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写作大师班经典读后感10篇
《故事写作大师班》是一本由[美]约翰•特鲁比 / John Truby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6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写作大师班》读后感(一):编辑说
做每一本书都是修行啊!自一审8月上手,做到今天,终于要下印了。走了些弯路,但终于抵达。
7大关键步骤写出简单故事,22个完整步骤熟练掌握复杂而有机的故事的写作。完整,清晰,系统,适合实操。全书672页,几乎没有废话。
还有数不尽的案例分析,在作者的分析之下,《尤利西斯》竟然无比清晰了!
感谢漫游者文化授权译稿和封面,我们基于大陆阅读习惯,对译稿做了些编辑加工,也就是一审过3遍,二审(也就是我)过3遍,三审一遍,清样一遍,毛校一遍,黑马一遍,校对一遍,总共过了11遍!所以译稿质量大可放心。
可以说是写作书的终极杀人王了,做完这本,忽然再也不想做写作书了,也不想读写作书了!
#编辑工作的日常#
《故事写作大师班》读后感(二):想看
创意写作 创意写作可以指任何形式的写作,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信息表达,它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绪为目的。创意写作是美国等国家在文学创作中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新的作家。 下面看看国外的几种定义:“创意写作是这样一种写作,它以一种具有想象力的、通常是独特的又赋有诗意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写作是个人自由的一种形式。它能使我们从周围所见到的公众性中解放出来。作者最终所写的不是某种文化下的草莽英雄(outlaw heroes),而最主要的是想拯救自己,保存个性。”这里存在着普遍的认识,那就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使用文字并且很流利,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位成功的作家,没有必要学习写作。但我很快认识到,一本小说,就像一件家具一样,它有自己一套必要材料和构造规则需要我们学习。我阅读过许多小说并不意味着我会写一部小说,我坐过足够多的椅子但不意味着我会做一把椅子。创意写作涵盖虚构和非虚构,如小说、诗歌、戏剧、电影脚本、回忆录等。
《故事写作大师班》读后感(三):正在读
看到最近有新的写作理论工具书就买了,即使是看过十几本写作理论书,包括封面上说的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但还是想要再看看新书。和其他的大师相比,这本书的作者有什么新的内容呢?这本书的作者一上来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是抨击三幕式故事结构是完全荒唐的,故事像是有机的生命,怎么能用三幕结构局限呢。全部看完再继续说。
最近买的书都是这样,弄的有好几层封面,一不小心就散架,花里胡哨的没什么用,还不如封面弄的耐磨一些
《故事写作大师班》读后感(四):拜托了,请给我好故事
每天都有很多电影诞生。大多数像泡沫,很快就消散,唯经典永流传。《西雅图夜未眠》《星球大战》《怪物史莱克》《猩球崛起》《加勒比海盗》《X战警》……大家可能都看过,至少知道吧。这些电影都跟约翰•特鲁比有关。
身为资深故事写作顾问,特鲁比“诊疗”过1800多部好莱坞影视剧本,工作室的学员包括以上这些电影的编剧、导演、制片人,以及多位《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文学奖得主。《故事写作大师班》是他30年故事创作与教学经验的精华。
该书提供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条理分明的指导方法,作者阐述与经典影片紧密结合,揭秘这些故事为何如此完美,怎样让呈现在屏幕上的影像深入人心。特鲁比的方法高效实用,也许是能够为一个故事在观众方面的感知获取一种有序安排的最佳方案。
首要建议:选择“写什么”,重要性远胜过决定“怎么写”。选错了故事前提,即便在形塑角色、构思情节、撰写对白、特效炫技等方面使劲下工夫,无论做什么也无法挽救故事。故事前提是什么?就是用一句话交代你的故事。比如,《教父》。“一个黑手党家庭的小儿子向射杀父亲的人复仇,成为新的教父。”这样的故事前提隐藏了意念发展的无数可能性,具有市场价值的意外转折。所有好故事的前提,都在传达作者和观众的期望。
作为重点样本,《教父》在书里反复出现。比如,以下几部分:从结构的角度创造对立角色;主角在心理层面与道德层面的真实自我揭露;从孩童到成人-从成人到领袖-从愤世者到参与者-从领袖到暴君-从领袖到有愿景的人-蜕变;把四角对立延伸到故事的每个层次;通过结构来传达主题,通过对白呈现道德论点;把象征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微妙的场景或对白暗示主角的转变;通过交叉剪辑来处理多线并进的复杂情节……
这些丰富得当的引例和抽丝剥茧的分析,体现了特鲁比所认为的好作品的意符。他以大量观影构建了一个评估体系,分别将故事归入这个体系,观察故事与体系的融洽程度。《洛城机密》和《傲慢与偏见》的场景编排,简直可视作分镜头解说,清晰周到地解析了故事结构的有序编排。《窈窕淑男》。矛盾的隐藏、戏剧的推进和观众心理的期望,如何保持张力,在临界点得到发泄。《卡萨布兰卡》,围绕瑞克的心理状态,他的爱情观念,欲望、需求与理想主义,怎样在表象之下内敛地,同时让观众意识到逐渐发生的改变……经典何以成为经典?哪些元素让故事强烈吸引观众注意力?如何推进故事情节,如何设置对白、场景,塑造角色性格,如何自然地表达主题?有关好故事的基本认识其实从未改变,特鲁比所要揭示的,就是在实践中具体细致地去完成他归纳的7大关键步骤和22个完整步骤。
在好故事具备的所有元素里,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发现自我。人物在启程之初经常迷茫困惑,缺乏方向感,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和内心挣扎之后,他们必须确定自己在故事所构建的世界里的位置,与自己必须承担的角色定义。参照特鲁比的评估标准,观众也更能理解何谓好电影。比如,《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与《权力的游戏:最终季》都不算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人设”的崩塌,或者说,人物失去了成长性,无法完成逻辑自洽。网上流传粉丝因雷神的堕落而崩溃大哭,不愿接受英雄成了烂泥。观影的过程也是一次出发,陪伴故事里的人一起成长,发现我们的自我。观众当然会觉得愤怒,难以理解期待已久的故事怎么是那样的,怎么就变成了那样。编故事的人深陷沮丧和焦虑,《故事写作大师班》或有帮助。
好故事并不止于技术层面的享受,好故事让我们产生情感共鸣,获取人生启迪。所以,失望是有多么打击人啊。拜托了,请给我好故事。
《故事写作大师班》读后感(五):《故事写作大师班》:剖开故事的“手术刀”
人类对故事的痴迷由来已久,但直到近年来,人们似乎才意识到“故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一书本是写给编剧们的经典指南,却因为其中鞭辟入里的“讲故事的科学”,而被许多小说作者、广告文案,乃至企业经营者奉为圭臬;此后更有号称风靡全球的《人类简史》,以色列青年学者尤瓦尔·赫拉利轻轻松松甩掉了连篇累牍的文明梳理,直接宣称人类之所以能够从蛮荒中走出,拥有现下的文明,不过是因为我们会讲故事。
人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故事是我们彼此交流的方式,更是传递理念、获取共识的手段。然而,倘若赋予故事太多附加价值,便很容易陷入逻辑谬误——也许世界上曾经有人有别针换到过别墅,但并不是拿到了一枚别针,便可以得到一栋别墅。对于故事,或许我们更需要一些基础性的了解,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点拨,而《故事写作大师班》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好比一把手术刀,剖开故事本身,展示故事运作的机理,从而让读者有机会从经典故事出发,讲好属于自己的故事。
想要讲好故事,首先便需要了解何为“好故事”。和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并不是对真实事物的全然摹仿一样,在这本书的作者约翰·特鲁比看来,故事并不是真实世界的模型或某种人生复制品,而是通过“浓缩与增强”,呈现给观众的一种人生想象,“观众由此更能看懂生命如何运转”。因而好故事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这种“浓缩与增强”,在真实世界的基础上,触发观众的共鸣与体悟。更直白地讲,一个故事的好与不好,乃至它是否能够在更广泛的时间维度上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经典,根本还是观众/读者说了算。故而在特鲁比的“经典案例库”里,出了名难读的《尤利西斯》和打动全球儿童读者的《哈利·波特》,在本质上都是好故事,因为无论是小市民布卢姆在都柏林游荡的一天一夜,还是哈利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几年间不断“升级打怪”,都在独一无二的“浓缩与增强”中,实现了与真实世界的有机结合。他们也因此广为流传,成为经典。
而为了呈现“浓缩与增强”的方法,特鲁比将故事创作分成了几个部分,包括“前提”、“结构”、“角色”等等,每一部分则配以大量经典故事的案例分析,而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之上,他又在每部分的结尾安排了“写作练习”,甚至还提供了“习题答案”,即将经典故事代入到他所提炼的创作步骤当中,从而让从理解到模仿,再到精通成为了一种可能。
特鲁比被称为“剧本医生”,而比他更早进入中文世界读者视野的罗伯特·麦基则被誉为“编剧教父”,两人不同的侧重方向也由此可以得见。麦基更擅长的是宏观构建,期望通过高屋建瓴的“故事原理”引导全新经典故事的诞生,而特鲁比其实要更加务实。例如在剖析《呼啸山庄》的道德论点时,他便指出原著后半部分中赫斯克里夫(多译为“希斯克利夫”、“希刺克厉夫”)摧毁整个林顿家族的企图,在经典的电影版本中被删除,是因为这部分对于作品的道德论点 “过了头”且“太过离谱”。固然艾米丽·勃朗特通过这样一个超脱于现实、将极致的爱与恨融于一体的赫斯克里夫,构建起一座只存在于她内心的“呼啸山庄”,但从故事的角度,这样的情节设计并不利于集中展现一个大众可接受的、可共鸣的人生想象。阅读一个文学文本,读者也许拥有一生的时间可以重读和反思,但对于一个电影文本,一旦大幕落下,观众仍旧大惑不解,那么这个故事便是失败的。
也许有人会觉得,《故事写作大师班》这样“手把手”的讲述模式有些匠气有余,灵性不足。但实际上,所谓灵性,或曰创造力,从来都不是凭空之物,而是一种方法,一种基于某种基础之上的升华。特鲁比的这把“手术刀”,呈现了“故事世界的隐秘运作方式”,有了这些原则与经验,也许再加上一点灵感,一个好故事便可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