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大唐》的读后感大全
《时尚大唐》是一本由王一凡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封面这个设计,有点萌,又带了点土土的感觉(纯属个人喜好,设计师看到了别打我),中规中矩吧。很早之前有一本唐朝穿越指南,看完之后就很爱看有关唐朝的书。这本书的风格和唐穿有点类似,不过作者的写作风格更考据一些,读起来有趣的同时也能get到一些小知识,在家闲着,就只能看看书了,这本书不厚,一个假期趁着空闲时间看一看很快就能读完了。
我从小就背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看过《一代女皇武则天》《唐明皇》《西游记》等电视连续剧,听过评书《隋唐演义》,读过历史小说《说唐》,还知道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和“安史之乱”的大致经过,唐玄奘出访天竺国取回佛经……有关唐朝的各种宏观历史,打小就没少接触,至今提起某个唐朝历史人物,起码不会与历史事件搞错对应关系。可我遗憾的一点是,至今没有机会拜访西安,没有踏上过这座与唐朝历史息息相关的历史古都。这次有幸拿起这本《时尚大唐》,随着作者王一凡的指引,让我时空穿越,回到大唐盛世,从微观历史的角度,看一看、学一学唐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仔仔细细读过这部作品之后,就算真的穿越回大唐时代,你也不必担心闹出笑话啦! 《时尚大唐》从饮食、着装、婚恋、居住、宗教、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出行等八个视角,分别介绍唐朝生活,可谓是细致入微。如果说平时你看到的正史野史算是高楼大厦,那么这本书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则是一钉一铆。比如我了解到唐朝人居然不怎么吃猪肉,惩罚下人的办法,是让他吃猪肉!跟如今老百姓每天关注猪肉价格波动的举动相比,实在是难以理解。唐朝人爱惜耕牛,不愿意吃牛肉,吃则会受到老百姓的谴责,也是鲜为人知的。随着西域民族融合,羊肉逐渐被唐朝人接受,而且在餐桌上的地位还挺高的,跟现在差不多呢!还有吃鱼肉,生鱼片的吃法源自唐朝,而不是“日本料理”。鸡鸭鹅还不算是肉类…这条挺让我惊讶的。“点心”一词源自唐朝,居然是正餐之前稍微垫垫肚子的意思。制作“点心”的厨艺,还有好多种,作者介绍的唐朝面点,让我一边读一边咽口水。面食更有说道,“汤饼”“蒸饼”“胡饼”“毕罗”“雕胡饭”…直到出现茭白这种蔬菜,线索太丰富了! 吃饭的家具涉及到了“床”,是坐具,而不是用来睡觉的。宴会上的学问,不是现代社会那种低俗能比得了的。作者引用了大量诗词、典故用于论证,读者读起来轻松自如。唐朝饮食自然离不开“酒”,酒容器、本土酒、外地酒各有学问。“酒伎”也分本土、胡族,不仅要熟悉琴棋书画,还要精通诗词歌赋。要不说,现代人的能耐可比不了。酒有学问,茶更有文化… 我不能再继续透露精彩内容了,想仔细了解大唐盛世的老百姓生活,就赶紧去买一本《时尚大唐》去读一读吧!
《时尚大唐》读后感(三):大唐生活手册
说起唐朝这个朝代,无疑是我们历史上最辉煌最鼎盛的一个时期。那时八方来朝一片繁荣的景象,这大家都知道,当时的都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不是很想去体验一下古都的魅力,领略古都的风采。然而,你去了之后会发现,现在的西安人除了对大雁塔和塔里的唐三藏知之甚多,其他的一概不了解,和我们也差不多。 这让身为西安人的王一凡起了一个念头,既然大家都对唐朝充满了好奇,却又无从了解,毕竟知道这些故事的人记录下来的书籍也都进了图书馆,只有那些教授和专家能搞懂。于是,她写了本书叫做《时尚大唐》,把这些本来深埋在学院派教科书里的故事倒腾出来,即是说给她的长安老乡们听,也是说过我们这些对长安有着向往和好奇的人们听。 《时尚大唐》从衣食住行等八个方面来给我们讲述了当时大唐人民是怎么生活的,王一凡用那种朴实无华的质朴语言,以及像唠嗑一样亲民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大唐生活启示录。所谓“民以食为天”,过日子当然要从吃开始,只有吃饱了才会想做别的事。作为和王一凡一样是一个吃货的我,当然也对大唐人民的食物感到好奇,虽然经常会在宫廷剧中看到一些珍馐美味,但远不及从一些书籍中看到的美味佳肴,像什么水晶龙凤糕、七返糕,光听名字就惹得我口水直流。早就听说宫廷中的糕点不只做的精巧细腻,味道也是一绝,遗憾的是这些糕点我们如今再也尝不到了。书中不但向我们描述了这些唐朝人民的吃食,还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普及了一些唐朝的知识,真是让我们收获颇丰。 说完了吃,当然少不了喝,喝的有茶,当然还有酒,有酒自然少不了故事。原来,茶是在唐朝开始盛行的,因着它的苦味,一开始并不能让长安的人民适应,而这都归功于一个南方老太太,她为了把茶叶卖到长安,就到长安开了个茶叶铺子,可怎么让人们接受茶叶呢,她想了个法子,每天在门口煮茶叶,让茶叶的香味弥漫的满街道都是,吸引了人们,就有人来问,老太太故作神秘的说,这叫“茶”,因为当时“茶”还不叫茶,而是叫“荼”、“茗”或者“苦菜”,这以后长安人民就爱上了喝茶。 时尚的大唐人民,还引领了时尚的潮流,我们现如今的高腰群、低胸装都是唐朝女人们玩剩下的,她们在武则天的领导下,纷纷觉醒,思想解放,做了很多我们现如今女性才能做的事,做官、女扮男装,可见当时的风气是多么的开放,多么的自由,这也是大唐繁荣的原因之一。想要更多的了解大唐人民的生活吗?那就看看这本诙谐幽默的《时尚大唐》吧。
《时尚大唐》读后感(四):真想生活在大唐
对于中国的历史,如果问我喜欢那个朝代,我会非常肯定的说,我最欢喜唐朝,而且我想生活在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
《时尚大唐》是关中女作家王一凡的新著,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史实资料,并且用通俗易懂的写法,全面解读了。可见作者对于唐代的历史是非常有研究的,令人敬佩不已。
作者肯定是多年来着重解读历史,博览大量书籍,因此笔下的大唐盛世刻画的精致细腻、神秘辉煌,让读者耳目一新。再现了一个伟大的唐代文化,可见作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将唐朝历史的方方面面和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文学故事,做到这样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读《时尚大唐》这本书如同梦回到唐朝,目睹那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走繁华的长史街上观长安花。湖边的小亭子别具一格,人来人往,到处充满满着欢声笑语。最大的快乐无非就是穿着华丽的衣服,打着唐朝的纸伞,那种感觉就是幸福极了。据说在唐朝以肥为美,这样的话,胖人也不用去刻意减肥!梦回唐朝,去看看繁华景象的长安,推开历史的大门,做着唐朝的梦,遨游在长安城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书中从饮食、服饰、婚恋、居住、宗教、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出行购物等几个方面,重现了唐朝宫廷与百姓的实际生活,展现了一幅唐朝人日常生活的场景,使我们对一千多年前先人们的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时尚大唐》这本书,可以全面了解唐朝人是怎样过日子的,从第一章开始就是讲述唐朝的食文化,人是铁饭是钢,吃饭是重要的问题。比如现在的日本最有特色的食品就是生鱼片,其实也是由唐朝传到日本。而且,在日本仍然遗留着唐朝时期的建筑和文化艺术品。
第二章是介绍唐朝的酒,大诗人李白曾经斗酒诗百篇,酒后诗意大发,成就了中华文化最灿烂的巅峰时代,那就是唐诗。一千多年后至今无法超越,一个令人仰慕的朝代。
茶文化在唐朝时期特别的时尚,在那个年代,喝的不是茶,是文化。所以,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茶文化。
我多么希望生在唐朝,作一位不很著名的诗人,可以直接提笔作诗,出口成章,那是何等惬意!
《时尚大唐》读后感(五):一日看尽长安花
《时尚大唐》的创作动机,据作家王一凡所言,就是向读者普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文明。说真的,我们对于华夏民族这个伟大的朝代,了解很少,尽管大家都能熟读唐诗三百首。《时尚大唐》从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写起,涉及三教九流,遍历五湖四海,足以让读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穿越到唐代,成为一个“如假包换”的长安人。 《时尚大唐》的语言很生动,接地气,开篇《人是铁,饭是钢》为我们引出了一个令人捧腹而笑的故事,一位叫李载仁的官员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恨,居然让两位“犯错”的下人吃猪肉,用今天的标准看,猪肉可是高档滋补品,甚至说“猪肉自由,是人人向往的”,不过在唐代,猪肉却被认为是“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的“毒药”。如果不吃猪肉,那么吃牛肉总可以了吗? 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而非生活资料,即使在下一个朝代——宋朝,梁山一百零八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也是把吃牛肉视作反抗权威、彰显个性的方式,更不要说唐代了,谁敢吃牛肉,必然要受到报应。如果使用排除法,那我们就可以推断唐代人最喜欢的肉类是羊肉呢,羊不仅性格温和,而且味道鲜美。 北方人爱吃面,我一直以为是与唐代有关的。虽然有地理条件的影响,这儿适合小麦生长,但也与人类对美食的追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前不久,有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在长安这座现代化都市寻求唐代的烟火气息,说起来人很纯朴善良,做出来的美食,无论是羊肉泡馍,还是肉夹膜,都离不开“面”。更进一步说,唐朝的开国者大多有胡人的传统,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面饼(馕)是最适合远途行走所携带的,在外面撒上芝麻,放在炉子里烤得外酥里嫩的,对于胃肠的滋养是功不可没的。 唐代人以胖为美,至少读者的正常认知是衣服很费布料的,但是唐代社会风气很开放,所以并不是用一条布从头到脚包得严严实实,暴露在空气里的肌肤面积很大,甚至是今日低胸装的雏形。或许,我们可以从古今第一女皇武则天临政那儿找到灵感,毕竟她颠覆了士大夫自以为是的印记,谁说女人就得低眉顺眼,仰“男人”之鼻息,所以她将前朝想都没有想过的活动一一尝试,并加以推广,比如做官、打马球,甚至也有自己的“三宫六院”。其实,历朝历代,我们都不是以赤身LUO体去行走的,而是通过服饰来展现文明的进化与生命的活力。 《时尚大唐》不仅文字精彩,而且对于一些重要社会现象和物质遗产都以照片的形式展现虽然有点消减我们对唐代社会生活的想象力,但也让我们无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能一睹长安之“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