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管你说什么,我都觉得不对|为什么总有人会“习惯性否定”别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不管你说什么,我都觉得不对|为什么总有人会“习惯性否定”别人

2019-09-05 02:15:18 作者:简单心理 来源:简单心理 阅读:载入中…

不管你说什么,我都觉得不对|为什么总有人会“习惯性否定”别人

  图/Hannah Perry黄晓明在一档综艺里的“明言明语”火了好久了。 “我一个人说了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都听我的”......这类自我中心的话已经被大家吐槽烂了。很多人还总结说,黄晓明似乎有一股“习惯性否定别人”的交流模式。据说他最近几期节目中已经改变很多了,但我们还是想后知后觉地讨论一下这种“习惯性否定”的现象相信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这种人,不管你表达怎样的观点,Ta嘴里冒出的第一句话一定是否定句:“我觉得不好”、“不行”、“我不同意”,往往还伴随着摇头、闭眼、皱眉等一系列配套动作结果等Ta说完原因,你可能又会发现,Ta并没有更多高见,甚至还可能又将你的观点重复了一遍。提出反对意见正常。但问题在于:在提出反对意见之前,这些人似乎根本没有认真在听你说的到底是什么。“否定”只是个习惯性动作,目的开始自己表演,俗称“孔雀开屏”。就像你开开心心打算买一双很漂亮鞋子,Ta一张嘴却是“颜色太丑了吧,款式还是三年前的,过时了,这鞋跟走起路来肯定不舒服,啊,白送我都不要!”你说气不气?气死了啊。 邪门的是,工作生活中我们还偏偏总是无可避免地会遇到这些人。 那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以否定别人为乐吗?是的,否定别人可能真的会让他们感到快乐社会心理学家 Festinger 认为:我们在与他人的社会比较认识自我,并且这个过程会带给我们丰富情绪体验。当我们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做比较时(上行比较),会感到焦虑甚至自卑,而当我们与比自己差劲的人做比较时(下行比较),会获得自信满足 [1]。 也就是说,如果周围人都很胖,你就会觉得自己瘦。如果朋友圈别人都在晒旅游,你就会觉得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在加班。 同理,如果别人表达了一个特别棒的观点,或者讲了一个很有趣笑话,我们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有点蠢、有点无趣。 这感觉可不太美妙。于是有些人就会选择否定甚至贬低他人,让自己重新获得优越感。自我肯定理论(self-aff theory)的提出者 Steele 认为:证明自己的想法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我肯定,它保护维持了我们的自我价值而否定自己之前的想法和行为会带来认知失调,这种认知失调会让人产生不适 [2]。所以,如果对方提出的是和我们完全相反的观点,即使他再有道理,我们也很难认同,因为“他是对的”=“我是错的”——承认自己错了,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而在判断孰对孰错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还会存在一种“验证偏差(comf bias)”:为自己支持信念证据,而选择性过滤掉和自己信念不一致的证据[3]。 当你已经形成一个观点,比起听取那些和你观点相左的意见,你更愿意寻找证据去反复论证自己的观点——就像当很多人觉得黄晓明极其不讲道理时,大家就会努力去翻出所有能证明他不讲道理的截图,而选择性忽略掉他其实也爱讲冷笑话、也会关心员工的那一面你看,我们急于否定黄晓明的样子,是不是也像极了节目中黄晓明否定别人的样子?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习惯性否定”他人的心理。就像前面所说的,这是心理很正常的反应。看到别人“习惯性否定别人”,就指责他“专制霸道”,看到别人“公交车上不让座”,就指责他“没有道德感”......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评价标准又会变得不一样了,这个时候的”公交车上不让座”可能会意味着:昨晚没睡好太累了、身体舒服实在站不起来、还有俩小时才到公司……很“双标”对不对?并非因为我们不善良,而是我们总习惯于从自己关注地方寻找原因了。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观察自己和他人的亲身经历时,视角有所不同 [7]具体来说,当我们作为行动者时,我们的注意力会聚焦在自己周围的环境上;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的时候,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会变得相对模糊。这种视角的差异往往会引起基本归因错误(fun attr error),即我们在解释人身上的消极行为时,会低估环境因素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态度造成的影响。但在解释自己身上的消极行为时,会更倾向于从环境因素来归因。在这里,归因指的是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人人都有归因的倾向,尤其是对于一些消极的事件 [4]。其中,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类,内部归因又叫性格归因( attr),也就是把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到诸如性格之类的内部因素,外部归因又叫情境性归因(s attr),它意味着把事件原因归结到情境、环境等外部因素 [5]。因此,某明星忽视并否定他人建议固执己见的时候,我们会认为:“他就是一个霸道总裁、中年王子病。但轮到我们自己的时候,原因可能就变成了:“生活所迫,第一次当领导压力也很大啊。

  所以啊,下次我们再想要否定别人时,也许可以停下来问问自己:

  我真的看到全貌了吗?参考文献[1] Festinger, L. A. . (1954).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7(2), 117--140.[2] Steele, C. M. (1988). The psychology of self-aff: sustaining the of the self. A in Exper Social Psychology, 21, 261–302.[3] Wason, & P., C. . (1960). On the failure to el hypotheses in a conceptual task.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 Psychology,12(3), 129-140.[4] Weiner, B. (1985). " Spontaneous" causal t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7(1), 74.[5] Heider, F. (2013). The psychology of relations. Psychology Press.[6] Ross, L. (1977). The psychologist and his shortcomings: in the attr process. In A in exper social psychology (Vol. 10, pp. 173-220). Academic Press.[7] Jones, E. E. (1976). How do people perceive the causes of behavior? Exper based on attr theory offer some into how actors an in v the causal structure of their social world. American Sc, 64(3), 300-305.[8] Furnham, A. (1982). Explanations for unemployment in Britain.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2(4), 335-352. 文小宁 ✑ 撰文戳 阅读原文 ,关注 “简单心理” 微博理学短科普/治愈漫画/心理日历↓解锁更多有趣好玩内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