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之后不会再有了
周星驰之后不会再有了
1973年,华人之光李小龙与好莱坞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的《龙争虎斗》在美国上映,取得了惊人的票房。
在票房上击败了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线好莱坞大片,并带起了七十年代的美国功夫热潮。
凭借巨大的影响力,这部影片入围了美国《Total Film》杂志选出的67部改变世界的电影。
作为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李小龙的传奇人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传说。
不会再有周星驰
1971年,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在香港放映。
10月份,香港受“鲁思”台风影响,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雨。一个在香港九龙穷人区长大的10岁小孩,和妈妈一起赶往尖沙咀的嘉禾海运戏院。
这位母亲与丈夫离婚后是又当爸又当妈,为了养家糊口,她曾经同时打三份工,来维持自己和三个孩子的生活。
尽管生活拮据,刚强的她仍希望孩子过上体面的生活,加上出身于旧知识分子家庭,极具娱乐细胞,诗词歌赋样样通晓,所以根据王勃《滕王阁序》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给儿子起名为:
周星驰。
他开始陷入幻想,仿佛自己已经成为像李小龙那样的武林高手,浑身充满了力量。
不会再有周星驰
周星驰曾说:李小龙是功夫高手,创造了一门独门武功,他的武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别人做不到的。在他的电影里,有他一个人就够了,就能够吸引观众。
多年以后,周星驰也练就了独一无二的“武功”——无厘头的喜剧风格。
和他偶像一样,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有他一个人就足够吸引观众了。
周星驰从小就不爱说话,爱观察。
不会再有周星驰
童年周星驰
父母还在一起的时候就经常拌嘴,这让躲在角落的周星驰习以为常,他甚至没有惊慌失色,反而像个吃瓜群众般在一旁看戏,看他们一举一动都充满喜感,就连打架也很有看头。
七八岁的时候,隔壁邻居有个十三四岁的小哥哥,充满好奇的周星驰像个跟屁虫一样跟着,躲在楼梯下打蟑螂。
不会再有周星驰
当时的小周,和现在很多追星族别无二致,为了储钱买到偶像周边,他特意跑到美孚的新世界酒楼卖点心。
单纯拥有周边还不能满足小周,他要变得像偶像一样厉害。于是他苦练武功,求妈妈买沙袋在家练。
据周星驰后来在访谈中回忆,当时家里小,一个沙袋悬在木板房中间,下面是吃饭的桌子,全家一日三餐都在这张桌子上解决。
在周星驰“走火入魔”练功的那段时间,屋子的画风就是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还要提防着不要被沙袋打到。
放学之后,他也忘不了练功。
爬上水缸,站在边缘,在上面爱的魔力转圈圈,想练就飞檐走壁的绝技。
不会武功的喜剧演员不是好导演。这看似中二的经历,都被他悉数放进电影里。
不会再有周星驰
对周星驰来说,学武不是一时兴起,他还真的向李小龙的师兄拜师,学咏春拳。这时10来岁的周星驰,除了武功,一无是处。
不会再有周星驰
直到六七十年代开始,香港的电影事业雏形初现,TVB开始开展无线电视演艺培训班。
当时和周星驰还是街坊的戚美珍考进了训练班。在此之前培训班已经出了周润发这种咖位的演员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周星驰蠢蠢欲动,成为演员近在咫尺,小周又怎么能够坐得住呢?
不会再有周星驰
后来还是过了。
至于通过的原因,据戚美珍后来回忆,当时她班主任无意中提到周星驰,她就说,“他很不错,不一定要靓仔的,有性格就行了,打的功夫很好,很幽默的”。
这几句话或多或少成了周星驰通向演员之路的钥匙。
训练班的学习生涯,真正让周星驰懂得什么叫演戏。毕业之后,签约成艺人也没有人找他拍戏。
不会再有周星驰
明明更想当一个演员的周星驰,起步却比梁朝伟晚得多。
当时还是儿童节目《430穿梭机》主持人的梁朝伟被看中,确认出演韦小宝。在这之前,梁朝伟已经在电影《再见十九岁》中展现过青春纯真的风采。
然而,龙套小周被拉来顶替梁朝伟,当了6年的儿童节目主持人。
不会再有周星驰
主持人也能发光发热,于是他在一个叫《黑白僵尸》节目里扮黑僵尸,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效果,他经常给自己加戏。
不会再有周星驰
画风是这样的,想看的B站有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83版的《射雕英雄传》中得到了一个小角色,没台词的那种。
他演一个被梅超风一掌打死的无名小兵(其实最多也就是个进阶版的黑僵尸),但深得《演员的自我修养》的真传,他演出了死的层次感。
《喜剧之王》里,尹天仇被打之后,还迟迟不肯死,躺在地上演内心戏的桥段,就源于此。
周星驰的电影至今被这么多影迷津津乐道,很大一个原因是他的电影不仅不尬,甚至让人笑中带泪。
不会再有周星驰
1988年,周星驰遇到了李修贤,也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正个八经的角色。李修贤选中周星驰出演《霹雳先锋》的伟仔。
不会再有周星驰
厚积薄发,韬光养晦多年的周星驰靠这个角色一举拿下了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还被提名为香港金像奖的最佳新演员。
1990年,《赌圣》上映,一个月不到狂揽四千多万票房。在此之前,香港最卖座的电影也不过是拿了3000多万的《八星报喜》,由当时已经红到发紫的周润发主演。
曾经一个不起眼的跑龙套,到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星光熠熠的明日之星,从“星仔”升级成“星爷”。
不会再有周星驰
两年后,也就是1992年。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焕然一新。
在这一年,周星驰的电影生涯达到了个人巅峰,产量爆发,一年之内上映七部电影,彻底占领了香港市场。
根据香港电影票房年度统计,当年票房前五均被周星驰收揽。(《审死官》、《鹿鼎记1》、《武状元苏乞儿》和《鹿鼎记2》)
1992年前后,国内大大小小的录像厅和录像带租借处开始盛行“周星驰旋风”。
不会再有周星驰
在大陆,周星驰的走红几乎与香港同步,因此这一年,也被称为“周星驰年”。
02电影与为人
周星驰对自己的作品是很上心,也很认真。每一段戏他都会亲自上阵演一遍,让演员也能够从自己演绎的过程中找到感觉。
不会再有周星驰
他总希望好一点,再好一点。
对于周星驰来说,和自己较劲,和电影较劲成了那些年摸爬滚打的习惯。
只要带上金箍,远离凡尘俗世,拒绝七情六欲,就有陆续不断的使命。
为了拍电影,他做过许多不近人情的事。
《少林足球》里,为了达到逼真效果,他让饰演“铁头功”的黄一飞,在头上拍碎了十多个啤酒瓶,结果黄一飞严重受伤,头上鲜血直流。
不会再有周星驰
黄一飞在访谈中承认此事
拍摄《功夫》时,当时的武术指导洪金宝请了几天病假,周星驰就说你不用来了。
再到近一点的《美人鱼》,为了更好一点,林允一场戏拍了50遍,邓超更是一天吃了150只鸡。
他连自己也不放过。
拍《食神》时,觉得服装组送来的衣服不够脏,周星驰就跳进旁边的水沟里打滚,自己把衣服弄脏。
电影就是他放不下的金箍。
但不可否认,周星驰眼光独到,他善于挖掘人才。不少演员都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呈现出演技生涯的高光时刻。
凭一句台词就走红的“酱爆”何文辉,出演《功夫》前,也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
不会再有周星驰
王晶曾评价周星驰是“片场暴君”,他要控制现场所有的东西,但其实也不完全如此。
不会再有周星驰
黄一飞在一次访谈里面提到过,《少林足球》里有个唱歌的情节,当时他和周星驰都有各自的想法,但黄一飞坚持自己的会更好笑。
于是他们干脆把两种都演出来,结果黄一飞的让人大笑。而电影最终呈现的也是黄一飞所坚持的。
这也就说明,周星驰确实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但并非完全听不进别人建议。
近些年,向太炮轰周星驰的新闻一直不间断。
黄秋生站出来为周星驰说话:“从来都是别人说周星驰不是,什么时候听到周星驰说别人了。”
从小不爱说话,性格孤僻的周星驰不太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看他现在的访谈,差不多就是尬聊,问一句答一句。
他把所有精力投入进电影,包括他自己,所以他没心思搞所谓的人情世故,这也是他人缘差的原因之一。
虽然有人批评他爱钱,但是他也愿意坐出租车,把收藏的古董法拉利给跟随自己工作的混音师随便开。
百口莫辩,自知没办法取悦所有人,最后他带点苦笑地迎合了大家的看法,我那么爱钱。
不会再有周星驰
出身贫穷家庭的星爷,把钱看得重无可厚非,但他绝不是贪财小人。
同样爱钱,有人就想拍几部烂片来圈钱,有人却是想让作品变得更好。
媒体总爱抓着他的负面新闻哗众取宠,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默默做过的慈善呢?
不会再有周星驰
他在《童话是我的最爱》里写道。
我也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这不是在安慰谁,这是事实。世界很复杂,什么都有,可最后还是朝着一个美好的方向发展。
03情史
前几天有个香港娱记在微博透露周星驰结婚的消息,但随后就被周星驰助理否认了。
近几年出现在公众面前,他一头白发,苍老憔悴。
可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一头白发背后的故事。
不会再有周星驰
其实周星驰曾向癌症中心捐献过自己的骨髓,希望以此带动香港市民踊跃参与骨髓捐献,同时他也是可查的第一个为陌生人无偿捐献骨髓的华人明星。
和这头白发相伴而生的是年近半百的他,还“一支公”,孤苦伶仃。
曾经在一次慈善晚会上,他在后台遇到了曾经一起主持《430穿梭机》的黎芷姗。
两个人开起了玩笑,她问他什么时候结婚,他反问地搪塞过去,后来扯开了话题。
直到现在,他鲜在公众面前谈论起曾经的感情。
为人熟知的,是他和朱茵的恩怨情仇,但这之前,他有过一段感情。
那是他的初恋。
1989年,周星驰有句台词风靡全港。
不会再有周星驰
就是这句:饮啖茶,吔个包
出自电视剧《盖世豪侠》。在这部剧里,他第一次担任主角,也遇见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她。
她叫罗慧娟,是《盖世豪侠》的女主角。当年她23岁,小家碧玉,秀气十足。
这句台词至今也很流行
男女主角自然有很多对手戏,空闲时两个人一起对剧本,对出了感情。
那时候的周星驰已经很有喜剧天分,在《盖世豪侠》里也能看到,夸张的表情和动作,经常让人忍俊不禁。
对戏的罗慧娟一脸崇拜,痴痴地看着他表演,少女心爆棚,乐得不行。
对完剧本,总要一起吃个饭。罗慧娟去买菜,回来煮面一起吃。
自自然然就走到一块了。小情侣间也有昵称,周星驰叫她“娟妹”,和现在情侣的亲密相比,含蓄得多。
这段时间周星驰的事业刚开始有点起色,两人躲躲藏藏的地下恋情只维持了三年。
十年后,1999年夏天,罗慧娟在潜水时出现意外,耳朵失聪。
周星驰向她发了封传真,安慰远在大洋彼岸的初恋:娟妹,得悉意外,甚表关心,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