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康熙王朝》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康熙王朝》观后感10篇

2022-03-23 03:04: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康熙王朝》观后感10篇

  《康熙王朝》是一部由陈家林 / 刘大印执导,斯琴高娃 / 陈道明 / 高兰村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康熙王朝》观后感(一):千古一帝还如一梦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履承帝制最长,建树功绩最多,时人奉为千古一帝。清宫巍峨,在康熙一朝,定鼎中原,北收蒙古,南复台湾,遏沙皇,削三藩,国之气盛,环视宇内。这样一位雄略帝王,承载了今人几多好奇和疑端?

  《康熙王朝》全景展示了康熙一生,三位演员分饰各个阶段的韬韬帝王,少年康熙,天真未泯,便要身历朝廷剧变,父母骤失,身当天下;青年康熙,机锋毕露,已能驰骋政治疆场,天威初成,力扳权臣;壮年康熙,文治武功,从容俯瞰泱泱天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阅览全篇,陈道明的演绎将帝王气象渲染得恢弘无比,神气四溢。片尾,康熙“六十”大宴,壮怀激烈的三次敬辞,尤其最后一敬,酒洒空中,遍数一生大敌,成王败寇,功业自成,康熙胸中风云,盖过时局变迁,吞吐天下兴亡。情怀激荡!

  不独如此,明君覆荫之下,一批矍铄古今的政治人物粉墨张扬。还是片尾,明珠、索额图与康熙遥相敬贺,老泪纵横,两位权倾一时的半世勋爵,身披枷锁,脚踩镣铐,彼时华盖豪车,翻云覆雨,此时亦是慷慨嗟叹,人生无常。雄才衮衮腹有天下的周培公,万金书做草纸笺,泰山崩而机锋起,有力挽狂澜之魄力,亦怀悲悯苍生之情怀,可叹冰雪余生,仍制成清疆全图,雄心昭昭,令人动容。鬼才姚启圣,轻帝王朝纲之价廉,嬉笑怒骂书生意气陶然而乐,至于担纲重任,收复台湾,则大展韬略,成千古功业,然后瘦马轻舟,还守一车书卷。海霹雳施琅,一代名将,憎爱直入衷肠,攻伐骁勇为神。魏东亭,李光地,前后两任台澎知县,皆因谋略超群,功高难任,为免权倾于朝,精明的康熙爷不得已翦除锋芒,忍痛割爱。

  剧集铺陈历史,同时要描绘故事,恨爱情仇则不可免。开篇即是顺治董鄂妃,要美人弃江山,天子之爱,艰难悲恸,苏麻康熙,一生之恋,虽朝夕相处,只修成缺憾。容妃悲剧半生,嫁女直如失亲,刚谏得来贬谪,遗恨惨死,凄情扰扰。蓝齐儿只恨生在帝王家,纯情萌动,却扼杀于政治婚姻,草原遗梦,直被金戈铁马踏碎,翩跹少女,饮恨一生。

  纵揽全剧,人物跃然眼前,演绎百转回环,立意杳远深刻,剧集有咏史胸襟,也有叹史情怀。中华民族的亘古文明,今人不忘,源远流长。剧终之时,感叹历史波澜壮阔,还复湮没于新的史记经纶,千古一帝的传说被风干掩埋,还如一梦。

  《康熙王朝》观后感(二):很经典的一段话

  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朝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鏊拜,灭了鏊拜 ,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总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 。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正大光明’匾升起)……这四个字,说说容易啊,身体力行又何其难? 这四个字,是朕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

  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

  《康熙王朝》观后感(三):十年了

  十年了,我终于算是把这部电视剧看完了。小时候跟着父母,只能看完小康熙战胜鳌拜,等到陈道明演康熙便看不下去了。而如今,仿佛对古装剧很有兴趣,想把它下载下来看完,在家里看了30多集,到学校接着就看完了全部。

  看到最后,竟然痛哭不已。康熙啊康熙,看似最后平定葛尔丹,得到了最后的胜利,可是呢,等到他战胜归来,才得知他最亲的女人老祖宗和苏麻全死了。连我都觉得康熙寂寞。自古帝王都是寂寞的,不是么?

  儿子之间互相争夺王位。最爱的女儿远嫁他乡。

  没有了老祖宗、苏麻、容妃、蓝齐儿和儿子的康熙即使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呢?

  自古以来,大家都想做皇帝,却不知皇帝是最孤独寂寞可怜的人。甄嬛传中也可以看出。

  很多时候迫不得已,但是由于身为一国君主,不得不那么做。譬如他把它最爱的蓝齐儿远嫁葛尔丹。他自己难道不知道最后战胜葛尔丹,蓝齐儿就会守寡吗?身为一个父亲,他难道愿意自己心爱的女儿远嫁他乡吗?也许,出身在帝王之家看似荣华富贵,却是最最身不由己的。

  皇帝很残忍,残忍到不相信任何人,开始他连最最亲近的魏东亭都会怀疑。是啊,这也不能怪他,因为一切都是未知的。这近乎让苏麻感到恐怖,那也就是为什么苏麻斗胆抗旨,誓死不做康熙妃子。

  身为一国之君,总是不能太仁慈,就像李光耀所崇尚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对于一位领袖来说,能够受人爱戴和敬畏通常是好的,但是如果你只能做到其中一项,那敬畏比爱戴来得好。”这不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心不狠,地位不稳。

  这部剧里面我很多角色我都喜欢,比如康熙、蓝齐儿、苏麻、容妃,但是我最崇拜的是孝庄。孝庄的每一句话都富有深刻的含义,值得去细细琢磨。她说话时的铿锵有力正是她内心磅礴大气的最好证明。赞!

  《康熙王朝》观后感(四):影评

  《康熙王朝》观后感(五):综合评论

  总体来说,这部历史剧拍的不错。基本基于历史史实,当然也有一些错误,明显的有自称为“孝庄”的太后,孝庄是其死后的谥号,前面看着太后一口一个孝庄,让人的感觉就是不入戏,完全一看就是拍戏的,不能带给人那种入境的感觉,不过斯琴高娃演的还是不错。孝庄死后,感觉康熙一下子就变得糊涂了,最后康熙说其实他知道容妃说的那道懿旨是真的,但是他没办法,不能扶着那个不成器的太子登上皇位。我觉得有点假,因为如果真的知道,又何必折磨容妃到那种地步,个人觉得剧中的容妃就是应该当皇后的啊,完全母仪天下啊。史料中康熙死后,其第4子继承皇位,不过是不是非法不得而知,个人感觉其是通过政治手腕获得的皇位,并不是康熙所选继承者。而雍正继位前后,也基本将所有手足残害殆尽,没几个兄弟是能够活到最后的,正如孝庄所预言,手足相残。

  可以说没有孝庄就没有康熙,即使康熙登上皇位,没有孝庄的手腕辅佐,康熙早就下台了。但是不得不说,康熙还是一个难得的皇帝,是明君,康熙最深层的意识是:为黎明百姓,为国家社稷。正因为如此,当魏东亭将百姓驱逐出城为保皇驾安全时,才会大发雷霆之怒;周培公,姚启圣,这样的浩然正气之人才会得到重用,他说他心里早就恨死姚启圣了,姚启圣也是说有幸生于康熙时代;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对党争厌恶痛绝,因为党争会亡国。为了这些,他有时也是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情感,将理性放于感性之上。

  明珠,索额图是机关算尽,到头来也是悲惨的结局,他们都是聪明人,古时不分智商与情商,只分文官与武馆,他们都是文官,都是聪明人,他们的身后是大阿哥与太子,他们所作一切的党争的目的也是为了大阿哥与太子,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可是到头来大阿哥与太子却也是被此所害,是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还是说他们所看到的局,所悟到的境还远远不够啊?

  《康熙王朝》观后感(六):经典就是经典

  小时候还是上学时,看电视剧发现这部剧貌似很有意思,当年收视也很高,周围的大人们都在看,可惜那时候还在上学,家长不让看连续剧晚上都让学习,然后早早休息。后来长大以后在视频网站把这部46集体电视剧从头到尾看了个遍。

  虽然距离第一看到这剧已经距离10多年了还是觉得是部很好的电视剧,内容很有意思,良心之作。当然也有解释不清的地方,就是苏麻拉姑明明抗了老祖宗的懿旨,被下令在宫里建立的尼姑庵修行,后面没任何交代就从尼姑庵里出来重新回到太会和皇帝的身边,看了下之前有50集的版本,可能被剪切了。不过也还算无伤大雅,毕竟这部剧不是讲儿女情长,而是讲康熙在世的几十年为统大清都做了什么。他这一生也做出了很多卓越的贡献,擒螯拜、平三藩、收复台湾。

  《康熙王朝》观后感(七):我以为是个悲剧故事

  第二个收获,是利用空闲时间,把康熙王朝看完了。对于这部剧的总体感觉到并没有康熙盛世的那种豪迈,到时觉得红楼梦有同样的感觉,都是一群悲剧人物,演绎了这么盛大的历史时期。这让我明白,痛是人生的主旋律,正如康熙对李光地所说的,痛则通,不痛则不通。康熙是历经一个个磨难而成为伟大的皇帝的,中间充满了屈辱,悲欢,难过和痛心,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再危机中和下一个危机中。从鳌拜,到吴三桂,到台湾,到葛尔丹,一个个都是老谋深算、难得一见的仇敌,却最终都成为康熙皇帝的注笔。喜欢吴三桂,这个人可谓是人中龙凤,不管从军事还是人生,还是耍手段,都明显超于康熙,只不过那个时代,是属于清朝的,从而落败。我喜欢吴三桂的整个人生,虽死无憾,虽被万古骂名也不退缩,他应该是个典范,剧中显示出的对他历史功过的态度也挺好。想来,他和后面的葛尔丹都属于同类人物,属于既生瑜何生亮的尴尬,属于英雄之间的狭路相逢。从整个电视剧编排来看,有了伟大的对手,才会对于康熙的伟大更加让人记住和感动。我认为,吴三桂和葛尔丹的人生不算是充满悲剧的,反而是充满了喜悦和憧憬的,是对于人生历程的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诠释,试想,如果这样的人物,不能够和康熙相拼个,不能够和时代抗衡,他们会显得多么人生落寞和孤寂呢,纵然他们败了,确在人生的长河中,他们是骄傲的胜利者。而不是能和那些失败者相提并论的。

  关于剧中的失败者,我以为还是很多的,首先是鳌拜。他的失败之处在于被人利用,而不是自己的意志。从来功高震主的人很多,也从来没有好下场,几乎很少。而鳌拜是属于军事上顺利,身体强健,却最后关头被人出卖了,自己把自己出卖了,落得千古骂名,被人唾弃。失败的还有纳兰明珠和索额图,纳兰明珠就是那个大词人纳兰性德的父亲,做了三十年的相,最后没办法走进了监狱,这个人可谓才华横溢,只不过最后临了了,堕入了党争的漩涡,不过,也许如此,才影响了他那个写词的儿子。索额图是索尼的儿子,索尼在的时候,我就觉得索额图做人做事都差么点,以后肯定会出事,没想的是他居然混过了那么多年,直到最后才被查出来,这个人是名利的追随者,我觉得是最没意思的一位。在往前说,失败的还有苏麻喇姑,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这位一朝入了宫,从此人生不得不随着进程而改变,成为让人扼腕叹息的一位。接着,我以为最大的失败者,就是康熙和孝庄太后,他们是大清的,也为了大清贡献了完全的自己,如果从后世来看,他们无疑是成功的,但如果从单个人生来看,他们是失败的,他们没有自己,甚至缺少自己真实情感的表露,始终在危机中,度过一次又一次,最后人生终了。康熙的故事,其实顺治在的时候,已经说的很透了,康熙后面整个的故事,不过是顺治话的一个最好的注脚,从这个层面上说,似乎康熙又输给了顺治。但现在的历史,是有另一套评价标准的,这套标准如何,我也不知道,也许,标准也是会变得。

  所以,我对于剧中人物,总得感觉是悲的,排开历史角度,从单个人的角度看,那些失败者反而成为我认为的成功者,而那些看似成功者恰恰成为了失败者,成为了历史的注脚和标记。当然,这都是从这部电视剧观看感觉到的,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以后看了史料再说。

  《康熙王朝》观后感(八):瑕不掩瑜,经典之作!

  经典之作!现在流量是原罪,导致配音问题矫枉过正,我才知道剧中康熙很多都是配音演员配的,服气!我当时看的时候一直以为是陈道明自己配的。

  我最初看这部剧是看爱情向,康熙这四段感情我喜欢康熙和容妃的爱情,尽管我当时才十几岁。深夜康熙拒绝了慧妃却自己走去了容妃宫,淡淡的说了一句“朕想你了”,不过他到底是帝王,在战场前线病倒,容妃赶去侍疾并试药时康熙看了她一眼,这一眼道出了帝王的防备与猜疑之心。容妃死去的场面我看一次哭一次,他走进陵寝时那句“容妃啊”更是哭的一塌糊涂,生前不珍惜,死后长相思。

  孝庄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辅佐了三代帝王,这其中艰辛自是不言而喻,难得的是教导出康熙这样优秀的帝王(尽管有争议,但从当时那个时代来看,我个人认为康熙还是有很大作为的)

  这部剧有不少bug,比如著名的“我孝庄。。”但它的历史意义还是很大的,康熙一生大的历史事件基本都有,对于这段历史的科普有积极作用

  《康熙王朝》观后感(九):帝王戏当如此

  中国人的眼睛都习惯往上看,皇帝便成了大家关注的目标.历代皇朝都拍过了,皇帝戏肯定有人投资.好扎钱嘛,但目前中国电视屏幕上的皇帝都日趋低龄化,低智商化,看了陈老师的康熙,没说的,精彩.

  首先,他的精气神就有派,不是靠耍帅出风头.当然,陈老师确实够帅.是个人气质上的出类拔萃.很有城府,够得上康熙大帝的年少有为.

  其次,他的表演精湛,举手投足都透着那么一股贵族气质,是个人魅力,不装不做作.最后宴请天下老叟时候杯中无酒却向索尼明珠示意更是让人佩服.

  当然,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好的剧本,二月河的作品质量肯定是精彩的,台词够分量.再由陈老师深厚的台词功底衬托.完美!!!

  帝王很多人演,张国立的皇帝太过儿戏,倒没了他出道时候的灵气和洒脱,张铁林的皇帝太过肤浅,陈宝国的皇帝太过匪气,演完<大宅门>之后更脱不了白三爷的劲儿,只有唐国强老师和陈道明老师当属中年皇帝中的经典.

  《康熙王朝》观后感(十):周培公献图

  烛火摇曳下,一幅巨大的地图缓缓展开,康熙面露诧异之色,随手拿下一截蜡烛,漫步走下台阶,此时背景音乐响起,康熙走到地图前,又退后几步,把身上的袍子随手甩给身边的太监,先对地图来一个总观,再走上前,细细查看起来。这时周培公良师益友般的声音在耳畔回荡: 皇上,微臣穷十年之功,遍阅古今各族史料及图谱,终于构成此图。臣,死也瞑目了。微臣自信,此图不但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臣以为,台湾郑氏孤悬海外,只是大清的疥廯之疾。大清的心头巨患不是台湾,而是蒙古准葛尔王葛尔丹。在朝廷平定西南三藩之时,葛尔丹也在一步步收伏蒙古诸王。臣料定,他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全蒙,虎视中原,与大清争天下。葛尔丹之西,有西藏之达赖喇嘛暗中支持;之西,有俄罗斯彼得大帝众兵压境。三方一旦联手,大清无宁日。但,欲平葛尔丹,朝廷却不得不先收台湾。因为东南各省乃大清财赋之地。东南不稳,大清无力西征北进。

  即使知道影视剧里的周培公和历史上的周培公颇有出入,但是看到这一段时,配上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就冲这个片段,给5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