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时候读庄子》读后感精选
《正是时候读庄子》是一本由蔡璧名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4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了三天粗粗翻了一遍。鸡汤极少,解释易懂,形式轻松。没有繁文缛节,可以轻松拿起轻松放下的书。想给4.5分。0.5分扣庄子和自己。老大不小了才读这经典的思辨。相比之下虽然康德的认知论的思辨更透彻,但是庄子更早几百年,更朴实。
●2019·073 互联网备课,意外的收获。网易公开课,璧名老师的腔调,不急不躁,联系生活,深入浅出,让我对《庄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第一时间购书来看。内容太简单了。只有原文和自己发挥的翻译。课堂上的拓展都未出现。还是去听课吧。
●迟暮兄赠书,漫画画得有意思,比较适合刚入门的同学和我妈类型的人读。(我翻完就下单了一本给我妈,希望她读完就别来烦我了!
●搭配蔡老师的课一起服用效果佳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这句话出自《庄子·齐物论》,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蔡璧名这样解读:当你可以无所偏执地同情、体谅每个不同的立场,完整照见一件事物的各个不同面向,世间的真实将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自己面前。
通过学习“莫若以明”,使我明白分歧的产生本就没有意义,又何必恼怒?“因是因非,因非因是”皆是“人们常常依循着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评断事物,但是等到位子改变以后,却又依循着原本不认同的观念批评他人,如此反复变化没有一定的标准”。
作者写这本书缘于庄子精神帮助她战胜癌症。作为一名常年致力于传统医、道思想的学术研究者,面对癌症没有把它视为灾难,而是运用庄子提倡的强化身心方法调整心态、体态,不到五个月的时间,肿瘤不用割除即已消失。
在浩瀚如烟的书海中,因为这本浅显易懂的漫画《庄子》,你也会爱上中国传统文学。
《正是时候读庄子》读后感(二):蔡璧名老师心目中翩翩少年版的庄子
今天刚到的一批新书,花了几个小时就翻完了,漫画看的真过瘾,舍不得看完啊。合上书的时候心里念叨:要是把庄子内篇、外篇、杂篇都解读完就好了。三千页我也能看下去啊。
说说庄子
在先秦诸子之中我最爱庄子,如果说百家争鸣是人类群星璀璨时代,那庄子是我心目中最夺目的一颗星星⭐️
他提供了一个非常辽阔的世界观,站在更高维度去看待生命的哲学。追求逍遥无用的灵魂,他是那个飞出迷楼的伊卡洛斯。
选择喜欢什么人、喜欢什么书籍、喜欢什么电影、喜欢什么诗歌、喜欢怎么样朋友等等。看上去都是个人喜好,平常的跟吃饭睡觉打豆豆一样普通到不值一提的事。但是啊,一个人选择了喜爱什么、热衷什么是会在生活中某些关键时刻起作用,从而发生发生影响的。就像有一句形容阅读的话:“读书就像吃饭了,不记得吃过什么,但长成了骨血和肉”。
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因为上周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
首先我用心理学视觉解读这件事的发生,解释她的行为和可能有的心理活动。然后再看到自己的愤怒和厌恶,后来通过一系列方式自我调节。
其次,在某个表达愤怒的瞬间想到了庄子。如果是他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估计会说“她蛮任她蛮,清风抚山岗。她横任她横,明月照大江”,也可能嫌弃的鄙夷一声“切~”or“丢~”,再或者懒得说,给个白眼自行领会。(按照庄子的秉性,至少八百字隐喻故事才对
《正是时候读庄子》读后感(三):人生困处读《庄子》
之所以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正是时候读庄子》。最适合读庄子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人生处于哪个阶段?这时又面临什么样的生活境遇呢?带着好奇翻开书,才发现这是一本漫画。全书包含了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三篇,庄子的智慧是内涵,漫画只是形式,浅入深出地诠释着庄子的思想。
看了作者的序言,从创作初衷里找到了以上问题的答案。作者蔡壁名是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负责教授庄子文化十九年却依然感觉到羞愧,因为他的人生比较顺利,体会不深庄子所说的逆境人生中的逍遥喜乐,不过,老天很快就给他安排了人生的逆境,他罹患了癌症。
当书法家好友赠送了他一副墨宝,外包装的题字是:大难当前,庄子说,可以不死。于是蔡教授便想着好好践行庄子智慧,将注意力都放在身心的安宁与舒适上,尊重庄子的用心处方,他保持着宽心,在不好的事情中找到乐观的一面,把生病当成一次休假,他的积极乐观伴随着治疗竟让治愈率不足25%的癌病康复了。
人生困处读庄子,认真读庄子的时候大概就是低谷之时吧。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又“以与世俗处”的庄子世界,帮助着困顿中的人们。生活在安静下来,漫不经心的时刻,会显露出他的本来的面目。在逆境人生中,静心与己对话,才能深刻的领会先人的智慧,以指引自己的生活。
庄子是善于说故事的人,他的故事就是神话,是寓言,像今天的魔幻文学,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充满活泼的画面。我们在读《庄子》的时候,常常觉得他没有给我们任何答案,他只是讲了一个故事。但其实我们的生命是可以像蝴蝶一样翩翩飞起,没有沉重的、捆绑自己的、压迫自己的东西,至少在心灵上逍遥且齐物。能够让自己跟宇宙里一株小草、一朵花、一片云对话,我相信这里面有庄子最深的领悟。
《正是时候读庄子》读后感(四):给孩子看理解古文很轻松
近来孩子在写作上对有韵律的诗歌很感兴趣,我便关注起古典诗词,随手翻到书架上友人赠送的《正是时候读<庄子>》,才发现这本书真适合孩子,当然也适合现阶段焦虑的人群。 我们都背诵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学习这类古文,通常是在书籍的旁边,给一些字词标注意思,然后再根据词义,来看整句话的意思。
这本书并没有使用这样的方法,全书篇幅最大的是漫画,以漫画的形式讲了整个古文的意思。 比如第一句北冥有鱼,最先呈现的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而大海中需要仔细辨认,才能发现海上有一艘帆船,在大海面前,帆船小小的,转眼在大海底下,一副图却画不完这条叫“鲲”的大鱼。
可能对于孩子来说,“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这个概念不容易理解,图画的呈现就很容易理解了。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个,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画中一只蚂蚁踩在一片叶子上,形象生动,句意立现。
全书包含了《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当初拿到书的时候,很不解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书呢,为什么一反常态出漫画版本,于是我看了作者的创作初衷。 作者是蔡壁名,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负责教授庄子文化有十九年了。 他教《庄子》多年,却感觉到羞愧,原因是他的人生比较顺利,所以他所感悟到的逍遥快乐,不知道和庄子所说的逆境人生中的逍遥喜乐是不是一回事,仿佛在等待一颗巨大的石头挡住他人生的路,他才能真正体验到庄子的逍遥。 在他授业满十九年之前,他迎来了癌症。 书法家好友赠送了他一副墨宝,外包装的题字是:大难当前,庄子说,可以不死。
蔡教授便将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自身的安静、舒适上,尊重庄子的用心处方,在疼痛笼罩的楼层,他的病房还能传出笑声,他保持着宽心,在不好的事情中找到乐观的事情,把生病当成一次休假,他的好心态也促使他的病好了。
读《逍遥游》,明白人生目标,其实和自己喜欢的事情相关,更和坚毅不放弃有关;读《齐物论》,学会包容世界上的不同。 它更像是一本哲学漫画。 记得有人抱怨:“英语这么难学,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把英语当成必考项呢?”
当时我虽然没有想出反驳的理由,却觉得存在即合理。 如今也庆幸当初没有随大流放弃英语的学习。 一旦英语不成为必考项,学习英语的成本会变得更高。想学习英语,必须要额外支出金钱,才能超越一部分人,才能比其他人获得一些资源和机会,比如看懂英文原版书,获取第一手信息,更靠近事实真相,获得更多学习机会和成长机会等等。
这也只是万千个“小知不及大知”中的一个小小的例子。 在漫画中,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孩子能看得懂漫画,他会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
《正是时候读庄子》读后感(五):在漫画世界与庄子同游,思索现代人如何安顿身心
当大难之后,全身而退,身心完好无缺地回到“庄子驾训班”继续传授庄子之道的这天,庄子的座骑“莽渺之鸟”,才给我衔来一枚教授《庄子》 的合格证书。 我于是拿起笔,仔细刻画竖起我重生脊梁的心神精气、 林林总总。以便所有想一窥庄子真面目的读者,都能因此习会这套可以强化身心的无价技术。
《庄子》 开篇《逍遥游》让读者明白:人生目标的设定,与生命中的逍遥、快乐密切相关。是只能零星偶见、稍纵即逝? 还是可以源源不绝、 愈发充? 这都要看你是选择当一只不断外逐的飞鸟;还是选择作一棵持庄子之道, 将核心目标设定在自身, 因此随着年轮渐长, 扎根能够渐深的大树。
倘若我们受到世俗价值或儒家文化影响,将目标设置在外面的物质世界、 家国天下, 则万般皆需依赖、等待外在条件的配合,成败难以预期,身心也将因此随之起伏摆荡,不得安宁;但若是以提升、富足自我心身为人生目标,那么无论外在世界是顺境、逆境,都可以选择安然面对。庄子并非要我们拒绝所有的世俗价值或儒家文化,只是指出人可以将对外在世界的执着转向, 致力于自我身心的提升,这样逍遥与否,才能真正操之在己。 庄子以此点出庄学目标设定与儒者人生目标的差别,并由此呈显庄学至人典范与儒家圣人典范的殊异, 再以这样的不同带领读者进入何者有用、 孰为大用的深刻反思。
自我身心的提升要如何做到呢? 次篇《齐物论》首先描绘人人皆可达到的身心境界̶身体可以如不夹湿带水、全然干透的枯树一样,无比轻灵;心灵可以如冷却的灰烬,时时刻刻维持在不会起火、不生负面情绪的状态。这样的境界要怎么达到? 庄子点出世俗之人无法成就如此境界的关键,在于总让自己的想望、欲求都朝向外面的世界,纵容自己的身心执迷、 搅扰于外在世界的得失成败、是非毁誉、美丑优劣、贵贱贫富、聚散离合、生老病死等,无法尽如人意的动荡不安之中。身体因此坐立难安、心神于是烦扰纠结,生命就这样逐渐减损衰败。
庄子告诉我们,何不选择让心灵成为百骸、九窍、感官真正的主宰? 在与外在事物交接往来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改变过去看待是非对错、美丑好坏等既有的成见,就像平心看待日有昼夜、年有四季一样,学习体谅、接受世上所有的不同;能够跳脱所有事情都得顺随我意的框架,像接受命定里人人迥异的形貌、处处不同的风景般,体谅、包容任何的立场,安然地接受无法操之在己的人、事、物。习惯时时刻刻关注一己的心灵,是否和冷却的灰烬一样安定祥和,如此一来,无论是与外界互动、用心或是用情,便可日渐免除负面情绪的搅扰。
既然心灵能如死灰一般宁定,那身体要如何才能做到像干透的枯木一般, 轻灵放松? 第三篇《养生主》 开头就明言身体的操作策略,只要做到随时保持以督脉作为身体中心线, 也就是脊椎垂直地面,就够了。一旦我们能够时刻保持中正脊椎,并注意站立行走时重心尽量只放在一只脚,就能让需倚赖脊椎之力撑起的全身肌肉得以维持在毫不紧张、无需施力的最放松状态。放松,如打开身体的结,于是告别气血不通所致的酸痛;放松,自然远离僵硬。能够循此原则使周身渐趋放松轻灵,乃是拥有健全身体、完遂人生目标、得以照护家人、享受全幅生命、 活到自然年寿的必要条件。
庄子又透过“庖丁解牛”的故事,点出拥有上述完善的身心境界,是一个人的专业之所以能出类拔萃、炉火纯青的重要条件。 同时提醒我们,身在滚滚红尘中,致力爱养心神, 练就游刃有余、外物无法挫伤的心灵状态,更是专业人士能够成就专业、成艺达道的关键所在。
最后以世人容易执着、最受牵绊的“感情”为题,庄子要我们明白无论相遇或离开、拥有或失去,每个际遇都属自然。即使面对最深挚的情感发生最无可奈何的变局时,也可以避免让过度的悲伤、喜爱、厌恶等情绪搅扰心身。 练习放下对情感的执着陷溺,学习安然面对生命中的情感课题。 如此, 依旧可以深情对待身边所爱, 但不再陷溺于情感泥沼中, 折损身心。
从《逍遥游》提出的人生目标的设定,《齐物论》传授的如何泯除分别、平息搅扰的齐物攻略,到《养生主》中兼括身体技术、心灵工夫与用情原则的养生大要,庄子要告诉我们,原来在这天地之间,没有翅膀也能自在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