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经典观后感集
《女朋友》是一部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Eleonora Rossi Drago / 瓦伦蒂娜·格特斯 / 加布里埃尔·费泽蒂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彩!1,改编自科塔萨尔的短篇,同《放大》;2,为现代三部曲的过渡作品;3,与60‘作品风格差别太大,戏剧性、故事性是首位;4,精彩的对话,幽默风趣;5,人物的塑造丰满,仍然探索剧中人物情感;6,意大利人是天生的时尚家,他们的衣着从来都不可能过时
●#安东尼奥尼影展# 通过罗塞塔探讨各种人际关系(与较陌生的克莱里娅及较熟悉的三个闺蜜,与洛伦佐)。金句好多:『连大海都不再年轻了。』(伏笔啊)『人需要有渴望。』『当人们遇见死亡时,就会重新思考身边的虚情和假意。』『你为什么还爱我?』『因为我对你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爱的沉没成本学)
●唯一不耐是連珠炮式的對談,少了點後期依靠行動製造氛圍的美感。劇作蠻好,挑家具那場戲太妙了。感覺安叔真是華語導演的心頭好,街道幾場戲不免讓人想起花樣年華,開頭與結尾女孩的死串戲到海灘的一天......
●你的天真,你的独立,你的戏谑,你的悲伤,你的隐忍。你们的美。
●7.9/10 英字遇上话唠片,群戏撞上脸盲症。这部安东早期男女纠葛片虽然不大有感觉,却也不会厌烦。
●6/10。像是侯麦拍的安东尼式无聊,通过大量深焦镜头创造出扁平化空间,对话戏隔绝正反打全靠跟随人物的运镜。开篇隐瞒自杀以为是黑色侦探故事,结果迅速跑回暖味不确定状态的老情愫,没了中期探讨社会人际关系萎缩,却已崭露私密心理分析、高度片断化叙述和追求开放式结局,早期5部中比较有趣的尝试。
●这是安东尼奥尼的较早期的电影,与他后来的电影,在拍摄方式上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后来的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更加散文化,人物静场很多,但是在初出道的时候,他不敢让人物太静默,所以,《女朋友》里的人物对话滔滔不绝,令人耳不暇听。这部影片也为他赢得威尼斯影展的银狮奖。
●《奇遇》的群像刻画的预演,她势必重蹈妮娜的覆辙,即使她以最极端的行动证明她从此与这个冰冷丑恶的世界再也无关,而欲望依旧横流,人流依旧前行;有人选择原谅,有人选择离开,有人选择继续沉沦,其实都是看穿了自己,也看穿了世界。
●在我看来,最精彩的是海滩上那一场。
《女朋友》观后感(一):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
安东尼奥尼的《女朋友》中Nene向情敌——年轻女孩Rosetta所做的关于夫妇二人爱情和婚姻关系实质的表白,是到目前为止最让我动容的片段吧。据她所说,如果有了孩子,她绝对不会让步,但是对单独的两个人来说,结婚或者不结婚,是否要在一起,能够维系的也只有爱这一样东西了。而正是因为爱的缘故,她决定放弃,让步,退出。
即使后面老妇人与Clelia的对话中有教化的感觉,那也是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不去思考此刻自己是快乐或不快乐,其实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又或者:不管对错,既然我做了选择,就要用尽全力去捍卫它。
《女朋友》观后感(二):Female的爱情和生活
4个女人一台戏。
Clelia成熟,独立,有着自己的工作,靠自己的努力过着自己的生活。在筹备时装店的过程中,爱上了建筑师的助手,并毫不犹豫的去追求。然而,地位的差距让助手望而却步,虽然彼此深有感情,却不能走在一起。影片的最后,Clelia接受了罗马的工作,毅然离开了建筑师的助手,因为留下来的感情依然得不到保证。作为第一女主角,在影片中几乎是完美的。强大的工作能力,努力追求自己的爱情,成熟的面对爱情和事业间的问题,说明女性在成熟强大的时候一点都不比男性差。
Rosetta还是个单纯的孩子,爱上了小心眼的艺术家。艺术家就要结婚,未婚妻就是Rosetta的好朋友Nene。Rosetta对他投入了巨大的感情,然而,这个嫉妒自己未婚妻成就的画家在最后还是说出了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绝望的Rosetta最终还是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男人付出自己的生命,阵阵惋惜。
ene,艺术家的未婚妻。在得知Rosetta和艺术家的感情后,说,我会离开的,我很坚强的。在最后还为了艺术家放弃了美国的美好前程,回到了艺术家的身边。只有你离开我,我才会走,因为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很感人,很触动的的一段话。
《女朋友》观后感(三):女性電影先驅
HKIFF今屆的回顧電影之一, 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作品(導演兼劇本). 1955年的"Le Amiche"(plot summary), 改編自Cesare Pavese的小說"Tra donne sole".
五十年代的意大利. 一班上流社會的女人, 是如此不一樣. 她們大都不用工作, 她們的世界除了男人, 還有個人興趣, 亦有人有自己的事業. 人生可以包含許多東西. 有和丈夫正分居但又隨時復合的, 有明知別人一對準備結婚, 鼓勵友人向男的投懷送抱. 眼中只有男人沒有其他的, 或許就只落得不好下場.
不太記得粵語片五十年代的香港女性是怎樣. 不過像"Le Amiche"中的女人, 在銀幕上的不多見.
去沙灘的周日, 穿的是高跟鞋和套裝.
介紹說電影描寫一場大夥兒陪自殺不遂女朋友散心戲, 其實哪只這些.
另一齣關於女人的電影是"Identification of a Woman"(Identificazione di una donna/女人女), 或許應該也要一看. 又, 不如一口氣買齊他的影碟慢慢品嚐?
《女朋友》观后感(四):实验与遗产
很难相信像你这样的女孩
会悄悄爱上我这样的男人
你拥有世界上最美的笑容
如果我能把它画下来
那我就能达到世界的最顶峰了
对你来说,罗赛塔和别的女孩没什么不一样。
所以这种形式是为了证明每个人只是每个人嚒
这也就是分切长镜头的意义?
就像你不会为你生活中的任何一位朋友分手而真心难过一样;何况电影里的人物呢
这片子绝壁让新浪潮的那帮逼们研究过了。
55年
50年代末的新浪潮
有里程碑的意义啊。
去掉对话
加强形式感
不就是马里昂巴德?
毕竟不是一天就从新现实主义到新浪潮的。
忧郁的配乐可以证明
但是如果你和我在一起
我确信我们之中会有一个不开心的
安东的台词一直都是顶好的。
他透露出buxiangqu送她的表情
而他最终也没有按时来
而是在暗中观察。
人的这种纠结(要与不要)
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龙虾》
最后那个想说话的新人
为全篇做了最好的总结。
《女朋友》观后感(五):几个难忘片段
第一部分结尾,两个男人打斗之后,Rossetta追着Lorenzo出了小酒馆,L终于说:I don't need anybody。R满脸悲伤,呆立,L从左侧离开,镜头从街角右移,照着狭长空荡的街:看到这里好伤感。
第二部分始,裹着白布的尸体,刚刚打捞上来,担架,白色的救护车,又有什么用,河岸边印湿的深色水迹。黑白片,不动声色的冷酷。Mariella曾讥笑Rosetta“can't even kill yourself successfully”,被扇耳光一次;这一次她终于投河自尽,做成了自杀这件事。
Clelia歇斯底里之后躺在床上泪痕未干,立刻就因Carlo的电话雀跃起来,约好见面。此时她或许是想和这位lower class的男人继续发展,然而就在Carlo赶到前,Clelia接受了雇主在罗马的工作offer,决定当晚乘坐火车离开。此处颇感意外。及至相约车站送别,Carlo躲在一侧默默地看着站在车窗旁期盼四顾的Clelia。
就这样不告而别,不再意外。
末尾,Lorenzo将头埋在Nene怀里,问:Why do you still love me?
ene:Because you make me suffer so much.
最难忘这处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