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那个“杀师案”想到的……
由四川那个“杀师案”想到的……
文/晏凌羊
四川眉山仁寿县,一名老师在进入教室后,被男学生从后背用疑似砖头物件猛击9次,致该名老师倒地不起。
随后,其他学生围拢过去,准备扶起老师。期间,打人学生还想冲上来继续对该男性老师施暴,被其他学生拦住拉开。
目前,被打老师正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仍未苏醒。
我在网上找来视频看了看,男孩施暴画面触目惊心。老师完全意料不到自己被偷袭,一下子就被打懵了。男孩丝毫没有停手的架势,连连上前暴打老师的头。老师倒地后,他依然追打不误。
▲教室最后面,老师已经倒地
事发前,因该学生在校内骑行自行车,被学校巡逻队发现后报告其班主任,班主任对其教育后,该学生就心生不满。
这位学生家长是经商的,平时父母不怎么管他,也管不到。被警方带走时,他说很恨这个老师,要把这个老师弄死。
老师才30多岁,平时很敬业。他的父亲已去世,现在由母亲照顾。
这个案例的处理结果稍让人安心一些:因为男孩已经满14周岁,需要负一定的刑事责任,但是,相比成年人犯罪,他可能会得到从轻处理。
最近我查了下,这位老师昏迷三个多月后,还是去世了。
杀师新闻,这几年发生好几起了。
更气人的是,每次有这种新闻出来,总有人评论说老师“只盯着绩效、奖金、自己的前途,不注意跟孩子好好沟通”。
我感觉他们是不是也神经错乱了?这样的“受害者有罪论”怎么这么有市场?
“你让我不爽,我就杀了你”,这就是他们的基本逻辑。今天你能因为叫他做作业而被杀,明天也有可能因为某门功课判他不及格而被杀。
老师自己没家庭、没孩子、没压力,就得围着某个学生转吗?想要这样的“服务”,也可以,你首先要出得起这个钱。
说这种话的人,知道一个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才拿多少钱吗?学生的感受很重要,老师的命就不是命了?他老婆孩子的悲伤就不值一提了?
很多时候,我觉得很多人接受的家庭教育是非常失败的。那些无法经受一点挫折的孩子,大概率上他们的父母、亲人也是很难心平气和接受失败的人。
不管是上几代人还是我们,从小就没怎么接受过失败教育。我们的失败教育,都是后期自己领悟出来的。我们从小都在学习怎么成功,但少有人在教别人该怎么面对失败。
整个社会成功学大行其道,明明中彩票的几率比得病、被车撞的几率小那么多,但买彩票的人还是比买保险的人多。现实中,很多人只能接受赞赏,不能接受批评;只追求成功,却无法承受失败。
所有人只追求在一起,无法承受分开。各种恋爱训练营、婚姻经营术搞得如火如荼,可我们谈一下离婚这个话题、出一本与离婚有关的书,都被视为负能量。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无法接受被网上的陌生人拉黑,无法接受感情失败甚至被分手后要将前任置于死地呢?
一方面可能与当事人本身的心理扭曲有关系,一方面可能也和我们这个社会缺乏失败教育有关。
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人人都在“争做人生赢家”,很多人从小到大并没有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面对失败。
没有接受过失败教育的人,一旦失败就很容易产生极强的挫败感和报复欲。
作为博主,我时常会拉黑一些阅读理解能力严重不及格还喜欢喷人的黑子。但是,被拉黑后,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
有的人一旦遭人拉黑就像是被偷了钱一样愤怒,连发十几条评论骂我不说,还注册小号发私信骂,看到有骂我的评论就去点赞,最后还@ 跟我掐过架的博主,以寻求心理应援。
此举看得我只想笑:自我虚弱的人,连讨厌一个人都要抱团?
在我看来,拉黑不是对被拉黑的那个人整个人的否定,只是我不想再与对方发生交集了。
人和人之间合不来是正常的,被拉黑根本不是杀父之仇,无需太过义愤填膺。我也被拉黑过,但是,被拉黑,不说明我们就是受害者,因为我们也是有选择权的,可以反拉黑别人。
换我,被别人拉黑我会很感激,因为别人也帮我省了我拉黑别人的时间。合不来就分开,这是多正常的事儿啊,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曾经也跟女读者说过,择偶之前,查询一下对方的社交帐号,看对方是不是那种一被拉黑就狂躁的人。如果是,这类人不要选。
问题来了:如何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呢?
这方面,欧美国家还是走在我们的前面。
在这些国家,失败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日本信奉这样的理念: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去澳洲、俄罗斯旅游,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在大街上,两三岁的小娃娃走不稳摔倒了,他们的父母亲,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注视着他们,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可在我们这里,最常见的方式是怎样的呢?要么家长赶紧把孩子抱起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甚至责备是地面不平稳,导致自家宝宝摔倒了。又或者,有的家长见孩子摔倒了,就大声呵斥TA不长眼睛。
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鼓励孩子的家长,比率比较少。
事实上,失败教育包括哪些方面呢?
不是人为地制造苦头给孩子吃,我觉得主要包含三点:
第一、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在身后。
孩子遇到问题后,肯定会觉得很失落。家长整个时候需要给孩子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让孩子觉得自己依然是被接纳的、安全的。
第二、逐渐让孩子认识到失败是人生的一部分。
让孩子明白:生命在于运动,人要努力通过做事情去追求价值感,而人只要去做事情,就有可能会面临失败。但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就地躺下,不能从失败中爬起来,继续前行。
很多家长做不到这一步,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无法接受失败。
第三、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经历失败后,尽量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家长可以提供给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路,让孩子尝试换个办法解决。当孩子解决问题后,及时给出鼓励。
在某些时候,特别是孩子沉浸在失败的感觉中无法自拔的时候,我觉得转移注意力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它不是逃避,只是暂时换个心绪,好让自己收拾好心情后再来解决问题。
我讲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疫情期间,逗号自己拿着ipad学英语,有个单词老是发音不标准,问我怎么读。
我纠正了她三四次,她突然沮丧大哭。
我跑去抱了抱她,问她:“是不是很有挫败感啊?妈妈只是在纠正你的发音,不是在否定你的努力啊。”
像是被说中了心事,逗号抽泣个不停。
我说:“别哭了,这是小事情来的。咱们去做水蒸蛋吧。”
水蒸蛋蒸上锅,她已经忘记刚才的不快了。
吃完饭,她继续学,这次很顺利就通过了。
如果是我妈看到小孩这样哭,就会特别焦虑、不安。她会认为,小孩都是被自己弄哭的。为了让小孩停止哭,以减轻她内心的不安,她会一直揪着这个问题不放。
接下来,她会有两种表现:其一、贬低小孩,以减轻自己的内疚感。不停说是小孩自己没出息、不争气,才会导致这种结果,让小孩更加沮丧、自卑。其二、贬低自己,把所有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让小孩也理直气壮地把学不会知识的责任推卸给别人。
我也很烦小孩一哭,大人就蹲下来不停跟小孩分析和复盘刚刚的事件,以显示自己很讲道理、很民主。这种唐僧式的父母,啰嗦得连我都觉得厌烦。
有一次,在动物园里我遇到一个男孩非要吃薯片,但他已经上火比较严重了,他妈不给他吃,小孩就哭,然后他妈就蹲下来跟小孩讲了将近五分钟的道理。我都服了,同样是妈,人家怎么有力气说那么长时间的话。
我总感觉,这种情景下的小孩放弃了某个念想,不是因为真想放弃,而是:好了好了好了,老子怕了你个唠叨鬼。
有时候,转移注意力不是逃避,它只是缓冲情绪的一种方式。先中断,从当下的情境中走出来,再回去重新开始,总比站在原地钻牛角尖好啊。
失败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让孩子心平气和地面对和接受失败并且不丧失追求成功的信心,都可以算是好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森林里,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大家都是互相关联着的。一个人无法接受一点点小的失败导致情绪不稳定,他身边每一个人都可能遭殃。
So,失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无法接受失败的人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少一点、再少一点吧。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念
我特别喜欢一个泰国公益广告。
几个残疾小孩唱出“长大以后我会怎么样,会英俊吗?会富有吗?妈妈说,世事不可强求,一切順其自然吧”时,我真的是非常之感动,为这种创意,为它传达给孩子们的人生态度。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是:你会成功的,你会幸福的,你一定行的......好像不这么说就显得不乐观、不吉利。
长期被这样教化的结果,导致我们当中很多人无法接受挫败。
还是这句好:世事不可强求,一切顺其自然吧。
谢谢大家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哦。
关注「晏凌羊」
在后台回复关键字“8”
可查看更多有料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点击标题可查看):
女性觉醒 | 我们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女儿?
女性觉醒 | 嫁人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名人故事 | 苏轼和黄庭坚:朋友一生一起走
名人故事 |再嫁、离婚的李清照:她的婉约和彪悍
金庸人物 |金蛇郎君夏雪宜:爱得纯粹,渣得剔透
烟火人生 | 不能因为受害者有过错,就失去被同情的资格
烟火人生 | 中医都是骗人的?
情感婚恋 | 闪婚嫁了个穷丈夫
情感婚恋 | 贬低伴侣,你就变高级了?
情感婚恋 | “离婚了,病了老了怎么办?”
情感婚恋 | 明明是人差劲,却非要赖给离婚
情感婚恋 |浪子回头?我不稀罕,你随意
情感婚恋 | “我会出轨,还不都是你逼的!”
我的故事 | 我女儿居然跟我说:“我不喜欢你这种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