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达》经典观后感10篇
《吉尔达》是一部由查尔斯·维多执导,丽塔·海华斯 / 格伦·福特 / 乔治·麦克雷迪主演的一部剧情 / 黑色电影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吉尔达》观后感(一):二战后的美国妄想症
一直觉得黑色电影在美国类型片中是超凡脱俗的存在。它最贴近和反映社会现实,也容易展示导演的才情抱负。
看过的黑色电影不多,但仔细对比一下,还是能发现战前和战后的区别。
对比《欲海情魔》和《吉尔达》
战前的黑色电影表达的是男性对于女性日益增长的经济独立和性独立的关切,以及有朝一日男人重返战场后悔失去他们自身社会位置的恐惧。
战后的黑色电影重申了家庭生活的价值,男人不只是拿回了他们的工作,而且他们在战后美国显得颇成疑问的国族身份,也获得了重新的确认。
这么一想,《吉尔达》最后莫名其妙的大团圆结局,还有“let's go home”的呼喊,显得也不那么突兀了。
《吉尔达》观后感(二):Gilda
赌场老板巴里(乔治·麦克雷迪 George Macready 饰)将职业赌徒乔尼(格伦·福特 Glenn Ford 饰)从杀手的枪口下救了下来,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乔尼来到了巴里的赌场,成为了巴里的雇员。一日,巴里带来了一个名叫吉尔达(丽塔·海华斯 Rita Hayworth 饰)的美丽女子,并娶她为妻,这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乔尼曾经无情抛弃的前女友。故人重逢,吉尔达心中的愤怒和悲伤再度被唤醒了。
巴黎告诉乔尼,希望他能在自己出事的时候照顾吉尔达,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巴里乘坐的飞机发生了空难。乔尼重新拥有了继承了巴里所有财产的吉尔达,但乔尼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巴里亲手设计的一出局。
《吉尔达》观后感(三):由她笑
铁轨漫步归来,手脚生暖,再泡完脚已经热火烧身,我说要看电影。我说要一部性感的电影,插上移动硬盘,看到她的名字,然后敲定。
开局一直觉得不错,写姬黛不急写由别人写,到姬黛吉他民谣舞台全景镜头,我被震撼,以为黄金时代是这么黄金的。之后可以不用说了,糟糕的阴谋完全无法连续我的逻辑,也可能我的问题,毕竟龙纹身的女孩我也觉得扯淡。以后,情况变得简单了,我只看有她的地方,毕竟这也是最初的意义。
有些女人忧愁的样子性感得你想跳楼,丽达海华丝无疑让你跳楼的女人,不过在她放笑时。我以为忧愁不美非美女的看法也可以扔出楼了。面对这样的女人,你又怎敢奢求永远。由她奇怪吧,由她美,由她笑。
忘了说,美国片子却是法文配音版,不过姬黛的声音演出达到了诗歌翻译的再创造水准,我怀疑即使丽塔海华丝本人是否有如此感情表现力的声色
《吉尔达》观后感(四):短评写不下
片子没有字幕,掺杂了很多西语和jargon所以只看了个大概剧情。 丽塔海华丝真是风情万种,穿着金光闪闪的外套约会,任性鲜活得很亮眼,大清早在casino弹吉他唱blame on meme,都是在B权力下的反抗。最后的手套舞美则美矣,也很绝望。 三个人一起出现的构图总是很有趣,B经常都是被阴影笼罩,而且G和J的距离经常比较近,B则比较高和远; 人物谈话时,前景是背对观众的,中景才是值得关注的部分,总是给人一种窥视感; 权力关系,B支配G和J, J模仿B去支配G, B对J而言是一个父亲的角色? One has to make his own luck.所以一开始坐享其成的G和J不会真的过上安乐的生活。 G唱的歌也是意味深长。 目前在想的问题是G的superstitious-natural disaster 有什么意味,还有为什么设定在南美洲,最后G和J应该是回美国了吧
《吉尔达》观后感(五):女人很好看,剧情看不懂
以不明所以开始以不知所谓结尾,莫名其妙的一部电影,从头到尾硬着头皮咬着牙齿坚持到底的看完。若不是看在肖申克的救赎里丽塔海华丝的那张海报的面子上,是不会找来这个看的,现在看来除了明白了这个张贴在原子弹上落下去的艳星的尊容风范外,别的一无所获。
为什么约翰开始那么落魄,为什么巴林选上他当助手,没有任何的铺垫就无比的信任他把一切都委托出去给这样一个陌生人,为什么男女俩人深仇大恨的互相折磨,之前到底有段什么样的感情把他们彼此折磨成那样,为什么巴林死后俩人会结婚,为什么结婚了还要刻意折磨,为什么之前吵的那么凶还没有任何铺垫就最后突然奇怪的复合了,为什么巴林不早点回来复仇偏到等到最后时刻,谁开枪弄死他的也没看清为什么那个警察要帮约翰,为什么那个扫厕所的成天唧唧歪歪也没人管到底是个什么牛逼人物。
操,看不懂。不过,那首歌 put the blame on Mame相当不错,风情万种。
《吉尔达》观后感(六):put the blame on mame
四星完全是冲着美神Rita给的。
说实话这部片子看得我还是有些懵逼的。剧情不难,可以总结为简单的一个新欢旧爱的争夺战?吉尔达为了报复乔尼的抛弃,下嫁给巴乔。结果命运捉弄,巴乔机缘巧合的救了乔尼,并收为下属。这种前期铺展,他俩如果不复合都出鬼了哈哈哈。
让我不懂的是乔尼的人设。简直是wtf?这么美就是有一些小任性的吉尔达,乔尼舍得抛弃?所以他到底要求吉尔达怎样呢。必须小鸟依人唯命是从还是咋滴。那你到底爱吉尔达的那点?当然了,他俩的过往几乎没有被提及,我实在臆测不出来。不过大概不过是小矛盾小过节吧。谁让这俩人爱的那么深。。。。哪来的深仇大恨。
最不戏剧性的最唐突的。。我觉得啊,就算结局了。嗯。这样就死了?就完结了?啥阿!咋地了啊!算了。黑色电影要不然就是开放式结局,要不然就是悲剧。这都算好的了。
冲着吉尔达电影里那个经典的甩头“me?”还有她三段表演,尤其是最后的手套舞。我给四星。四星最多啦!
以上。
《吉尔达》观后感(七):海华丝风情展,剧情人物靠边站
上海电影节第一天。看了3部电影(实质上是2部电影加上2集电视纪录片)。
上海影城《姬黛》。《姬黛》之出名,基本上全因为丽塔·海华丝。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认识丽塔·海华丝是在《肖申克的救赎》里,该片中给狱中犯人放映的也正是《姬黛》。丽塔·海华丝出场的那个经典甩发镜头彪炳影史,也顺带提携了《姬黛》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剧情还算是丰富的,可归类为黑色剧情片。但是由于丽塔·海华丝牢牢占据了舞台中心,要留出相当的篇幅来留给她展现魅力,因此剧情的合理性和人物性格的塑造都相对靠边站了。不过丽塔·海华丝没有辜负这个重托,她在片中展现的风情和魅力,尤其是出场的甩头发和脱手套的歌舞。在时过境迁,审美观一代代更新的今天,仍然堪称惊艳,并且耐看。她的美丽是平易近人的,但是不是低俗露骨的,这种符合各审美口味和层次的形象,无疑助她成为了梦露之前的美国男人的梦中偶像。
但是坐在大屏幕前看110分钟在今天看来并不新鲜曲折的,并且有些不可理喻的剧情和人物,即便有海华丝在,也略显乏味。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吉尔达》观后感(八):虽然,她只是脱了一.双手套……
Gilda是这部电影的惟一主角,Johnny和Ballin都被她迷的神魂颠倒,却都恐惧于无法彻底征服这个女人.
电影中的这一情节主线,实际上是对这部影片诞生的那个年代的一些真实情况的反映,当时的那些男人们害怕女权主义时代的到来(其实已经到来).虽然他们像普天下历朝历代的所有男人一样爱女人,崇拜女人.Johnny 在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我恨她,但我的脑海里都是她."
但Gilda不是什么"坏女人",她只是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她希望所有见过她的男人都爱她,当然,她更希望Johnny爱她,并且只爱她一个.这就使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男性角色Ballin,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存在.虽然他曾救Gilda和Johnny与水深火热之中,但他必须"被死去"{所以他被设计成一个不顾江湖道义(抢夺他人赌场且杀人不眨眼的家伙)}.
因为实际上,"爱情"和"家庭"才是这部影片的真正主题.(所以Gilda在影片结尾才会来那么一句"让我们回家吧!).
美国人真是保守到骨子里啊!
《吉尔达》观后感(九):吉尔达/荡妇姬黛/荡妇吉尔达
一次午夜,在僻静的小巷里,歹徒企图打劫赌博赢钱的乔尼,被此时经过的巴林所救,并告诉他有兴趣可以到城边的赌场玩玩。乔尼依言来到赌场,当他发现救他的巴林就是这家赌场的老板后,乔尼决定留在赌场为巴林工作。接下来的日子平稳而快乐,直到巴林从外面娶回一个名叫姬黛的女人。这个女人是乔尼的前女友,但巴林并不知情。当乔尼了解到巴林很爱姬黛后,他向巴林隐瞒了实情。姬黛由于被乔尼无故抛弃的往事,对他十分痛恨。然而隐藏在痛恨之后的是她深深的爱着乔尼。因此为了引起乔尼的嫉妒之心,姬黛时常在乔尼的面前向其他男人卖弄风骚,甚至时而夜不归宿。而乔尼为了维护巴林,不断的与姬黛发生冲突,可是最后巴林还是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一天巴林将乔尼叫入自己的房间并告诉他自己是关于钨的卡特尔(垄断组织)成员,如果自己出了意外,希望乔尼能够继续自己的生意。没过多久,巴林杀害了一名德国人,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乘坐飞机逃跑,乔尼亲眼目睹了飞机在空中爆炸的一幕。姬黛继承了巴林的财产并与乔尼结婚,可是乔尼禁止她和任何男人接触,无法忍受的姬黛多次逃走,但每次总会被乔尼抓回来。
经营赌场的乔尼被警察盯上了,原来这个警察就是经常光顾赌场但从来不赌的那个顾客,他说服乔尼说出了巴林的秘密。乔尼在与警察的谈话中了解到姬黛一直深爱着他,恍然大悟的乔尼立刻去找姬黛,并请求她带他一同回家。就在这时,巴林突然出现了,原来一切都是他事前安排好的。在知道乔尼与姬黛重归于好后,巴林恼羞成怒试图杀死他们,危急时刻巴林被从后面杀死,这时赶来的警察也为他们隐瞒了杀人的事实,影片最后以经典的大团圆结局。
本片由丽塔·海华丝主演,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国人更喜欢叫刺激1995)多少对她有些了解。我第一次听到丽塔·海华丝的名字也是在肖申克的救赎里面,丽塔·海华丝的形象多次出现在这部片子里。监狱里犯人们观看的电影就是本片,肖申克挖隧道用来阻挡的海报也是丽塔·海华丝在本片中的造型。在本片中丽塔·海华丝的表演是最大的亮点,她的万种风情在本片中一览无遗,想要一睹丽塔·海华丝风采的,切不可错过本片,实足完美的视听享受。影片中多次响起的那首Put the Blame on Mame,在经过丽塔·海华丝的演绎之后,也是异常动听迷人。不过由于丽塔·海华丝在本片中性感造型的太过成功,为她日后的演艺路线埋上了阴影。日后找她主演的电影,都摆脱不了姬黛的妖娆形象,这也导致了丽塔·海华丝的郁郁而终。
《吉尔达》观后感(十):导演说
查尔斯·维多导演的《吉尔达》是黑色电影中的佼佼者。它在视听方面承袭了黑色电影的阴郁风格,但在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主题的表达上,摆脱了“梦幻、疏离、青涩和残酷”的底色。通过对爱情的肯定和讴歌,赋予影片一抹清丽和明朗的色彩。
《吉尔达》的视觉风格是绝对“黑色的”。和大部分黑色电影导演一样,在场景设计上,查尔斯·维多选取比较阴暗的地点,比如潮湿的码头、僻静的街巷和纸醉金迷的赌场。为了制造黑暗、惊悚的气氛,影片以夜场戏和室内戏为主,这样就可以用人工布光达到想要的光影效果。在布光上,影片通过低调照明、强烈的明暗对比渲染神秘不安的气氛,制造出黑色、恐怖的格调。吉尔达夜不归宿那场戏十分典型地体现了这一风格。约翰护送吉尔达回家,没想到巴林整夜坐在客厅等着吉尔达归来。吉尔达和约翰嬉戏的声音越来越近,他俩推门而入。此时巴林的黑色身影鬼魅般地出现在前景,逆光低角度的拍摄,构成了巴林黑色庞大的背影。一股强大逼人的势力压得吉尔达和约翰喘不过气来。吉尔达上楼后,镜头移动,出现了巴林一个棱角分明的侧面黑色剪影。他若有所指的语调以及约翰的赌气回应都让人揣测出巴林内心的阴险和狠毒。这场戏中,背景是通透明亮的,只有巴林像黑色幽灵一样,面目不明。导演使用了不规则构图,让巴林突兀地占据前景,而吉尔达和约翰则被压缩在中景的一隅,这样的设计让人焦虑不安。巴林黑色剪影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给观众造成压抑、恐怖的视觉感受。在大面积黑色背景下用强反差的布光突出人物,是黑色电影另一种表现手法。在《吉尔达》中,这样的画面屡见不鲜,特别是吉尔达两次在舞台上表演歌舞的段落。强烈的追光灯很好地表现了精彩的歌舞表演,突出了吉尔达的个人魅力。以往的黑色电影,这样布光经常用于描述和表现男性角色,《吉尔达》例外,将它用于女主人公的形象刻画上,同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黑色电影经常使用第一人称画外音,而且画外音往往由男主人公完成,他们作为影片的讲述者牢牢掌控话语权。《吉尔达》也是如此,一开场的拉升镜头就伴随约翰富有哲理意味的自述。画外音深沉淡定,好似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坦然地回忆着自己的过去。通过约翰的旁白,观众形成对巴林和吉尔达的评价。三分之二处,这个声音一直引导观众的视线,诱导他们认同男主人公的观点。在故事的这个黄金分割点上,巴林坠机身亡,约翰继承了巴林的遗嘱,并与吉尔达结为夫妻。根据约翰的讲述,他要替巴林惩罚吉尔达之前的放荡行为,让她为不忠付出代价。可是,这样的举动明显不合乎情理。约翰是爱吉尔达的,他为什么要为一个死去的人惩罚自己的爱人?何况,吉尔达与约翰结婚时欣喜若狂,她对约翰充满热情与渴望。为什么这样的真心换来的却是约翰的冷落?在这种情境之下,观众难以再认同约翰的做法,并对他之前的叙述产生怀疑。男性的话语权遭到质疑,影片让女性站在了正面可信的一方。吉尔达为爱牺牲和争取幸福的行动,比约翰的一面之词更有说服力。影片的视点发生转化,观众不再依赖约翰来理解故事,而是凭借自己的判断力,倾向于对女主人公的认同和同情。
从外表上看,吉尔达符合一般黑色电影的女性外貌特征:她出身歌女,身材性感,装束迷人。在行为举止上,她先是与约翰有过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后与巴林在阿根廷邂逅,又受到金钱的诱惑与之结婚。她性情“放荡”,背着巴林引诱别的男人,甚至在和约翰结婚后,因不满于现状,又重新回到歌舞场唱歌卖艺,献媚于观众。这个女人妖艳、放肆,不受任何道德的约束。可是,吉尔达所有的不轨行为都源于内心深深的爱。她由于被约翰抛弃,才嫁给巴林。没想到巴林非常冷酷、专制,备受打击的她只好用勾引别人的方法唤起约翰的嫉妒,想以此重新获得往日的爱情。可是约翰不通人情,他冷漠地对待吉尔达,对这个深爱自己的女人恶语中伤,甚至认为她有损于巴林的事业而要赶走她。巴林死后,吉尔达与约翰结婚,她向往同约翰过两个人的幸福生活。约翰却无休止地折磨她。吉尔达被逼无奈,离家出走,重做歌女并勇敢追求新的感情,大胆地在舞台上袒露自己的内心。这样一位痴情、善良而又勇敢的女性形象,是对以往黑色电影中“蛇蝎美人”的一种颠覆。相比之下,约翰显得虚伪、胆小,是没有勇气面对自己情感的弱者。正是吉尔达的坚持和勇敢才让他们最后拥有了爱情。
特别要指出的是,导演用电影手法赞颂和肯定了吉尔达。片中大量的正面特写镜头,用柔光打在吉尔达的脸上,凸显一个美丽女性善良柔情的一面。两场歌舞表演,更是声、光、色全方位凸显吉尔达的女性魅力。一段《都是女人的错》的歌舞被演绎得异彩纷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甩手套的片段。片中吉尔达甩着黑色手套踏歌起舞的表演,比露骨镜头还要火爆性感。通过立体丰满的正面女性形象,《吉尔达》在众多的黑色电影显示出独特的风格韵味。
吉尔达的扮演者是丽塔·海华丝。她自幼接受舞蹈训练,擅长歌舞表演,正是她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海华丝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符合20世纪40年代美国男人的对异性的幻想,她们亲切、成熟、性感、魅力十足,是治愈战争及其梦魇般影响的一剂良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海华丝被美国士兵们视为性感女神。
在叙事上,《吉尔达》包含两条故事线索。一是像大多数的黑色电影一样,警方对犯罪案件的追踪。在这部影片中,就是阿根廷警探奥伯勒冈。在赌场小个子赢钱的时候,身后的奥伯勒冈便投以怀疑的目光。此后,他不断出场,吉尔达跟别的男人跳舞,激怒约翰,那个小个子失魂落魄地走开,都没有逃出他的眼睛。还有狂欢节午夜对约翰的忠告,直到最后全部掌握了巴林犯罪的证据,才正面出击。但与一般的黑色电影有所不同,在这部影片中,侦探办案的故事被淡化为一条隐性线索,大多数情况只是奥伯勒冈的身影、眼神、一两句台词。故事的另一条线索才是全片的主线,即约翰、巴林和吉尔达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约翰和巴林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谊、约翰和吉尔达旧情难忘、巴林对吉尔达的狂热占有欲。约翰对巴林的顺从与忠诚,致使他对“放荡”的吉尔达十分不满。为了巴林的事业,他与吉尔达结婚,从而成为钨矿卡特尔的继承人。他们新婚后搬到新居,吉尔达拥抱约翰时看到了墙上悬挂的巴林画像,暗示约翰对巴林的忠诚是横亘在两人感情之间的巨大障碍。事实上,只有当巴林的犯罪事实败露后,约翰才接受奥伯勒冈的劝诱,向吉尔达敞开心扉。因此,约翰的感情一直在巴林和吉尔达之间游移。同样,巴林似乎对约翰也十分“钟情”:他信任约翰,同时又怀疑约翰跟吉尔达之间的关系;他迷恋吉尔达,但又不愿因为女色而伤害朋友关系。两个男性通过一个女性角色演绎了曲折的情感纠葛。最后,吉尔达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成为影片的主旋律。故事的大团圆结局,成为这支主旋律的最后一个音符。
一般来说,黑色电影表达了战后美国失落、怀疑、混乱的社会心理,不少作品都触及心理和社会的阴暗面,暗含社会批判意识。《吉尔达》却有所不同,它在思想观念的表达上十分主流。影片通过巴林与德国信使之间的勾结,侧面表达了对德国法西斯的谴责。同时,警探形象也不同于以往。奥伯勒冈既忠于职守、沉稳睿智,成功地破获了巴林犯罪案,同时他又富于人情味。故事结尾约翰和吉尔达双双返家,一个混乱、失序的经历之后,他们将过上安定、有序的生活。因此,尽管《吉尔达》有黑色电影的视觉风格、叙事特征,但在思想观念上表达的却是十分主流的美国价值观。这也是本片的特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