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这次真把我看哭了!
01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
7月20日,王家坝闸水位到达29.75米,已超过保证水位,汛情紧急。
开闸,王家坝一片泽国,可减轻上下游的汛情压力,
7月19日,开闸前一天,在所有人还在熟睡的时候,王家坝蒙洼蓄洪区的2000多名群众紧急撤离。
一位大爷,怀里抱着一只大鹅,后面还跟着一群,这也许就是他全部的家当。
凌晨两点,当地居民收到撤离通知后,就下地抢收庄稼,能抢收一点就损失少一点……
还有赶着牛羊上路的群众,这也许就是他们今年全部的指望。
7月20日上午,在所有人安全撤离后,王家坝开闸蓄洪。
一位乘坐救生艇离开的姑娘,望着被淹没的家乡,哪怕在镜头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
然而,王家坝这一开闸,影响的绝非仅仅只是出于低洼地带的2000多人。
王家坝开闸十几个小时后,下泄的洪水淹没蓄洪区的4个乡镇,77个地势较高的庄台变成一个个水中孤台。
庄台之间犹如孤岛,需要乘船才能通行,对于他们来说,保得住住的地方,却保不住自己的农田。
你知道吗,建坝67年以来,王家坝已经开闸蓄洪16次了,
尽管如此,他们毫无怨言,扛下了一切。
大妈说,有啥,没事,俺们有胆量。
大爷说,舍小家顾大家,淹了就淹了,再种。
在消防员的帮助下,众人辗转水路一个小时,最终才将老人送回蓄洪区的老家。
试问又有谁愿意将洪水引入自己的家中?
但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当地口口相传的王家坝精神。
他们背井离乡,是为了更多人不必背井离乡。
他们把洪水引入自己家中,是为了洪水不会冲进更多人家中。
而在王家坝开闸蓄洪后,安徽省先后启用6个行蓄洪区,降低淮河干流洪峰水位0.2-0.4米,为上下游地区有效减轻了汛情压力。
安徽人付出的这一切,我们不应该忘记,更不应该只有新闻下寥寥几十条的评论。
欠他们的热搜,也该还了!
02
基辛格曾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最好。
入汛以来,包括安徽在内,中国多地面临洪水威胁,洪水所过之处,满目疮痍。
然而,在骇浪滔天的前线,始终有这样一群人在为我们拼命。
他们在堤坝上立下军令状,人在堤在,誓与堤坝共存亡。
为了搬运沙袋,他们从早上到晚上,手臂被晒成了烧红的铁板,甚至是生生被晒出了水泡,
为了堵住缺口,他们每天要在水中泡上十几个小时,直到双脚泡得丝毫血色都看不见,
为了加固堤坝,他们的手黑了、破了、粗糙了、长茧了,却没有丝毫怨言,
抗洪物资压弯了他们的腰背,那就猛吸一口气,再冲一次锋。
累了乏了,那就用泥水洗脸解乏。
全身泥泞依然奋力冲向前方,筋疲力竭依然没想过退缩,
中暑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我的沙袋还在不在?”
洪水肆虐之际,中国不仅有最好的老百姓,还有最好的人民子弟兵。
然而,在这些冲锋的背影里面,有这样一群人,年龄最小的不过18,年龄稍大的不过才20。
他们脸上尚未脱去稚气,肩上早已扛起了家国重任。
00后火箭军战士花猛,天气闷热加上严重脱水,让他中暑晕倒在堤坝上。
结果,刚休息一天,花猛就跑回了前线。他说,不能因为一点小问题,就不上前线。
00后武警官兵王润妍,为了加固大坝,一个晚上就磨破了8双手套,手掌上硬是磨出了又硬又厚的老茧,
去年刚入伍的诸葛家伟,在清淤时被石头划伤,明明眼里有泪,口中却说,
“解放军不能怕疼,要是我们也怕疼,还怎么去保家卫国呢?”
都是肉血凡胎,怎么可能不疼呢?
不过是因为身后是人民和家乡,哪怕再苦再累也要上,再疼也不能哭。
可是,穿上军装,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军人,脱下军装,他们只不过是父母眼里的孩子。
19岁的安徽武警战士叶立滔,在转移群众时偶遇父母,再坚强的他不禁泪如雨下。
一位抗洪战士的妈妈去驻地看望孩子,上一句还对孩子说加油好好干,下一句就哭得泣不成声。
他们不过还是一群孩子,在本可以选择舒适的时候,毅然为了国家和人民冲到了最危险的地方。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军人为什么优先?
希望以后不要再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了。
03
有句话说,中国人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在洪水来临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现役军人,没有身穿军装,依旧走上了抗洪最前线。
在江苏,一家老兵烧烤店因为停业火了。
在他们的大门上写着11个大字,“我们抗洪去了!等我们回来!”
在江西,刚退伍一年的张泺知道鄱阳湖汛情紧张,特意跟公司请了假前往抗洪前线,“洪水啥时候退我啥时候走”
记者问他是不是要扣工资,他说,“没事的,这些都是小事,国家的事才是大事”
哪怕退役多年,依然不忘当初退伍的承诺:若有战,召必回!
谢谢你,老兵们。
除了老兵外,那些平时跳广场舞的婆婆、阿姨也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江西万年县,52岁的姜琴每天做1000个包子,亲自给堤坝上的子弟兵送去。
战士们边吃边说,这是妈妈的味道。
在湖北黄冈黄梅县,一位女教师趁着官兵在堤坝上抗洪时,偷偷来到他们宿舍给他们补起了衣服。
一针一线,全部是她们对人民子弟兵的感激。
当然,抗洪前线上同样少不了90后、00后甚至是10后身影。
在湖北武汉,有一位90后女孩汪晗,98年洪水的时候为解放军所救。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是志愿者,如今洪水肆虐的时候,她又报名成为一名堤防巡查志愿者。
她说,22年前,人民子弟兵救了我,如今该轮到我们站出来守护家园了。
7月10日,江西江洲发了一封家书,号召乡亲回家抗洪。
00后大学生李文欢和徐欣收到“家书”后,也毅然踏上返乡抗洪。
“我们成年了,可以保护家园了”
还有,昨天在合肥,7名小学生自发来到堤坝帮子弟兵装沙袋。
其中一名少年说,想为国家做贡献!
这就是中国青年、这就是中国少年,抗洪,算我一份!
什么叫后浪,能够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这才叫后浪!
中国人有句老话,多难兴邦!
每次灾难来临,我们都能看到中国人史无前例地团结起来。
因为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珍贵的东西了。
04
对于很多人中国人来说,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上半年抗疫,下半年抗洪,2020年,太难了。
可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见人性的光芒。
而那点光芒,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它关乎奉献、关乎牺牲、关乎团结一心,关乎众志成城……
我们依靠它已经走过太多的劫难,相信这次我们也能够挺过来。
黑夜再长,总有天亮的一天,暴雨再大,总有见彩虹的时候,
点个在看,谢谢安徽人,也谢谢那些一直在付出的人们,
点个在看,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愿我们的抗洪战士平安归来!
猜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