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写作重建自我》读后感精选
《用写作重建自我》是一本由黄鑫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写作重建自我》读后感(一):前言
看了老师的新书前言部分,看到“我扑通一下,掉进命运的大坑。身体垮掉,事业停滞,感受丧失…人生负面的遭遇,几乎一起发力,把我摁在坑底”我哭了,止不住泪涌。佩服老师的勇敢之余,更多的是对苦难深深的共鸣。在他人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同样的命运,我在为自己而哭泣。也许,每一个人都在苦难中,无一幸免,只看你有没有去发现它。
《用写作重建自我》读后感(二):在书写中疗愈
从看黄老师的《让文字在指尖流淌》开始,加入黄老师的课程,轻松地开启自由书写。本以为书写是个“刻苦”的过程,没想到就这样轻轻松松走过来近一年光景。
书写让我照见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潜意识流淌,也当我对自己有个更加清晰的解读。似乎变得轻松了,所有的灵感和创造力就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真的是非常感谢。此书中的写作方式在课堂上也都一一写过,真的是非常好的疗愈过程!就像黄老师说的: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作家。我想,人人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写作来构建一个新的自我,开启生命的另一扇大门。
《用写作重建自我》读后感(三):在写作中开出自我之花
这不只是一本让你读起来大呼过瘾的书,而且用起来也极为方便。你不需要多么专业的心理学背景,也无需多么深厚的写作功力。是的,写作不是高不可攀的手艺,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更是一本操作性极强的写作手册,它像一个引子,为你提供一种写出自我的可能。书中的每一个练习都是在心理学支撑下的精心设计,从自由书写到个人散文,直至家族回忆录写作,你会发现凐灭在日常琐碎中的自己向你走来,那个你期待与之亲密相拥的真实自我,渐渐显现。同时,你也会由点及面,看见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看见家族中的病毒和英雄故事,更好的帮助整个家族代谢创伤,惠及子孙后代。快开始吧,借由这本书,写出你的故事,写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本书定位非常精准,只有这样定位精准的书才能够吸引“狂热粉丝”,因为这是他们的刚需。我所理解的这些狂热分子画像:
1、女性,30+
2、生活遭遇问题
5、需要榜样
作者黄鑫在开头介绍了13年前的自己,生活过得一塌糊涂,没人疼,没人爱,落魄不堪。而现在写了五本书,成为心理学专家,成为通过写作解决自身问题的引航者。于是乎,多年前开了写作课,用写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得很棒。
通过写作,你有那么多的精彩故事献出来,那么深的思念情感表达、倾吐出来,那么多的思想信念传递给他人。当你完成当天的工作量,那一天就是幸福的一天;而当你写出作品后,你开始对自己有了一些自信,曾经的失落和被拒绝感都得到了补偿,你的自我评价大幅提升,自我怀疑和自我羞愧得到缓解,你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心情更加平静,更爱你的家人和这个世界。
自我重建:
第一部分“觉察·看见”,是自我重建的起点。
第二部分“探索·遇见”,是重建自我的路程。
第三部分“和解·发现”,是重建自我的抵达。
写作治疗有四大工具:自由书写、检查分析、入兴贵闲、作品疗遇。
自我书写充分利用潜意识宝库,使写作不再困难。一个人写作所使用的素材,根本上只有自己的记忆和想象,无论你花多少时间观察外界,真到写的那一刻,调用的还是自己内在的记忆和想象。所以,学会理解和运用潜意识,才是你学会写作这门手艺的诀窍。而自由书写,尤其是清晨的自由书写,是充分利用潜意识的最好方法。
自由书写帮助你擦掉虚假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模糊,呈现出自我的真相。
价值观在人的内心而不在外表,自由书写引导你向内,看清你真正的目标和梦想,看清你的价值观,进而守护自己的价值观。
当人在书写时,会凝神专注,内心越来越平静,烦恼和伤痛都抛到了一边,不知不觉进入心平气和的状态。
在写作的道路上,几乎所有的“”头号敌人,都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评判。
写作处理情绪五个步骤:
第一步:书写表达。
第二步:看见理解。
第三步:反观自我。
第四步:接纳处理。
第五步:引导写作。
疗遇小组深层思维要点:
1、写作治疗的核心在于抒情;
2、“真·诚”是写作与治疗的首要条件;
3、最大的写作技巧是“共情”;
4、对作品共情而非评判的态度是作家成长的关键;
5、完成的作品与创作的过程同等重要。
在任何一个我们曾经经历的事件场景中,身体都是在场的,在场的师恩替必然会有各种感受和反应,身体存储了那些感受和反应。
写作需要感官细节来做身体和心理的连接触点,记忆存储在感官细节里面,而不在抽象概念里。感官细节作为你身体的记忆,是你的写作可以深深信赖的起点,它比你的意识写作更真实可靠,也更长久。找到这个写作支点,就可以跟随记忆,让思绪自由流淌。
写作治疗是我知道的最省钱和简便的方法,只做这些基本练习,就能带给你人生的改变。而你最奢侈的付出,就是时间和坚持!
如果你在展示,就是让人物自己说话,作者的权力很小。而如果你在讲述,则是作者在不断说话,说出来的话,通常是一些头脑层面的评判,作者看似权力很大,实际上写作能力很弱。只有让人物自己说话,“展示而非讲述”,才能带给读者感同身受的体会和共鸣。展示感官细节可以引领读者进入故事当中,而不像阅读较为抽象的文字那样无关痛痒、隔岸观火。
“伤疤实验”告诉我们:人是按照自己的自我意象去行事的。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被批评、贬低,那么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有瑕疵,丧失父母之爱的威胁让孩子非常恐慌,为了获得一个欣赏的眼神,孩子开始扭曲自己本来的面貌,来迎合他人的审美和评判标准。
写作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家庭的问题,还可以让一个大家庭更加和谐。
写一个家族故事,非常有意义,也是一项大工程,或许还能够发现出乎意料的许多事情,作者就发现他大伯给他爸爸写的数十封信,那是战争时代真实记录,真实感想。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近几代并没有“大人物”出现,也不会有显赫的背景,如果想写更久远的前辈们,资料也很难找到。
但可以考虑年老的时候,写回忆录的著作,说实话许多年前我就做好这样的计划了,所以也一直蛊惑那些曾经取得过成就的老年人,时不待我赶紧行动啊!
家族回忆录例文
《一生缘》
作者:张健忠
我和她的相识来源于一次美丽的邂逅,那是23年前一个夏天的下午,手捧着一束鲜花,裤脚开叉,狼狈不堪,刚刚失恋的我敲开了亲家的门,开门的是我堂姐的小女儿,读高中,笑容挺好的。进门的一刹那、我感觉眼前一亮,屋里站着一位笑容可掬的女子,长发披肩,苗条该凹的凹、该凸的凸,大而圆润的屁股勾勒出青春的美丽。“好一个美丽的女子!”我心里暗叹。
“阿东,你的同学啊?”我问道。
“不是,是君姐。”阿东笑着回答,“她刚中专毕业,想出来找工作“佛山大把啦,想找什么工作?”当时在佛山工作的我试问道。
“还没定啊,就是看看。”阿东回答。
“佛山大把,要不帮她找一个?”我说。
阿东回答:“好啊!
一个月过去以后,我又到了深圳,还住在我亲戚家,又碰见阿东和那个叫“君姐”的俊俏女人。
“健舅,你不是说帮君姐介绍一个工作吗?”阿东见我就问。
“啊?我只是看见靓女,随口说说而已。”我回答,“如果需要介绍,那我回去真的帮她找一份,有朋友开公司或者在其他单位,应该没问题。”我认真起来。
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个“君姐”为人正直,谦恭柔和,在班上还是班长,人品那是杠杠的,特别是听说堂姐夫帮她介绍的工作是给一位私人老板当秘书,要随同出差……那怎么行,股英雄救美的豪气油然而生……
那天晚上,我发现“君姐”在灯下写着什么,便蹑手蹑脚地过去探头一看,是写给她妈妈的信,信中写道:“我今天碰到一个人,我觉得他很有能力,说帮我介绍工作……”
那不正是写我吗?为了这份信任,我该好好帮她介绍一份工作,我暗下决心。
回到佛山,我跟朋友交谈起找工作的事,刚好我朋友的公司就需要人,做内勤,负责办公室内务,接接电话,工资400元。后来金城大酒店又需要收银,工资1200元,但是要上夜班。
通知、就业,一切都来得很顺。在过来的第一天,我带她到我单位分给我的房子,三房一厅,我问她:“我住三房一厅,随你要哪个房间,免费。”
“我不能要,会给妈妈骂的。”阿君怯怯地说。
外出租房间,租到的单间太小了,小到铁架床放直就不能放桌子,打横放铁床就放不下。于是我载着铁床回单位,锯开、焊接、焗漆,重新锻造一张能打横放的床,大功告成。房租200元,去了一个月收入的六分之一
跟着就是我载着她吃遍佛山。一个汤馆,菜牌上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吃力只为讨好”,下联是“货真不妨价实”。那汤,真是靓,不过价格在当时也算不菲,12元一盅。
我们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养育后代,而今走过了23年,其中酸甜苦辣都尝过,而今“五子登科”,我也觉得挺幸福的。
《用写作重建自我》读后感(五):“从无名高中生,到国内写作治疗开创者,是文字开启我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01 拥有世俗上的成功,就会快乐吗?
为了赚钱,18岁的她刚刚高中毕业,就一股脑地扎进了社会。女孩做过导游、服务员、服装导购、博物馆讲解员……还开过一间小小的精品屋。没过几年,20多岁的她,靠期货交易赚了大把钞票。可以毫无忌惮地打飞的去北京逛燕莎,也可以坐出租车帅气地不用司机找零。但是,她不快乐。
机缘巧合下,她考入南京大学作家班,进入报社工作,升职为部门主任,每天接受众人的奉承。
每个人都羡慕她的成功,可是她依旧不快乐。身体出了问题,夫妻情感淡薄,亲子关系紧张,别人眼中的艳羡,只是她内心的苦涩。
万般无奈下,她尝试用写作疗愈自我。这也是这本《用写作重建自我》一书的缘起。而这个“她”,就是被称为国内写作治疗开创者的黄鑫。
02写作疗愈,遇见“奇迹”
有的人写作,是为了名气和金钱,而有的人写作,只是为了通过文字宣泄情感,“自娱自乐”。
《用写作重建自我》一书,就是后者的“实践指南”。
黄鑫是国内写作疗法的创始人,通过“心灵写作”的方式,发现自我、悦纳自我、接受自我,进而发现别人、悦纳别人、接受的过程。
写作疗法的精髓,是为了自己而写,并非是出于其他的目的。所以,与其说它是一种写作方式,不如说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手段。只要你会写,就能进行写作疗愈,重建自我。
也许你会不屑一顾:这也太夸张了吧?写字能进行治疗?不会是骗子吧?
这还真不是,写作疗法在国内不被大众熟知,但是它发源于国外,并得到了可喜的结果。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教授James Pennebaker创立“写作疗愈法”(“Writing to Heal”)。这个疗愈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尝试在接下来的四天,每天花20分钟,尽可能写下“童年时期遭受的伤害、写下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的情绪/想法,以及它们是怎样影响你现在生活”的之类问题。
测试者为50名学生,共分为2组。一组是写下自己的早年创伤经验,而另一组只是写下每天发生的琐事。
6个礼拜之后,奇迹发生了:
写下自己早年创伤经验的那组学生,相对来说更加开心,免疫力更高,去医院的频率也更少。03 用写作重建自我,用自由书写唤醒内心
“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 ——巴金”作为国内写作疗法的第一人,黄鑫将“写作疗法”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2015年8月开启第一届写作治疗班开始,到现在帮助不计其数的人,用写作拯救自我,这一路,其实并不轻松。
但是她坚持下来了,并把自己的心得都写入了《用写作重建自我》里。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觉察·看见”,是重建自我的起点。 这一部分属于“表达性治疗”,教你运用自由书写,打破心灵的枷锁,破壳而出一个更加强壮、明净的自我。 第二部分“探索·遇见”,是重建自我的路程。 第二部分属于“表达性治疗+指令性治疗”,教你完成主题明确的诗歌和散文等创作,深入探索自我。 第三部分“和解·发现”,是重建自我的抵达。 第三部分带你开启家族回忆录的创作。通过梳理自己的来路和去向,从家族的血脉浓情中,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完成这一部分,重建自我的工作才算圆满。对于刚接触写作疗法的你而言,我更推荐仔细阅读第一部分,学会用”自由书写“的方式,抒写内心的伤痛,进行自我疗愈。
下面,我就结合个人经验,带你领略“自由书写”的魅力。
04 学会自由书写,开启你的疗愈之路
为什么要进行自由书写?
或许,你也有这样的境遇:
工作上被同事甩锅,看似没有伤筋动骨,但时间长了,总会让你感到疲惫不堪;
生活中被琐事缠身,看似都是小打小闹,但经年累月,压力总是如影随形;
情感上要么空白到落寞,要么和爱人“相敬如冰”,波澜不惊的潮水下,只有无力感在腐蚀内心。
在人前,你还是那样笑靥如花。但是私底下,你就会莫名感到悲伤、难过。内心的不快,很难用具体事情描绘,但是憋闷的、无力的、抑郁的,很难和别人诉说。
不如拿起笔,从此刻开始“自由写作”!
如何进行自由书写?
一支笔、一张纸(或是用电脑)、一颗想写的心,足矣!
只要每天早晨起床,什么都不想地写上15分钟,写就是了。
自由书写的关键,是潜意识,而不是意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清晨刚刚苏醒时,就选择进入自由写作的状态。因为此时心里防御最弱,潜意识活跃,就任凭思想任意驰骋,抓住意识中的吉光片羽,快速轻松地记录下来。
伴随着每天的自由书写,你释放了压抑许久的心理压力,会越发相信自己的直觉、品味、鉴别力,你的个人特色逐渐显露出来,那些发自内心的“我不喜欢那样” 、“我觉得这个很好”挂在你的嘴边,你越来越爱说真话,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加勇敢。在自由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自由书写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帮助你处理自己的情绪。
具体来说,处理情绪共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书写表达,把情绪写出来。
你只有先处理情绪,才能解决问题。用书写纾解压力,是我们面对自我的第一步。
第二步:看见理解。
当你把情绪宣泄出来,才能看见它们、接纳它们。比如约会时,恋人迟到了。你内心就算不快,为了不影响关系,也只能憋到内伤。
通过自由书写,你记录下自己的愤怒,并发现自己真正愤怒的原因,是不被人重视的失望。
第三步:反观自我。
通过书写,你回溯自己的过去,是否自己曾在早期遭受过同样的境遇?
第四步:接纳处理。
试着接纳你的情绪,学会用客观、理性的姿态,来处理令你不快的事件。
第五步:引向写作。
情绪是推动写作的内驱力,把你的情绪,导入写作,转化成创意过程和作品。
05在写作面前,人人平等
如果有人觉得我的文字有治愈性,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是一个爱记录的好病人,写作是我自我疗愈的一个重要法门,我写下的不过是我自己的治疗方案罢了。所以我一直很想跟那些喜欢我文字的朋友们说,你好病友,很高兴认识你!——扎西拉姆·多多说到底,写作其实是一种很私人的方式,韶光变幻如苍狗,汲取过往,温暖余生;写作更是一种自我疗愈,这世间的聚散离别,我们无法左右别人,能抱紧的只有自己。
在写作疗愈领域,美国的娜塔莉·戈德堡曾出过一本畅销书《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在书中,娜塔莉将写作视为禅修,比如学会活在当下,懂得善待自己,学会自我觉察等等。
而这也与本书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
只有与自己的身体友好相处,创伤才能够恢复,而友好相处的前提,是在身体上的自我觉察。写出来就是把痛苦由“附骨之疽”的状态扔到外面来了,你的痛苦暴露于外,你与往日的痛苦回忆有了距离,更加容易看清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样貌。 只要你坚持自由书写,痛苦就会减弱,身体的状况也会随之改善。所以说,《用写作重建自我》更多的像一本心理学的自我救赎手册,它教会你依靠写作的力量,对抗童年创伤,战胜心魔。
是文字,给了我们自我疗愈的能力,发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在写作中,我们洞见了内心,让情感肆意流淌,带走过往的不幸与哀伤。
就让我们在《用写作重建自我》中学会将情绪泄于指尖。
“我的样子是文字的倒影,我的文字流淌自内心的圣湖,裸露我昨日的伤疤,在书写中绽放成花。”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