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肯尼迪家族》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肯尼迪家族》的影评10篇

2022-05-27 02:09: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肯尼迪家族》的影评10篇

  《肯尼迪家族》是一部由强·卡萨执导,杰克·比尔 / 克莉丝汀·布丝 / 蕾切尔·威尔森主演的一部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肯尼迪家族》影评(一):八卦不够,严肃不足

  史实细节有不少道听和不准确的地方,这也无所谓了,没人把电视剧当历史书。

  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物性格完全偏颇。这不是那个以机智幽默的风度征服电视机时代的肯尼迪;不是那个忍着背伤带着同伴在南太平洋上游泳6公里逃生的二战英雄肯尼迪;不是那个振奋人心的喊出“我们选择登月”的肯尼迪;不是那在病床上弄出本获普利策奖的著作的肯尼迪;甚至也不是那个明目张胆的同英国首相讨论做爱问题的肯尼迪。为政谨慎不代表性格温吞,他是一个乐观、风趣、意志坚定、性格复杂、鼓舞人心的领袖,这在历史上早有定论,否则何以获得美国人50年不变的怀念?也许剧中心事重重的犹疑表现了他的某一个侧面,但侧面之所以叫侧面,就是因为不全面不主流。

  如果要定位成八卦戏也就算了,可八卦起来也小心翼翼。jfk传说中的泳池派对哪里去了?小约瑟夫在英国前线还在和已婚少妇私通的大八卦哪里去了?老肯尼迪夫人和丈夫的情妇格洛丽亚斯旺森结伴在巴黎逛街的大狗血八卦哪里去了?

  于是这部戏既不够真也不够假,只有可爱的bobby可以看看了。

  《肯尼迪家族》影评(二):所有美好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对于书籍、电影的热爱由来已久,一个人所经历的人生单调简单,书籍和电影是打开另外一个世界最好的工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外人世界的荡气回肠与云谲波诡,所有这些东西给你平淡单调的生活带来最大程度的安慰,给你带来除你单调生活以外的人间华美。而遇上一本好书或者一部好电影也都是命运之缘分使然,没有遇上那份真正让你难忘的文艺作品是你人生的遗憾,而遇上了的话则是你人生最大的幸运,因为你恰好见证到了别人的人生。

  对于美国历史上最让人难忘的第一家庭,肯尼迪和她的妻子杰奎琳毫无疑问是人世间多数人羡慕的楷模。一直以来熟知这对银色夫妻的事迹,但是一直没有多大的兴趣了解他们,一是他们从来没有留下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解读、譬如自传(一人早死,难以完成;一人则对世界关闭了自己的窗口,有些事情她从来不向外人道出,);二来关于他们的事情实在是汗牛充栋,多到不知从哪里开始了解。如果不是看到李亦非在自己新浪微博的推荐,还有那天微醺的醉酒苏醒后打开电脑想起这部电视剧,可能很久我都不会接触到这部荡气回肠让人难忘的电视剧《肯尼迪家族》。在这里我总算了解更多关于他们夫妻辉煌的人生。

  约翰•肯尼迪

  毫无疑问,这位总统先生是幸运的, 1917年他出生的那一年俄罗斯十月革命爆发,这场革命随后会成为20世纪导致人类历史上付出最多灾难代价之一的革命。出生在以自由之名立国的美国毫无疑问的中了沃伦巴菲特讲的“卵巢彩票”,生于大富之家更是幸运中的幸运。充满遗憾的是他体弱多病,终生与疾病做着残酷的斗争,羸弱的活在这个繁华的世界上。老父因为欧洲事件葬送了自己的总统之梦,自然而然野心勃勃的他会将成为总统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最有能力和资格成为总统的大儿子葬送在欧洲战场成为老肯尼迪心中永远的痛:人们总是把很多事情当理所当然,而事情的发生常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这是约翰肯尼迪的第二件幸运的事情,那就是他将成为父亲栽培的总统的候选人。为了赢取政治之本,参加二战毫无疑问成为最重要的举措,侥幸的是他躲过了二战战场上成为白骨的命运,战争英雄的美名成就了他参政的最重要资本,此乃第三件幸运的事情。天生风流倜傥、英俊帅气的外表给他带来的是无数美女的投怀送抱,最重要的是在1951年经历了他所称的“最美丽邂逅”-美丽优雅的杰奎琳,最终抱得美人归使得他拥有今后从政极为重要资本的女人。这是第四件幸运的事情。这之后一系列的政治运作终于在1960年使得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从政正值美苏冷战的最高峰时期,赫鲁晓夫咄咄逼人的进攻使得这位总统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去与之决斗,历史给予他的机会也是如此之多,这使得他抓住了极好的机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总统之一,这是他最后一件幸运的事情。然而上帝也是公平的,命运之手在此时对他伸出了魔爪,达拉斯的枪声终于给他带来了人生的最大噩梦,他留下年幼的孩子和年轻的妻子离开人世,所有的幸运导致了他人生最后最大的不幸,约翰肯尼迪拥有短暂却辉煌的一生。阿灵顿公墓上不灭的火焰是他熊熊燃烧的不灭精神之火,毕竟他遗留的遗产之多使得后来的美国人取之不竭,用之不竭。面对导弹危机的勇气、登月计划的开启、保卫民权运动的意志以及我是柏林人的呐喊都使得他成为美利坚的杰出总统。

  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 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

  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成长在明媚春光和碧绿青草的新英格兰大地上,驰骋在矫健马声和呐喊声并起的马场上,沉醉在优美的文学艺术瑰宝里,漫步在古老欧洲的街道上,所有的一切使得这位清丽女子气质更加超凡,纽约街头摄影师的工作更使得她活跃异常。一个明媚的午后,几杯美酒觥筹交错后她与那位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相遇,短暂的交谈使得二人的荷尔蒙被激发,在他们最美好的年纪,沐浴在爱河中,美国海岸的微风伴随下,许多人围着的教堂前,他们做出了爱的誓言。这是她身为女人的最幸运事情之一。但是所有美好的外表下充斥着的是种种的貌合神离,一个又一个莺声燕语使得这场婚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物质上的追求,满怀的爱意使得她选择了留下。孩子的降生、对丈夫事业成功的追求使得这场婚姻得以维系,漫步在众人的注视下,她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不俗的外貌、淡雅的气质、恰到好处的着装以及自身内涵的丰富,她迅速脱颖而出。一次又一次丈夫的背叛使得她心碎破裂,但是所有的教养使得她拥有别的女人难以拥有的克制。一个淡然的微笑就将所有的阴霾一扫而空。在夫妇遭遇失掉孩子的痛苦时,花心的丈夫总算回头,一句我会成为你期待的那一类男人使得二人重新进入爱河,这一次,她是真心幸福的。毕竟她所期待的真正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她曾在后来的专访中提到她丈夫最期待的是今后的“美好日子”。遗憾的是那句美好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在他们身上得到了验证,她所期待的美好的日子刚刚来到,转瞬间的枪声化为了乌有。黑纱下掩饰的是她的真正忧伤,如皇室的威严下是一个妻子对丈夫从事职业真正的崇敬与爱,毕竟所有美好的事情没有人的参与怎么讲都是痛苦的。破裂的内心深处是深深的绝望,善于控制情绪的她面对任何悲伤都不会展示出来。然而对物质的热爱和对孩子的保护使得她选择了另一场有关财富的婚姻,船王善于收藏宝物,当让包括男人最重要的收藏-女人。这场短暂的婚姻也给她带来了真正数额客观的财富,生命夺取了一样,她又争取了另外一样。七年后她又一次成了寡妇。最后一次,她不再选择爱情和财富,毕竟很多美好的事情人只能拥有一样,这样的道理她显然明白,这一次,她选择了陪伴。生活的后期他们并肩生活着,直到她生命的日落。作为女人,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拥有了一切。上天对她的最大安慰在于不让她活到1999年,看着儿子死去,否则,她再坚强的心脏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是短暂的在她身上也得到了验证:容貌短暂、爱情短暂、财富短暂、最为重要的是生命还是短暂。世间繁华与落寞都由人而生而灭,而机缘与运气主导了太多的人生。但是于她而言,这一句话应该是对她人生最大的概括:生命是美好的,也是充斥着较大灾难的,与其对抗让自己万念俱灰,不如适应的如鱼得水。

  《肯尼迪家族》电视剧具备优秀电视剧具备的一切元素,间接明了,畅快淋漓。电视剧那句经典的台词让我过目不忘:肯尼迪家族不相信眼泪。

  自己的感悟

  世间之美好事物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缘分在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关口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人们所希冀、幻想拥有的东西譬如优秀的外形、美好的爱情、庞大的权利、惊人的财富、幸福享乐的人生都是在一种重要的东西即缘分的推动下得到,在你突然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拥有万种的荣耀、无上的荣光。然而上天的诡异之处在于:在你安享这种东西的时候,你所拥有的时间都是短暂的,一瞬间的刹那,所有美好的东西化为乌有。你所做的不应该是嚎啕大哭、抑或驻足停留,最好的相处之道也许是处置淡然、安之若素。

  看完彼得•彼得森那部自传,记住其中的一句话:所有美好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深有感触。每个人都怀着饱满的热情来到这个世界,期间有沮丧、失落,但是人还是得积极面对人生。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希冀得到的东西不如怀着最好的希望、抱着最大的失望而来,因为你所期待得到的东西中运气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面对很多失败,太多的东西需要忘记,只有那些弥足珍贵的东西需要铭记。人活着最大的好处是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做最好的准备去迎接失望和希望。所有美好的事情是不存在的,记住这个道理就是迎接明天的最重要的东西,怀着理性对待生活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失落。

  《肯尼迪家族》影评(三):本剧不合史实之处

  整理一下在短评中的回复。

  我觉得这个剧来说史实上还是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物关系的刻画非常不准确,就拿对JFK和老约瑟夫这对父子关系的刻画来说,只说A不说B,只说老约瑟夫的野心、他对JFK的推动和扶植,不提JFK自己的动力和他对父亲的反抗。事实上,JFK人生的许多重大时刻都是违背老约瑟夫的意愿自己做的选择。比如二战时候上前线的决定,老约瑟夫是一直坚决反对的,JFK是通过走外祖父(John.Fitzgerald,曾任波士顿市长、联邦众议 员)的后门而不是父亲的后门才上的前线。还有JFK1946年的第一次众议员选举,固然受到了老约瑟夫的资助,但整个选举主要是由他自己的二战战友、同学等年轻人组织的,他之所以找到这些”自己人“就是为了对抗和平衡他的父亲和外祖父的势力。再比如1954冒险作了背部手术,还有1956年参与民主党副总统提名的争夺,都是违背老约瑟夫意愿的。更进一步说,肯尼迪家族在老约瑟夫时代政治上非常右倾和保守,正是从JFK开始逐渐向左转,后来居然成了左派自由主义的代表。以上这些在剧中都没有展现,可以说正是编导对历史的选择性裁剪,使得人物定位非常不准确。

  JFK自己并不缺乏政治上的兴趣和动力,他从1936年到1941年在哈佛和斯坦福学了5年的政治学相关学科,出版了一本关于英国绥靖政策的著作,并且1945年作为记者采访了旧金山大会、波茨坦会议和英国大选,可以说他的兴趣从来没离开过政治。之所以最开始没有想到要参加竞选,一是由于有个同样要从政的哥哥,二是由于长期健康不佳(1947年被确诊Addisons'disease,当时医生只给了1年寿命)。但即便他的哥哥没死,即便不从选举政治途径,我觉得他也会从政。

  还有梦露啊这种从未证实的传闻,被当成真事儿来拍,居然在剧中还占那么大篇幅,怎么可能不被历史频道退货。

  对于古巴导弹危机过程的描写,根本没有参考早已经公布的白宫会议录音,会议上的对话都是编的,在有确切历史记录的情况下还要搞这种发挥。

  还有,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杰奎琳几乎一直陪在JFK身边,而不是像剧中描写的因为闹别扭快到危机结束了才回来。危机结束后JFK送给参与危机处理的执委会成员每人一个在蒂凡尼订做的小银日历,以感谢他们的辅佐,也同样送给杰奎琳一个。

  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偏差,无论任何传记,对JFK本人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从未否认一点“He loved being president”,他热爱他的工作。这部戏里把他写的好像不幸生在帝王家,不情不愿的继承王位似的。

  《肯尼迪家族》影评(四):剧前名言录

  Ambition is not a vice of little people.---Michel de Montaigne

  燕雀亦有鸿鹄之志。---米歇尔。德。蒙田

  He made death his ladder to the skies.---Edmund Spenser

  他把死亡当作通往天国的阶梯。---埃德蒙。斯宾塞

  Defeat is not bitter unless you swallow it.---Joseph Clark

  接受失败才是真正的屈辱。---约瑟夫。克拉克

  ardon,old farthers.---William Butler Yeats

  先人们,请宽恕我。---威廉。巴特勒,叶芝

  He only half dies who leaves an image of himself in his sons.---Carlo Goldoni

  儿子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卡尔洛。哥尔多尼

  Love is a kind of warfare.---Ovid

  爱,是另一种战争。---奥维德

  We spend our years as a tale that is told.---Psalms

  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圣经诗篇

  《肯尼迪家族》影评(五):剧集中的肯尼迪

  看下来,不得不说对这个名列美国政坛最引人注目“四大家族”———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之一的家族故事多些了解,尽管剧集被美国内历史学家证实有篡改历史嫌疑。

  剧集的妙处之一在于:每集片头引用名人名句。妙处二在于:贯穿每一集始终隐约有历史厚重的音乐以及片头那飘扬的美国国旗。

  真实的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对其印象仅停留在若干事件上:比如美国历史上最年轻,也很帅的总统;从剧中就职典礼演讲确认了那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应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从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制作的5集节目《美苏太空争霸》中,看到其做的赶超苏联的太空计划演讲,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始自肯尼迪总统;再就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强硬立场以及被刺身亡。

  剧中,其看到父亲疼爱兄长,就主动参加海军,甚至不惜作假。其因为失事舰船救人成为英雄获得勋章后,剧中,兄长质疑事件如何发生?沉船是否故意而为?如果是,说明其心机很深。不过,在第一集中对希特勒态度及战争爆发可能性问题上,其兄和父亲站在同一立场,而约翰提出了不同看法,觉得他还是有见识的。

  其出道演讲被形容为“不像是在说英语”。而一次阵亡将士母亲参加的拉票会上,其脱稿演讲赢得掌声。

  尽管真实历史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剧中实多有体现约翰肯尼迪风流:大选投票当夜和助选女员工动作暧昧;而入主白宫后因“古巴猪湾事件”失败就把交际女请到白宫而被妻子打电话探知并被情报局长拍照。每每看到这些情节,总会恶毒的想:活该被刺身亡。虽然后面也有克林顿偷腥,但剧中像肯尼迪这样入主白宫三个月猪湾事件发生就敢如此明目张胆也太猖狂了。其在剧中阁僚会议中的表现比之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差远,或没那么强势、决断和敏锐判断力。

  剧中杰奎琳的扮演者为“汤嫂”——凯蒂•赫尔姆斯 (Katie Holmes) 。以前看,因故没看完整她主演的被誉为“美国青少年成长教科书”的青春偶像剧《恋爱时代 / 道森家的小溪》(1998—2003)。《肯尼迪家族》剧中其造型和真实的杰奎琳很相像。不过,她的嗓音很不习惯。

  (待续)

  《肯尼迪家族》影评(六):拍的很不错,演技也很好,美国腔甚少

  情节紧凑,有张有驰,人物刻画恰到好处。唯一令人感觉不妥的是片中大量出现的道听途说的情节。诸如竞选中的不道德行为,肯尼迪的私生活,他们与胡佛、约翰逊的芥蒂。虽然这些事情被广泛传播,但是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所以我认为这部片子可能会误导一些缺乏经验的人。

  不过奇怪的是,片子却没有大肆宣扬肯尼迪之死的幕后故事。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两位肯尼迪被刺的故事版本多如牛毛,编剧也莫衷一是,无法取舍,只好采取与拍摄先前故事不同的手法,只拍被刺事件,不拍经过由来。

  《肯尼迪家族》影评(七):肯尼迪家族之梦

  肯尼迪家族,属爱尔兰后裔,在美国稳扎稳打,站稳脚跟,成为显赫家族,后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表。父,约瑟夫肯尼迪,早年做过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赚的盆钵满满,遂走向政界。初,出使欧洲,正直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约瑟夫由于对希特勒一味的绥靖政策,导致声誉下降,后被美国总统撤职,总统梦想中断。不得不转向他的几个孩子,而其中,尤以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无论气质志向都为最佳,成为肯尼迪家族金钱政治下的第一对象。

  当值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培养政治资本,约瑟夫安排小约瑟夫到欧洲参战,寄希望获得奖章,成为其走向政界的资本,奈何命途多舛,最终死在了欧洲。而约瑟夫的二儿子,约翰肯尼迪,长期生活在哥哥小约瑟夫的阴影里,也想通过参加战争,获取人生的意义。在通过不断与父亲约瑟夫交谈后,如愿以偿。并在一次海上巡逻中,不幸被敌军击沉,但大难不死,获得美国紫心勋章一枚。小约瑟夫死后,老约瑟夫安排约翰肯尼迪参加议员竞选,约翰起初不顺,后纵横捭阖,节节胜利,并最终赢得美国第35届总统任期,并任命其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作为司法部长。

  约翰肯尼迪在竞选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其中,他说到,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一时成为人们相互传送的语句,直至今天。

  (这告诉我们,命运并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出来的,但也不是想争取就可以争取的,有人为因素,也有因缘凑巧命注定的意思。)

  当时正值苏联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冷战。在苏联,赫鲁晓夫全盘推翻斯大林,搞军备竞赛。在美国,古巴卡斯特罗开始掌权,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执政。约翰肯尼迪执政之始,即遇到猪湾战争的惨败,声望支持率明显降低,然,其通过电视发表讲话,诚恳地把全部责任推倒自己身上,并积极地处理战后事宜,支持率终于反弹,开始了肯尼迪的最好任期。随后,他运用心细缜密的分析,以及对世态的把握,和对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推断,准确地化解了古巴导弹危机,军备竞赛等事宜,加上在国内,成功地解决黑人与白人同等上学的问题,以及对与黑恶势力的清除,人们渐渐把肯尼迪列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可与亚伯拉罕林肯比肩。

  1963年,约翰肯尼迪在谋求连任的竞选中,到达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在人们列队欢迎的途中,在行驶的敞篷车中遇刺,抢手连开三枪,不久,约翰肯尼迪逝世。约翰肯尼迪育有一女,后曾有一男婴,出生后不久即因肺气肿夭折。约翰肯尼迪去世后,其遗孀为保护儿女,另嫁他人。然,对于约翰肯尼迪,一生纵情无数,常常惹的家庭纠纷不断,甚至成为玛丽莲梦露去世的一个间接原因。

  (这告诉我们,万事都要考虑的周到,纵然有伟大抱负,如果不顾安全,一切将成为泡影,而且,美国总统遇刺是有惯例的。)

  约翰肯尼迪遇刺时,老约瑟夫肯尼迪已经中风偏袒,不能言语。一切重担压在了他们的三儿子,罗伯特肯定地肩上。罗伯特肯尼迪,性格温和,然后在处理事物上,寸利不让。初,作为约翰肯尼迪的竞选管家,负责了约翰肯尼迪的全部竞选安排,成为约翰肯尼迪成功竞选的主要帮手,并之后成为约翰肯尼迪认命的司法部长,为约翰肯尼迪的许多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罗伯特生性不喜勾心斗角,常希望能够享受天伦之乐,离开政界,到小城市过田园生活。约翰肯尼迪遇刺后,经过一系列思考,下定决心延续肯尼迪家族参政的梦想,决定竞选总统。从1963年到 1968年,击败了很多知名竞选人是,包括麦肯锡等。1968年,在竞选最后几站,不幸遇刺身亡。罗伯特肯尼迪育有十个孩子。

  老约瑟夫夫妇,经历了一辈子,看到自己儿三个儿子都不幸夭折,晚景甚为荒凉。不过,还有一个漏点,老约瑟夫还有一女,生后发现只有8岁智商,后被老约瑟夫强迫做了手术,以至于亲人不识,最终不知去向。

  这就是肯尼迪家族。

  《肯尼迪家族》影评(八):爱Barry Pepper,爱bobby(RFK)!

  作为拥有金钱,只渴望权利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他们基本上远离了快乐,靠近了悲剧。

  但,作为肯尼迪家族成员也是值得骄傲的,他们已经是一个传奇!

  我是喜欢bobby一家的。

  剧中,bobby想要的东西无非两件:1.做喜欢的事情(我觉得他离开政坛就会开心,包括JFK);2.同妻子儿女在一起好好生活。

  一切看似简单却不能,因为他们是肯尼迪家族的成员。

  我最喜欢的是第4集8'13'',bobby同老婆聊着工作,然后在小儿的叫喊下,bobby跟随着子女老婆一起兔子蹦,画面真是可爱温馨!

  obby是一条合格的变色龙,在工作上有多严肃,生活中就有多可爱,作为他的父亲和兄弟,是可以骄傲的!

  这部片子,bobby是最大亮点,导演一定也是大爱Barry Pepper!

  十分推荐此剧,看演技派硬朗帅哥Barry Pepper是如何展现RKF的霸气和柔情滴!

  只要是Barry Pepper的剧,我的五分都给得太轻易!love him!

  《肯尼迪家族》影评(九):意犹未尽,本可以是部史诗级

  整体来说,影片算是制作优良的。但受剧集太少的原因,总感觉表现的远远不够。

  美剧的一个优点就是演员特别像,肯尼迪和他老婆都可以算作“特型演员”了。(印象深刻的有《越狱》里,黑社会的John和他儿子就非常像,让人看出找演员是下过功夫的)。不过剧中的肯尼迪感觉有点犹豫不决的样子,优柔寡断,倒是他弟弟Bobby更像总统一些。而且梦露的演员也太难看了吧。

  肯尼迪先生算得上是“与多名女性发生并保持不正当关系”吧.也没见米国人怎么不待见他。都说肯尼迪,罗斯福,里根是帅哥,我怎么就不觉得啊。倒是肯尼迪的老婆挺漂亮的。

  影片对敏感的事件都是晦涩的就过去了,比如与黑帮的联系,也就是说了和肯尼迪有染的一位女性有瓜葛。滥用药物表现的就更隐晦了。对试图废除联邦储备委员会,太空军备更是没有提到。这些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这部电影根本就是主旋律嘛,真不知道米国为什么也遮遮掩掩的。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这样的话,怎么会是肯尼迪就职演讲上说出来的?不应该是“Ask not what your can do for your county, ask what your county can do for your”吗?

  不过肯尼迪的弟弟也死了,应该有点蹊跷,就像李小龙和他的儿子。

  《肯尼迪家族》影评(十):史诗电影感的电视剧《肯尼迪家族》——那些传奇的人物

  有人说,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民主平等,越来越世俗化和平民化。我乐见其成,但是翻开历史书,我又开始深深怀念那些伟大叙事里的传奇人物和神秘家族。没有了他们,历史该多么无趣啊?!尤其是那些人那些事经由影视表现出来,更加叫人动容。

  十二月,我利用零碎时间看完的八集《肯尼迪家族》,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美剧,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感,让人回味无穷。不同于一般的肥皂剧,《肯尼迪》家族的每一集内容环环相扣,国际国内大事与家族内外小事交织缠绕互相影响,时而波澜不惊,如同美国乡村般宁静祥和,时而又惊涛骇浪,如同核战危机一般一触即发,带有史诗的气魄和电影的格调。

  而剧中的肯尼迪家族人物,无论是咄咄逼人的老肯尼迪,外柔内刚的老肯尼迪夫人,还是郎才女貌的肯尼迪总统夫妇,难掩光芒的小肯尼迪夫妇都性格鲜明,叫人难忘,也叫人深思。他们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一、老肯尼迪——进取的爱尔兰移民

  老肯尼迪身上很有代表性地体现了移民的开拓进取精神。老肯尼迪在帮助JACK竞选总统时,不只一次地向自己的老熟人们说:“这个国家待我们不薄,原来我们一无所有,但是我们现在都成了富翁。我就是想,我们这个家族要回馈这个国家。肯尼迪可以改变这个国家。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没有阻止得了卡斯特罗,但是JACK可以做到他们没有做到的。”这话里有老爱尔兰农民的固执和狂妄,也有急于为国家服务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迫切愿望。

  可以说老肯尼迪的这种进取和自信的精神是肯尼迪家族发迹的原动力。一切似乎都是按照老肯尼迪的意志在进行,似乎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肯尼迪家族上升的趋势。雄心勃勃的大儿子John在二战战场上牺牲,老肯尼迪便积极栽培本来并不看好的二儿子Jack,二儿子Jack当选之后,老肯尼迪又极力促成了三儿子Bobby担任司法部长。事实证明“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当爱尔兰农民的血性精神注入到平稳理智的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中,Jack和Bobby兄弟果然互为犄角,在校园种族歧视问题上,与古巴的猪湾事件上,与苏联的核危机问题上等等都打出了好几回合漂亮的组合拳,部分地实现了老肯尼迪对其老友们的承诺。

  但是人的性格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可能带给你优势,也会留下伤痕。老肯尼迪达成总统之梦的“不择手段”,一方面为JACK开辟了道路,譬如在JACK竞选参议员的时候,他通过鼓动一个与竞争对手姓名字母相似的流浪汉参选来分流对方的选票,一方面又被政治掮客所利用,虽然一时获得了芝加哥黑帮控制下的产业工人的选票,但是终究因为Bobby在司法部长任上,认真打击犯罪,而与黑帮结下了仇恨。所以,最后肯尼迪总统被刺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就是死于黑帮的报复。中国有一句古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在此处,也十分恰当。

  当然我们从以上事例中除了能看到老肯尼迪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肯尼迪家族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还能看到美国的编剧并不惮于直面和揭示选举制度的弱点,如这项制度也可能被操纵,被利用,等等。但是,在这份弱点背后,你也能看到民主制度的强大,它不会因为别人描述了它的缺点而将其封杀...(南方黑夜天气冷,节省码字时间,此处略去一千字)。

  老肯尼迪夫人——坚忍的天主教徒

  虽然肯尼迪总统夫人杰奎琳在历史上和国际上的知名度更高,但是我个人认为剧中的老肯尼迪夫人更加丰富而立体,让人分明感受到一种厚重的精神力量,而且叫人相信一个家族的格调必然是与老祖母息息相关的。如果说老肯尼迪先生是家族的原动力的话,那么老肯尼迪夫人就是家族的坚强后盾。

  老肯尼迪夫人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剧中有一段情节,是老肯尼迪夫人与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讨论丈夫外遇的问题。老肯尼夫人自述道:“我们的丈夫有天赋的才能也有天赋的风流。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关于肯尼迪的许多绯闻。亲爱的,那些都不是谣言(rumor)。我也有忍耐的极限,我带着孩子搬回了我父亲家。肯尼迪来见我的父亲,之后我父亲便送我回去,他说:‘一个天主教的女人应该呆在他丈夫的身边。’”你看,这是怎样一个传统的家庭,堪比我国的“三从四德”。但是,在威严的传统下,老肯尼迪夫人却保持了自我的意志,她所有的让步,都是为了坚守传统中最精华的部分——那就是对家庭、对子女的爱护。

  除了忍耐以外,老肯尼迪夫人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受与坚信。她坚信“上帝的方法不同,但是他的目的是一致的。”她希望老肯尼迪能去教堂做弥撒亚,但是老肯尼迪总是敷衍,而且幽默地表示:“事情要做成功,必须要两只手。上帝的手,我的手。(God's hand, and my hand)”在大儿子战死二战沙场时,老肯尼迪咆哮着:“见鬼!这就是上帝的旨意嘛!他让一个这样聪明、英俊,而有前途的年轻人就这样死了嘛!”而老肯尼迪夫人只能以泪洗面。当老肯尼迪中风瘫痪以后,老肯尼迪夫人面对一蹶不振的丈夫,安慰道:“要接受上帝的旨意,慢慢来,你一定会站起来的,让孩子们看看。”老肯尼迪夫人又曾经对儿媳杰奎琳和伊索尔坦诚说:“我所有的孩子中,我最喜欢Bobby.因为其他两个男孩都像肯尼迪,而Bobby像我,Bobby是我的。”的确,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司法部长Bobby虽然做事雷厉风行,但是骨子里他没有大的政治野心,他喜欢与平凡的妻子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他的从政是为了满足父亲的野心,为了扶助亲爱的哥哥。但是当肯尼迪总统遇害之后,Bobby决定竞选下一任总统尽兄长未完之志的时候,老肯尼迪夫人又参加了Bobby的竞选演讲,为他争取广大女性选民的支持。老肯尼迪夫人接受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幸与不幸,因为她坚信上帝的存在与安排,所以她曾说:“如果不是我的信仰,我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足以让我无法坚持到今天。”

  老子说过,水是天下至善至柔的东西,但是“天下莫与之争”。老肯尼迪夫人在坚忍背后蕴藏的能量同样是惊人的。老肯尼迪在驻英大使任上,被罗斯福总统撤换,急躁的老肯尼迪立刻想对总统发难。而老肯尼迪夫人却在这时,表达了更深的政治智慧:“罗斯福曾经对你有恩,你在这个时候攻击他,别人会认为你忘恩负义,这样一切都完了。亲爱的,你写一封信感谢总统,并接受他的撤换。”又一次,老肯尼迪执意要肯尼迪总统将Bobby引入内阁,老肯尼迪夫人表示反对,并认为这样会招致媒体和公众的置疑。直到老肯尼迪说明,年轻如肯尼迪总统,如果在内阁中没有人发声支持他,他的政策将得不到执行,老肯尼迪夫人才转而支持丈夫的决定。后面,事实证明在猪湾事件和古巴危机时,Bobby的“冲锋陷阵”为肯尼迪总统在内阁决议中排除军方的反对和应对中情局胡佛的杯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肯尼迪夫人还在老肯尼迪因为芝加哥黑帮的事而中风的时候,打电话对肯尼迪总统兄弟表达了不满,认为他们无论如何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这是怎样一个坚毅的女子啊!

  但是最能体现老肯尼迪夫人性格特征的,还是在处理家庭事务上。原来,老肯尼迪家除了三个优秀的男孩以外还有一个女儿名叫“罗丝玛丽(rosemarry)",这个女儿到8岁时查出患有智力障碍,并且容易失控发疯。老肯尼迪自作主张,一意孤行,把玛丽送到修女院寄养,又在没有告知老肯尼迪夫人的情况给玛丽做了额前页的手术。手术失败,玛丽不再发疯,变得木讷呆滞,不久就死去了。老肯尼迪对他一系列行动的解释非常冷血,他说“我们其他的孩子是有前途的,但是罗丝玛丽没有。把她留在家里会耽误其他孩子。”老肯尼迪夫人哀求道:“虽然罗丝玛丽是这样,但她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必须去接受,好不好?”很多年过去了,老肯尼迪夫人每次去教堂的时候,都会带着罗丝玛丽的照片,强忍泪水。当老肯尼迪中风之后,老肯尼迪夫人辞退了与老肯尼迪关系暧昧的亲信女秘书,老肯尼迪愤而颤抖地在黑板上写道“报复(revenge)”,老肯尼迪夫人道:“不是我报复你,是上帝。”

  西方所谓“报复”,和佛家所谓“报应”,都是源于一种宗教精神,你能说它不好不对嘛?为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早早地套上敬畏的网有什么不好呢?没有人可以完全忽略别人的权利和感情,否则所作所为都是要偿还的。“上帝的方法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阿门~”宗教精神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发挥的显性作用可能也是东西方最显著的差异了吧,值得继续体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