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关系是挑战,也是礼物 |婵琴
01
伴侣一旦成为你试图满足个人欲望、想象及归属的工具,那么你可能会在这段关系中对自己及对方产生失望,其挫败与吃尽的苦头,若没有自省的意识与修复能量,其造成的情绪,很容易进入某个怪圈,产生自哀自怜。
是自己选择的错误、还是对方死性不改?是对爱的无力,还是自己不具备修正的耐心?是以为换人日子会更好过,还是重复循环心性而不自知……在一段关系中,我们容易被这些简单而复杂的思维模式所禁锢抑或忽略,很快一刀两断、快意恩仇。不给自己思考的能力,也不给对方喘气的间隙。
有人谈到,“在中国不用说商业,连信仰也变成实用主义的思路:拜佛、吃斋、供香火,为的是求神灵保佑。如同给佛堂押了一笔尾款,愿望实现了就来还愿,要是期许落空了,那算你毁约,我换一个庙去拜。”
人们如此精明,习惯信奉快的、有效的、对自己有利、幻想一夜成名爆发、以为到换人、换环境就能光芒万丈……这种实用主义心态,也如此明朗泛滥地用在婚恋中。以此作为交易的门槛与条件。
没有耐心了解对方,又智慧解决当下矛盾,还不愿意理性给予平衡与互动……如此,那么多的闪婚闪离。其中的无奈与失望,如此循环,仿佛轮回,在短暂的生命中,始终自我摧残。
02
雾气浓重时,前方丛林朦胧一片;雨夜袭击时,霓虹闪耀,看似很美。万物如此,情爱也不列外。人在恋爱时,看不清婚姻的真相,就容易让幻觉占上风。
幻觉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失望、焦虑、怨愤、苦痛、及不得已的结束。而后我们又开始马不停蹄下一轮游戏,重新寻找,再度失望;再开始游戏,填充匮乏,几度两伤……在情欲的撕裂与破败中,哪有个人胜利可言?
所以,我们看到人在婚姻里,反复换人,始终受挫。未必是对方出了问题,可能是自我心性的无力改变。根坏了,难成大树;自心不改,难以找到究竟的圆满与快乐。
一颗不断向外求的心,最终带来的或许只是短暂的慰冀与快感。寻求持续自由与供给的能量,才是我们在关系中必要的武器。
人无法通过爱寻找快乐,只是无尽的烦恼与折磨。这对于人本身来说,是遗憾也是缺陷。
加缪说,“我不期待人生可以过得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婚姻也如此,在自身内在外在条件都丰盈与滋养的前提下,给予彼此足够信任与交付;若遇不幸,关系被打破,你也要有从容不迫、优雅接招的本事。
03
在一段关系里,最害怕的是,拿自己当受害者、怨恨持续、无力分担,也无意自省。这个世间的公平在于,你付出(毫无保留)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对伴侣也如此。
从一而终并非婚姻的界定与约束,但我们在进入婚姻前,需要具备这样的意愿与耐心。因为这个世界爱可以完美,但关系从来不曾完美。
我们不曾完美,伴侣同样如此。两个不尽完美的人带来的辛辣、厌倦、热烈、甘苦、悲欣……种种日常碰撞,是对心力的挑战,也是隐形的礼物。
“关系中最令人气馁的,就是我们向他人需索的比他人给予的多。即使你努力赢得了你想要的对象,你永远也不会满足……。”
“想要被爱,先得去爱。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施比受更有福。”
你现在的样子就是你将来的样子。没有侥幸也难以逃避。若可以,尽量在恋爱前了知自身状态及想要,再试图进入婚姻模式。如此即便有失望,也收获了心性调整、修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