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刁手》经典观后感有感
《蛇形刁手》是一部由袁和平执导,成龙 / 袁小田 / 黄正利主演的一部动作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蛇形刁手》观后感(一):如果第一次看动作喜剧会有惊喜感
童年时在乡下,看过一本连环画,是《醉拳》还是《苏乞儿》?里面有一句话“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还有里面那个老乞丐造型跟《蛇形刁手》的白长天非常相像。
成龙练功那段,没太多出彩的地方,蛇拳其实更多像花架子。对了,曾经全国的武术的比赛是有蛇拳这一项的,李连杰的前妻黄秋燕就获得过冠军。
作为喜剧动作的创新之作,这个片子的喜剧感还是很不足。成龙真正成名还得等到《醉拳》。
说起成龙的功夫喜剧,我想不能避开和袁和平合作的《蛇形刁手》和《醉拳》,都上映于1978年,一前一后,也是这2部片子,奠定了成龙的功夫喜剧风格,
跑偏下:
袁小田是谁?
这部片子中的白长天的饰演者和《醉拳》中的苏化子的饰演者,袁和平的老爸,电影史上第一位武术指导,
本部电影主要讲了2大门派之争,蛇形拳一派就剩下白长天一人,白躲避人追杀,而成龙是武馆里打杂的,经常被馆主欺负,偶然间成龙遇到了白长天,白看到成龙被欺负,最终教会他蛇形拳,白被鹰爪功打伤,成龙到场,用蛇形刁手(蛇拳和猫爪结合)击败对手,
缺点:
2.剧情一般
3.成龙看到猫抓眼镜蛇,自己钻研出蛇形刁手,并在结尾很顺利地击败对手,救了师父,感觉这一段轻描淡写,太过顺利,就算有天赋,习成也非一日之功。
《蛇形刁手》观后感(三):真聪明!
鹰爪门地功夫手型乃钩状,似鹰爪,故制约性较强。属于防守型功夫。
蛇形门的功夫手型平直,似蛇头,灵活且攻击性强。属于进攻型功夫。
在两者比试中我认为鹰爪拳更胜一筹。
试想,两种拳都是大开大合,当蛇形拳进攻时,身体暴露的可攻击部位也增多,为对手提供了偷袭机会,尤其是在鹰爪拳以防守为优势的攻击下。所以,鹰爪门大可用手钳住对方手腕,限制蛇形拳进攻,然后用手肘攻其上身,腹部,胸部或者头部,然后提脚可攻其下盘,鼠蹊,腿部。更有高强者还可踩住对方的脚,限制蛇形的躲闪步法。
这样,蛇形毫无进攻机会,更无优势可言。
但是,成龙真聪明!
他居然看猫抓蛇发明了猫爪拳和蛇形拳的结合:蛇!形!刁!手!
这样一来,猫爪拳可防,蛇形拳可攻,加上灵活多变的步法,可不就厉害多了吗!
鹰爪拳攻时可用猫爪压住进攻,趁机用蛇形拳打对方因出拳而没有防御的部位,脚下步法在敏捷一点甚至可以绊倒对方,然后将其撂倒在地用蛇形拳猛戳猛打,不出十几分钟一定眼瞎耳聋吐血身亡!
若是鹰爪拳防御,猫爪也可抵挡,然后蛇形迅速跟进,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完胜!
TW 背景音乐配的真好!尤其是结束的地方!虽然剧情上有小硬伤不过武打场面相当精彩,就是配音比较坑爹。
《蛇形刁手》观后感(四):蛇形刁手 向前游走
片子的开头很漂亮,成龙非常潇洒的在红色背景之下展现蛇形拳,寸劲寸力,游走穿梭,蛇形拳灵动的美感跃然于大荧幕之上,非常漂亮的开头也可以看作是对邵氏老片的别样致敬。
功夫片贵在有形
无论是这部片子还是之后的《醉拳》,都在功夫的形体上下足了功夫,香港功夫片对于形体的重视早有传统,尤其是刘家良,对于功夫的苛刻要求甚至走入了刻板的死胡同,强调招招有形,招招有出处,招招有意义,一方面破坏了功夫流畅的美感,另一方面使得功夫的实战功能大为降低。还好这个片子打的主要是蛇形拳,本来就是一条穿梭自如的灵蛇,在流畅性上,没有形成多少视觉上的障碍,至于实战性的问题,这个片子是没有解决的,对于两条腿都瘸的同时期的许多片子来说,此片已经是难得的耳目一新的佳作了。
早期的许多功夫片,在声音的处理上,除了简单地去表现呐喊或者功夫本身具有的声效(拳头到肉的声音等),声音的功能几乎被降低到了零,本片罕见地让音乐直接介入了叙事,竟然多次在片中响起了主题音乐,而且用了不少抒情性的音乐段落来表达人物的情绪。这一方面的转变与影片旨趣上的转变是密不可分的,邵氏以前的许多片子基本上都是阳刚猛男型,很多时候是苦大仇深,而本片的仇恨值明显被削弱了。人物本身具有的善和正义感被放到,那种自尊被践踏的凌辱感令人揪心,渴望自强的心境令人感动。音乐很好地铺垫了人物在性格上的成长。
香港功夫片其实应该有一门叫仿生学的学问,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人认真地研究过。但这个套路基本上是死的——不敌对手而逃却,偶遇动物而悟道,从此自创出一套相生相克的拳法。在我脑子里印象比较深的是刘家良的《螳螂》,那个片子中除了姜大卫练螳螂拳那一段精彩得不得了,其余的动作和剧情基本上可以忽略了。而这个片子有意思的地方其实是个翻版加改进,一条蛇加上一只猫,成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终于咸鱼翻身了。
《蛇形刁手》观后感(五):谐趣功夫片的开山之作
1978年,《蛇形刁手》横空出世,该片不仅在香港大卖,在东南亚各地票房亦是一路飘红,令当时籍籍无名的成龙一飞冲天,成为炙手可热的功夫新星。
作为华语首席电影明星的成名作,《蛇形刁手》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两个原因:
1.功夫与喜剧的结合。1977年,吴思远有感于当时的功夫(刀剑)片不是张彻式的盘场大战,就是刘家良式的真刀真枪,不少观众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就想到如果在功夫片中加入喜剧元素,观众或许可能会喜欢。正是这个念头,导致了谐趣功夫片的诞生。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查阅一下香港电影最鼎时期(从六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末期)的票房记录,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动作片和喜剧片是最卖座的唯二片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蛇形刁手》的出现,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而其后成龙、洪金宝等一系列电影的成功,也印证了喜剧动作片是最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类型片之一。
2.确立了成龙早期的银幕形象。一个优秀的动作演员,首先得要有一个观众认可的角色和风格,否则无论身手多么出色,都只能沦为一个打星而已。这一点香港和好莱坞都不外如是。无论是李小龙的桀骜不羁、成龙的幽默亲和、抑或李连杰的正气凛然;又无论是史泰龙式的越战大兵、施瓦辛格式的魔鬼肌肉人或者布鲁斯威利斯式的痞子英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才能形成持久的票房号召力。1973年,如日中天的李小龙遽然离世,由于李小龙的光芒实在是太过于耀眼,导致香港影坛出现了一段短暂的英雄真空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无数李小龙的模仿者犹如过江之鲫,而当时尚未改名的成龙也只是众多模仿者中的一个。但事实上,成龙既不是狄龙姜大卫式的银幕偶像,亦无李小龙的个人魅力,因此一连主演了六部电影都票房惨淡。幸运的是,吴思远看到成龙身上有逗人喜欢、有观众缘、有喜感的潜质,而且身手好,拍片子也十分卖力,于是决定将他打造成新一代的功夫小子。事实证明吴思远的眼光相当毒辣。自此之后,成龙不必再去蹩脚的模仿李小龙,亦不用一本正经穿着古装扮演大侠。自此之后,影响香港乃至整个世界影坛的又一个动作明星,在属于自己的电影之路上,正式开启了一段传奇版的旅程。
这并不是成龙出道的作品,但却是成龙成名的作品,相关批评很多,我从自己的一点体会来谈……如果说成龙开启了谐趣功夫片的先河,那么这应该是无奈而为之,首先他无法复刻李小龙的气质和理念,其次他的形象也掣肘了他的英雄气概,他只能扮演小人物,那时他还不是今天的大哥……从电影语言上来说,袁和平还是更适合做武术指导,他在小空间和对战中扩大了想象的空间,融入了杂耍之余结合演员自身的根底,使得漫长的对战并不枯燥……可以说,成龙、袁和平和京剧武生的渊源很深,特别是场面的调度、节奏,都有板有眼,很有京剧武戏的意味,这是有别于以往功夫导演的……问题是镜头语言上,袁和平相对单调,他市场变幻景别,却过于刻意,除对话这种程式化外,在换场时虚焦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很突兀,在人物对战中,为了展示演员的真功夫,他大量运用了长镜头,然而景别的更迭放弃了蒙太奇剪辑,直接的推拉已经被好莱坞遗弃,因为这样的运作会丧失真实感,也会另观者眩晕,可以理解,袁和平武行出身,他太想展示功夫,而这一套却很难另观众长期买账……在叙事结构上,该时期一系列的影片都迎合了颠覆主题,他要弑父,要区别于既往所有的动作电影,特别是李小龙,没有了家国仇恨,对战也变得毫无意义,大家都是好勇斗狠。师傅也是戏谑的表现,他们成了搞笑的符码,剩余的是温情,而不是尊敬,这迎合了年轻人的心理,当时香港的观众是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年轻人,接受了西式教育的他们,在对传统道德发起挑战,叙事的最大问题是雷同与虎头蛇尾,这是该时期成龙系列电影的通病……音乐的运用很有些后现代的感觉,一切仿佛成了游戏,游戏音乐一般,调动了观众,偶尔配合一些古典音乐,也巧妙的烘托了气氛,但是却失之于粗糙,频繁使用让观者感觉倦怠和做作……在意识形态上,我个人认为该片有独特的意涵。78年,内地文革结束,邓政权上台,并开始倡导改革,而香港在英统治下经济迅速发展,开启了拜金风潮。不在是蛇形拳或者是鹰爪门,最终的胜利者是成龙融入猫爪的蛇形拳,这是香港市民社会的普遍心态,那就是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黑白无不可,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出自领导人的语录也堪玩味。进一步阐释,蛇是龙的象征,成龙学蛇拳,可以理解香港作为他者对大陆文化的传承,同时他自发猫爪,这是一种基于传统的创新,也是对西方的仿效,而作为鹰爪门的几位人物,旗人装扮抑或传教士,这便是传统封建意识的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表征,他们都败给了猫爪,因此,香港文化内核也是歧视西方和封建的,他们认为大陆的蛇拳如影片情节,已经快失传,而他们学习了蛇拳又发明了鹰爪,这是他们拥有的正统性,他们对蛇拳已经不抱希望,然而也不可能去接纳封建抑或是西方的鹰爪,于是猫爪是他们的创新也是调整……当然,这一解释存在了过度阐释的嫌疑,但也可以作为理解的一条路径……从精神分析上说,成龙扮演的邻家小哥,都是弱势的,当他窘迫存在了去势威胁后,他们都会通过一个怪异的师傅学会绝世武功,最终询唤出自己的主体性,这种阐释已经成了可以阐释的套路。此外,成龙的影片是男人的电影,他很少使用女性,男主角是个男孩,似乎他们不存在力比多,这种禁欲是对李小龙的仿效,也可能成龙不好安排搭对手戏的女孩,囿于自身形象,怕有损英雄地位。在和师傅的关系处理上,成龙都是要超越师傅的,这是俄里浦斯的体现,他学习师傅的武功,但最终都有了创新,在面临弑父问题时,电影的处理史让师傅离去,隐没在人海,这也将上述的精神分析理论做了完满的交代……
《蛇形刁手》1978
《新精武门》1976
《拳精》1978
《龙兄虎弟》1986
《特务迷城》2001
成龙主演的新片《神探蒲松龄》将于大年初一公映,但我对影片的品质表现和票房表现都感到担忧。从成龙近年的作品来看,他仍然很拼命,但已经拼不出新意,再加上剧本往往比较烂,一再拉低了“成龙电影”的下限。回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成龙电影”,真可谓生龙活虎、精彩纷呈。这些影片不一定都是佳作,但大多不乏闪光点,就算非“佳篇”也有“佳句”。
《蛇形刁手》(1978)是成龙的成名作,袁和平(《蛇形刁手》导演)和成龙一道,开启了“谐趣功夫片”的浪潮,同年,他们还合作了更为精彩的同类作品《醉拳》(1978)。
《蛇形刁手》之前,成龙已经演过很多电影,但始终红不起来。成龙主演的早期电影中,我印象较深的有吴宇森导演的《少林门》(1976)。这个片子在导在演,都只是勉强及格。
罗维导演的《新精武门》也是1976年的作品。李小龙逝世后,曾经为李小龙执导筒的罗维想再“制造”一个李小龙,于是力捧成龙——“成龙”这个名字就是罗维给当时还叫陈元龙的成龙起的,推出《新精武门》一片。《新精武门》的故事紧承《精武门》,类似于续集,其故事结构也几乎套自《精武门》,不过它把故事发生的地点移到了台湾。
李小龙是不可复制的,罗维拍《新精武门》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说,成龙和李小龙不属同一类型的演员,这种生硬的复制注定只会有形无神。但罗维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是他给成龙起了一个超一流的艺名。成龙用过的名字很多,我知道的就有元楼(在京剧学校的艺名)、陈元龙、陈港生等,但真正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只有“成龙”。李翰祥在《三十年细说从头》一书中谈过电影明星取艺名的种种“潜规则”。名字虽然不能决定一个演员的命运,但多多少少会对演艺生涯产生某些影响。念念今天的电影演员的名字,我们就会知道,这些名字大都朗朗上口,或者清新可人,或者意味深长。
《拳精》也是罗维导演的,1978年出品。1978年是成龙的丰收年,这一年一共推出了5部作品,除《蛇形刁手》、《醉拳》、《拳精》外,还有《飞渡卷云山》、《蛇鹤八步》。这5部作品拍摄的顺序我没有办法完全弄清楚,但我猜测,《拳精》是在《蛇形刁手》和《醉拳》之前拍摄的。在《拳精》中,成龙的形象已经和《新精武门》中的仿李小龙形象有了很大的不同。成龙的“鬼马”本色已经初具雏形。如果我的猜测不错的话,那么,袁和平拍摄《蛇形刁手》时多多少少参照了成龙在《拳精》中的“鬼马”形象和作风。这样看来,罗维对造就成龙的“鬼马”形象同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顺便说一下,《新精武门》中,潘垒是编剧之一,而《拳精》中,潘垒更是独力担任编剧。《新精武门》的编剧并不出色,《拳精》的创意却相当不错,剧情设计也胜《新精武门》甚多。不过,《拳精》在武打场景的设计上略显粗枝大叶。该片的武术指导不是别人,正是以“陈元龙”名字出现的成龙。看来,初为武术指导的成龙能耐有限,到80年代初就大不同了。
《龙兄虎弟》(1986)和《飞鹰计划》(1991)两部影片相隔五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可算同一系列——主人公都是“飞鹰”Jackie,都“卖”异国风情。《龙兄虎弟》是1987年(影片1986年先在日本上映)香港华语电影的票房冠军,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因为我觉得同年的《监狱风云》、《秋天的童话》等片都比它要好很多,娱乐性也不比它差。但成龙就是成龙,他的号召力就在那里,况且《龙兄虎弟》是作为贺岁片上映的,非常讨喜。《龙兄虎弟》的经典动作戏主要是头尾的几场戏,成龙确实很卖命,足以博得男性的喝彩和女性的尖叫。但《龙兄虎弟》的剧情漏洞百出,有些对白更是傻得要命。《龙兄虎弟》的另一个卖点大概是谭咏麟的演出并在片中献歌——那首传唱极广的《朋友》就出自该片。谭咏麟和林子祥、张学友等歌王歌神一样,以唱歌为主,演戏只是副业。不过,几位歌王歌神的演技都相当了得,滑稽也好,搞笑也好,都毫不含糊;而且,他们往往都不放过在片中推销自己的歌喉的机会,让观众大饱眼福之外,再大饱耳福。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掀起了一股“卖”异国风情的热潮,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招牌元素(武打、犯罪、谐趣等),但故事却发生在海外,以当地的风土人情为“卖点”,影片也适当加入一些“能打的”外国演员。《龙兄虎弟》和《飞鹰计划》外,同类作品还有《快餐车》(1984)、《卫斯理传奇》(1987)、《圣战风云》(1990)、《红番区》(1995)、《我是谁》(1998)等。这些作品中,有不少是成龙主演的,因为成龙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他的作品不止在华语地区大卖,也能卖到海外去。这些作品成了成龙后来闯荡好莱坞的“敲门砖”。成龙作为国际巨星,
2001年陈德森导演的《特务迷城》算是一部把异国风情发挥到极致的“成龙电影”。陈德森把剧组拉到遥远的土耳其,尽情挖掘“土耳其风情”。土耳其是个伊斯兰国家,但在伊斯兰国家中,又算是相对“开明”的。拍一部能够展示神秘的、独特的伊斯兰风情的电影,确实是一个能够吸引眼球的聪明的想法。除了伊斯兰风情,土耳其还有着闻名遐迩的土耳其浴。所以,《特务迷城》注定是一部卖点十足的“大片”。
从七十年代末成名,到八十年代“打拼”出一片天地,期间的作品可算是成龙的“早期作品”。此后,成龙逐步成长为“国际巨星”,成为华人世界的骄傲。“国际巨星”成龙的作品相对于他的“早期作品”,制作往往更加精良,却鲜有经典之作,反而是他的许多不无瑕疵但鲜活生猛的“早期作品”成了他电影生涯的经典之作。从去年开始,欧洲(尤里卡,英国)、美国(CC)等最重要的影碟出版商先后发行(或即将发行)了成龙的作品,但所选的作品都是他的“早期作品”,如《警察故事》系列(前两部)、《A计划》系列等,足见他的早期作品的重要性——在欧美,成龙的早期作品,已经成为电影“亚文化”的重要作品。
《蛇形刁手》观后感(八):《醉拳》《蛇形刁手》制作35周年Q & A成龙
Q.《醉拳》已经拍摄35周年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这部电影到现在还这么受欢迎?
A.很难讲为什么,我相信是第一次将功夫片转为动作喜剧片,任何事物只要是第一个,都会是受欢迎的。
Q.你有没有想到《醉拳》和《蛇形刁手》在世界范围内会这么受到追捧?
A.从来没有想过会卖座,以前对我来说我只知道一个香港,从来没去想自己的电影还会去到其他地方,以前的眼界很窄,想法很小,什么都很小。只知道是拍一部电影,当时来说资讯也不发达,所以以前拍的电影差不多、或者多数来说,给我的感觉只是给香港人看,是慢慢才改变过来。
Q.当时你一年要拍好几部电影,在电影拍摄前导演是怎么给你设计角色的?
A.以前拍戏比如《蛇形刁手》啦《醉拳》啦,当大家睡觉的时候,我真的是一个人在酒店的房间里,对着镜子在那里摆姿势(比划着蛇拳的动作),怎么才像蛇头、蛇嘴、蛇的舌头,醉拳又怎么去摆一个漂亮的姿势,剑指啦,自己去创造一些招式。以前看过很多功夫书,这么巧,被我看到了醉拳八式,于是我将这个八式交给了吴思远监制,于是我们把这个八式变为了一种动作。什么吕洞宾啦何仙姑啦,种种不同的姿势。这些功夫上是没有的,书里也没有的,只有自己每天对着镜子,怎么去做吕洞宾啦,怎么做韩湘子。
Q.你对《醉拳》和《蛇形刁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幕?
A.不记得啦......太久了......只记得受伤的那场戏,在那个东西上撞下来,整张脸就花了,只记得那次,其他的......只记得当时是很好玩,整个人都不知道累,虽然白天拍戏十几个小时,晚上又要练功,有时还不睡觉去玩,整个人都不知道累的。那时现场的人,还有很多电影界的人都叫我克林队长,克林队长是一个奶粉的名字,super power的意思。
Q.听说你在拍摄《醉拳》的时候,被黄正利踢中了头部,当时失去了视力,是真的吗?
A.太多这些伤啦!踢头啦,总而言之踢完我整个人就很晕,受太多伤了,受完伤自己也无所谓,很痛也习惯了,到现在也是。在美国拍戏,那些人叫我fainless,还有painless,不害怕、不怕痛的意思。但其实是错的,我很怕打针,我不是超人,我害怕很多东西,只不过我够胆就去做。
Q.《蛇形刁手》最后一幕,你门牙都被打掉了,当时为何坚持拍摄到最后,而不是停止拍摄?
A.以前哪有那么好的科技,加个假牙上去,加不了的。反正掉了就掉了,我们那时都无所谓的。就算是后来有钱了成名了,像《红番区》我照旧是上午断脚,下午已经开工了。我那时候拍《醉拳》,整张脸花了也是补一下妆就继续开工了。
Q.第一次导演《笑拳怪招》,你学到了什么?
A.我想是有学到东西的,但我真的不记得学到了什么。因为你不管跟谁拍戏,你都会学到东西,但是我现在根本乱了,都忘了跟谁学到了什么,真的记不到。但是,就记得袁和平很勤劳,我也很勤劳。每一天收了工,所有人都回去了,我和他两个,只是坐在咖啡馆里,旁边都没人,一直在聊明天拍什么,做什么,他回去睡觉了,我就回去练姿势。
Q.《蛇形刁手》的故事情节和《功夫梦》非常相似,能谈一下2010年饰演里面的师傅的心情吗?
A.当时我最记得,拍那场戏感觉很奇怪。看着jaden在这练功夫,自己变成了师傅袁小田,就突然觉得时间真是过得好快,我已经从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个师傅、老人家,尤其是那部戏好像一个老人家,我就想起了袁小田,那我就觉得,挺有趣。
Q.《醉拳》和《蛇形刁手》之后你变成了超级巨星,你的生活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
A.当然变化很大,变得很厉害,很多人都认识我啦,突然间,那些钱四面八方来,身边突然多了很多人、很多现金,那就开始买,买小时候整天梦寐以求的东西,什么都买,手表、车子、衣服,买很多,不止一件两件。挥霍!请吃饭!最厉害就是日本影迷寄过来的礼物多到呢!就是一年不到两年,一个四十尺的货柜都装满了,多到没地方摆,都放进货柜。但那个货柜漏水,一摆就摆了几年,最后打开的时候里面臭的啊!那些面包啊巧克力啊都没拆,很多东西都没开的,直至我开始做慈善了,整个人都变了。但那几年,我现在回头看,都挺讨厌那时候的自己的。突然有钱,整个人都暴发户,不可一世,像一个King of the world,很讨厌那时候的态度。太多太多的礼物,而且送来最多的就是芥末,因为那时候我在日本,人家问我最喜欢吃什么,那时我又不熟日本,刚刚去,我就随便说芥末啦!大家都觉得很好笑,最后所有的影迷都给我送来芥末,那些芥末真是多到呢......第二年我去到日本,别人问我是不是喜欢芥末,我说不要芥末,喜欢车,最后又很多车送给我,全部都是玩具车哈哈!到了后来呢,什么都不要了,因为太多礼物了,现在所有全世界影迷送给我都是钱、现金,现在这些现金就全部都拿去捐到慈善。他们有些是寄来的,他们给一块,我给两块,到今天还有人寄来。其实令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三十几年来,我看见的日本影迷,从这么小,到毕业,结了婚,有儿子有女儿,现在他女儿儿子都这么高了!(手比划着高度)全家人都是我影迷!而且差不多三十五六年了,那些影迷没有变过,旧的在那边,新的不断加入。
Q.现在《醉拳》在日本还是非常有人气,在其他国家呢?
A.我想没有分别,喜欢《醉拳》的全世界都喜欢,到后面就使到我自己知道,动作、喜剧是一种国际语言,就不是说你今天拍一个......某些电影全部是讲话的我可能听不懂,我也不知道。所以动作来讲,就是国际语言,形成到今天,我还可以受到全世界人的欢迎,而从这么多年拍戏的经验,从功夫动作变成时装动作,到了后面变成成龙式的动作,现在很多走的都是成龙风格,美国的、外国的、包括中港台,很多都学成龙式的动作。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痛苦,很难走出去李小龙的影子,变成自己的影子。当然我也从老前辈李小龙,某些包括洪金宝、袁和平,还有外国的,学完了综合起来,变成一个成龙的style。
Q.为什么小孩子到成年人都非常喜欢你的动作片?
A.因为我的动作,是只要你努力就能做到的。有些动作没有人做得到的,像超人、蜘蛛侠,你是做不到的。而且我从拍戏的过程中学会很多,什么叫拍电影要负责,对社会、对民族、对地球都要负责,对小孩子。当我拍一部电影的时候,我会问自己,我拍完这部电影能不能给我自己的儿女看,如果我可以给我的儿女看,就可以给全世界的小孩子看。当然,一个电影艺术家,他们有很多选择,有些拍黄色片、有些拍战争片,有些拍暴力片,但我自己就选择了拍一些健康的动作片。但是我相信我这么多年来的信念,我的选择选对了,这么多年来,你可以看见我拍的电影,宣扬的是友爱、和平、家国,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而且以前、现在、以后,将来永远都是需要和平跟友爱的世界。
Q.有传言你主演的《醉拳3》正在制作,是真的吗?
A.其实一路都想拍《醉拳3》。像《醉拳1》,当我自己大了以后再看,可能是经典,但是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有些遗憾。遗憾就是,这部戏为什么要教小孩子喝酒打拳打人呢?所以当有机会拍《醉拳2》的时候,我就自己做导演,我马上纠正自己这个错误,不要喝酒不要打架。已经是三十五六年了,《醉拳2》都是15年后的事,我们一直都在想怎么拍《醉拳3》,但一直都想不到剧本,现在袁和平在想、陈木胜在想、陈勋奇在想、我自己也在想,根本你想不到第三集的故事。而且就算拍《醉拳3》,我也变成袁小田,变成师傅了。想不到......真的谁可以想到......Welcome......
Q.如果《醉拳》被重新翻拍,你会怎么想?
A.可以的,very good idea!其实如果可以再拍,中国和外国,都很多现在的年轻人,都可能做得比我还好。为什么呢?加上今天的科技、特技,还有我们本身已经有的经验,一定会很好拍,我想,我一定是那个师傅哈哈!好的啊,如果可以重拍,《新醉拳》咯。
Q.如果让你重新演一遍你的角色,你最想饰演哪一个角色?
A.再演一次?......演不了了醉拳,就是我想再演一次什么角色啊?警察故事?醉拳?A计划?......太多了,这几部戏的角色我都很喜欢,警察故事、A计划吧,我想我挺喜欢的。
Q.《醉拳》吃饭那一幕让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拍摄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A.吃饭?没什么特别意思,剧情需要吧。因为以前那个年代,要有顿好的吃真的很难,在电影里,我想你真的要给人感觉你很饿,没什么特别的其实。
Q.如果你不做导演和演员了,你会选择什么工作?
A.我想我会做清洁工,我很喜欢清洁,我曾经在澳洲想过组织一个清洁的团队,把元彪、元奎,我一些好朋友带到澳洲去,做一个清洁的公司。以前想过做打手,站在夜总会外面,保镖!还想过做警察、消防员,但是没有学历。
Q.最后给所有影迷说几句话吧。
A.其实我真的要谢谢,这35年来,从第一次看我《醉拳》的影迷,到加入了我的影迷会,到今天。他们有些已经做了奶奶,儿子都结婚了,已经有孙子了还是我的影迷。这么多年来,因为有了他们,包括全世界我的成龙影迷,给我这么大的鼓励,给我这么多年来,我还能继续拍动作片,还能走下去,就是因为有了他们。虽然我很忙,但是我的内心跟脑海,永远会想着他们,没有说谁,但是我知道日本影迷这么多年来是我很大的一个动力。我知道,你们爱我,我也爱你们,我相信我们这段友谊,这三十年来,还会继续走下去。当有一天我不在了,也是会走下去,好朋友、好的影迷不需要常见面,但是心里面永远是存在的。最后讲一句,就是爱你们,kiss,kiss,阿姨洗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