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白驹读后感锦集
《守岁白驹》是一本由郭敬明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201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七八岁小四写的文字 看得我牙疼 高中看的时候觉得感同身受 现在只能感叹一句往事不堪回首
●郭敬明的文章有个特点,就是很喜欢提起这个说,那个说,缺乏独立思考的思想,也没有自己能拿得出手的语言风格,像是在和读者开玩笑,应时快餐文学。但通过这篇文章了解了郭敬明的犟脾气,尽管他是个相当都市化的人,也没有费过功夫去描写自然景物,可能对他而言,有些地方看看就好了,不值得大写特写。
●我觉得这是一本写郭敬明自己的书。他把他青春的那些年全都会聚在了这本书上了,从分班的思想斗争到高考的折磨,无不在这本书上描绘了出来。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我和他不一样,他高中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自己写的书给自己赚来稿费,而我高中正用自己的零花钱去给赞助他的书一点销量。很多人不喜欢他的华丽,不喜欢他描绘的奢华的场面。但是我很推荐他们读读这本书,这本书里满满的只有他青春时候懵懂的一切。青涩的爱情,迷茫的未来,苦涩的决定等等一切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或者是刚刚经历过的。没有一点点的奢靡,只有平平淡淡的生活,简简单单的过着属于学生的那段日子。推荐理由:“我们都曾青春过,过着这本书一样纠结又平静的人生”
●叫好的都是00后吧...
●借此书怀念那时无所畏惧又认真小心的自己,怀念自己的梦想,那些美好而无用的绚烂,哪怕盛放之后是衰败糜烂。
《守岁白驹》读后感(一):郭敬明jyypretty
很期待,也很喜欢。
能够非常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文辞用的很贴切,我很欣赏他的文采,文笔很好。
很期待,也很喜欢。
从初中开始就接触他的文字了,尤其是散文,我觉得写得非常好。
能够非常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文辞用的很贴切,我很欣赏他的文采,文笔很好。
《守岁白驹》读后感(二):在世间行走
这是郭敬明高中时写的,字里行间透露着稚嫩青涩。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词汇量很大,文笔很好。一件平常的小事,能扩展出很大的空间。总体还不错吧。
高中的生活,忙也甜蜜着。郭敬明把高中的生活,与我们一同分享。随着他的文笔,又重新体验了一下高中的生活。高中时候的忙,现在回忆起来,却透漏着丝丝甜蜜,很纯净。
我也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作家。我说出来了,能实现吗?
《守岁白驹》读后感(三):Truth Don't Lie。
我想所有喜歡小四文章噠朋友大多數都是因為他噠眞實。
小四筆下所記錄噠細枝末節永遠都是幸福背後噠些明晃晃噠傷痛。
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揭開我們心底最柔軟噠地方。
小四擅長噠是記錄青春。
我更喜歡看他高中時代噠散文。
因為覺得他離讀者噠距離好近。
所有人都是從那個時代走來噠。
無論是妳正在經歷還是正在囘憶。
書名守歲白駒也很貼切。
這些散落在歲月裏噠文字又被重新整理成集發表面世。
而它們都是守護和見證我們青春痕跡噠獨角獸。
那些眼淚和歡笑就隨著小四噠筆觸像海水倒灌般衝擊著我們囘憶噠沙灘。
留給我們噠祗有對生命噠飛逝噠感嘆。
《守岁白驹》读后感(四):值得思考
其实开始读的时候很头大的,可能因为心境烦躁。一直讲他的高中生活,从高一到高二,甚至觉得有无病呻吟的感觉。但是确实也有好的。我喜欢三篇文章,《一个人》《崇明春天》《消失的天堂时光》。好喜欢好喜欢。这三篇文章都是有关联的。《消失的天堂时光》本来读起也好没有意思,只是最后一句特别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生命中的灼灼桃花,我生命中的阳春白雪,你们在哪儿啊......”原来他所追寻的东西和我是一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高山流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些都是我们正在追寻的。他生命中的小许,小蓓。叶展,崇明。都走了,有的永远离开,有的再也找不见。我真的感到了一个无言的悲伤,真正的痛是喊不出声音的。而或许他的青春也从这里结束。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走了......我开始思考,假如有一天我所珍视的东西也离我而去,我该怎么办?可是我无论如何也思考不出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为了去思考这个问题都需要花好大的力气。书我看的好快,我每天带书只是为了能让我思考,不带书的话,甚至可以忘记。可是我没有思考出来。或许世间上就没有永恒,每一样东西都会变,所以我所珍视的东西我一定会拼命的守护,只为了不后悔。
《守岁白驹》读后感(五):请记得
其实,也完全没有必要去争得面红耳赤,去说什么这本书都是矫情,亦或是这本书很好很好之类的。
本来就是高中时写下的文字,本来就是回首之后才会发现略带稚嫩的文字。
就像你去宠物店,你看到一只灰头土脸的蜷缩着的小狗,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你就决定了,你要抱他回家,而不是那些光鲜的泰迪啊,哈士奇啊。然后你会被别人笑,你会说没事啊。同理,只不过这些文字只是属于适合他的人罢了。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和身边挺多人一样,很喜欢郭敬明的文章。上了高中,自然更多地注意于那些所谓的“更有价值”的书,《边城》啊,《了不起的盖茨比》啊,《围城》啊,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因为自己也知道到了读这类书的年纪,要去读懂它们了。
每天平平常常,做题,考试,直到有一天我不经意重新翻起了《守岁白驹》,心里是真的被触动了,因为我在书里看到了那个成绩顶尖,只有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总是在回家的路上带着耳机疲倦地听歌,半夜里做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做到想骂人想掀桌的自己的影子。这种触动,不同于那些旷世巨著带来的震撼或是人性的思考,社会的议论,而是一种,更细微更敏感的触动,就像是和镜子里的自己打招呼。
我可以今天读着他的美文明天照样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我可以现在用着感性的思维去为文章里的那个人深深地难过,也可以在稍后铃声响起后用理性的思维去解一道道物理题。这不矛盾。
郭敬明的书很多的主题是关于青春的,这是每个人生命里都要经历的。而区别就在于,你是怎样过完这段时光的,有些东西,只属于心思细腻的人,而不是有些人认为“这tm写的是什么东西,太矫情了”,然后开始发表“见解”,各种议论,批评。其实两类人都没有错,阅历不同,感受不同而已了。
很多东西是不分对错不分好坏的,就像公车让座,就像欣赏民谣,只是该懂的人自然懂,不该懂得人永远不会懂。
也许我现在写下这些话,在参加了工作,在我奔波于生活之后回首会觉得很可笑,但是这段时光的微妙心情,我是希望自己不要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