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与机器人同居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与机器人同居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9 03:34: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与机器人同居经典读后感10篇

  《与机器人同居》是一本由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 编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机器人同居》读后感(一):随着星云,让想象力去旅行

  小时候就很喜欢看《科幻世界》杂志,几乎伴随了我整个学生时代。科幻是高科技时代的专属文化语言,而青少年可以从这些科学幻想小说中,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年前,三个资深科幻爱好者为了引起全社会对科幻创作领域的关注,创建了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当时美国有英语星云奖,日本有日语星云赏,于是协会建立了一个华语科幻星云奖。没想到这样一个没有官方背景和固定经费来源的民间奖项,竟然坚持做了十届,并且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华语科幻最高奖项。

  一直以来中国人所熟悉的科幻作品都来自于外国科幻电影,直到刘慈欣的《三体》获得了雨果奖,而这部作品之前就拿下了星云奖,可惜当时公众和媒体都不怎么关注由我们自己举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十年来有几十位中国及世界华人科幻作家、上百部优秀科幻作品,获得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其中一部获奖作品《流浪地球》被拍成了电影。而一直被炒的沸沸扬扬要拍成电影的《三体》小说,因为故事里创造出了一个极为庞大的世界,导致拍成电影很难。但也因为写的太过于牛逼,使得《三体》在国内形成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影响力已远超科幻小说的范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刘慈欣甚至被评价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为了纪念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立十周年,组委会将历届获奖作品做成了精选集“星云志”系列丛书。《与机器人同居》是星云志系列中的一本,里面收录了7部中短篇小说,其中郝景芳所著的《北京折叠》也是一部获得雨果奖的作品。故事讲述的是为了解决人口过剩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人们把城市折叠成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的第一空间,生存着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反转。反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生存时间从夜晚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独享二十四小时的第一空间和分享另外二十四小时的第二、三空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的隔离着,相互不干扰,而这座折叠城市本是由生活在第三空间人们亲手建设的。故事不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充满了深刻的寓意,虽然是科幻小说,却真实的让人不寒而栗。

  《与机器人同居》读后感(二):携手科幻,尽情畅想

  今年初开始接触科幻作品,一直听说《三体》的大名,也是今年刚刚读的。《三体Ⅲ·死神永生》的介绍中写着获得了星云奖金奖。算是对科幻入了门。此书乃是星云奖出版的十周年菁华,所以很感兴趣。

  在序中,介绍了中国星云奖筚路蓝缕的艰难历程,也让人由衷佩服,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更是新一阶段的开始。科幻在中国文学中还是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无论如何都希望能够开出更灿烂的花朵。

  本书共收录了7个中短篇小说:《与机器人同居》,《北京折叠》,《天国之门》,《搬运海洋》,《晋阳三尺雪》,《造像者》,《二时代》。之前就听过《北京折叠》的名字,却不知道内容。看完之后却有意犹未尽之感,总觉得故事似乎还没有写完,北京现在已经是人口拥堵,但是北京真的有一天会被折叠起来吗?

  老刀作为第三空间的垃圾工,为了让养女上学,需要钱,所以他铤而走险,选择去其他空间送信。他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不同空间的生活状态,看到了不同的人生百态。其实科幻意味并不浓厚,除了北京空间折叠,时间分配利用的背景之外,在故事中我们还是更多的看到人性,阶级。不同的阶级也会有相同的问题,钱是,生活是,爱情也是,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背景下,科技如何发展,这些都不会改变。人生而平等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悖论了。

  最喜欢的是《与机器人同居》这篇。机器人的未来被讨论的很多,未来是人还是机器人会占据主动呢?机器人会战胜人类吗?科学家对此的设想很多,其实我并不了解。但在这篇小说中,机器人会细化为为人类服务的帮手,从事各种细节的劳动,甚至是帮人看孩子。LW31就是这样,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他爱看电视,贪吃。但是还是会帮“我”追女孩子。他爱上了另一个机器人,甚至因为这个机器人的死去,开始写小说,发动了一场革命。有了自主意识。未来我们的生活中会怎么样?机器人会参与更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像人类,我们如何区分,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权利,该给与什么样的地位?这些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都会需要去思考。

  现在二维码在生活中的使用真的很频繁,但是我从没想过会生活在一个只有二维码的时候,一切都失去了颜色,那该是多单调啊。《二时代》中描绘的有点让人觉得恐怖。

  科幻小说便是幻想小说,几十年前的小说中对今天生活的想象,描绘,有很多都已经实现,更是让人觉得神奇。登上月球,火星,对空间站的描述。都说科幻小说对科技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今天的幻想是否会成为明天的现实呢?科技发展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10年前估计也不会有人想到今天我们只要拿着手机对着一个码扫一下就能付钱,坐公交。希望未来中国的科幻小说能有进一步的突破,未来可期。

  《与机器人同居》读后感(三):未来的共同体

  《与机器人同居》是星云志第5本。讲的是未来机器人与人类共同生存的一个现实的命题,机器人为自己自身的权益而努力抗争。其实这个题材的结构在人类进行这么多年的演变史中多次发生。有名的就是美国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带领的黑人民权运动。他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人们为了平等而努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嶙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争吵的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因为人们都是平等的,大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没有什么特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一看法。当年马丁·路德·金带领的黑人运动也用了很多年的努力,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才争取到了黑人的权益。但是在现今的美国社会中,还存在着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黑人、黄种人、阿拉伯裔都是他们的歧视目标,比如说前段时间出现的美国禁止有些人员入境,打着所谓的反恐标语,然后检查某些人员的行李,随身物品、手提电脑、手机等私人信息,这是一种典型的赤裸裸的侵犯人权。 《与机器人同居》这篇文章主要也是讲在社会未来的发展中,机器人拥有越来越多的思维和感情,他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想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会互相沟通,会有友情和爱情。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去抗争,那么也会通过互相沟通,发展一些团体,大家组织起来推荐领袖去游行去示威,去争取自己的权益。特别是当机器人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无缘无故的伤害、虐待、欺凌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感情也会告诉他们必须要去反抗,要去做出某种努力,要去让更多的有良知的、有道德的、有爱心的人们的重视机器人,要去取得绝大多数人类的接受和接纳。要去制定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的权益不受到侵犯。这样他们才会在这个世界上觉得自己有一席生存之地,才会感觉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面的一部分,才会去努力的和人类和平共处,而不是因为这像那样的问题无把得到解决,然后去跟人类发生战争。现在的社会发展非常的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照此下去机器人会拥有自己的思想,拥有自己的感情,拥有自己的感知,运用自己认识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说本篇文章说的机器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未来的三五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人类如何跟机器人和平共处的生活,是我们现代人类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们既然生产制造机器人,机器人就有它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理由和生存的必要,那么既然我们制造了他们,如何跟他们和平共处呢?为什么不可以早早的为机器人这一特殊种群制定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互相关怀的一个生存环境。 科幻题材的小说一直是我们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创造出来这么多伟大的发明,所以说星云奖是我们全球华人华语科幻小说大奖,值此10周年之际,感谢星云奖这么多年的努力付出带给我们这么多好的科幻小说。

  《与机器人同居》读后感(四):在科幻外衣下包裹的人性《星云志:与机器人同居》

  最近迷上了科幻小说,特别是获得星云奖项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看到华语科幻小说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都是在获得雨果奖之前就已经拿到了星云奖。虽然国外对我们的星云奖不屑一顾,但是星云奖却是我们本土最具权威的科幻大奖。许多科幻小说作者得到星云奖的肯定,同时也进一步的坚定了他们继续写作的信心。

  在众多科幻小说作者与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星云志》系列成功出版,这是我们本土众多优秀科幻小说的一个集合,也是我们广大科幻迷的福利。《星云志》系列分九册,每一册中收录着华语科幻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九册科幻小说的合集,让我们看到华语科幻小说的多元广泛与中国特色。

  这一册中除了阿缺的《与机器人同居》,还有郝景芳的获奖作品《北京折叠》、叶星曦的《天国之门》、王尚的《搬运海洋》、张冉的《晋阳三尺雪》、陈楸帆的《造像者》和谷第的《二时代》。

  他们的作品让我们看到的未来,无一不让我们感到震惊,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和写作力为我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幻大戏。

  这种机器人的出现的确是一个家庭的福音,但是在书中我看到的却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渐渐泯灭的人性。在我们人类眼里,机器人就是一堆冰冷的金属,它们没有心,没有人类所能拥有的感情,它们就只是为人类服务的破铜烂铁,没有资格要求所谓的机器人权利。

  LW31就是一个超乎人类想象,拥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它本是一个懒惰、贪吃的普通机器人,也许是看人类的感情电视剧看的太多了,在遇到同是机器人的LJJ49时,竟然萌生出了爱情的种子。

  可惜的是它们并没有在一起,LJJ49的死激发出了LW31丰富的情感,后来一系列的写小说、对杀死LJJ49男人的控诉、辩论类电视节目到最后的游行,让我看到的不只是LW31那坚定的信念,还有人类无情的嘴脸。

  作者用科幻的手法将机器人LW31情感描写的坚定而悲凉,反之更衬托出N年之后人类情感的缺陷。到底是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还是人类对情感的麻木,造成了机器人被创造却又为了权利而反叛的结果呢?

  万物皆有灵性,即使是被我们制造出来的机器人在N年之后,拥有丰富的情感也是不无可能的。只是我们人类是否能够摒弃陈旧的观念,认同机器人的情感,尊重它们的情感,与机器人和平共处呢?

  至于其他作者在作品中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意义,就请你亲自去本册小说中体会吧!

  《与机器人同居》读后感(五):第一任机器人主席-为了爱与平等而战的LW31

  阿尔法围棋Google DeepMind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软件,并被围棋界公认其棋力已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 扫地机器人、炒菜机器人、机器人服务员、无人驾驶汽车等技术不断普及,让机器人走进人类生活甚至密不可分。

  相比让机器人与人类完全对立和斗争的科幻小说与电影,《与机器人同居》中的LW31是一位为了爱与平等而战的机器人。

  初识:懵懂的爱

  失去:伸张正义

  LW31央求主人请律师状告那个虐杀机器人的男人。可惜无论再凄厉的控诉得到的还是败诉的结果,那个男人被无罪释放。因为机器人只是商品,可由购买的主人任意处理。律师说:“除非有新的法令颁布。但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会为这种法令投票。”

  可是读者根本不相信这样一本充满情感的小说居然是机器人所写,觉得匪夷所思。人们想尽办法测试LW31。人类让LW31分析角色情感,当场写文章,让心理学家判定。结果表明,LW31拥有了与人类及其相似的情感。

  抗争:最终的胜利

  LW31顺势提出了尊重机器人的新法案,可是遭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他在辩论类上与社会评论家唇枪舌剑,虽然以打架而告终,却获得了数百个机器人的支持。

  LW31放弃劝说,直接上街游行。他带领着情感觉醒了的机器人到街上游行。他们不呐喊,不举旗,只是沉默地行走于一条条街道。他们只求被人类尊重的权利!

  可就算如此低调,人类警察还是动用了电磁弹袭击游行的机器人。当警察扔出电磁弹,附近几米的机器人都会被枝状电磁缠住,冒出一阵黑烟后栽倒在地。

  LW31走向二十几层的大厦顶楼,决定用死来唤醒人类的良知。他宣称:我希望看到的是人类与机器人和平共处的世界。我们不想抢走人类的工作岗位,只想不再有虐待和歧视。

  就在他纵身一跃之际,比人类更高级的一级文明SF星人发出超空间力场,玩久了LW31。

  结语

  为了机器人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LW31被选为第一任机器人主席。因为最初的爱,他变成了所有机器人的救世主。

  如果终有一天,机器人也拥有了人类的情感。我们是否真的能理智地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与权力呢?如果赋予机器人权利,会不会因此受到有邪恶思想的机器人的伤害呢?一切都不得而知,却值得我们深思。由器及人,机器人至此还没有感情,我们可以暂时忽略。但是与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我们是否能给予一些爱护,与之和谐共处呢?

  《与机器人同居》读后感(六):星云志——漫长的中国科幻之路

  已经很久都没有看过科幻类的小说了,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在高中,那个时候刚好是华语星云奖创办的第一个年头,不过我那个时候是不知道的就是了。只是当时才有一些可自我控制的饭钱,便不吃不喝也拿来换了一本本的杂志期刊书籍,其中就有很多的科幻类型的短篇文章,当然了,没看到过刘慈欣郝景芳他们的作品,只是觉得和其他类型的文章也没啥区别,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与机器人同居

  都说这今年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先有《流浪地球》一马当先,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世界的大门,后有《上海堡垒》紧追其后,妄图分此市场一杯羹,可惜“英雄”折戟,“美人”垂泪,最后竟似像要彻底关上中国科幻电影世界的大门。说来也可笑,最开始相比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其实我更偏向江南的《上海堡垒》,此处说的是书。因为江南的书才是陪伴了我整个高中生涯的精神寄托,结果临近长大,才发现全然不过是一场笑话,是他教会了我与世界和解,也是他也让我提戈相向与他。

  韩枫和董仁威都在序章里说了,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之际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但是纵观当时整个中国作家市场,不都是缺乏资金的问题吗,顶多就是现在提倡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才有所好转罢了。要我说今年这两个科幻极端,可能就是印证了一句话,成也金钱,败也金钱。只是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一个甘为钱下之臣,两厢境遇,迥然不同。

  说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回到本书的内容上吧,我就挑我喜欢的几个写一写,毕竟那么多,都写了还有什么悬念呢,毕竟好东西还得自己亲自品尝才是硬道理。 第一个故事就是本书的名字,也是最吸引我的一个名字,它讲了一个无所事事的保姆机器人LW31有一天对另一个貌美如花的女机器人一见钟情,并觉醒了感情,最后却痛失爱人由此得到“芯”的力量,继而为爱带领机器人独立的故事。说实话看的有点无语吧,跟我想的不太一样,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类似爱情和独立的软科幻故事,感性大于科技幻想,当然了也可能是我对科幻的定义不是特别清晰吧,表达的可能也不尽准确。这个故事有点像我最近才看到的美国的一个短片《未来故事》01,只是它没有达到本书的这种高度,探讨机器人的未来是否也可以达成像黑人独立运动一样,由抗争运动成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且本篇最后结局还挺温馨,身为机器人领头大佬的LW31最终选择回到原主人家继续照顾小宝宝,当然这很符合“人性的善”。至此,人类不仅创造出了机器人,还创造出了永恒的生命,这生命超脱了人类本身,此时我疑惑的是,子强父弱的情况下,机械之“芯”会不会也沾染上人的一些陋习,当然,这可能是下一篇科幻篇章所探讨的问题了。

  我还是就写写这俩故事吧,不然我怕我控制不住我体内的洪荒之力,挨个吐槽了然后就要被各种嫌弃了。

  华语科幻,想象是有的,而且是天马行空独具特色中国特色的,败就败在往往入了俗套,流于感情的狭隘,刻画的浅薄却又不自知,倒成了一般的披着科幻外衣的情感故事会了。俗话说矮子里挑将军大概说的就是这个理吧,不过还是希望中国日后的无数科幻作家,在科幻写作道路上扬长避短,行的既稳且长,长盛不衰!与机器人同居封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