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罪与罚》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罪与罚》经典影评10篇

2018-07-07 02: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罪与罚》经典影评10篇

  《罪与罚》是一部由周显扬执导,郭富城 / 张钧甯 / 张兆辉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罪与罚》影评(一):正真的惩罚

  在半夜看完这部电影,感觉胸口压抑,也看了许多人的影评。许多人认为被惩罚的是郭富城,因为自己小时候狂妄自大。不过在反反复复思索之后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后真正的受罚者因该是郭的父亲与那个“小孩”仔仔。郭的父亲因为抛妻弃子,最终让两兄弟“兄弟砌墙”,两兄弟的自相残杀,原罪就在与这位出厂不到一分钟的父亲身上。这个家庭最后的破裂和这位种下罪恶种子的父亲脱不了关系。虽然,郭的父亲已经不在世上,但后辈破裂的家庭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接下来该说说这位仔仔也就是本剧的隐藏最深的罪犯。从小被父亲抛弃,由母亲废品和卖淫而生存下来。自幼就种下了罪孽的种子,身体残缺也造就了内心变态。这个结论是可以从剧中得出的,从母亲死后仔仔就一靠着这副残缺的肉体为生,寄养到别人家然后打开罪恶的大门贩卖别家的孩子。这也就是这位孩子种下的罪孽,被自己的弟弟收养后,身边其实已经有了可以关系自己的爸爸(弟弟)和弟媳(妈妈)。但是他却不甘心,不甘心这样。他已经种下了犯罪的种子,已经脱离不了这个黑洞。他已经沉醉在这份复仇和犯罪中,如阿鼻地狱脱不了身。最后,他也成功借人之手害死了最信任疼爱他的妈妈(弟媳)害死了腹中的胎儿,还成功嫁祸到了自己的爸爸(弟弟)身上。但是仔仔自己有没有想过,他打破了这个家的平静,他认为报复了父亲抛弃他,报复了弟弟嘲笑他,但是他自己却也成了那份原罪的助手。害死了弟媳的那刻开始世界上疼爱信任他的(妈妈)世界上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了,而那个会陪他画画游戏的爸爸(弟弟)也被冤入狱。他亲手打破了这份平静,他失去了安逸生活。他从此也就只能孤生一人生活,我想这也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失去朋友失去亲人,生不如死。阿鼻地狱的轮回在他身上上演着。

  《罪与罚》影评(二):《杀人犯》:反套路式反高潮

  我很怀疑在《杀人犯》之后我还会不会有在晚饭点一次过赶场看两部电影的热情

  前戏是这样的:首先我是一名大致可以被称为港片影迷的观众,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绝对愿意在香港电影院认真捧场大多数香港制造,以一种(略带)朝圣的心态;其次此片的前期噱头是绝对动人的,海报上城城扭曲到阴鸷的表情,恍若《记忆碎片》或《七宗罪》的剧情设定(至少宣传是这样说的),甚至李安徒弟与谭家明徒弟的配搭都很难让人对其不报存有期望

  导演周显扬的名号是隐约听过的,电影完结之后才听说这是他的第一部大电影。其实若单纯论前一个小时手法处理,在初哥的作品中《杀人犯》的确成熟到有望领跑。镜头灵活节奏恰当,将一个短期失忆的干探在查案中发现奇案的所有证据都是指向自己时的紧张氛围制造得恰到好处

  Wyman说人有两种,一种是愿意认真顺序故事的人,另一种是热爱结局的人。我很不幸是后者,但是同时矛盾地鄙视着自己这一种身份,所以我十分憎恨在故事进行中不断出声问隔离“然后呢?”“凶手是谁?”“为什么为什么?”的人。事后反省大概是因为之前玩猜结局猜得中的在大多,就算不全中也差不到哪里去,因而难免对那些单凭个人力量估不中而要同身边朋友群策群力的人有点嘴藐藐。以上这句绝没有自夸的意思纯粹是因为近年故事创意匮乏,看得多自然摸到套路,赢,也是因为对手太弱。

  不过既然说到套路这回事,自然也是给出了反套路的可能性,而作为在猜结局上“独孤求败”的观众最开心的就是遇到反套路的情形。这时,输比赢更过瘾。这次我一反常态忍不住在中间位置就同室友展开讨论,“我觉得凶手一定是XX,理由有123,可是情理完全不通,他怎么能?除非就是……但一定不可能吧!”(写观后感而不剧透真辛苦)本身就是感动我心的一桩事——终于也有一次,体会曾经被我在黑暗中用白眼插死的观众的兴奋。原来看电影的高潮可以不在抖包袱的那一霎,而在全情投入的此刻。

  是的,我是真心认为这次猜的终于一定错了,我做好一切准备等着之后的剧情给我完全的刺激。这一秒,我是绝对激扬的,但是我忘了,为什么激昂过后就一定是更加激进呢?倘若下一秒无法给我更大的激动,那那时的平庸有了之前的对比便会更加令人泄气。

  《杀人犯》果然没让人失望,它虽如大多数影片一样给出了反高潮,却以反套路的方式。一反再反,不是令得负负得正,而是使得反高潮反到更低的低处。做得到如斯田地,也值得拥有一点掌声鼓励。前后的断层让我恍若置身播放阉割片的大陆院线,却有大陆影院中看不到的血腥场口,实在让我在宾至如归之余拥有一份别样感受

  望遍整部电影,至少城城的个人骚确实能满足眼球之欲。而今各种奖项评委最爱本身养眼过鬼火的演员自甘堕落之余还身世凄凉到没有天理,非如此不慷慨他们手中一票。那么若以这样的恶趣味标准,城城这次的表现至少该为他赢得几项提名吧。另一方面,某男童角色之吃重,不知会不会让几乎以年龄小为颁奖标准的新人奖再度认为影坛中又升起一颗璀璨的明日之星?我之不喜不屑,纯粹是因为我觉得童星“有演技”本身就是一件颇扭曲的事情,加之电影要求演绎又是那样的扭曲,极有可能令此次经历不成为对此小童的栽培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蹂躏。

  我在某些方面仍是一名守旧的人。

  是了,守旧!也许正是如我一般不中意《杀人犯》的观众的普遍心态——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宁可电影反套路,待到真的发现它不按常理出牌,又耍赖——明明是奇情却假装自己的故事再现实不过,又不在一开始讲清楚,谁要你这样的出人意表,我不受!作为制作公司,遇到这一类观众也只能无奈的摊摊手:我是真没有别的剧本创意,那就只能卖故事类型的关子,这样你又不受,实在是揾食艰难,观众真难伺候!

  《罪与罚》影评(三):谁为外刚内弱的强者疗伤助力 谁为对立公知的正义申辩置信

  看过很沉重 摄影拍摄上还好 但剧情安排上 前面氛围很到位 一度让人紧张 到了后面飞速释放信息 以至于弱小承受根本受不了 真相残忍与剧情进展之间的落差人心里空了一块

  真凶逍遥法外 将所有人玩弄于手掌中 或许是聪明过头的人所轻而易举的事 但却用在对抗社会折磨他人上面 不知道有何价值可言 又或者就是在嘲讽现世者的无知 伤害别人就算了 还被扑所迷离圈套一步步逼疯 失去该有的理智

  看过七宗罪等 也看过电锯惊魂等 都没有如此难受过(不知道这算这部电影失败还是成功 又或者是年龄增长削弱了承受力)看上述惊悚片甚至能理解编剧传达的思考点(比如电锯惊魂 受害者没大过 却能些许理解犯罪人受害者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寒心) 这部电影是否旨在反思我们现实中人一贯的玛丽苏心里 扶弱惩强 被某些狡猾弱势群体利用

  地铁车站随处可见的以乞讨形式换取同情的“骗子”、生活中善于碰瓷的“被扶老人”、感情中示弱争宠的“小三”、学校里爱哭先闹多得糖少惩处的孩子……无数的电视剧电影都抓住这一心理“痛点”大作功夫 或许这不是编剧的一个剧情精彩技巧加分点 反正我每次都看的无比抓狂 恨不能赐当局者一双火眼金睛 又或者一记耳光扇醒他们的无知

  何时起 这些个人认为偏“投机取巧”的理论人群中蔓延 似乎弱得理所应当 越来越多人抱怨自己强大后的得不偿失 “枪打出头鸟”这是什么心理在作祟?可是如果自己的强大是基于正义的立场 又何必向弱者妥协 又何惧不公正的宣判?

  现在人们越来越无法正确判断自己所见所闻真伪 无法给予强者贴心奖赏 而强者变强路上的磨砺所带来的免疫又是否能经得住所有无知与恶意考验

  生活呈献形式的多样性将引发新一轮的信任危机 如何让判断力穿透道德绑架束缚 更加靠近事实真相 想必也是人类普遍智商晋级的一个新高点 未来感情和理智的较量如何取舍 一冷一热难道真无法持恒共享 互相辅成?

  《罪与罚》影评(四):杀人犯

  其实是不错的影片,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骂得如此激烈

  看得出来导演是想探讨一些关于人性、复仇的问题,当然,处理上有些粗糙,有些说不通的地方。不过,这并不妨碍观影时的情绪。影片的前半部分定位在悬疑,同时也很有精神分裂片的意味,甚至让人差点怀疑真的是主角精神分裂做了什么。老仔仔突然跳出来的自白让剧情急转直下,后半部分就使人看得非常压抑了。对于一贯倾向于大团圆结局的我来说,这样的处理还是有些不能接受,当然,董勇最后看照片时抓住了一点点的玄机总归还留下了一线希望。

  对于很多人诟病的老仔仔突兀解释,初看时并未意识到,完全被剧情纠结了。另外有两个地方不喜欢,一个是凌光得知真相后的举动匪夷所思,为什么不报案或者当时就采取行动,哪怕当时就上去杀了人也比干等一天符合常理。还有就是结尾处的出去报仇,如果是为了说明冤冤相报或者什么,这样也太直白了一些。

  可以理解为什么郭富城当时拍完戏时一度接近抑郁,这样的片子看过后确实不会让人心里很爽。

  钧甯的角色比较平淡,不过这里本来就是需要这样一个平淡柔弱温情的角色来平衡整部影片和突出最后的压抑。

  《罪与罚》影评(五):从心理分析垃圾编剧和脑残剧情的诞生

  看的是120分钟的粤语版 不是阉割版

  其实有件事要澄清就是最后 阿敏问他用一句话回答是不是他杀的阿鬼和嫂子时候 郭富城实在是没话说了 阿鬼真的是他杀的 他老婆是早衰乞丐分尸放烤箱煮熟的 一句话可真说不清

  很不理解为什么要把不老妖童带到浮岛上去“讲数/谈判” 而不是在半途把妖童闷在水里闷死 就算妖童会水性 脖子被卡 呛水也是会死的

  郭富城有很多机会可以让妖童莫名死去 比如给他吃一点药 交通意外 而且他杀了阿鬼之后枪也是藏起来了的 对付妖童和衰丐足够

  妖童一直给郭富城吃带药蛋糕 我一直就想如果城城直接被作为杀泰哥的嫌疑人给拘留起来了 吃的是拘留所的无毒伙食 既隔绝了与外界联系 排除作案时间 又可以慢慢消除体内的毒素恢复记忆 不过编剧不让啊编剧不让

  香港真的很小 一个从南洋偷渡过去的没身份的妖童进了一家孤儿院 就算他能算到一切 也不能算到富城两口子儿子 死了儿子不自己努力生一个而是去孤儿院领养一个 去的孤儿院还恰好就是那一间 当然见了面 凭借两兄弟之间的心灵感应 选了他也不出奇 因为之前的不可能都变可能了

  本来一个可以编成悬疑剧的片子 在自白之后(当然城城看了照片之后也开始回忆起来了) 变成了看不懂的怪异片 从人内心深处去探讨复仇之间的轮回 可是不要忘了 就算城城以前没有杀人 在误杀阿鬼之后他的心里就肯定不一样了 杀过人跟没杀人之前的底气是不一样的 当他知道妖童和乞丐男会威胁到他的家人时 他是有能力有器械有时间有那种杀人的勇气 而且有处理尸体经验的 别忘了他是重案组警察 反侦破经验绝对是超过南洋妖童的 可是同志编剧和导演见不惯帅哥存在 必须安排城城败在妖童手下

  按照弗洛伊德的心理解释,从性上来分析: 这是一种始于编剧心理最原始的对于男根崇拜的表现 高大(城城身高也就是相对于妖童来说高大)完美的城城是一种完美的男性生殖能力的体现事业成功 有个美女老婆 男性魅力爆棚 反面的妖童和乞丐早衰男就是典型的性无能和性早泄代表 妖童根本没办法体验性 因为他的身体就停留在儿童时代 就算他思想已经40多 但是他身体的每个部件的外在体现就是一个儿状态 早衰男又是一个小孩心理 (早衰也是对于编剧在自己性生活早泄的一种暗示) 所以他们在性上得不到关怀和满足 被女人或性伙伴耻笑 他们反社会 反人类 反一切完美而他们却无法实现东西 妖童被好心人收养 他却不断害人杀人 别人对不起他吗?他是在复仇吗? 不是 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缺乏男性荷尔蒙缺乏男性根本能力的一种对于社会的报复 是一种对于男根崇拜 进而发展自卑 自卑到了极点自然就会反对这社会一切的正面形象 就像性无能者痛恨一切欢愉性爱 咒骂一切正常人类繁衍的行为

  从正常生物需求角度来看 同性之间的爱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扭曲需求 因为爱的需要是精神和生理两个方面的 如果只是单个方面的需求 比如说有性无爱的 可能是***或者嫖 有爱无性的柏拉图恋爱却又是一种摒绝肉欲追求纯精神最高境界的思想结合 (个人认为这种柏拉图爱情是最适合共产主义者的 工作生活两不耽误 而且可以很宽泛的博爱而不用背负肉欲上那种被伟大高尚人士所唾弃的肉体交合) 当然按照几十亿年来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来看 肉体的交合而延续生命的过程才是自然存在的必然选择 否则... 也没有否则了 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生命!

  说岔了 只是想表达 只有扭曲的思想才能写下如此扭曲的剧本 只有对男根的自卑才能导出如此不合常理的电影 至于电影内容我不想去多说 因为不值得去说 就像我最看不懂也看不惯的同性爱一样 不提也罢!

  《罪与罚》影评(六):影评兼对广电总局的怒斥

  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片子。

  片头,低镜头缓慢推进,尸体忽然从天而降,血液迸溅出来,一上来直入主题。接着高镜头缓慢拉升,贫穷的街区,四面冰冷的混凝土,从高处,审视生命的不堪一击。黄绿色的主调下,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瞬间,我们就会有共鸣,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奇怪的事,谁又能说它们都是合情合理的呢?下一个镜头,苍茫的天空,群鸟云集,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大事将至,序幕拉开。

  就凭这一个开篇,加上故事的完整性和郭富城精湛的演出,这是一个至少三星的片。

  在继续写电影之前,先讲一个插曲。我首先看的是大陆版本,90分钟。这个版本和原版也就是港版有很大的区别,大到根本不能叫剪辑,而已经被改成了另一部电影。全片的亮点开头被删了一部分不说,故事的完整性被彻底打乱。港版的剧情虽然也有瑕疵(下文讨论),但毕竟是说得通的,是完整的,大陆版的剧情是根本说不通,是扯淡。

  港版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因患病从而长不大的貌似孩子实为成年人的“仔仔”杀人并嫁祸给主角的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嫁祸成功,主角小时候的邻居和怀孕的妻子死光,自己进了监狱,凶手逍遥法外。大陆版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连环杀手作案多起之后,包括主角在内的所有警察都无法破案,不断出现的证据都准确地指向了主角。但关键是,主角不是凶手。关键是,凶手到底是谁呢?关键是,广电总局也不知道。关键是,怎么往下演呢?于是主角忽然醒过来,原来做了一场梦。于是电影结束了。

  另外大陆版的删了一些比较吓人的镜头,比如第三个死者像贞子一样爬出来又被撞的情节。说实话,这些镜头的确有点惊悚(你要硬说毫无感觉呀,那。。),不过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比很多惊悚片鬼片轻太多了,如果惊悚片鬼片可以上映,几个略有吓人气氛实则为了烘托整部电影感觉的镜头何须被删?或者是删了这几个镜头就可以允许少儿观看了么?我不推荐儿童观看此片,我们应该尽量少地把色情与暴力暴露在孩子的面前,在小的时候,就让他们的世界充满童话的色彩,就让他们相信世界是和平美好的,让他们相信王子与公主最终会快乐地生活。

  再继续说电影。本片的一个问题是剧情上功力不够。好的推理惊悚类电影大体有两个模式,一个是不断给出线索不断推进剧情,弦越拉越紧,最后谜底揭晓原来如此,一切合情合理。但这个揭晓一定要在最后,揭完了电影也结束了,而且要短,让你爽那么一下,又觉得意犹未尽。另一种模式是弦越拉越紧,不断给出线索,最后弦紧欲断时戛然而止,也没交代凶手是谁,代表作《杀人回忆》。本片就是前面弦拉的不够紧,铺垫不够,早早揭晓了谜底,只能让凶手自圆其说以达到合情合理,不仅略显啰嗦,也有些扫兴。

  但相较于同年上映的《孤儿怨》以及其他欧美同类型的电影而言,本片的特色在于它拍出了一股文艺味,港片独有的文艺味。这文艺味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景色的唯美,故事的地点设置在海边,一望无际的海平线,孤独的山路。其二是节奏的掌握不紧不慢,不算太紧张也不乏味,与一些出色的韩国片相似。其三是故事的架构,除了推理惊悚之外,他还包含了表象与真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眼见未必为实,表象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是故事本身所赋予的,而在这一切或疯狂或荒谬或残忍或寒心的背后,是无比苍凉的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同事与上级的不信任,朋友的不信任,直到影片结尾亲人的不信任,让我们感叹信任在所谓的现实面前是多么不堪一击。片尾,主角留下了一滴泪,这滴泪不是因为后悔而流,而是因为甚至他的亲妹妹也不相信他,没有一个人相信他。凭此给到四颗星。

  《罪与罚》影评(七):还是蛮值得一看的~

  对郭富城向来不感冒的我在朋友的极力邀请下进电影院看了这套电影,看完觉得还蛮值得推荐的。但在豆瓣上看到很多人对这影片的批评,从来不写影评的我忍不住站出来为影片平反一下~

  其实这电影故事的构思蛮精巧的,悬疑的气氛也营造得不错,失憶男主角一步步追查真相时被不断的自我怀疑而精神崩溃,这点转型中的郭富城也表现出来了~ 可以说前大半的电影很成功,剧情充满张力没有冷场,观众的情绪都被电影带动着,只等真相大白的一刻~本片号称有令人猜不到的结局,额....果然是猜不到真相..即使之前有点怀疑也会很快被自我推翻..这就不透露剧情了....虽然很离谱,但还算勉强能自圆其说,毕竟要让现在的观众猜不到,不夸张是不可能的.....不过,真相大白后的剧情的确有点太长,有点变态得让人发笑..

  一部悬疑片该有的东西都有了,凭前半部分出色的剧本经营,即使有点虎头蛇尾,不过考虑到悬疑片揭露真相后本来就会吸引力大减...总的来说这套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不过...请不要带小孩观看.....

  《罪与罚》影评(八):我是谁?——悬疑片中的失忆

  期待已久的《记忆碎片》和意外遇见的《杀人犯》(又名《罪与罚》)给我启示颇大。

  《东邪西毒》中说:“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记性太好,如果每一天都会忘记前一天的事,那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 。”那些记忆像好了的伤疤,随时提醒着你过去的忧伤和哀痛。但是,如果真的失去记忆,周围的一切就会变的不确定,缺乏安全感,不相信任何人,你渴望找到答案。

  《记忆碎片》中的莱尼和《杀人犯》中的凌光都是因为案发当时受到创击而失去记忆。莱尼他只记得两个毒贩闯入他家奸杀了她的妻子以及案发之前的事情,并且他失去了重新获得记忆的能力。他的生活变的不确定,他过目即忘,他需要靠纸条和照片来提醒自己要做的事和辨认人。为了避免周围的人误导和利用他,他将自己找到的重要的线索纹在自己身上,并尝试辨认自己的笔迹。

  而《杀人犯》中的凌光受到重创之后记不得案发当时的情形,面对好兄弟的死,他决定找出真凶。但调查的结果显示一切不利证据都指向他自己,他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自己就是凶手?他开始怀疑周围的人,朋友、家人,他觉得周围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甚至有人是故意要陷害他,直至他杀死了自己十几年的兄弟——阿鬼。

  我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我的妻子是谁,我的工作是什么,好朋友是谁,甚至敌人是谁。这些记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自己在这个社会的身份,维持一种稳定状态。当电影中的主人翁的失去记忆,就打破了这种稳定局面。他们变的不确定,周围环境就陷入混乱——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记忆碎片》的莱尼为了避免自己被人利用和受欺骗,他给接触过的人都拍了照片,并在照片背面做上记号——别再受他骗;或她和你有同样遭遇,她同情你。当他依靠照片和标记确定该人是否可信时,他会流露出满意的微笑。这种确定性是他找到了失忆前的平衡感。

  陷入混乱及不确定性的主人翁迫切的想找回记忆,确定自己的身份,认同自己的身份,达到失忆前的稳定状态。这种稳定性的建构就推动了电影的向前发展。如果说失忆是导演出的一道数学题,那么找回记忆便是这个解题的过程。于是,一部看似神秘的悬疑剧的框架便被简单的设计了出来。

  无论题目的答案是主人翁自己找回记忆,回到那个稳定状态,例如凌光;还是主人翁及时找到记忆,恍然醒悟,但是他始终不愿面对那个事实而选择逃避继续失忆,例如莱尼。作为观众的我们在主人翁寻找记忆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参与到那种稳定性的建构,直至真相大白,重新回到这种稳定结构中。我们才会觉得舒服。

  《罪与罚》影评(九):影评?自娱自乐而已啦~2011.10.19《杀人犯》

  纯粹的黑色电影 电影一路看下来 太压抑了 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上一代的错要下一代来偿还

  凌光于调查一宗连环谋杀案期间突然昏倒,醒来后,不但发现自己失去了短期记忆,更发现他的好拍挡竟然死于同一现场,而他的拍挡更成为近日“连环放血凶案”的第三个受害者!凶手每次都用最残暴冷血的手法,令受害者被放血至死!而凶手每次杀人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令警方完全束手无策。凌光升级在即的时候遇到这宗香港历史上最残暴的凶杀案,他自然不惜一切,全力缉捕凶手,更要还他死去的好拍挡一个公道。但在查案的过程中,他竟发现每一条线索 、每一个证据,都接二连三地指向他就是凶手!他越深入追查,他的嫌疑竟然越来越大!凌光的短期记忆亦未能恢复过来。而逐渐连唯一可以信赖的证据都没法证明他的清白!一步一步地,凌光被迫向疯狂崩溃的边缘! (估计当时懒了就在哪儿复制过来了~)

  结果害他的人就是他的养子 一个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因为患有不老症 永远也长不大 只有小孩子的身体 但是他心中的仇恨却与日俱增 最后他选择了报复 给凌光吃药使他失去短期记忆 并且利用这一点给他栽赃 用他家的电钻杀死了他小时候的邻居 并且利用他的性格特点------凡是总是一个人扛 一步步展开了计划 最终凌光失手(也不算是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好兄弟阿鬼 还亲手杀死小乞丐(同犯)和在要杀死仔仔(主犯)的时候被赶到的警察制止了 他心里的恶魔被发掘出来了 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杀人犯

  想来也挺悲哀的 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兄弟——泰哥 失去了兄弟之间的信任——阿鬼怀疑他 也是 毕竟是警察嘛 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好兄弟阿鬼 而且每天提心吊胆 害怕凶手会来加害自己的老婆孩子 每天生活在这样的压力之下 不疯真的很难啊 知道自己的养子就是幕后真凶的那种痛苦 最后老婆被人杀死之后放进了微波炉里 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 想来任何人都很难承受吧

  结局是凌光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每天想着出去报仇 还在自己的胳膊上刻下了这几个字 而真凶却得以逍遥法外 虽然警长在看照片的时候可能注意到了站在几个小朋友背后的小孩儿 但是念头也会一闪而过吧

  “我不是要你死 世界上比死更痛苦的事儿还有很多 我经历过了 但是你还没有经历过”

  《罪与罚》影评(十):原来是部科幻片

  刚开始觉得凶手是凌光本人没有太多悬念,后来发现凶手居然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和一个得了衰老症的乞丐,那时才发现上了当,原来一直在看科纪片,当仔仔自白的时候,我还不相信,觉得凌光可能精神分裂了,坚持看下去,发现确是科纪片,剧情方面太多牵强附会。

  1、一个穿着破烂布衣,脸部满是烂泥的乞丐进出大厦,居然没有被监控录像拍到?警方还说查看过所有监控录像,没有可疑人进出北岛大厦。隐形人?就算没有拍到,这么大个大厦,起码也有人看到有个样子丑陋的乞丐进来过吧。

  2、凌光家中工具房门后的血手印。

  凌光是会忘记一些事情,但不至于连自己目前正在做什么都不知道吧,这个手印只可能是仔仔在凌光手上染上血,然后抓着凌光的手印在门上,难道仔仔连凌光什么时候清醒,什么时候不清醒都知道?而且还是两次。

  3、凌光要杀仔仔机会可是多得很,根本不需要摘日子,带去浮台吧,而且还让他跟希爱睡,非要拖到老婆被害死,警察找上门才显得出剧情够震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