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的代价读后感1000字
《廉价的代价》是一本由[美]拉杰·帕特尔 / [美]詹森·W.摩尔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翻过
●逛书店时随手买的,封面和印刷都长的像本好书(带着塑封当时没看内容) 本来期待能读到一本环保主义视角批判大工业生产的作品,结果和我想象的有些不同。 作者大致论述了资本主义是如何将自然、劳动、战争、食物、能源、生命甚至人性关怀卷入流水线的,可惜这么宏大的命题一本300多页的小书根本呴不住。 还没开始呢就已经结束了… 读书很少批评,但这本的确令人失望… 一星给书里描述17-18世纪蔗糖贸易的内容,数据和例证都非常精彩,一举囊括了工业生产、货币、战争、劳工、奴隶制度以及环境问题,也让人对蔗糖贸易产生了好奇心… 另一星给书中引用的,罗马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写给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的信件,信件中这位伟大的教皇以上帝的名义准许阿方索五世进行人口买卖的勾当… (人类的愚蠢和冠冕堂皇真是令人震惊)
●工业让万物廉价,继而拉动消费甚至浪费,工业化是否正义?这是我看这本书想解答的问题。 然而这本书讲的是资本主义如何和廉价共生长,通过使自然、货币、劳动、关怀、食物、能源、生命统统廉价化,实现其迅速的扩张。作者对资本主义的这一做法,表示了明确的不满,呼吁通过再分配,实现“愉悦的劳动”。 降低人口密度,或者降低生活水准,二者必选其一,否则就会超越环境承载能力。 这本书应该是找了十来个志愿者各翻一章再汇总的,所以翻译得极差。
●廉价的代价,其实一点也不廉价…这本书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我们的星球需要保护,需要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不计后果的索取…
●翻译实在是不怎么样,内容的话最好是有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前提然后再阅读,不然涉及到中世纪圈地文化等等内容,可能需要反应一下才看得懂。作者试图从不同的方面论证“廉价”的原因和后果,但是感觉部分观点佐证不够,导致说服力欠缺。
●提筆久不落,好作品,但個人不認為能夠呼籲有的。令我欣喜,且有所啟發的,是完全站在所謂“自然”的角度,去重新審視人與星球最合理的相處方式。各位臺前幕後的決策者,既已殺雞取卵,可否亡羊補牢?腳下的土地在哭泣
●资本主义把人变得廉价
●整理了资本主义的起源、过去和现在,提出颠覆资本主义生态、塑造一个更公平公正愉悦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生态,这听起来很革命。
●近三分之一都是参考文献和像参考文献一样的注释,用个二维码就好了,浪费这么多纸
《廉价的代价》读后感(一):代价的代价
《廉价的代价》作者从一个生态系统的视角来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机制。以中世纪欧洲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进为引子,从自然、货币、劳动、关怀、食物、能源、生命这些要素来论证,为什么资本家要想方设法要获取这些廉价的要素。意识形态上来讲,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重构了一整套价值观,以两次工业革命为契机,改变了农耕时代家庭和社会的结构,依托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迅速完成了财富的积累和再分配。但如果把地球都纳入到这一生态体系来通盘考虑问题的话,财富和价值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被创造的,而是来源于对社会和自然的剥削和掠夺。尽管统治者不断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来美化以及合理化当时的状况,但毫无疑问这个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未来人类社会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反思和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本书引用了一部分资本论的内容,有时间需要了解一下。内容有点硬,100页的注释有点像长篇论文。
《廉价的代价》读后感(二):一板一眼的胡说八道
读书笔记250:廉价的代价
我还挺喜欢买这类书的,脑洞都比较大,看问题的方式比较特别,虽然未必都让我信服,读来还是蛮有意思的。
我一直挺好奇为啥西方人早期看病喜欢放血,今天在两本书里都看到了答案,基于体液的平衡,放血是最容易的。这本书大量描述了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温暖的时候,作物生长旺盛,人口剧增,到了小冰期,由于种植主并不愿意调整种植作物,土地的供养就无法承受那么多的人口,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理论就是基于此。后来的学者认为如果种植业调整得当,当时欧洲可以供养三倍的人口。
作者提出了一个边境的理论,这是资本主义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范例,在新世界,所有的资源都是廉价的,包括新的人类,西班牙曾经辩论过新世界的人算同类还是禽兽,现在看来或许是荒诞的,但在那个时候是一现实的问题,随着帝国中心各项资源价格的暴涨,资本更愿意向边境转移,那里政府的力量更弱,所有的资源更便宜,制造业的迁移路线就可以看出这个轨迹。
这本书还是挺坑的,三百页不到,近一百页是注释和参考文献,毫无价值的内容占了三分之一。
《廉价的代价》读后感(三):如果你读过《人类简史》,这本书也值得一读
确实是与《人类简史》一样的好书。读后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终于弄懂了资本主义的一整套运行逻辑。
客观地说,资本主义利用廉价战略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以及便利的交通、通讯、共享科技的发展成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毕竟封建主义那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成本是非常昂贵的,根本养不活激增的人口。
但几个世纪过去,它的这种“廉价化”带来的负面性也日益凸显:从大的方面来说,生态危机已经一次次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贫富差距拉大、各国发展不均导致恐怖主义四处作恶、中东地区战乱不断……从老百姓自身来说,食品安全成为永远的痛,空气质量太差出门都得带口罩,水质太差净水器的滤芯用一段时间就得换,夫妻之间为了做家务看孩子矛盾激化……读过这本书后才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有历史渊源的,人类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了危机四伏的今天。作者一方面条分缕析,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将自然、货币、劳动、关怀、食物、能源、生命这7个要素,逐个分析资本主义是如何将其廉价化并循环运行,组成了一整套资本主义生态体系;另一方面,作者也从历史的角度、全球的发展现状,分析出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一齐涌来的危机,小修小补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必须要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去重新思考人类的发展模式。对于这个发展模式,作者探讨了一种叫“补偿生态”新型发展模式,读来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和可行性。
《廉价的代价》读后感(四):一口盐汽水
对,在我看来,这是一本糟糕的书。
首先,我为啥要入此书。因为我看到推荐原因中有这么几句吸引人的话: 真的是如释负重! ......鸿篇巨著。有了这本书,……进行综合研究了!(我怀疑,如果不是学术的严肃性,这位推荐人完全可以用 啦! 代替),精美……远见……这太难得了! 与 人类简史 并肩?哦吼? ??
其次,序言你在说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提到当下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好嘛,作者没提到的让大佬结合国情自由发挥了。最后总得谈点我看过这本书,我非常推荐这本书吧,大体意思就是:这本书从创新的视角反思资本主义。
再次,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长篇论文,范围广泛。确实不是从一条线上反思资本主义,他是从一个圈自然 货币 劳动 关怀 食物 能源 生命 来反思资本主义的,作者也解释了为啥就这几样:"为什么只是这些事物?在少我们就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生态了。"既然这样为啥不多点因素,更系统一些呢,作者说:"可是在资本主义的生态开端时,这些东西就出现了。"那廉价的医疗,廉价的工具,廉价的技术~OK,我不配。如果作者说:"我既然能用7个画个圈,为啥要用8个。"那我还能接受。
当个大论文来读的话,看看绪论,看看结论,中间的圈感兴趣看一下。我当时这么想的。然后我就看了 货币 哪一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就读读 金融生态 这一节的"廉价货币意味一件重要的事:低利率。"你大差不差就知道他后面要说什么了。低利率往往与放贷 投机 投资 货币宽松 通胀等以及过头时导致的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但他提到一点是很少见的:历史上曾有过廉价货币和新边疆的良性循环。当你稍微感兴趣的时候,作者立马写"资本化交易"去了。
这篇"鸿篇巨著"味道怪,翻译工作者可谓是"功不可没"。
最后,这是一本看着就来气的书。我看有几个评论说的甚合我意,说,这个结论很是搞笑:认识 赔偿 再分配 重建 愉快的劳动。我的妈呀,快放过被你说的可怜的"廉价的劳动"者们吧,受到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剥削,作者是在鼓励他们要坚强,笑着面对生活嘛?
也有不少评论说"烧脑",当你带着问题去读的时候,倒是不烧脑,就是感觉东拉西扯,7世纪的这件事,20世纪的那件事,读不顺溜的人名,刚谈完殖民,又说苹果手机,说完相关的后(如廉价货币以及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其实作者一个正反面就写完了,感觉不够还是咋地,后面开始写货币起源了)更多的是不相关的。
这下烧脑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看的血烦还得看?
最最后,单纯求脑洞大的书友可以看看,毕竟这位作者身份比较综合,
你问:跟经济有关吗?
~有关,政治经济学硕士。
你再问:谈到自然资源 货币 劳动 能源 食物 生命,涉猎这么广,不会是社会学家吧。
~哟,您又猜中了,社会学博士学位。
:那~后面的结论?
~对,哲学学士。
《廉价的代价》读后感(五):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未来
这是一部极简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或者说是一部现代世界简史。
有人认为,现代历史是从15世纪开始的,是在一个应被称作“资本新世”的时代开始演绎的。而资本新世(Capitalocene)是学界相对于“人新世”(瑞典地质学家斯特默考虑到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已成为对地球表层有重大影响的地质营力,因此提出了人新世这一新术语)提出的学术理论,有些学者认为人类活动对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全球性影响应始于资本主义出现之时,这些学者因此认为资本主义始于15世纪。
在本书的视角中,资本主义不仅是一个经济体系,而且是人类与地球生命网络中其余成员发生复杂联系的组织原则。这种人类和地球生命网络中其余成员发生复杂联系的现代世界是通过廉价的事物来创造的,这些廉价的事物包括廉价的自然、廉价的货币、廉价的劳动、廉价的关怀、廉价的食物、廉价的能源和廉价的生命。这个创造的进程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世界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这些廉价东西的故事阐明了资本主义是如何从欧洲向外扩展,如何获得广袤疆域的,也表明了地球上欧洲殖民势力范围之外的地方已经十分罕见。但需要注意的是,本书所指的廉价,并不是物美价廉,也不是交易当中的另一方,而是一种战略——降低价格,是为了控制更广泛生命网络的一套战略。
世界—生态观
本书介绍了一种名为世界—生态观的观点,并将资本主义和廉价物的观点视为世界—生态观的一部分。
所谓的世界—生态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思维方式,并藉此认真思考生命网络中的人类历史。通过这一观点,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世界的暴力和剥削的关系是怎样根植于有5个世纪历史的资本主义的,以及这些不平等的安排(即使今天看起来是必要的)是如何不可预料的,而且处于多么史无前例的危机之中。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在现代历史长河中,人类是如何创造了环境,环境又是如何创造了人类。
世界—生态观不仅致力于重新思考,而且承诺要记住过去。事实上,资本主义对生命和环境的破坏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其对经济的贪婪,它的很多东西不能归类于经济学。世界—生态观提供了一种方式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即让我们记住(并重新看待)人类和生命网络中其它非人类自然的生命和劳动。
历史上的廉价物
1419年,葡萄牙水手在卡萨布兰卡以西不到644公里处,发现了一处岛屿,随之将其命名为马德拉(森林之岛)。1455年,威尼斯旅行家卡达莫斯托(Cadamosto)到达时,整个岛屿都被参天大树所覆盖,几乎没有站脚的地方。但到到了16世纪30年代,整个岛屿上已经很难找到任何树木,马德拉群岛上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殆尽。毁林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最初,岛上的树木被用于造船和建筑业,为资本带来丰厚利润。从15世纪30年代开始,在树木被砍掉的地方种上了小麦,小麦成熟之后被运回葡萄牙。第二阶段,由于将木材用于制造蔗糖的燃料,导致了新一轮更为猛烈的毁林潮。马德拉群岛的毁林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基于廉价物的扩张史缩影。
因为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对甜味的天然喜爱以及蔗糖的稀有,市场对蔗糖的需求量极大。亨利三世(英格兰国王,1216年至1272年在位)甚至要求温彻斯特市的市长在温彻斯特大集上一次性从商人那儿弄到1.4公斤亚历山大蔗糖。在15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马德拉群岛上的农场主停止了小麦种植,开始全面种植甘蔗。就像今天种植棕榈树和大豆等单一作物一样,甘蔗种植毁掉了森林,耗尽了土壤肥力,也使得害虫疯狂繁衍。
最初,当殖民者登陆马德拉群岛时,岛上的树木、水、土壤、动物和植物,以及群岛周围的海域,都被当作“免费的礼物”,被转变成一系列生产的投入。这就是廉价的自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出第一步提供的物质基础。
马德拉群岛的灌溉需要劳动,而劳动又需要资金,购买、运输和养活奴隶的花费不菲。灌溉甘蔗、收割甘蔗并将其加工成蔗糖,再卖到欧洲大陆,用来换取白银,白银又用来购买亚洲的香料。在这个交换和流通的过程中,意大利的城邦热那亚占据着借款、付款和货币流入商品的中心位置,廉价的货币是资本主义运作所必需的媒介和润滑剂。
最早为葡萄牙农场主耕种甘蔗园的是加那利群岛原住民关契斯人(Guanches),之后补充和替换他们的是来自北非的奴隶。奴隶制并非起源于马德拉群岛,但现代奴隶制却始于马德拉群岛。这里就是一处试验场,不仅测试着人类忍耐力和体力的极限,而且还实验着秩序、流程和专业化等新的技术,而这些新的技术在几个世纪以后,被运用在英格兰的工厂里。
资本家需要更多的劳工,也需要劳工受到教育和维持下去,但是成本却压得尽可能低。从这种信念出发,出现了一个完整的廉价关怀制度。这是马德拉群岛早期历史中最不为人所知的部分,对老弱病残者的关怀,对学习和康复的关怀,这使得资本主义得以发展。
尽管马德拉群岛盛产蔗糖,但廉价的食物不是蔗糖,而是奴隶们吃的食物。制糖业的工人当时(现在也是)会偷成熟的甘蔗杆来咀嚼,甘蔗杆里甜甜的汁液可以提供几个卡路里,但却没有什么营养。虽然葡萄牙人在统治马德拉群岛期间,关于奴隶吃什么没留下什么记录,但不管他们的食谱是什么,资本主义一个不变的战略就是,必须得有食物,而且是廉价的食物,供工人消费。
“森林之岛”马德拉群岛上的亚热带月桂树森林最初并非被当作燃料使用,而是作为木材,用于建造葡萄牙舰队和里斯本的建筑项目。但是当你煮沸锅炉里的水制糖,让木材的价值变得更高时,木材就不再被用于造船了。这些树木并非天生就是燃料,而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被迫成为燃料的。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生于1451年的热那亚,他一度居住于马德拉群岛东北方的圣港岛。他第一次到那里是1476年,在这里他看到了奴隶,并且学会了如何用法律治理他们。从法律上来讲,奴隶区别于其他人类。在法庭上,奴隶根本不能作为证人或者原告。他们只被允许作为被告,站在被告席上受人指控那些他们根本看不到或者没做过的罪行。这一堂法学课深刻地影响了哥伦布在殖民地的学徒生活,此后,他在加勒比地区开创了种族大屠杀的先河。
廉价物的来世
世界—生态观点是有希望的。
我们使用的廉价物并非凭空而来,导致这些廉价物出现的,是现代世界的各种观念、武力征服与商业机构相结合的激烈熔炼反应。如果资本主义生态塑造了我们,那么只有当我们反过来实施新的生产方式和彼此关怀的方式时,我们才能被重新塑造。这是一场重新再来、重新思考、重温我们最基本关系的实践。
我们梦想得到的变化,是当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根本提供不了的。作者在书的结论中写道:我们雄心勃勃,要另辟蹊径。
作者用称之为补偿生态的东西来补充目前正在进行的重要组织工作,这有助于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感知过去和现在,在一个尊重生命的社会体系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跨越资本新世。而这个计划的纲要,则包括了认识、赔偿、再分配、重建以及愉悦的劳动。作者最后也认为,这些观点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让我们想象在廉价物世界之外,如果没有自然与社会的现实抽像概念以及资本注意生态提出的战略,我们将怎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