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梦的读后感大全
《是梦》是一本由张哲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来人往,只是日常。
●从小到大,我对家庭聚会都有着一股子迷恋。我喜欢那样的时刻,昏昏灯光下,酒精炉里火光呲呲地烧着,爸妈叔婶爷奶有一搭没一搭地唠着嗑,过去的事、正在发生的事和将来的事,我就在一旁听着,那就是我的温柔乡。读《是梦》,有数次,我仿佛成为了他们,也在一旁参与着这一家子的聚会。人情冷暖,生老病去,世事变迁也就在这日常的聊天中逐渐明晰。读罢,不舍离去。
●比《繁花》好读,主要是年代不一样。不过《繁花》更有戏剧美感。怎么说,看着心里揪着痛。
●现代江南平凡人的《红楼梦》,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事。怎么整理好自己,还需要去做很多事情。
●初读的时候语言上影影绰绰有《繁花》的影子,读到后来觉得,张老师要是生在豪门望族,怕不是要再写一本《红楼梦》出来。
●记忆深处的人间烟火很有美感,百日宴上回头望黄昏的姜远也是。
●名为《是梦》,却有着诚恳致密的现实。新旧两个时代的交错并行中,是生活和记忆的互相对照。小说笔墨温润,淡笔抒情。以杭州方言的软与韧,汇入现代汉语的修辞系统,展示出一种类似于景深效果的鲜活镜像,并打开了小说如何讲述中国式家庭生活新的美学空间。作品从三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缓慢铺陈,有衣食住行的琐屑情致;也有俗世伦理的庸常意义;更有着对生命的关照,让人在困顿、遗憾、疏离、失去之间,获得对自我和他人宽阔的理解。如果杭州是怀乡者的梦,小说便解释了这场梦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一座城市最具人间风物的精神气象。
●一个发生在杭城的家族故事,故事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平凡到能看到很多我自己家族片断的映照。然而,从故事框架、叙述方式到细枝末节,非常逼真地还原了这个家族二三十年来的变化。看至结尾,我脑海中出现的词是“迭代”,我们这一代人是怎样从襁褓中的婴儿在眨眼之间有了自己的孩子,与此同时我们的父母开始面临衰老带来的各种疾病。二十年,恍如一瞬,不是梦。
●仔细想想,中文很有意思。英语里前就是前,后就是后。中文反一反,向前看,其实是看以后,向后看,其实是看以前。
●令我震惊的一部有着显著地域特色却可以形成通感的世情小说。 震惊之处在于:1、和《繁花》同宗。2、运笔温润且细致。3、书写时心意纯良。4、氛围营造能力超级好。5、笔力深厚且考究。6、让城市与人生同步。7、缅怀与追悼的指向。8、敢于铺陈又懂得收回。9,、最重要的是张哲34岁就写了一部超越自己年龄的作品。尽管他认为他的年纪已经够大了。。。。。
《是梦》读后感(一):《是梦》读后
写中国一个城市家庭的往事以及关于城市的记忆。三代人间的循环互文令人颇为感慨。写杭州处自然流露,语言平实,但却饱含温情,有足够的细节,也足够的复杂。唯一的缺点大概是每章后夹杂的景点介绍,感觉有点刻意和造作。
单看情节或是故事,以我如今的年龄和阅历,大概也只能生出一些无用的感慨罢。把自己代入到姜远、嘉嘉、雪颖等等身上去,觉得人生真的有趣,很多事情真得难以改变,时间向前,当时还是少年少女的他们转眼间为父为母,再转眼间步入晚年,面向死亡。交错的时间线更好地传达了这种鲜明的对比,令人唏嘘。
《是梦》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大梦初醒
何大河在《猪老三》里唱:
大梦初醒
睁开眼睛
睡眼惺忪 心空空
大叫一句 无人
大哭一场 如常
“无人”和“如常”,大约才是人生日常…
小时不懂,生活的难。
大了才明白,这些日复一日的细细碎碎,需要智慧。在书里看别人家的故事,有时与自己的记忆重叠,有时猛然红了眼睛。作者的文笔是好,也有时看得投入险些地铁坐过站…
更多的赞美,别人的书评里都写满了。不在此赘述。
就此搁笔。祝好!祝阅读愉快!
《是梦》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書寫是為了什麼?
昨天拿到書,今天開始翻閱,引子足夠動情。
從正文起,就不斷被繁多的人物所牽制,以至於時不時要攤開最後的人物關係表,到現在還不知道P29提到的慧娟是誰(雖然這不重要)。看到五十多頁實在是讀不下去了,茶餘飯後的談話一直挺讓人抓狂的,當然這不過是一直以來的個人閱讀喜好罷了。以及每頁都有無數多個「xx道」讓人暈眩。
合上書後,我回想不起這本書到底寫了什麼,為什麼要寫這一段話,到底要講什麼。
書腰上的文字似乎也和書搭不上調...
看到作者在哪裡說過辭職寫了這本書,猜想大約是家人於作者很重要,那些不可複製的家族記憶很重要。很棒呀。
《是梦》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风景旧曾谙
《是梦》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作品。作者在描绘一卷杭州风物志的努力之外,更试图记录下,在这“今已不存”的哀伤中,一个家族的人情兴衰。
作者的叙事,以晚近的2016年为起点,分别在当下延伸,与往前回溯。铺展出一家三代人的命运图谱,与主角姜远的成长轨迹。
细心的读者,应该不难察觉,姜远的同志身份。
与书中只有母亲雪颖知道姜远的性取向一样,作者同样采取了一种隐晦的叙事策略。
我猜测书中所写故事,大多有本事可考。
作者过分贴近现实来写,或许另有考量,譬如顾及亲友情绪,而在人物刻画上力有不逮,是这本书略显遗憾的地方。
《是梦》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是梦》读后感
首先非常感谢豆瓣读书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第一时间拿到新书。
看书名,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情节丰富,引人入胜的小说,结果,大失所望啊!
第一硬伤,作者为什么不用引号来表明说话内容,通篇下来都是一连串的道,看到我眼睛都花了。变换多种说话方式也是写作的能力之一,望改进。
其次,作者野心很大,想要写一个大的格局,两代人的故事,但没有一定的篇幅长度故事是撑不起来的。虽然后面有关系介绍,我还是云里雾里。
当然,本书也有出色的地方,感情很真挚,细节处可以打动一部分读者。人物对话,家短里长,都是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相似的事情,我们仿佛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然而,我真的离杭州太远,虽然造访过一次杭州,但印象不深,所以我代入不了。
本书应该还是主打感情牌,但真的希望作者就如何描写人物对话改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