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莉莎与玛瑟拉》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伊莉莎与玛瑟拉》经典影评10篇

2019-09-20 23: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莉莎与玛瑟拉》经典影评10篇

  《伊莉莎与玛瑟拉》是一部由伊莎贝尔·科赛特执导,纳塔利娅·德·莫利纳 / 格蕾塔·费尔南德斯 / 莎拉·卡萨斯诺瓦斯主演的一部传记 / 爱情 / 同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伊莉莎与玛瑟拉》影评(一):书店

  西班牙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书店])自编自导的新片[伊莉莎与玛瑟拉](Elisa y Marcela,暂译)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影片改编真实事件,聚焦20世纪初一对女同性恋伴侣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一场女同性恋婚礼。主演纳塔利娅·德·莫利纳、格蕾塔·费尔南德斯。Netflix负责该片全球发行

  《伊莉莎与玛瑟拉》影评(二):一般

  故事改编自历史上第一对举办婚礼的女同爱情故事,从相识相爱到经历种种磨难歧视,只能在当时的世道选择私奔。 从故事的角度电影欠缺东西比较多。人物支撑点就不够,也许把片头倒叙换成对家庭环境时代背景的更多塑造,电影能更饱满同时关于两人情感的细节也都太普通,让人觉得导演大概手头就只有一点基础资料和两个真实人物的信件之类的东西,又没有能力把细节补充好。 不过鉴于导演的其他作品口碑评分还不错,这部电影又有很多明显艺术形式痕迹,也有可能是导演玩脱了,自以为在追求一些高于故事的艺术表现形式。

  《伊莉莎与玛瑟拉》影评(三):追

  其实看了很多女同电影,几乎都是那种必跳无疑的,但是这部电影,我从一开始决定绝不跳。不知是因为喜欢黑白还是怎的,我爱上了这部电影的所有风景,每一帧都美得如画,是黑白让那些灿烂景物变得分明,同时又充满了压抑,于是想借着景物诉说她们的爱情故事。电影是插叙,先展现的是这两个女人的相见。其实我原以为是两女主,也是看到最后才意识到,原来右边的是安娜,也就是伊莉莎与马瑟拉的女儿

然后开始讲述伊莉莎与马瑟拉的故事,竟是一场雨惹得好祸(打算以后都不带伞了)

  《伊莉莎与玛瑟拉》影评(四):为爱鼓掌

  影片开始的旁白完全没听进去,看完整部电影又拖回去看了一遍,才明白,这是安娜的声音,骑马的女子

  黑白,一下子把人拉到了1898年,一切发生的开始,雨水花朵教室大海、两个诉说情话女孩。写信那一段,真是浪漫至极。而三年后的重逢,情欲恰到好处,至于章鱼海带,算是导演夹带的私货呗,情欲如水。

  而一切反对的声音,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看看如今伦敦公交车上的殴打事件,又有什么不同,她们当初的可以共存的空间几乎为零,也许就像M说的,出去有什么好,还不如待在监狱

  经历了三年分离、被嘲笑、借子、结婚逃离、监狱、生子、送养,我以为勇敢无坚不摧的爱情会让她们在一起,就像她们一直渴望一样,但是这惊世骇俗的爱情还是敌不过现实,送养女儿的M还是离开了。

  尽管如此,她们的爱情一直是纯粹的勇敢的,这就是爱!

  最后放出的真实照片震撼,影片也做到了神还原,为爱勇敢的人,在一百多年前,值得我震碎膝盖,为爱鼓掌!

  喜欢这种娓娓道来感觉风声雨声,都是恋爱味道

  “有一天我会送你一匹马。”

  “你就是我的正常生活!”

  《伊莉莎与玛瑟拉》影评(五):伊莉莎与玛瑟拉

  看见那姑娘时候,玛瑟拉便认出她是谁。那是她当年忍痛放弃小女儿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放弃,为了另一个女子。

  女儿问她,值得吗?

  爱一个人,如何用值不值得来衡量

  当玛瑟拉看见那个骑马而归的女子,脸上绽放出煜煜生辉的光芒,这个问题便有了显而易见回答

  即使历经几十年的时光,你依旧是我生命里的光。

  你属于我,而我,也属于你。

  伊莉莎与玛瑟拉,这个片子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故事,两个不顾一切的女人,坎坷的开始,相濡以沫的半世。她们坚定的和对方在一起,想尽一切办法付出所有代价,在漫长岁月里相互扶持。无关性别,这种爱情本身,已足够让人动容。

  在另一个片子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和一个人携手几十载,每次听到她用钥匙开门的声音,我的心就会砰砰直跳”(I want to be with someone that ten years from now makes my heart jump when I hear her key in the door.)

  伊莉莎与玛瑟拉,她们俩的故事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伊莉莎与玛瑟拉》影评(六):故事已足够美丽,又何必直奔主题

  又是飞网,又是黑白,又是西班牙语,又是镜头里的女性;似乎又将看到另一部《罗马》。刚开场的三个问题: ¿Quién soy? ¿De dónde vengo? ¿ Cuál es mi historia? 经典的哲学问题,本以为是一部发人深思哲学片。没想到后面讲述了一场被看作禁忌的同性婚姻

  黑白镜头下的女性简直不能再美了,配乐接近满分,不得不说飞网在近期出的黑白电影让我对镜头有了新的认知,有时候没有颜色的镜头可能更完美。本可以给五星,奈何把同性婚姻作为主题确实过于前卫。同性本身就有两面性一面自由的爱情,另一面是违反自然法则的爱情。安娜作为矛盾焦点,让这部影片成为了一道选择题:孩子还是爱情,即自由还是叛逆?其实这道选择题本没有答案,但结尾的字幕反映出了很强的主观意愿,并试图把所有人引到一个终点

  结合开篇的三个问题,我大胆揣测导演和编剧是想把同性上升到哲学问题。并鲜明表达自己观点,即同性的婚姻,是人权,是自由,是不容否认的爱情。但就如同哲学本身就是两个对立面一样,影片最后揭露的同性婚姻的现状显得有些累赘。其实只需要告诉人们两人的婚姻还未被撤销,已经足够;故事已足够美丽,为何不把最后的选择权交给我们?

  《伊莉莎与玛瑟拉》影评(七):亲爱

  亲爱的玛瑟拉,

  我已经四周三天又九个小时没有感受到你的气息了。

  在我梦里感觉你与我如此靠近,仿佛你是触手可及的。

  身边的一切都让我想起你,一切。

  孩子们、我阿姨和修女们、太阳、雨水与大海、海砂...

  写满了字的信纸、鹅毛笔墨水将你我拉进。

  我常梦到你玛瑟拉,即使醒着也是。我描绘你的样子,无论我望向何方总能看见你。

  我好想你。好想。

  我想亲吻你的痣。

  ——永远诚挚的伊莉莎

  —————————

  亲爱的伊莉莎,

  我刚读了你的信,咀嚼着你的话语就像触碰到了你的肌肤

  有时我会想象你写信时我就站在你身边。

  当你写信给我时,我看着你,我看着你每一个动作,你写给我的每一个字,我认真注视着你的手,你的痣,注视着你每个停顿,你的慌张,还有我自己。

  我想象我们所有的信织成一张毯子,我们赤裸身子躺在上面,好像我们写给对方的一字一句保护着我们使我们不再寒冷忘记人们的闲言碎语,忘记距离

  每次收到你的来信,在打开前我会将之拥入怀中,如我拥抱你一般。你的字抚慰我的心,消除我心中因见不到你所产生恐惧,以及有一天你不再写信给我的忧虑

  你字里行间爱意丝丝渗入了我的肌肤,我觉得我身上的痣就是你的话语。

  我好爱你伊莉莎。

  《伊莉莎与玛瑟拉》影评(八):信

  亲爱的玛瑟拉,

  我已经四周三天又九个小时没有感受到你的气息了。

  在我梦里感觉你与我如此靠近,仿佛你是触手可及的。

  身边的一切都让我想起你,一切。

  孩子们、我阿姨和修女们、太阳、雨水与大海、海砂...

  写满了字的信纸、鹅毛笔和墨水将你我拉进。

  我常梦到你玛瑟拉,即使醒着也是。我描绘你的样子,无论我望向何方总能看见你。

  我好想你。好想。

  我想亲吻你的痣。

  ——永远诚挚的伊莉莎

  —————————————————————————————————————————————

  亲爱的伊莉莎,

  我刚读了你的信,咀嚼着你的话语就像触碰到了你的肌肤。

  有时我会想象你写信时我就站在你身边。

  当你写信给我时,我看着你,我看着你每一个动作,你写给我的每一个字,我认真地注视着你的手,你的痣,注视着你每个停顿,你的慌张,还有我自己。

  我想象我们所有的信织成一张毯子,我们赤裸着身子躺在上面,好像我们写给对方的一字一句,保护着我们使我们不再寒冷,忘记人们的闲言碎语,忘记距离。

  每次收到你的来信,在打开前我会将之拥入怀中,如我拥抱你一般。你的字抚慰我的心,消除我心中因见不到你所产生的恐惧,以及有一天你不再写信给我的忧虑。

  你字里行间的爱意丝丝渗入了我的肌肤,我觉得我身上的痣就是你的话语。

  我好爱你伊莉莎。

  《伊莉莎与玛瑟拉》影评(九):一段早已从性欲史消失的故事

  这两天观赏《书店》(The Bookshop, 2018)导演伊莎贝尔·柯塞特(Isabel Coixet)的新作《艾莉莎与玛榭拉》(Elisa y Marcela, 2019)同时,正好在网路上读到了日前发生在伦敦巴士上的同志情侣暴力殴打事件。血淋淋的照片虽令我震惊,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英国早在1967年将同志除罪化,甚至2013年更通过同志婚姻的合法。逾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与歧见;尽管可能只是单一个案,却令人不胜唏嘘

  而伊莎贝尔·寇榭特编剧、执导的新片《艾莉莎与玛榭拉》,故事背景发生于20世纪初的1901年;艾莉莎与玛榭拉是西班牙国内第一对结婚的同志情侣,尽管当时同婚仍属于违法行为,两人必须被审判监禁长达10至20年。(西班牙于2005年才承认同性婚姻合法) 伊莎贝尔·柯塞特将“艾莉莎与玛榭拉”的真实遭遇以“黑白片”的形式搬上银幕;整部电影围绕着两人生活的日常,大海、马匹荒原教堂学堂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饶富诗意细腻的黑白影像底下,仍回避不了当时社会的批判与歧视。

  这部电影的理想主义在于重述了一段早已从性欲史消失的故事。导演伊莎贝尔·柯塞特特别关爱悲剧性与极具灵魂思考题材;她在上一部《书店》关注的是消失的书店。而在《艾莉莎与玛榭拉》里,她用细腻、诗意的镜头重现了“艾莉莎与玛榭拉”那段受禁忌、尘封的往事。以今时的角度来观赏《艾莉莎与玛榭拉》或许并不特别,但在那个禁忌,特别是民风保守,粗蛮与劳动的时代,“艾莉莎与玛榭拉”的美丽故事,则变成一种挑衅;而悲伤亦是猝不及防的。

  《艾莉莎与玛榭拉》是第69届柏林影展唯二获得提名的LGBT电影;无论在摄影音乐布景道具剪辑方面来看,都有伊莎贝尔·柯塞特独特美学(还包括了书)与观点。它提供了另一种男人缺席的观点;以及作为女性在大时代屏幕下必须背负的尖锐社会批判。观者在《艾莉莎与玛榭拉》自然流露的镜头底下,所见的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然而在艾莉莎与玛榭拉的内心里,是身体心灵冲突。尽管如此,艾莉莎与玛榭拉都不曾有过自我怀疑。反倒是社会的认同,在艾莉莎与玛榭拉的故事背后,又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