始摇摆不定。

  纳塔莉娅和哈维尔去巴黎玩被赛吉发现,赛吉狠狠揍了哈维尔,带走了纳塔莉娅。当纳塔莉娅去医院探望哈维尔时说,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自己会再回到快乐小丑身边,以此来缓和矛盾。哈维尔听了后非常心疼,在半夜潜回马戏团,正好撞见赛吉和纳塔莉娅在一起亲热,怒火中烧的哈维尔觉得赛吉又在伤害纳塔莉娅,拿起一把铁钩给塞吉毁了容。

  故事发生到了这里又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哈维尔觉得自己救了纳塔莉娅,可纳塔莉娅却一脸茫然。面对警察的抓捕,哈维尔匆匆逃进了密林。而曾被塞吉欺压的整个马戏团,却火急火燎地为塞吉去找医生,并最终把塞吉破碎的脸缝到了一起。由于时间紧急,他们找不到医生,只好找了个兽医。兽医的老婆非常反对用治动物的方法来治人,警告他们会为今天的做法付出代价。

  这段讲的是当反对派给独裁者以重创的时候以为民众会得救,会感激他们,可结果被长期统治、被强奸民意的民众已经丧失了分析能力,只是茫然,而且竟然还为奄奄一息支离破碎的独裁感到惋惜。还想尽办法去救它。但是此时,已经没有正常的办法去救它,这个统治已经千疮百孔、岌岌可危,就像塞吉破碎的脸一样难以复原。而民众不择手段,用兽医去治人的病,对独裁死马当活马医也要把它救活。最后兽医老婆的话是在警告这些民众,会为自己的做法而自食其果。

  逃到密林里的哈维尔远离了人类的生活,开始在森林里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有一天,一位上校打猎时发现了他,把他带了回来。这位上校通过哈维尔的项链认出了他。上校就是当年杀死哈维尔父亲、又被哈维尔打伤的那个军官。这种巧合充满了讽刺意义。手下问上校如何处理哈维尔,上校说让他干活。这象征了独裁对民众的压榨。

  这时上校邀请独裁者佛朗哥将军一起打猎。哈维尔和猎犬在一起,被要求用嘴叼猎物。佛朗哥看到跪在地下嘴刁猎物的哈维尔后很同情,让他站起来,而哈维尔却咬了佛朗哥的手。这象征了佛朗哥对人民软硬兼施、假仁假义的态度,而民众早已看出他的真面目,并不领情。

  哈维尔被囚禁起来。此时,他用火碱、熨斗毁了自己的容貌,和过去懦弱的形象彻底决裂,独裁已经把一个善良的人逼成了鬼。他在恍惚中看到了纳塔莉娅,他再次觉得自己应该去救他。带着这样的自我认为的使命,他找到武器,一路射杀冲了出来。

  此时的反对派已经完全演变成了用暴力去推翻独裁,变得和独裁一样暴力血腥。

  当哈维尔找到纳塔莉娅时,惊恐的纳塔莉娅已经认不出来这个面目全非的人。与此同时同样面目全非的塞吉也找到了纳塔莉娅。纳塔莉娅又面临在他们之前做出选择。最终纳塔莉娅选择了塞吉。

  当倡导民主的反对派也变得暴力起来,民众更趋向于选择已经有些式微的独裁,起码这是他们所熟悉的,而对于反对派承诺给予的未来,他们一无所知,更为恐惧。

  塞吉和哈维尔却安然无恙,被一同带上了警车,影片在两个人怅然若失、似有所悟的哭笑中结束。

  电影的最后部分,是所有矛盾的最高潮,已经式微的独裁者和正在强大却变得血腥、渐渐接近独裁的反对者都在争夺民众,而且都同样丧心病狂,不惜一切,可怜的民众在双方疯狂的斗争中受到巨大伤害。最后两股势力都没有得到民众,反而把民众害得更惨,民众也更没有因此而得到所向往的民主。这个结果非常值得人深思。

  本片片名叫《伤心小号曲》是因为哈维尔在变得暴虐之后偶然听到了一个小丑悲伤的歌唱,被深深吸引。这首歌充满了迷茫无奈和绝望,就像反对独裁的哈维尔当时的处境一样,他了解民众的痛苦,想解救民众,却苦于不知道该用何种方法,最后不得其法,误入歧途,使用和独裁一样的手法以暴制暴,渐渐也变得独裁,最终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并没有解救成民众。这首歌也奠定了本片深沉而又悲伤的格调。这是一曲历史的悲歌,在独裁统治的几十年里和后来反对派与独裁者的争斗中,民众在你争我夺、最终变相了的拉锯战中遭受到了很大的苦难,而且有的苦难并不是表面上的,而是对社会对文化对话语权对民主的重创。

  如果你了解西班牙的历史,这是一部非常好非常有深度的电影,它把用极为夸张鲜明的手法把现实表现出来,就像拉美的魔幻小说《百年孤独》一样,展现了几十年来社会的变化和人心的变迁,让你淋漓尽致地看到了一幅社会生活的浮世绘。让人在反思之余,也被这种鲜明的艺术手法所深深打动。

  本文同时收录于我今天写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89a801013xg7.html,欢迎阅读

  《伤心小号曲》影评(五):用最粗暴的方式来表达爱

  注:本文有严重的剧透。 《伤心小号曲》,近年最好的西班牙电影,没有之一。

  看惯了中国电影的拖沓,美国电影的程序化,今天特别找了一部西班牙电影来看,没想到被震撼得到深夜5点,依然无心睡眠。

  导演和编剧都是依格来西亚,这是一个非常极端化甚至带有变态色彩的鬼才导演,其电影表达力度远远超过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导演。

  电影通过欢乐小丑和悲伤小丑对一个马戏团美女的爱恨情仇为线索开展了故事。那位美貌胸大的女子从头到尾都受到非人的折磨。我总以为只有在中国文化下才会有这样逆来顺受的女子。

  看到最后,我才发现马戏团里没有一个人是正常的。欢乐小丑不停地虐待她的女友,他深爱着她,却疯狂地虐待她。只有在虐待中,才能感受到爱与被爱。悲伤小丑为了解救她,在一个深夜,在他们正在那个那个的时候,用铁钩勾穿欢乐小丑的身体,用唢呐把欢乐小丑的脸砸得血肉横飞。美女浑身赤裸,被溅的满脸是血,惊愣得嘴巴都合不上。悲伤小丑呐喊着:我解救了你。

  从此悲伤小丑,躲避追捕、茹毛饮血、逃窜天涯。

  当爱得深时已成恨,只有痛才能感受到爱。悲伤小丑用石灰水浸泡摸白了皮肤,用熨斗烫烂了脸,滑稽中透着阴森恐怖。只要讲一个笑话,如果有人不笑,欢乐小丑就会把美女打得鼻子冒血。这是多么扭曲的爱,看得让人心潮澎湃。

  最后说一句,西班牙导演能不能照顾一下中国观众,把口味放轻一点。太重了,这口味实在太重了,比四川人吃辣椒的口味还重。一下子我都没缓冲过来。

  《伤心小号曲》影评(六):黑色伤心小号曲

  黑色西班牙,暗的杰作。讲故事的人描述暗而从中解脱。他,导演阿莱克斯·德拉·伊格莱希亚(Álex de la Iglesia)就是片中的悲伤小丑吗?也许是。他的童年经历了西班牙内战的黑色尾声且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受其阴影影响。

  如果说昆汀的《低俗小说》、《无耻混蛋》等漂亮的拼贴最终能给看客带来智性的愉悦,那么伊格莱希亚全无拼贴的后现代标识但出人意表的线性陈述更出离于一般的观看经验之外。在我看来《伤心小号曲》绝非一部简单的暴力言情片,虽然有血腥、sex和暧昧的似是而非的温暖,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话。它是黑色的,黑得变态绝望恐怖幽深。败坏的孩子心,正义、爱情、情爱都是不确定的,唯有悲伤的小丑一见钟情时的初见色调明媚。另外,始终以简单的生存需求而团结一心的马戏团其他成员疑似那些只想活得好一些的群众(演员)?如果他们遇到刺杀总统的那拨人,是不是也会像哈维一样过去问上一句“你们是哪个马戏团的”?

  以我的逻辑,以为在这里爱情可以带来拯救——可是不,远远不是,它催生了疯狂和恶。故事的发展出乎意料。难怪C.S路易斯在《痛苦的奥秘》一书中讲到“动物的痛苦”之前先引用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那句话“要发现什么是自然属性,我们必须研究那些保留自然属性的物种,而不是被毁坏的物种”。悲伤的小丑哈维是被毁坏了,从一个无辜的孤儿不知经历了什么独自长成,到爱而不得遁入丛林茹毛饮血最后又戏剧性地落入了仇人的枷锁,成为狗一样叼着猎物的野人。他像野兽一样咬伤了那个以天主的名义意欲搭救他的独裁将军弗朗哥。

  片中的美学是非经验的,既非昆汀式的暴力,也非革命的孟浪主义,很难界定它的属性。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参展的这部影片,获奖的正是编剧和导演。据说昆汀作为评委之一非常欣赏这部影片,而我更倾向于“太过于自我和偏执的表达让这部电影成为了导演个人风格和个人喜好的附庸。虽然这是一部出色的电影,但是太过于个人化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影片的败笔。(《好莱坞报道》) ”这般评价。

  那个看似疯癫好笑的结局里,有人说:

  “难道这里没有正常人吗?”

  “这太疯狂了”

  “不是我们,是这个国家要完了。”

  及,

  超现实的镜头哈维与父亲及演唱“悲伤的小号曲”的歌手交错对话时,哈维对父亲说:

  “她不爱我,

  我不会搞笑。”

  “弱者才需要幽默。

  他们不笑就吓死他们,让他们好看!

  ……

  记住你的命运!”

  决斗的尾声(据说决斗的情敌隐喻的是内战双方),一个小丑对另一个说:

  “都要死了,谁还在乎好笑不好笑,你觉得死亡是个笑话?”

  片中的歌:

  “伤心的小号曲为逝去的人而奏

  哭泣着

  哀叹着

  泪如雨下

  ……”

  黑色,不能承受之重。除了光,谁敢触及黑暗?

  少看,少看,如果不是为了我一直钟情的小丑。

  《伤心小号曲》影评(七):悲伤小丑的伤心小号曲

  《伤心小号曲》作为一部,讲述小丑的生命的电影,绝非喜剧,亦非悲剧,其血腥、残忍、裸露或许属于Cult类型片。 血腥、残忍、裸露:用这样的修辞,也可以来概括西班牙内战及其之后的历史。我不是刻意参照——其实我不敢——但是还是要揭露,自人民的解放战争后历经各种浩劫直到改开的历史,与这部讲述西班牙忧伤的电影惊悚雷同。

  如果,要我发言报告我会这样诠释该作品:电影讲述了一名喜剧小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悲伤小丑,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与身边的同事,主要是喜剧小丑和美女杂技演员,之间的一些喜怒哀乐。也许,你会以为这是《编辑部的故事》或者《天桥风云》那样的口水剧。好吧,在诸位在智商优越感中希望你睡得好。而我,属于那种阴暗、退缩、孤独的人,就像是生活习性天生具有下水道、坑道、山洞本能属性一样,难道和我出生成长在城市棚户区有关系?有种黑暗,国人喜欢书面化称之为暗无天日。我很怀疑,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人们怎么度过,如何寻找幸福。相对而言,屌丝的存在让我欣慰,他们娱乐到死的自嘲令人钦佩,具有劳动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德国人说: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欧洲统一教会的神学统治,起码在中北欧的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教会,民族教会建立之后迎接到来的是民族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欧洲最重要的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分别于此时独立起来。民族教会的独立伴随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建立,但是需要指出宗教改革也是革命的一种,火刑烧死反对自己的异端势力或死忠于罗马教廷的分子在马丁路德,加尔文这里一样使用。民族独立之后,思想必然解脱束缚。强国成为目标和理想,从陴斯麦的铁血政策,到尼采的“上帝之死”都是要求民族或者人的彻底独立。这里要指出,尼采所谓上帝之死并不是反神学的,他更直接的目的毋宁说是反教会。宗教束缚挣脱之后,势必到来一定时期的价值虚无,信仰失落的阶段,先后爆发的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难以避免。从近现代进入现代之后的欧洲思想爆炸,再进入后现代时期整个的陷入了“诸神纷争”的时期。政党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代替教会功能的作用,无论是法西斯党,还是社会主义的党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这样的价值。上帝是死了,死神也来过,一切故去之后,留给人们的是精神的废墟,人们渴望被满足,却一无所有。

  也许,不论我们追寻的到底是什么,在疯狂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灵魂,不要把它出卖,不要叫它被惑。 我深爱的一切,让我们都沉默,就那么沉默,不要爆发,不要灭亡,而是妥协,是默契,是宽恕。

  《伤心小号曲》影评(八):伤心小号吹给谁?

  本色之出色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同样一位豆友指出的政治寓意。欢乐小丑定义为独裁者,悲伤小丑是革命者。纳塔莉亚代表人民。暴虐的独裁者和激进的革命者之间摇摆。革命者出于善意却未必能代表人民,独裁者也会在失势时摇尾乞怜。

  善与恶只在一线之间。

  这句话也可以反映人性,哈维尔认为自己才可以给纳塔利亚真爱,只能从自己处得到,本身就是一种人性谬误。没有一方站在纳塔莉亚的角度思考。在经历了种种波折后,在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她选择了哈维尔,为什么没有其她选项?这本身也是一种政治暗示,不管是谁,总有一个成为统治者。然而,这个过程中牺牲者只有纳塔莉亚,也只能是她。

  也就是说,导演设计的本身就是命题作文。

  最后的警车里,欢乐小丑和悲伤小丑同时要接受拷问。他们都悲伤痛哭,小丑的妆容让他们的面容是那么诡异,分不清是哭着笑,还是笑着哭。

  本片的年代跨越正是西班牙黑暗的军政府弗朗哥时期。那个大独裁者的时代。

  《伤心小号曲》影评(九):小丑的最终曲。

  天暗了,

  乌云满布得几乎见不到微光,

  笑脸小丑、悲伤小丑和他们深爱着的女人,

  这一对小丑早是杀人犯,极端变态地互相暴打,

  受吓得慌张的女人把一团布绑紧腰部,

  其圆柱卡在铁栏间,纵身一跳,

  空中哗哗往下顺滚,还未落地先自尽了,

  她的瞳孔死鱼般地睁开着。

  就在这一瞬间,

  镜头稍加快进地退回到远处并缓缓仰望上去,

  挂着一根很长很长的艳红真丝布,

  连着女人身吊在空中,

  人的生命真的很渺小,

  这幕恐怖而壮大的死亡气氛,

  散漫着浓墨文艺的场景,

  足以凄美得震撼了我,

  顿时忘记了那两小丑活生生的存在。

  然而,两小丑被警察带进车内,

  沉默良久,

  笑脸小丑突然狂笑了,悲伤小丑痛苦哭泣了,

  之前他俩已毁容了,为情痴狂,为爱失心。

  回想起来他俩初次见面时,

  X(笑脸)质问道:

  你为什么想当小丑?

  因为生活让你恐惧?

  因为你父母是小丑?

  因为你喜欢被羞辱?

  (悲伤):您自己呢?

  X:我如果不当小丑,就一定会变成杀人犯。

  :我也是。

  这结局超乎了我的想象,

  巧妙地与这段结局呼应上去了,

  证明我的猜想是错误的。

  小丑的这段最终曲,

  只能这样,

  没人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

  幸好,

  这一切只都是虚构而已。

  《伤心小号曲》影评(十):殺戮小丑

  1937年西班牙內戰, 長官衝入正在逗小孩子歡笑的小丑劇, 命令馬戲團成員一字排開, 然後分派武器, 小丑父親配了一雙刀子, 要引人發笑為業的小丑揮動雙刃衝鋒殺敵, 有違原則, 血柱自敵軍頸部噴出, 映襯長官裝上的鮮紅假鼻子, 引人注目發笑的紅鼻化身醒目的殺戮屠夫。

  父親被補, 淪為戰犯, 卸掉化妝的父親有感被迫殺害同胞十分憤慨, 軍隊破壞了父母攜同子女共笑的歡樂時光, 自家人的戰火解散了馬戲團, 他怒意勃發說了三次[報仇!], 瘦削兒子不明白, 老父深入了詮釋, 要兒子將來別當微笑小丑(Happy Clown), 要做就做轉化仇恨為快樂的哭泣小丑(Sad Clown)。兒子Javier當時站立帳篷前, 父親已經陣上殺敵, 這時遭拋棄的母獅悄悄立在小兒旁邊, 暗示強迫、剝削、利用後人不要的馬戲團動物的捕獵獸性轉嫁到兒子身上, 亦是未來邂逅女人舌頭魅惑的善惡對決引子。

  班主要求獸醫救Sergio, 康復後繼續帶來主要收入可以理解, 不明白馬戲團為什麼幫助差點殺死戲班視為主要收入來源Sergio的Javier? 愛情重要? 還是溫飽重要? 馬戲班成員沒有理據的義無反顧幫助砸爛飯碗的叛徒, 沒有合理解釋的營造最後決戰關卡, 是下半段電影走向瘋狂失控的敗筆。

  在觀賞途中竟然機件故障, 有聲音沒有畫面, 擾攘了約兩分鐘, 回復正常, 可是場口不是接了故障前的片段, 白白損失了不知多少時間的段落, 另外, 電影播放不是全螢幕, 而是上下有邊框是黑色的16比9比例, 我是在家看DVD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