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家庭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出息,你家是吗?
一个9岁的小男孩晚上独自在家哭泣,邻居被哭声惊醒,担心出事于是报警。
原来他怕耽误妈妈工作拿不到工资,所以宁可忍着不打扰,深夜依在窗边哭泣等着父母归来。
殊不知,大人们在说这句话时,忘了孩子所拥有的良好品质,其实是来源于父母的悉心教育。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但是大多数父母不知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果你也为此而闹心,本周不妨和叔一起来《正面管教》里寻求答案吧!
- 01 -商场里,孩子看见喜欢的玩具挪不动脚步,奈何抵不住孩子的哭求,你还是买了;
饭桌上,你教育孩子不要挑食,不要浪费食物,结果爷爷奶奶出来做“和事佬”;
写作业时,孩子心猿意马,一门心思不在学习上,一旁的爸爸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方使出浑身解数,另一方变身“猪队友”在旁边插科打诨,给力拆台。殊不知这样的管教毫无意义,甚至会让孩子更加骄纵。
说的是当一个人有一块手表时,我们能准确知道时间;当拥有两块或以上的手表时,却难以准确的判定时间,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同理,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只有一家人结成同盟,爱他但不溺爱,孩子才能越挫越勇。
作为孩子的启蒙者,家长千万记住,“结盟”比“拆台式”教育对孩子成长更为有利。
就像书中提到的正面管教理念一样:和善而坚定,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所谓坚定,就是坚持原则、有目标,不委曲求全、不丧失立场,不损害自己的尊严,简而言之,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和善而坚定”不是说换一种手段,拐弯抹角地让孩子听话,而是真正的放手让孩子去成长,信任并理解孩子。
当孩子尝试过错误选择的后果时,自然会在选择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 02 -
不愧是亲生的,上一秒还在吼叫指责他,下一秒还能甜甜地叫妈妈。
想必每个父母对这一幕都无比熟悉,每天都在吼叫和原谅中反复煎熬。
但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是,在对孩子肆意发泄情绪时,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又将我找了回去,将我修补好。
妈妈跟我说“对不起”,我也原谅了妈妈。
你看,孩子总能轻易的原谅父母,那作为父母为什么不耐着性子去尊重他呢。
只有学会尊重孩子,把他当成独立的生命去看待,才不至于让孩子因为恐惧而不敢言。
正如《正面管教》所言:“要‘赢得’孩子,而不是凭你的力量‘赢了’孩子。”
家长要做好表率,学会以理服人,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思考,孩子才会既爱你又敬畏你。
- 03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公平
《少年说》中,一个六年级的女孩向爸爸哭诉:妹妹调皮,而爸爸总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姐姐。
台下的爸爸沉默了几秒,开口却道:
“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又比她大6岁,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这一幕看得人心疼。
不得不说,家有二胎的家庭,父母真的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身为老大,似乎生来就背负着要懂事,要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
简•尼尔森说:
当你在教育过程中感觉到痛苦的时候,一定是你的教育方法错误了。
每个二胎家庭里,父母的爱,就是老大与二宝之间的天平。
有了二宝,更要多关注老大的感受,因为老大对弟弟妹妹的感觉,会影响到二宝的性格;
给二宝买玩具时,别忘了给老大也买一件吧,他同样是需要关爱的孩子;
当两个孩子闹矛盾,不要强调让着弟弟/妹妹,让他们知道父母的爱和责罚都是均等的……
二胎家庭,无非是期待多年以后,他们能成长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如果你家有二宝,请一定不要忽视老大,只有用爱建设桥梁,才能打通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号码。
- 04 -俗话说:“与人沟通是永恒的主题,与自己的孩子沟通是道难题。”
要知道,你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态度。
朱迪和琳达用橙子砸了邻居家的汽车,妈妈没有怒骂,而是坐下来以一种友善的方式和她们讨论。
首先她理解孩子的想法,用橙子砸邻居的车一定是一次很开心的冒险。
“你们认为希伯特先生看见后他会怎么想?如果有人往你的汽车上扔橙子,你俩会是什么感觉呢?”两个小姑娘面露愧色,妈妈继续循循善诱,最终姐妹俩主动向邻居道歉并把车清洗干净。
幸运的是,这位妈妈没有采取强制的惩罚手段,而是引导她们做出弥补,教会孩子社会责任感。
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爱孩子没错,但仅仅是爱是远远不够的,爱需要用心,更需要技巧。
正面管教的目标并不在于帮助父母改变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完善行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更灿烂的明天,但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留言区聊聊你想读的书,
或者告诉叔你的教育方式是怎么样的?
我将选出10位书友,
送上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本,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