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 尹鸿:在传承中创新 锻造时代经典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 尹鸿:在传承中创新 锻造时代经典

2020-07-03 11:15:10 作者:尹鸿 来源:人民日报文艺 阅读:载入中…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 尹鸿:在传承中创新 锻造时代经典

  核心阅读

  继承是为了发展转化是为了创新,传统只有在通向未来道路上才会永不干涸

  青年创作者已经走在转化发展的路上,也有更多读者观众用户不仅成为文化接受者而且成为新的文化创造者我们,中国文艺的春天必将更加百花盛放姹紫嫣红

  兼容并包基础推陈出新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彰显着中国人素有的文化自信。中国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无论是时间的绵延还是空间广阔,都注定了中国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影响力

  近代以来,中国人选革故鼎新,立足中国国情,对现代文化、现代文明兼收并蓄,走上新的文化建设道路。无论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这样的文学家,还是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这样的画家,无论是萧友梅、刘天华、冼星海、聂耳这样的音乐家,还是蔡楚生、郑君里、孙瑜、费穆这样的电影人,他们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现实土壤,又开放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从而成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为世界文化提供“中国之声”,也为百年中国带来共同的艺术记忆精神滋养

  回头望去,无论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还是汉唐时期的盛世雍容,无论是现代中国新文化风起云涌,还是改革开放至今的文艺春天,这些中国文化黄金时期,都是在百争鸣百花齐放环境中,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融合创新的结晶。摒弃东施效颦模仿超越刻舟求剑守旧才能具有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努力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迎来真正的文化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小说、影视,还是音乐绘画,不论是近些年的《三体》《湄公河行动》《西游记大圣归来》《琅琊榜》《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还是各种国风音乐、国风漫画流行,都体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点们既不是简单照搬外来文学艺术的观念形态样式手法,也不是原封不动袭用传统文化的价值审美,而是植根下、植根现实、植根当下现实中人们情感体验,既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文化的特点,也体现现代人类文明、人类文化和人类艺术的共性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转化发展优秀文化,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文艺

  从这些历史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文化艺术的杰出成就,那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案例,大多会体现几个共同特点:

  第一,基于当下中国现实。任何传统,都是曾经的现在;任何经典,都是人们对当时时代的回应生活永远是艺术创新的源泉。任何伟大的、杰出的艺术,都是对其时代现实的一种审美反映,其中既包含了对“事实如此”的生活写照,也包含对“应该如此”的生活渴望;既有对现实已然性的认知,也有对历史必然性的展望。传统不能替代文学艺术对现实观照,经典也无法成为文学艺术介入时代的先验预设。生活之树常青,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转化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说,都必须遵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规律。我们今天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鹿原》、莫言的《红高粱》,虽然其描写的并不是“当时”的社会生活,但反映的恰恰是当时人们对生活现实和社会文化的思考,其厚重的生活质感,富有中国味道的语言符号,深刻的思想内涵,共同造就了其当代文学的经典地位。

  第二,基于时代主流价值观。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轨迹;而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需要不同的价值体系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转化和发展的时候,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观,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时代经典。几年前,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之所以在古装剧中让人眼前一亮,在于它表现了以梅长苏为代表的一群有正义感的“英雄”,追求正义和公平,超越宫斗的主题走向,人性的光辉使这群性格迥异的正面人物成为今天青年观众中的英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价值体现,从服装到建筑,从美术到音乐,这部电视剧处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韵致却毫无陈旧之感。近年来,我们从《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庆余年》等影视剧中,看到时代主流价值观的自觉表达,从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中,看到传统文化元素有了现代文明的风采。

  第三,避免复古和崇洋两个误区。正是基于立足现实、立足现代文明这两个基点,这些作品都自觉防止对外来文化“全盘接受”误区,也避免走向不加分辨沿袭传统的偏向。历史上面对复古之风,有识之士提出“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是,不必循旧”,正是在这种文化自觉推动下,才有了中国文化一次又一次的吐故纳新,创造出鲜活的诗三百篇、优秀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四大古典名著。我们今天应该更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应当在新的文艺创作中发扬光大。相反,对传统文化中那些有明显时代局限甚至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糟粕则要自觉抵制。发展当代中国文艺,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同时反对“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避免“食古不化”和“食洋不化”。事实上,无论是中国风音乐,还是近年来流行的国风漫画、国风音乐,都能看到中国文化精神中具有当代世界共享价值的内容发扬光大。

  第四,具有面向未来的突破精神。我们生活在传统之中,让传统生生不息地奔流,当然不是要回到过去。继承是为了发展,转化是为了创新,传统只有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才会永不干涸。没有哪种活的艺术是静止不变的,具有面向未来、不拘成规的突破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流浪地球》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国产科幻电影的突破,更在于它是中国电影世界观的突破,使观众从习惯于“往回看”的古装大片转向“向前看”的科幻大片,因而具有标志性意义。以更具建设性的态度包容鼓励这类突破性创作,才能真正实现文艺繁荣的梦想。当代中国文化的浩然正气必将体现在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解放之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归根结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尊重生活的“活水”、时代的“活水”、创造的“活水”,让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这“活水”中融合。近些年,一些优秀网络IP的出现和影视改编,一些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又具有现代时尚和观念的漫画、游戏、音乐,已经开始透露这种鲜活气息,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特别是青年创作者已经走在转化发展的路上,也有更多读者、观众、用户不仅成为文化接受者而且成为新的文化创造者。我们相信,中国文艺的春天必将更加百花盛放、姹紫嫣红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