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不怠
在投资世界,最常出现的元素是冲动、激动、心动引发的进击,也因此,知止成了最艰难的部分,我们习惯以心潮澎湃为荣,却不曾有心如止水的经验。心如止水,这里的止,并非意指停止,而是无缚无着地流动,自由自在地流动。
昨天,高博站在2020年为中轴的立足点上,展开了对于未来宏观经济的展望,主题是,知止不殆,对于高速增长滑入中低速增长,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的存量博弈,未富先老和城市化的有限性等诸多方面做了解构,流露出对于基本面的悲观,以及对于权益市场的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乐观。
宏观经济学家往往是悲观的,真正具有宏观的往往是中性的,重要的是,平常心。
就像在摄影时,不仅光线是唯一的要素,阴影亦是必要的,这个世界永远是阴阳相合、张弛有度地在流转,没有全然的好,也没有全然的坏。
一个国家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但是,它依然是保持着它的某种程度上的笃定。
一个国家经历了成长的四十年,当它在经历“历史的转身”的时候,我们却似乎忘却了东方古老韬略里的“上兵伐谋”和“微明,柔弱胜刚强”。
树不会长到天上去,有夏天,就有冬天,冬天,它是某种程度上的出清和修正,我们曾经期待着这样的出清和修正,但是,当此种出清和修正展开的时候,我们却又变得十分慌张和焦灼。
在梧桐的语境里,知止的止,它并非意指停止,而是定,或者说,禅定。
王阳明说,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阵,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真正的知止,并非减少进击,而是超越进击。动善时。不善时,不动如山。
《道德经》言,至虚极,守静笃。老子的意思是说,当你达至澄明之境,便寂静而笃定,也即是说,不要试图改变,而只是如实接受一切(虚静极,被动到极致)。
这真是了不起的概念和表达,什么都不要做,不要改变,不要造作,不要度量,随它去,这就是定,你可以试一试,它非常困难。事实上,真正NB的人,都有一颗笃定的核。
投资是一项强周期的事业,同时也是长周期的事业,而漫漫征途往往叠加人生的起落,较易形成双击或是双杀。因此,惟有宠辱不惊的笃定,刚柔并济的辽阔,得失无计的挺经,方可或见星辰大海的光。
投资,根本而言是一种表达,一种世界观的表达,就像码字一样,有什么样的精神内核,什么样的底层操作系统,什么样的算力,就会有什么样的表达和呈现,偏见与中观,狭隘与辽阔,僵硬与自然,慌张与笃定。
在生命世界,大部分东西是可以学习的,少部分东西是需要练习的,譬如,专注,你无法通过学习专注,想要专注,便可专注,专注它必须经由练习,再譬如当下,自在,笃定,也是一样,而即便是从世俗的成就而言,最终,你会发现,学习的东西往往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需要练习,或者说,修习。
宏观往往悲观,因为宏观现实总是充斥着混沌与混乱,诸多的衰败迹象,一幅诸神黄昏的画面。
微观往往乐观,因为若是仔细检视微观,你会发现,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一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病树前头万木春,细微之处充满生机。
宏观愈是漫漶不清,微观愈须清晰明见。
一位出色的投资人,Ta可能需要无立足点的视野,对于人本身的深刻洞察,对于过去历史、当下历史、未来可能历史的细腻切割,对于宏观和微观具有清晰明见,同时,在最终,将无常纳入自己的分析体系之中的勇气,并且,最重要的是,心手合一。
它,绝非易事,它,需要非凡的精进,这就是不怠的部分,不是不殆,而是不怠,永不懈怠。
要知道,若是这片土地上的生民,每一个人都试图知止(停止,或者说,无为),都指望着不殆,这样看似每一个个体的理性,最终的结果将是每一个个体无法承受的“合成谬误”。
相反,若是这片土地上的生民,每一个人都试图知止(定),都无执地、勇敢地精进,那么结果或许就是一个美丽新世界,当然,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绝对的理想主义,但是,只要有一部分人在宏观漫漶不清的历史转身时刻,可以知止不怠,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拥有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而非无望的未来。
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是我们必须精进的。
在梧桐的视野里,这或是A股证券市场熊市周期的最后一程,以一种慢镜头的方式演绎和呈现,因此,最好的投资策略是,钝感力,以及精进。
钝感力,意指非常平静,它具有大地的素质,不为频繁的波动所动摇,你对于周期具有足够的信心,你相信黎明就在午夜之中,而你也终将在黎明降临时微笑。
精进,意指当人们愈是纷纷疲厌之时,愈是纷纷不耐之时,你愈是要安静下来,不断在微观上进行深入解构、观察与择取。
知止,不怠。
梧桐,20191128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