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罪者》经典影评有感
《噬罪者》是一部由張亨如 / 赖孟杰执导,庄凯勋 / 曹晏豪 / 夏于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
重生,多么难
爱,容易,也不容易。顶罪真的好吗?
谁都活着不容易,被这个世界,被这个规则限制。这个皮囊,限制了众多自由的灵魂。
谁都活着不容易,被这个世界,被这个规则限制。这个皮囊,限制了众多自由的灵魂。
《噬罪者》影评(二):你们那儿的12年我还以为是12个月
12年之久爱情默契没变,12年之久李晓君他爸他哥还在幻想她在,妹妹衣服还能完好无损拿给止玲穿,12年之久没向妈妈透露哥哥是顶替的。
最狠的还是平时那个最蔫儿的,烟灰缸砸一下算了,还能不停地往死里砸,一尸两命,口怕,王杰杀人还只是失手闷死。
王翔人物塑造的太高大全了吧,他弟杀人才高中,不是会判的更少吗。伟大到没有一点点自私的男主。
《噬罪者》影评(三):「罪 不因刑满而消失 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
#豆狸推荐# 噬罪者 | 犯罪/人性/社会/中国台湾 「罪 不因刑满而消失 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 扼制恶行的法律 被某些人打上特定标签 「出狱之后好好做人」 受害者 施暴者 社会偏见 歧视 谁又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 拷问的 是每一个人心的阴暗面 推荐指数:⭐⭐⭐⭐️ 赖孟杰执导 庄凯勋、夏于乔、曹晏豪主演
《噬罪者》影评(四):怅悔
剧中男主角:王翔因涉嫌谋杀女中学生李晓君而入狱,出狱后面对社会的种种歧视,以及社会对家人的骚扰而深感不安,其实他当初是因为想保护弟弟而顶罪,可弟弟却没怎么成长,一再犯错,如果哥哥当初能换一种方式来保护弟弟,也许弟弟能早些明白做人的道理,也就会少些悲剧。
,王翔为了弥补弟弟当初对李晓君之死给家人带来的伤痛,以致于对李家父亲伤害自己而选择了原谅,由所谓的罪人变成了受害人,差点儿死去,真是令人深思!
这部剧我想给满分,虽然男主并没有犯罪,可他在所有人的眼里都是更生人,从他身边人的反应,可以看到大众对待更生人的态度,这就是人性,真实的可怕。而小君爸与怡安的最终选择,更是体现了“善恶就在一念之间”,恨堆积久了人就会失去自己,总是要找发泄口的,乖巧的怡安冲动杀人也是合理的发展。这部剧里一直没变的只有小杰,到最后也没能学会承担责任,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可惜了两个爱他的女人,为这样不负责任的男人毁了自己的一生。
《噬罪者》影评(六):乐观大陪葬?
1. 并不觉得替人承担罪责并缄默一生就是保护,弟弟到最后都没有学会「负责任」这件事。缘起于何呢?怕是早就埋下了种子。
2. 哥哥一个成年人,即便心地善良,有了第一次的事件,对于青春期的女生,且是容易胡思乱想产生情愫的女生,为什么毫无防备警惕之心?女生种种迹象都有表明,为什么不保持距离?
3. 对于一个渣男,竟然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谅,毫无底线原则的爱,实在可悲,从始至终,都没有为自己而活。
4. 妈妈也是,当初儿子入狱将责任全部推给女主,出狱后态度又转变很大。难道不是因为有前科还能有愿意接受的女生就很不错了?也是很现实。
5. 一个女生谎话连篇,已经是惯偷,都到了害死人的地步,竟然丝毫没有悔恨之心,还是满嘴谎话,使唤起别人也是没有一丁点的麻烦,不好意思的感觉。对于这些,竟然都没有后文了。。。让人心寒。
6. 所以一部说是讨论人性的剧,其实是一个哥哥帮杀人犯兼出轨弟弟摆脱罪行的剧?做12年牢出来还能和女友如此默契的感情,好像也就过了12天一样哦
《噬罪者》影评(七):噬罪者 观后感
首先这部剧没有让我感到枯燥无味,一口气看下来的,内心非常触动。
特别喜欢其中的唐娟这个角色,非常有魅力,但是对和王杰之间的感情却非常傻,内心空虚,两个人相互取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结为夫妻,偷情暴露,最后唐娟被王杰的结婚对象洪怡安用烟灰缸砸死,看的让人非常难过。
洪怡安是这里面最无辜的人了吧,最应该进监狱的人是王杰才对,起初就是王杰错手杀害了李晓君,他的哥哥王翔帮他顶罪入狱12年,真希望进监狱的人是王杰而不是王翔。
王翔的不告而别,一句解释的话也不说,过了12年,当年的新闻,让他的女朋友沈文青一直以为是她害的王翔杀死了李晓君,对他的女朋友沈文青也非常的不公平。其中当了备胎的宋克帆感觉也是非常地无辜。
杀人者虽然改造出狱,社会却很难有他们的容身之地,王翔是如此,阿标也是如此,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面被放出狱的那位图书管理员一样,甚至有想要重新进监狱里生活,阿标也是这样,但是最终图书管理员自杀,阿标想要进监狱,却丢了性命。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很多身不由己,帮爸爸偷钱赌博的女儿,女儿被杀的父亲,杀人凶手的母亲,生活不易,我们管不了人们的闲言碎语,只能内心向善,心向光明,做个心怀宽广的好人。
《噬罪者》影评(八):更生人
更生人: 最近看了台湾电视剧《噬罪者》,也是一部反映社会问题,拷问人性的作品,主人公王翔因为一起谋杀入狱,12年后获得假释出狱,却因为之前的案底,让他的工作环境,生活状况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毕竟很多人都是以歧视的眼睛看他,甚至有很大的敌意,还有歪曲。大家都把服过邢的人称作“更生人”,就是说这个人坐过牢,需要重新开始,本意应该是呼吁社会对他们包容,给他们新生的机会,因为没有社会大众的接纳和包容,更生过程会很艰难,压抑,可能会被刺激回犯罪的道路。 我觉得更生人还可以这么理解,抛弃了过去的生活方式,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就像是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比如一个A,他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促销员,后来偶然一次机会,她认识了某剧组,被邀请去客串,渐渐的也被导演发现,挖掘,于是她走上了演艺道路。那么她也就不再属于过去的她了,也就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交,新的工作活动,这样的转变也可以形容是更生,重新开始,选择新的生活方式。如果把更生只用于服刑者,那过于局限,难免狭隘,因为世界无奇不有,重新开始的故事,角色很多。比如一个人,原来是富甲天下,成天与人斗酒、斗富,后来因为一场意外遭到抄家,所以他就一无所有,流落街头。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云游道士,在道士的点化之下,他便追随道士上山,后来终于修炼成仙,人世白云苍狗,此攻彼伐,他却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这也是重新开始。 说到更生我也算是一个,我不是一个服刑者,而是一名文艺者,我是借助文艺对自己救赎,进行洗礼,从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变成一个博闻强识的人。我选择文青的生活,追求精神文明的东西,这就是我个人的华丽转身,是我的重新开始。我刚出社会的时候,住在一个很混乱的城中村里,接触许多形形色色的江湖人,那是我的过去。可后来的我,推崇的是圣贤,高士,君子,才子佳人,而不是流氓,后来的我也厌恶一切没有底线的丑陋,和不择手段的罪恶,我主张良知,正气。至于后来的我反而被一些城市警惕,觉得我是威胁,这不是文艺的罪,而是整个环境的原罪,毕竟举世混浊,到处男盗女娼。
《噬罪者》影评(九):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吗
想打五星的,看完最后一集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的结局都是些什么鬼啦,生硬到不行,真的很气。 是很好的题材,更生人,主角是个代弟弟坐牢的大三男生,这牢一坐就是十二年,出来之后难得的克制和隐忍,似乎这十二年的牢狱除了让他更加沉稳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他理所当然是主角,不仅是周围人,连看戏的人都想知道一个犯过错的人到底能不能真正悔改,遇到冲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反应。我很惭愧,虽然希望他得到很好的待遇,但如果我是身边人,我可能做不到不用有色眼镜去看他,我知道这对于更生人来说是不稳定的空气炸弹,但我没办法。可能这就是这些人做这部剧的初衷吧,希望改变一点大众看待更生人的方式,哪怕一点点。
王翔一开始做司机的时候,真的看得出来是个很聪明的人,可能入狱前做过助教的原因,很知道怎么对付叛逆的小孩,看得真的很解气很舒爽,也就没怎么去琢磨他的过去到底带给他什么,然后带入,慢慢铺开剧情,讲他出狱后的生活,偶尔插叙当年的细节。侦查队那个王队长也说,王翔看着也是不可能做这件事的人,可是他就是凶手,这大概是铺垫吧。全剧没有怎么解释他为什么代弟弟坐牢,事实上全剧下来很多留白,没有过分渲染,更倾向于平直叙述,是比较客观中立的叙述风格,挺棒的,这个题材始终是很大胆的尝试。
很值得唏嘘的,是周围的人看待更生人的方式。邻里街坊提起更生人就深恶痛绝,家人因此搬了好几次家。受害者爸爸一直放不下女儿的死,一心想要置王翔于死地。抓捕王翔的侦查队队长,眼里一直有怀疑,根本就不相信他会悔改,一有风吹草动就抓他去侦讯室。媒体的相关报导,充满了明晃晃的指向和暗戳戳的怀疑。整个社会环境就是不友好的,充满恶意的。想要重生,真难啊。
怡安是被编剧抛弃了的,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就连杀了人坐牢,也是淡淡地一笔带过。但她为什么会杀人呢,连受害者爸爸都能在最后一刻收手,怎么她就不懂。怡安的内心就没有真正地表露出来过,或者是不知道怎么写吧,就连她知道小杰才是真正的杀人犯,她什么都没做,连思想挣扎都没有,就选择不离开他,这个选择还是在知道小杰出轨不久以后,爱情都这么盲目的吗。然后去见小三,没有发神经,连下手都很安静,很恍惚,没有一个细节经得起推敲。
《噬罪者》影评(十):更生人可以重生,只不过,你得跪着!——《噬罪者》
看完后心理落差比较大,还是蛮失望的吧,一开始我是抱着《与恶》的高度来看的,结果直到结局我也没明了这部剧到底想要表明什么。
本剧开了一个很不错的头:当更生人的身份暴露后,媒体风口从“英雄哥”到“杀人犯”的急剧变化直接引出了本剧的核心问题——在社会偏见的重压下,刑满释放的更生人是否还有机会再次被社会接纳,就像王翔说的那句话——“我以为我自由了,但并没有,在里面不自由的是我的身体,出来以后,不自由的是我的心。”
为了激化冲突,本剧区分了两个阵营:总是被怀疑但事实无罪的更生人组(王翔)和看似无害实则犯下罪过的表面好人组(王杰、 洪怡安、 陈芷玲、 李春生等),矛盾也由这两个阵营的互动逐渐凸显,可是他对人物处理的方式我真的不喜欢,比如闺蜜芷玲家境贫寒的设定来的就莫名其妙,后续剧情发展的主要围绕的就是这一点展开的,可是在之前压根没有提到过好嘛,还有我特别喜欢的大小姐潘天爱,貌似她在后半部剧说的话就只有采访时的三秒钟?这种需要的设定随时添加,前期大力渲染的角色说不要就不要了的做法我实在不敢恭维,情节倒是完整了也合理的,可是人物给人的印象缺大打折扣,还是说一切人物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凸显王翔?
另一个更大的槽点就是全剧的主旨,全剧探讨的是“更生人”的生存问题,那让我们看看作为更生人群体代表的王翔给出的回答:在家门被人贴满“杀人犯”的时候选择不报警,在身份被曝光后选择了辞职,在被李春生绑架、殴打险些死亡后仍然选择替他掩盖罪行???拜托,你是按照法律程序出狱的,你已经服过罪了(更别说压根就没罪),如果你自己都认为自己不配享受到正常人的权利,那你希望我们观众从你身上看到什么,一昧的忍让、妥协和退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更生人也能有happy ending,但请你先将自己卑微到土里?如果这就是这部剧给出的最优解,对不起我不认。
这部剧可以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王翔顶替弟弟罪行的行为、王杰的渣男养成、以及雯青、 唐娟的爱情观,只是故事没有讲好,可惜了这个题材,我在看结局的时候还脑补过王杰看到怡安杀唐娟后王杰接下“噬罪者”的担子,给怡安顶罪的情节,那样整部剧的悲剧色彩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只可惜一直到最后,你弟弟还是你弟弟。
不过,单就题材而讲,本剧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