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海沧桑》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上海沧桑》观后感10篇

2022-05-17 02:06: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海沧桑》观后感10篇

  《上海沧桑》是一部由黄蜀芹执导,江珊 / 刘子枫 / 巍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沧桑》观后感(一):关于这电视的背景花絮和想到的其他。。。

  潜水多年特此注册发帖。我是上海人,看上海沧桑时也就小学。

  关于其他评论的疑惑,凭借我记忆给一些答案。写的仓促,如有偏颇请大家指正错误。

  1. 关于拍摄时间。记得这个电视的播出时间(在上海)是99年国庆50周年前(大概是5月前),因为至今还记得当时此片宣传“献礼建国50周年,暨上海解放50周年”。(百度了下上海解放果然是1949年5月)

  2. 关于原型。关于原型,当时在上海播出后也引起不小争论,但官方说法是“国家民族兴衰反映一个家族的兴衰”并未特指任何家族,只是借鉴了不少家族和民族历史改编而成。

  3.关于这部电视不太火的原因。

  其一,生不逢时。这么长的电视剧在当时本来就很罕见,如果生在这几年的好时候,到国庆就来个长假轮番播一遍能不火吗?

  其二,影响度仅在上海。如果没记错,这部电视应该是主打上海地区播出的。从导演编剧到演员,都非常本土化。(严小頻佟瑞信吴冕吴越高蓓蓓等江珊等大部分演员不是上海籍就是上戏毕业当时都在上海发展,包括罗海琼)个人认为上海剧制作水平不算特别大气,上海人拍的民族戏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就是2000年后上海文化资源慢慢流失了。个人觉得和这一点有关。之后,上海演员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北上了(比如马伊琍陆毅);我小时候听广播看娱乐节目还经常提到的“上海乐坛上海电视”现在都没听过了。(同病相怜的还有珠江地区。记得最近去我是歌手的陈明最早就是广东的)

  其三,这部电视剧应该是官方资助拍摄的,娱乐性不强不太受年轻人喜欢。也是因为政治色彩浓烈,所以我相信这部戏就算映射任何家族也不可能照搬历史。

  其四,在好剧轰炸银頻的年代,这部戏被埋没了。掐指一算,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精彩呀!珠江的情满珠江,英雄无悔,外来妹。上海民国有无花的夹竹桃,蝴蝶兰,走出凯旋门。回归题材有梁凤仪系列 花帜,飞越沧桑,大家族,世纪末的童话,风云变,昨夜长风。北京那边时不时传来我爱我家,东边日出西边雨,过把瘾,和平年代啥的就连海岩的玉观音永不瞑目也是后来的了。台湾还有杨佩佩和琼瑶来插个播。香港有个tvb带我们高大上一回。每周日的正大剧场可是我和我的小伙伴做完作业和补习作业翘首以盼的,最后那一曲爱是love爱是amore都要美滋滋听完!就连现在已经消失的上海本土剧在当时都万人空巷比如上海人在东京(陈道明邵兵葛优哪个不是大牌中的大牌),孽债,承诺,儿女情长。。。

  俱往矣,最美的童年回忆里再续吧!最后特别感谢把dvd压制上传的好心网友,点开片头曲一身鸡皮起来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谢谢鞠躬!

  (梦里走一趟,回到现实写paper去了)

  《上海沧桑》观后感(二):儿时回忆,总算重温了一遍

  总有个朦朦胧胧的印象,关于这部电视连续剧。

  只记得这几个镜头,一位老人坐在转椅上讲述往事;有银行破产哄抢的时候;整个大家族有落魄居家迁移的历史;电视剧跨度时间很长。

  于是,我利用搜索引擎,列举这些关键字,没找到;在维基上逐项查看2000年左右出品的电视剧,还是没找到。查了类似《大宅门》之类讲述家族兴衰史的的剧集,也没找到。

  印象中,最后是在豆瓣的豆列里找到。而且有关这部剧集的信息,在我所搜集的范围,几乎都可以在豆瓣这个页面找到。包括职员表,剧情简介。感谢豆瓣。

  有关电视剧的出品年份。豆瓣标识的年份是2002,网络上有人说不对,因为ta在98年就看过了。在百度百科,《上海沧桑》页面写的是2002年,但在巍子(唐同舒扮演着)的页面上,写的是98年,在王琳(雁儿格格扮演着)的百科页面上写的却是03年。版本众多,估计跟知名度太差有关。而在优酷上找到的录像片头,显示了”ISRC CN-E03-00-0132-O/V.J9“,根据ISRC的规则,CN代表中国,而00则是出版日期,所以应该是2000年出品。这也符合电视剧讲述1899--1999这一百年历史的主题。

  也许是自己对宗族方面有比较深的情节,所以对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很感兴趣。自己看完后用纸笔写了唐家跟沈家的族谱。6代人,一百年的历史。对于唐仲也的前妻以及女儿的描写缺失,总感觉比较遗憾,有种不完整的感觉。毕竟也是唐家的血脉,不能因为人家离开了就什么都不提嘛。

  在20世纪的风云际会中,后50年有关政治话题,还是比较忌讳的。但也可以看出,文革10年,绝对是这十年中破坏最大、改变最多的一段时期。

  百年之后,我们又会留下什么呢?

  《上海沧桑》观后感(三):童年记忆,仍然经典

  因为前阵子做教育的新媒体也是要想着《那年花开月正圆》有啥热点能结合起来用的,然而看今日头条上的芜杂信息,营销做得够大,内容上还是更想起小时候看过的这部上海家族剧。

  能看懂的地方觉得挺厉害的,比如从梅影救大浦的环节,知道女孩写字要娟秀,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梅影,人有影,小时候对这思考很佩服。江珊很有气质,看上去温婉又沉着端庄。

经典片段《上海沧桑》梅影初入唐府对答

  现在重看,道具很到位啊,晚上老宅昏暗的灯光,缠足时候的血,再到文革时候的满墙大字报和背景音;一家六代,从商场到国运,商战、国战、权战,资本家应有的算计,也都能体现出来;从历史的黑白录相,渐渐切换到戏中场景,这剪切手法不错。这也算是群戏吧,每个主演的性格都很立体,唐同舒从懦弱和清高到成为巨富,也有脆弱想自杀的时候;大管家老板着脸,老练多谋;梅影温和低调,想得很周全和长远;沈鲠萍耿直而清高,老和唐三浦斗嘴……

  貌似每个年代的年轻人也都会有轻浮的时候,少经验而想当然的时候,包括唐同舒也会。

  不过我觉得还有几个bug:

  编剧貌似为了推动情节让人物说自相矛盾的话,包括梅影,能在蒋介石时代懂得“大舍大取”,怎么会不懂得公私合营的大势~不过她对开会数据的统计,确实表现了管理者的干练精明~从生产效率来看,后面公家的入驻是给生产效率造成很大的损伤;

  包括唐奉化作为巨贾,不应该从小就教会儿子怎么做生意吗?

  雁儿格格那么聪明,不是可以给她个公司管理管理吗?就可以避免她的生活变得无聊。

  雁儿格格为什么和唐分手后还心安理得住他送的别墅?因为她就是从小左右逢源,原则性没有唐那么强吗?

  唐四浦要开记者发布会,唐家势力那么大,多收买几个媒体解释不也能有点好效果吗?

  沈鲠朋和沈一奇的年龄在剧情里有问题。

  另外,唐家人的起名,感觉不像有文化的大户人家。大浦尔浦三浦四浦五琴,还有下一代的伯也仲也,生个老三叫“叔也”吗?

  有些情节设计真心点赞:

  唐同舒最后亲自送雁儿格格的对话,后面站在江边任炮弹轰炸,一方面是国势不好不忍卒看;二是和雁儿格格相爱然而不能长久相守的自责吧。他爸是虎,也许他是江水。

  唐大浦在唐家大院的床上,听梅影讲保护家业的思路,慢慢合眼;五琴的死得很惨烈;

  也许是阿霞的努力或是政策上的照顾,梅影还可以比较平和安稳地度过最后时光,交待完存款的事,第二天一早,坐在椅上,捧着插着杨柳枝的净瓶,早晨金色的阳光照亮她:一方面是和唐杨氏信佛一个婆媳情的呼应(那时佛像是保不住的);二是她自己的出生和修养;她在唐家最困难的抗日和建国初期苦撑危局,也真的很难吧。

  梅影和鲠萍也许不同在于:梅是实干的企业家要务实,所以要周全后果更圆融;而萍是记者,讲气节,觉得舆论报道能解决问题,导致后面冯药罐和被日本人刺伤的错过吧。

  小时候也为沈鲠萍和唐三浦老了才结婚,结婚那晚就死了,觉得可惜。但现在看剧情,觉得中间的曲折,到底是太年轻,太情绪化,沟通不好,有时我都想快进了。但是和三浦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在报馆共事时间那么长,也算是相伴一生了吧。

  从梅影身上看到取势、为未来押宝、大舍大取很重要。

  这部剧,也更新了我童年的认识,除了汉唐的长安,首都北京,上海也是中国一个很有故事和特色的高级地方。

  歌曲的调子我都还有印象:

  滚滚黄浦江

  潮落又潮涨

  蓦然回望

  百年的钟声起惊澜

  只叹往事久风霜

  风吹花落心惘然

  涌浪淘尽旧时模样

  天际云苍苍

  看暮色染红了江南

  长叹一声又何妨

  上海沧桑

  百年人茫茫

  道不尽风光

  江浸泪两行

  旧梦勿须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