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赛读后感摘抄
《奥德赛》是一本由[古希腊]荷马(Homer)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页数:10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擱淺的伊塔卡」
●回歸是永遠的母題,伊甸園是人類永恆的故鄉。奧德修斯是希臘永垂不朽的英雄。
●虽说天神一直在各种摆布凡人,可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七情六欲的凡人有颗容易被操纵的心。 故事从伊利亚特说到奥德赛,一开始还不是怪阿伽门农小肚鸡肠贪得无厌高傲自大,和阿喀琉斯争执反目,发动了十年的特洛伊战争。使得阿喀琉斯失去了好友帕特罗克洛斯,导致赫克托尔在战场上被阿喀琉斯杀了。间接导致奥德修斯在大海上历经了十多年的磨难,无法还乡。这其间白白葬送了多少人的深情。 每看到熟悉的情节时,就想起很小很小的时候,趴在床上看都被翻烂了的《古希腊神话》。真应该早点看的,故事虽然简单,但读起来真的有种波澜壮阔感,心里畅快,就像是在踮脚伸手,够到满天的星星。
●沒有找到在讀的版本 注釋有半本書那麼厚
●泛读必读哈哈
●跟随知道人文第一期阅读。荷马史诗也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翻过一次。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是个伪问题,文本和评论从来都处在同一时空之内。
《奥德赛》读后感(一):奥德修斯的17年
人生不仅充满着诱惑和困难,而且非常艰辛,但是奥德修斯还是在17年的旅途中,回到了家乡。
xxxxxxxxxxxxxxxxx
是否还能振作起来面对生活?
《奥德赛》读后感(二):父与子
从纯故事的角度来看,奥德赛还是比较简单的一个故事,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如何经历了千辛万苦,排出万难后后回到家。未研究过原文如何,但从译文来看,是非常讲究诗的节奏和韵律,虽有不少重复之处,但修辞与修饰都比较优美且不乏想象力,也不由地感叹古希腊人可以在故事中融入了那时候的神话人物—宙斯,赫拉,赫尔墨斯,赫淮斯托斯,哈迪斯等,结合主人公与其子互相寻找的过程中发生的冒险故事,并借助神话故事的寓意来解释或诠释书中各个人物的行为。
故事中有不少“神仙相助”的情节,在我的理解下,也可以把其当做每个神话人物出场的象征表现在人的性格之上,也可以看出当时很推崇雅典娜,每次出现都给奥德修斯勇气,智慧,力量…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容易地去接受一些我们经常听到但始终无法记住那些古希腊神话中人物的象征,例如雅典娜,缪斯,波塞冬,赫尔墨斯……
讲到底,我就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尤利西斯的。
《奥德赛》读后感(三):读后
《奥德赛》与《伊利亚特》相比少了一分壮怀激烈、拼杀疆场的豪迈,多了一分天马行空、奇幻纷呈的想象,因为它更倾向于游记作品的性质。它描述了各种离奇的经历,比如食人怪,落拓枣,阴险的基尔凯,哀地斯的冥府,卡鲁普索的温柔乡,塞壬的妖蛊等等情节。俄底修斯必然历经艰难险阻,也必然能得返家乡,这是沉雷远播的宙斯和灰眼睛的雅典娜的意志,谁也不能更改。比如偷食太阳神赫利俄斯的牧牛这一情节,就是最好的例证。俄底修斯被告诫,到了岛上以后,他和他的伙伴一定不能染指这些牛羊,否则将命丧大海,这起初看起来是很容易做到的事,但是偏偏连着一个月都没有送他们的航船出海的风,饥饿难忍的伙伴们趁俄底修斯不在意宰食了牧牛,招致了赫利俄斯的愤恨,让他们尽数殒命,除了俄底修斯,骑着船的龙骨在茫茫大海九死一生,受尽折磨。为什么整整一月无风?我相信这就是不出场的命运的安排,命运和神的意志让他既遭逢厄运,又最终逃出生天。另外,佩内洛普在提到海伦时,虽然认为丈夫二十年的离家都是因她而起,却认识到,正是由于海伦的心智受到神(争吵女神和阿弗洛狄忒等掌故)的迷惑,才会跟帕里斯走,又一次体现了神对人意志和命运的决定力量。
波塞冬一直在惩罚俄底修斯,因为他戳瞎了食人怪的眼睛,后者是波塞冬的儿子。波塞冬常常用巨浪砸碎俄底修斯的船,却拧不过大神宙斯和雅典娜对俄底修斯的庇护,确实,谁都打不过宙斯,当然也包括天后赫拉。
《奥德赛》中没有什么神之间勾心斗角的描写,倒是对凡人的心计有一番生动逼真的刻画。俄底修斯回到伊萨卡后,假扮成落魄的流浪者,多次试探仆人的忠心,最终和儿子一起谋划如何杀死势力强大的求婚者,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和画面感。
阿伽门农的鬼魂对俄底修斯羡慕至极,因为他回乡后被妻子和情夫杀害,未能死得体面,而俄底修斯的妻子谨慎的佩内洛普却十分坚贞忍耐,苦等丈夫20年。阿基琉斯死于非命,其魂魄在哀地斯的冥府发出感叹:情愿活着当个奴仆,也不愿统领阴间的千军万马。古希腊人也知道,好死不如赖活!古希腊人崇尚辩才和武功,这二者俄底修斯都出类拔萃,最擅长的就是劫掠(这在古代是光荣的事,而且不是谁都有资格去抢劫的)。希腊人好客,谁要是对来客失礼,那是要惹宙斯生气的。女性地位不比男性,忒勒马科斯是可以择人把寡母嫁出去的。另外,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只提到了一点,后来被索福克罗斯扩充成了一部经典悲剧。
《奥德赛》读后感(四):杂感
读的是陈中梅的译本。伊利亚特前前后后读了很久,有读了一半许久后又推倒重来的经历,反而读完伊利亚特后读奥德赛,一口气花了四天就完毕了。这其中既有个人阅读习惯的变化,又和文本的不同有关。《奥德赛》确实属于更激荡也更阴柔的作品。我记得木心先生在评论这两本书的时候将伊利亚特看做是阳刚,而奥德赛是阴柔的。确实,相比于伊利亚特,那种从一开始就是阿基琉斯的愤怒开篇,甚至征引神族相斗争的情节,奥德赛更有似于一条由远而近的河流,忽断未断的歌声。伊利亚特的场景是单一的,停战与开战,围绕阿基琉斯的愤怒的线索,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奥德赛辗转于不同的场景,每种对困难的克服都是奇幻的,不可思议的,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伊利亚特是直接切入,九年战争而取其最后几个月。奥德赛则从中间展开,铺陈了长远的回忆,然后继续向前。奥德赛也更贴近现实生活,丈夫归家未反,许多求婚者急切着要迎娶妻子。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奥德修斯要归家,阻止这帮无耻之徒的野蛮侵占。这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情节,关于奥德修斯怎么战胜那困难,关于怎么改行换貌把人欺瞒。人物则更是不同,伊利亚特的主角是阿基琉斯,奥德修斯是次角。而在奥德赛里奥德修斯是主角。我更喜欢奥德修斯,他符合我们一种精致主义的愿望,因为他是有勇有谋,不像阿基琉斯只凭借一身武力。奥德赛没有奥德修斯便不成奥德赛,奥德修斯的机智和奥德赛的情节是契合的。机智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狡黠,是一种手段,可以不那么光明磊落,但能够攻敌克胜。奥德修斯能够编造不同的谎言,因所处对象而不同,我想他在说这些谎言而试探妻子,父亲以及仆人的时候,既是紧张的亲历者,又是骄傲的智识主义者。他要通过那些谎言而剖开不同人心里的阴暗面,去查探孰忠孰奸。奥德修斯的妻子也不笨,她为了拖延时间,谎称给丈夫织裹尸布,这一织织三年,白天辛勤工作,晚上又用火把布烧了。这样的态度,可见也不是一般女子,她不仅是忠贞,她还有智慧。在语言上因为场景的不断变化,人和人之间的接触是非常频繁的,日与夜的交替也有许多。我记得在伊利亚特里荷马用的最多的一句是"黑暗蒙住了他的眼睛",异常古朴简单,而在奥德赛里多了"当早起的黎明,垂着玫瑰色的手指的时候",这无疑更加绮丽梦幻了。陌生人相见,问"你来自哪里?你父母是何人?你为何漂泊至此?"这种种问候牵动了乡愁者的心魂,它们来自陌生人,道出了无尽的往事。神在奥德赛里是交替出场的,因奥德修斯刺瞎了波塞冬儿子的眼睛,他不愿让奥德修斯顺利返航,后奥德修斯的伴友杀牛宰羊,惹怒了宙斯,于是宙斯用闪电炸毁了他们的行船,唯有雅典娜钟爱着奥德修斯,于他返航途中帮助甚多。雅典娜也以智慧而出名,她与奥德修斯的结合也是相得益彰。在神所青睐的众多凡人中,大概雅典娜和奥德修斯是最合得来的两位,因为他们在智识上是相互理解钦佩的。
回到希腊的底色。去年看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好似囫囵吞枣,大半是不懂的。他说希腊神话是一笔美丽的发昏的糊涂账。这做何解?当时我也似懂非懂。为什么是美丽得发昏呢?以我现在看来,神话都是发昏的,所以得其美丽。哪真有神灵?奥德修斯的妻子裴奈罗珮在谈到海伦时说到大概是因为神迷住了她的心智,所以她才会和帕里斯出奔特洛伊。其实不然,海伦出走恐怕和神灵无关,凭借着自己一腔热情,全然无顾于阿开亚和特洛伊间的战争。当人被这不可控的情绪牵引而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时,他感到悲哀,感到难自已的落寞,事情归咎自己吗?他迷茫,无奈,他觉得自身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所以有神灵。这神灵又不必是完全的道德楷模,他们也有情绪,有欲念,凌驾于人之上而与人又没什么根本的不同。所以这神要凭借自己的喜好操控人,人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把自己的情绪依托给神的。人间的无奈,人的悲剧都换化成了神的争斗和命运的捉弄。这神也有不能顺意的时候,命运是高于神的。神终止于命运,命运止于何者?止于无尽的悲哀。这悲哀,希腊人掩饰得巧妙,却不能完全盖过。神话的美好比在长满了虱子的人上套上了旗袍,美吧?可我就是一个乞丐。人活着挺无奈的,但好歹还能幻想,这幻想便是这旗袍。希腊神话在不掩饰悲哀的情况下运用了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所以是振奋人心的。发昏是什么?人是不自觉的,当他创造神话时没有经过反思的,完全凭借着直觉来。对也好,错也好,这之间是希腊人无尽的创造力。
《奥德赛》读后感(五):谈谈两个双标
这部分主要是讲特洛伊战后,幸存者奥德修斯排除万难从异乡返回,杀死那些妻子的求婚者们,与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团聚的故事。 与中性立场的《伊利亚特》不同,荷马的褒贬含义有所侧重,很明显看出他的情感偏向于谁,坚定了一个主角,并给了他主角光环。 因为较多地输入作者的情感,阅读的时候很容易便能察觉到作者的道德标准和观念,或者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 史诗清晰地表达了对男女不同的双标态度,荷马看女人态度与男人明显不同,与神体系中的女人也不同。 比如对男人和女人的双标。 先从海伦说起。 特洛伊战争是因为斯巴达国王墨奈劳斯的妻子海伦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而引起的。 一个女人的出轨为什么会引起战争呢? 当然,海伦这个行为就算摆在现在文明社会依然被不齿的,它严重伤害了作为丈夫的尊严。 但是迈锡尼时代下作为女人丈夫的尊严其实很值得玩味的。 贵族夫妇的一方或双方出轨是一种常见行为,大神宙斯就频频给各地国王戴绿帽子,海伦还是他这个行为的产物。 而墨奈劳斯同胞兄弟阿伽门农的老婆就有情人,并勾结情人把阿伽门农给弄死了。 然而海伦的行为拿到当今世界去评论,人们的言论中一定会含有另外一种声音,就是墨奈劳斯也不完全无辜。 因为婚姻是双方去经营的,出了问题多半不是一个人的责任。 海伦能够被帕里斯勾走,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墨奈劳斯的冷落和轻蔑,因为他的情人可以与东方皇帝的三宫六院相媲美,海伦空有绝世美貌却夜夜守空房。 但是那个年代的人不会去思考这些,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已婚男人去拥有情人和女宠是受到鼓励的。 所以妻子的忠贞是丈夫尊严的保障,丈夫的风流是他英雄的旗帜。 别说海伦跟男人跑路,就算循规蹈矩、恪守妇道之人还要接受社会质疑的眼光。 这得说到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了。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死里逃生的士兵开始踏上回家的路(当时雄赳赳气昂昂地去,特洛伊被攻陷了,但是这些人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在回来的路上能活下来都不容易,跟奥德修斯一路回的只剩他一个活着回到家)。 奥德修斯虽然最终安全回到了家,但是过程非常曲折,经历时间也非常长,长达十年,和战争的时间一样。 而十年时间里,有七年停留在神女卡吕普索的洞府里,与之过同居生活。 史诗描述了奥德修斯心中很轻易,虽然在洞府里好吃好喝,仙女在畔,但是时常思念家乡而终日以泪洗脸。 神奇的是,无论如何的伤心,伤心完了还继续与女仙巫山云雨。 后来在神的干预下,女仙终于把他送走了。 在返家的路途中,奥德修斯遇到很多妖魔鬼怪和恶神,在某海岛上,他又遇到神女喀尔刻,把他的同伴用巫术变成猪。 奥德修斯勇敢地上门征服了这位邪恶的女神,事后女神投怀送抱,同谐鱼水之欢。 反正这位“神一样的奥德修斯”无论去到哪里思乡和风流两不误,对所有女仙凡女来者不拒。 而另一头,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一心一意地守在深深庭院,足不出户,就连上门的求婚者也几乎不见。 饶是如此,奥德修斯还不满意,对佩涅洛佩疑心重重,即便回到家还假扮成乞丐来考验妻子。 用现代人的观点看,莫说佩涅洛佩心中生出放弃等待奥德修斯的念头没有错,就算她答应嫁给某位求婚者也在情理之中,起码她光明正大,并没有像爱神阿芙洛狄忒那样与同父异母兄弟阿瑞斯曲径通幽。 毕竟奥德修斯一去是20年,凡人一生能有多少个20年,凭什么要求别人守着活寡耗费光阴,而他在外却处处风流。 但是很显然,荷马没有觉得奥德修斯有什么不妥之处,睡别的女人理所当然,质疑妻子的忠贞也顺理成章。
还有的是对女神和女人的双标。 古希腊的女神是很自由的,事业、婚恋和兴趣爱好都随心所欲,这一点与同时代的东方神界很不相同。 东方的神,就算贵为神,他们依然受到规章制度或者道德规范的约束,婚姻大事也得遵从父母之意,而掌管的事情得接受上级安排或调配,如果渎职得接受律法制裁。 古希腊的则不然,他们尽管接受凡人的供奉,但决定怎么做只看宙斯的意思——而且不是因为遵守律法,是因为打不过宙斯而已。 在这样环境下的女神与男神是有同样地位的,男神能做的她们都能做,包括打仗和偷情等等。 比如雅典娜、阿尔忒弥斯、阿芙洛狄忒、赫拉等都参与了特洛伊战争,身为神妻的阿芙洛狄忒不但偷情,还偷情生了5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就是丘比特,成为颂扬的对象。 但是,在男女神性别平等的群神管理之下的古希腊大地上,凡人中男人和女人却有不一样的待遇。 凡人中的女人都在家里带孩子织布,或者等待着城池被攻陷成为别人的战礼,去到下一家带孩子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