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森林》读后感100字
《神秘森林》是一本由[爱尔兰]塔娜·法兰奇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移居爱尔兰的美国人写的爱尔兰推理小说,风格明显是警察小说。个人连续几日的阅读体验是此书确实很啰嗦,如果能从440多页砍到300页比较好,另外男主JC是个渣男(看在他最后受到了报应的情况下算了),而且似乎还有点娘炮?!不过总的阅读体验上算流畅。还有人说此书与有名的美剧《真探》很像,我只能说朋友你想多了……
小说讲述渣男主角幼年时和二个朋友玩耍,最后仅剩自己一人被找到,另外二人至今下落不明。更名后的男主数十年后成为了一名JC。某日,某半吊子考古队在某遗迹挖掘现场发现了一位少女的被害尸体,男主和女搭档(好女孩)一起调查此事,而此案似乎与二十年前的事件脱不开关系……女孩的家庭、考古队员、支持和反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团体,杀人凶手到底隐藏于何方?
感觉和《迷雾下的小镇》《黑屋》非常相似的作品,都是青少年时代有不堪,仓皇逃跑的过去,如今又因命案不得不返回的主人公,有些在破解案件中得到了救赎,有些则更加悲惨(比如渣男男主),唯一区别的则是沉闷炎热的澳洲大地、狂风呼啸的苏格兰海岛、以及此作幽暗阴森的爱尔兰森林。不过男主作为一名JC,在此书中表现简直不堪,渣男行径也就罢了,办案水平只能说是低下,幕后真凶那啥那啥也由于他的问题,让读者看的气愤不已。总之个人感想此书可看,但是不要看此书获得过很多奖项就抱有太大期望,可能读起来体验更好一点。
《神秘森林》读后感(二):【推迷会荐书团】森林深处的黑暗…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书中的那对普通的警探,也不是略显变态的未成年女孩,而是警探的上司奥凯利......虽然这很难令人相信,但事实如此。奥凯利那种洒脱随意的表现,出场虽然不多,但展现出来的魅力、幽默令人印象极其深刻。
说回《神秘森林》书中,开端挖了一个大坑,三个小孩翻墙去到森林中玩耍,继而失踪,经过父母和警察多方寻找,只找回了一个:瑞安警探,也就是书中的男警探。瑞安深深的埋藏了心中的恐怖回忆,经过努力成为了警察,也一直想找到机会回溯20年前的森林,找寻失踪的两个儿时同伴,然而非常意外的,本书对这个案件竟然没有结论…很神奇,坑竟然没填…
然后再说本书中的主要案件,一名12岁的小女孩在森林中被害,貌似跟20年前的案件相关联,经过警探们的努力,逐层抽丝剥茧,得到的结果虽然震惊,但作案动机有点…怎么说呢,感觉有点日本推理的既视感。始作俑者的思维非常偏激,有点神经质的意思,脑袋里想的根本不是正常生活中的节奏,出发点很奇特,不过,想出来的策略和办法剑走偏锋…再有就是教唆杀人,这种经常在日系推理中出现的桥段从欧美系推理中读到,确实有点不可思议,感觉怪怪的。
20年后的案件总体而言颇为独立,只是欧美一贯的繁冗拖沓现象非常严重,文中牵扯到的人物、事件非常多,支线扩展不少,但对案件本身而言基本没什么联系。小说中三位警探经过缜密、细致的摸排查访,从细节中发现漏洞,经过激烈探讨形成结论,然后有目的性的对嫌疑人进行面对面问询。所谓“兵不厌诈”,书中好几处描述的比较凌厉,对于犯案人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可以有效击破心理防线,对于案情的推动具有很大的效用。
纵观全书,主打的案件剧情开展的不错,完成度也很高,只是行文节奏非常缓慢,也算得上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很大的纰漏。还是想说一下开头的大坑问题,男警探的两位儿时伙伴的去向,按说不应该没有结论,令人非常诧异。如果说是想利用开头的森林失踪案件作为一种因素,来展示瑞安警探的内心成长的话,也确实起到了真实有效的作用,只不过,无论如何,也应该把坑填上…
《神秘森林》读后感(三):【推迷会鉴书团】也许每个人都有一片走不出的森林
忍不住先吐槽:再一次被欧美小说的人名打败,前、中、后三个称呼记起来真的太累了。。。我太难了
一本包揽爱伦·坡奖、安东尼奖、麦卡维蒂奖和巴瑞奖四项重量级悬疑大奖的作品。大约花了4个小时看完,看完后的心情估计跟男主一样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怅然若失。
看到简介中介绍了,这本书的影视版权被BBC买下了,就全书的风格来说,确实很适合被BBC翻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中想象的就是《无人生还》那种调调。但是,与其把这部作品归类到优秀的推理小说,个人还是觉得单纯把它作为一部悬疑小说来评价更好。毕竟它所获得的奖项也都是悬疑大奖。
小说序言写得相当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午后的阳光穿透茂密森林的画面,细想来,倒是和书的封面一样一样滴。小说是用男主的第一人称写的,因此也对男主的描写、心理活动的刻画非常细腻。整本小说分为两条线,男主童年时期的事件一条线,村中少女被杀一条线。由于两个事件发生在同一个村庄,又都与男主有关系,两条线就交织在一起了。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精力构筑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巨大脉络,用很细小的线将两个案件渐渐融合在一起。至少前期我还是觉得非常精彩的,尤其是跟着男主走访村庄的每一户人家,根据人物的对话,现实和回忆穿插在一起,我试图寻找和分析两个案件的线索和真相。这个过程中,我还得不断地怀疑男主本身有没有记忆偏差,是不是在说谎。就这个部分还是十分有乐趣的。
然鹅,当读到80%两个案件的真相呼之欲出的时候,失望是在所难免的。首先是最大的失望是对男主专业性的怀疑。除了那个严重的失误以外,值得吐槽的地方也太多了,对现场的勘察,对别人的轻信,对搭档的不信任等等。(而且还是个渣男!活该最后哼哼!)这可能和文化差异也有关系。其次失望的是男主童年案件的结局,这点读到最后我真的很难接受。。。最后,失望的是关于正义的伸张。(这可能也是我比较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的原因,看完以后绝对不会被气到。)
但我又觉得这几点失望,也许就是作者故意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些森林是一辈子也走不出来的吧。
《神秘森林》读后感(四):【推迷会鉴书团】至暗森林深处的谋杀
人心深处藏着把刀,嫉妒可以伤人,也可以杀人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或者警察小说。更像是一部以凶案为依托,去描述一个成年警察如何面对自身困境和童年阴影的故事,文中所有的悬疑都多少带有主人公自身的主观色彩和主观臆想,而这些主观最后也让他误入歧途,甚至走向崩溃,幸好大多数的作家都希望自己笔下的主人公有个不错的归宿,作者塔娜·法兰奇没有放弃他,凯茜没有,萨姆也没有,于是案情峰回路转,主角如梦初醒。
小说开头的文笔和设定都很炫,老实说,翻到正文的第一页,看到这段“我是警探,我要提醒各位牢记这一点……”意识流自白开始就已经深深吸引我(上一部我觉得开头不错的小说还是加缪的《局外人》),然后引出一段教科书级的情景描绘——三个少年的森林失踪事件,我已经开始期待这将是一段悠长深邃,布局宏大的悬疑推理故事。而之后的剧情推进的确符合我最开始的预料,少女在祭坛中被杀,同样牵涉到森林,同样是一宗少年惨死的凶杀案,主人公终于在离开森林的二十年后不得不需要去重新面对自己的过往和眼前的凶案。
当然接下来的进展,大概是作者开始炫技,神乎其技的文笔表演时刻,这时候第一人称的好处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和凯茜合作调查案件的过程中,总能够有各种内心活动和回忆回闪出现,而中间略显拖沓,琐碎,甚至有点絮絮叨叨的情节安排,也在作者的华丽的文笔下显得不那么得令人生厌。
当然本文可能最具有争议的就是真相的处理,这使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的缘由。应该说案件并不复杂,甚至在前半段已经存够了所有的线索,而相比较三个主角的形象,最后真凶的形象更加丰满,魅力十足,那种话语字里行间所带出的恶毒,阴险和嫉妒竟然可以被一个人用文明语言包裹的如此理所当然和事不关己。甚至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怜悯卑微的诱骗教唆他人犯罪,同时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即使是在被带着手铐时候,证据确凿时,都能让在场所有人都毛骨悚然,害怕在当时英国法律制度下任何一个执法上的疏忽都足以被这种人绝地翻盘,当然作者并没那么做。而单单看作者在真凶人物塑造上就可谓功力不凡。值得遗憾的是,到了小说的尽头,作者依旧没有兴趣把困扰主角多年的孩童经历真相大白,不知道是不是想把这样的人设打造成一个系列的考虑,还是说作者更多的想以一个哲学思考来探讨主角经历和内心的构成,如同封面上说的:“即使耗尽一生,你也无法走出孩童时期走进的森林。”
可能对主人公来说,也许真相并不存在,也许所有的东西都随着时间最后封存于地下,而只有内心的那片森林会伴随那个经历的人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神秘森林》读后感(五):【推迷会荐书团】有些事情可能需要你拼尽一生才能明白
我一直在等另一只鞋掉下来,但是它却一直没掉下来,这成为我心底深深的遗憾……
这本书的序言,美的令人心颤,它每一个字都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每一个段落都会在你的脑海中描摹出细致又美丽的画面,可是,这里却是悲剧的开始地方……
十二岁,这是一个不上不下的年纪,在孩子们自己的眼里,他们已经是大人了,是有权利去掌握自己的人生的;在父母眼里,他们是幼稚的,还不曾了解这个世界,不理解他们的苦心……所有的人都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足够他们去抗争,足够他们去长大,足够他们去理解……
可是一切却在三个少年这个十二岁的夏天变得不同了,在那一片美丽的森林中,那三个孩子无比熟悉的地方,那里是他们小小的世界中所有的美好,可是同样是在这片森林之中,有两个孩子永远地留下了,有两条小小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十二岁,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亚当是幸运的,尽管他浑身鲜血,尽管他遗忘了所有,但是他是唯一平安归来的孩子,可是他也是不幸的,尽管他的身体回来了,他的心却迷失在了那片森林,曾经的美好变成了永久的梦魇,他离开故乡,改变口音,却无法忘记儿时的悲伤……
当他慢慢长大,一场儿童死亡的案件在他最意想不到的时间带他回到那片森林,回到他记忆中的那个夏天,两起案件慢慢展开,渐渐纠缠,亚当试图找到密林中的真相,即使那是一条极为艰难的路……
我曾以为,所有的问题都会有答案,我曾以为所有的真相都会大白,我曾以为所有的信任都不会被辜负,我曾以为所有的爱情都会开花结果,我曾以为所有的罪恶都会得到制裁,但是,这世间哪有那么多我以为……
当我读完整个故事,心中却仿佛被狠狠地打了一拳,既痛又空,你在那字字句句点点滴滴之中,感受到了那些过往有多美好,那些笑容有多甜美,那些时光有多愉快,你就会有多少遗憾,你就会有多少不甘,你就会有多少迷茫无奈和委屈……
就如同为凯茜那场精彩的表演时捏的那把汗,就如同看到那个姑娘丑恶的嘴脸时那份愤怒,就如同听到酒后吐真言的那场告白,就如同那句打错了带来的无边心痛……
法兰奇的书总是需要你静下心慢慢去读,宛如考古,需要你静静地一点点的用小刷子去扫掉泥土,慢慢露出它的轮廓,逐渐拼凑出真相的样子,等你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你才能确认它的价值。这一过程或许枯燥却在揭开谜底时让人沉迷。
或许你要用一生才会明白有时你拼尽全力也到不了真相的彼岸,就如同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那年夏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正是那只没落下的鞋子才会让你心中总是绷紧那根珍惜眼前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