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回家被禁入小区:舍命救人,却换来冷眼歧视?
文 / 鬼才君师兄
疫情爆发之后,确诊人数每天都在上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非常紧张地奋战在前线,也有不少医护精英被调派湖北,进行支援。
然而,最近有一名河南的小护士回家时,被看门大妈拒之门外,不允许小护士回家。
尽管小护士报警,医院领导也过来帮忙交涉了,但从傍晚6点,交涉到10点,历经4个多小时,在小区居民的集体阻挠下,小护士依旧无法回家。最后,小护士只能忍气吞声,到附近找了个小宾馆住了下来。
住户们担心自己以及家人有被传染的风险,这种心理能够明白。但医护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一样不会想得病。假如换位思考,住户们得病去医院求助,难道医生会跟你说:你滚,别传染我?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
医护人员在下班时,就已经做了充分的消毒防护工作,结果回家发现小区里的人避而远之,连自己的小孩都受到牵连,身边的人把自己全家都当做潜在的瘟神一样,确实非常让人心酸。
我是医科院校毕业的,尽管不是临床专业,也知道,很多从事医护相关的师兄师姐,在日常就会帮助左右邻里。在日常当中,如果你的邻里有一位医生,可以说是你大小病都会有最及时的保障,有一位师弟的外公在家中突发疾病,生死边缘,是做医生的邻居及时过来做抢救工作,救回一命的。
我理解每个人都会自私的一面,都渴望在风险问题前尽可能地自保,但如果普天下都是这样的心态,恐怕只会让更多的医护选择离开岗位,会让更多的后人不敢从医。
“她是在医院工作的,怎么知道会不会被感染了?”
“万一回来传染她小孩,她小孩又传染给玩伴怎么办?”
尽管他们口中的医护街坊邻里,根本没有新冠病患的接触式,下班回家也做了充足的防护消毒工作,还是遭到了无差别的歧视对待。
不要在你生死危难的时候,才想起医护的重要性,才去懂得医护是在舍命救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医学博士冯录召表示过:医护人员经过消毒,离院不会携带病毒。
他们仅仅是在医院上班而已,每天都在自己岗位上拼命治疗救人。如今,连回个家都要被怀疑带有病毒,遭到排斥,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评论。
我很想问上图那位朋友:那要是你家老人突发疾病,需要120抢救,是不是小区里的人也应该以同样理由拒绝医护进入小区,任由你家老人自生自灭?
再说一个小故事,信不信由大家,我也很渴望这位玩伴能看到。
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有一个玩伴,他爸爸是内科医生,他妈妈是中医医生,他外公是乡里有名的中医师。他从小就很渴望像爸妈一样,长大后做个医生,尽管岁数还小对很多词语意思理解很不透彻,但他还是在自己房间里贴了一个自己写的书法帖,上面写着:救死扶伤,悬壶济世。
然而,在非典时期,他如上面图片那样,被街里各种小孩的家长嫌弃歧视,甚至有一天,有个男生的家长发现他们在楼下一起玩,家长就把男生抓走,一边拉扯回家一边说:“你跟这种爸妈不知道会不会有SARS的人玩,你是不是不要命?”
就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变得有些内向,甚至开始不太想说自己未来渴望做个医生了。
后来几年里,他搬家了。我跟他失联十年有多了,如果他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可能现在也奋战在前线,如果他因为那些事情放弃了,我只想说,我们可能失去了一个好医生。
当人家的爸妈在第一前线救人,本身子女就处于一个比较脆弱无助的阶段,旁人不但没有给到关心,反而避而远之,我不知道这算是哪门子的教养。如果非要我理解,那行,谁都想自私点自保,但可不可以考虑下,其实自私的一言一行,随时改变一个小朋友?
现在奔赴在前线的,很多都是90后,甚至95后。
什么概念?就是各位长辈家中,当年经历过SARS,自己拼了命保护着的小孩。他们不是不知道前线有多危险,但因为他们心中有执念,对这份职业有信仰,对这个社会扛得起责任,所以他们哪怕害怕,也坚守在第一线。
他们不是什么英雄,他们也只是寻常百姓家的一员,也是个普通人。就像你家中的亲戚,你的哥哥姐姐,你的小孩。
他们一样有父母,一样有爱人,一样有子女,一样会想尽办法保护好自己。如果有风险,他们绝不会愿意让自己在乎的人感染。他们的专业,能够保护好自己和家人,那么,那些利己主义者又凭什么无差别的歧视对待?
为什么,就不能收起一点点精致的利己心态,去选择在非常时期,多给前线人员一些关心和理解?
请不要辜负医护人员舍命救人的赤诚,也不要断了他们的回家路。
也不要让你年幼的子女,对医护有什么偏见和错误的认知。
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是他们选择了在这个关头里坚守岗位,挺身而出。多些理解,多些关心,多些鼓励。
早日,熬过这场难关。
- END -
作 者 介 绍
鬼才君师兄
时而霸气时而萌的90后创业者,辩手
“长按识别,让我们开始一段有趣的邂逅”
曾经渴望一夜成长追星揽月
才觉温婉世界都在学生时光
陪伴你度过漫长大学时光
@鬼才君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