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童谣是灯塔,走多远都能带人回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童谣是灯塔,走多远都能带人回家

2020-08-20 18:01:50 作者:陈拾语 来源:女友传媒集团 阅读:载入中…

童谣是灯塔,走多远都能带人回家

  女友传媒集团

  始终关注美好生活

  蓝蓝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

  《隐秘角落大火之后,配乐《小船》在洗脑之余,也被染上惊悚色彩,被网友称为“ 2020 年度恐怖+上头童谣”。

  其实,除了为剧情服务的“暗黑”版,更多时候回荡在我们记忆深处的童谣,是纯真美好的温暖,和亲切无比的乡音

  今天,就和“女友”走进“寻谣计划,和发起人小河一起,音乐通道,来到民间重拾记忆深处的旋律

  丨“寻谣计划”每到一个地方,只做一件事,就是收集本地老人们记忆里的童谣,并将这些童谣用小型音乐会形式传唱出来。

  感谢本文作者陈拾语

  01

  狂风暴雨落下来

  东南角万顷枯苗救活来

  2020年7月4日,小河在上海黄浦区的一个老电厂露台举办了“寻谣计划”海上寻谣的第三回现场音乐会。

  上海已进入梅雨季节,江风有些潮湿,它们划过江面的波痕,扑面向小河。小河身材消瘦黑衣黑裤,脖颈间挂一条橙色毛巾,和乐队一起调试设备

  孩童们在乐手乐器间奔走嬉戏,露台上观众们拿着歌词本在长椅坐定,露台下江面上游过一艘游船,船身涂鸦着五颜六色的“寻谣计划”。

  小河拿起话筒说:“今天,参与这个活动所有人声音,我们都会存起来,记得此时此地,我们,在一起。”

  语毕,他请出80岁的倪明生,倪老爷子身穿淡蓝色衬衣干净整洁,抬起一只手,准备唱一首已有百年历史的青浦山歌《救枯苗》。他调整呼吸,提起嗓子,用青浦话开始唱:“狂风暴落下来,东南角万顷枯苗救活来。东北角上乌云阵阵来,西北角上乌云推起来……”

  老爷子每唱一句就会停下来让大家学一句,人们摆动着身体,不管会不会说青浦话都用同样的音调跟着唱,在没有歌词的唱腔时,老爷子会重复几遍,纠正转音转得不对的地方。几度调整后,他和现场所有人完成了这首山歌的合唱。山歌结束时,说唱音乐人小老虎还给这首歌加上了一段即兴rap作为结尾。

  天空开始滴落点点雨滴,这场雨从倪老爷子的歌里,落到了观众的眼睛里,闪烁又流下。

  倪老爷子演唱时,小河一直怀抱阮琴,时不时充倪老爷子的听众,时不时为歌曲弹奏几个音伴唱……做“寻谣计划”,小河很少上台同唱,主角是这些传唱老童谣的老人们,他只是虔诚的听众、真实记录者

  02

  卢沟桥,卢沟桥,卢沟桥上走骆驼

  桥上驼铃叮咚响,桥下芦花一片白

  

  2019年,小河受邀在老北京的一座四合院创作一个有关音乐的展览,在四合院里,他感到一窗一梁都在发出时光回响。他突然想到,人与人可通过音乐发生联系,那人与时光也可以,他决定开始做他很早就想尝试的音乐主题——童谣。

  小河把目标定位在各大文化区域,向65岁到90岁的老人收集他们幼年歌唱的童谣。这些老人们的孩童时期正是解放初期,在当时物质匮乏的社会背景下,童谣质朴天然,寄托着人们淳朴的希望和勇气。

  “寻谣计划”开启时非常艰难,小河聚集了一个小团队,每天在公园里与老人们套近乎,引导他们唱出童年的歌曲。听到的歌曲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可用,当小河找到第一首童谣 “卢沟桥”时,“寻谣计划”已启动半年。

  当时,小河在北京一所公园里跟老人家们搭讪了一下午,依然毫无收获,在他准备回去的时候,遇到了79岁的何大爷,他唱起了《卢沟桥》。

  “卢沟桥,卢沟桥,卢沟桥上走骆驼。桥上驼铃叮咚响,桥下芦花一片白……”何大爷唱完,笑得像个孩子,而小河在一旁强忍着泪水。整首歌节奏明快,歌词非常有画面感,小河仿佛听到了驼铃清灵的回响,看到了桥下白茫茫的芦花。

  后来,何大爷还跟小河唱起了另一首歌谣《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歌里唱“今年最后的夜晚,让我们尽情地歌唱,歌唱这最后一夜,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何大爷回忆,那是一年过年的夜里,老师带着学生们生了一堆篝火,他们围坐在火堆旁,老师就教他们唱《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大家嘻嘻哈哈地唱,老师开玩笑说:“过了今天,咱们都长大了一岁,谁都占不了便宜。”

  何大爷至今忘不了那个场景,每当他唱起这首童谣,依然可以看见那一张张稚嫩笑脸,回味那位老师在他心灵深处留下的美好记忆。小河感动得几乎落泪。

  在北京,小河团队一共寻访了100位老人,最终挑选出13位老人,小河团队在北京的老胡同里举办了5场现场音乐会,老人们与年轻的听友们一起唱老人们记忆里的12首童谣。

  03

  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

  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

  

  结束北京的“寻谣”工作后,小河带着团队去了杭州。

  有一位老人的孩子联系到了小河,让他去杭州最好的老年公寓“随园嘉树”寻谣,那里住着很多年轻时做学问的老先生,小河在老年公寓遇到了梁文海爷爷。

  梁文海爷爷唱了首《秋柳》,小河听到后震惊不已。梁爷爷还凭记忆写下了《秋柳》的词: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想当日,绿荫荫,春光好。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风凄凄,雨凄凄。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

  这首童谣是8岁的梁文海爷爷在中学的音乐课上学到的。上世纪初,新式学堂里很重视音乐教育,所以特别开设了乐歌课教乐理,学习用的很多音乐是从西方的宗教音乐中选择旋律,再由国人填词,小河查到《秋柳》的旋律就是来自美国作曲家写的赞美诗《In the Sweet by and by》。

  梁文海爷爷说《秋柳》的填词人是李叔同。李叔同的《送别》广为流传,《秋柳》与《送别》在语言风格上非常相似,虽然无法确定作者到底是不是李叔同,但小河觉得这并不重要。

  他说:“《秋柳》不像传统的儿歌,它的词不可爱,非常简单有力,甚至有些悲壮,像是秋天给人的感觉,那种生命中有一点点小遗憾的情绪,告诉孩子们世间不止有欢笑,也有悲伤,这也是他们必须了解的情感。”

  在杭州站的“寻谣”音乐会上,小河邀请莫西子诗等音乐人来排练《秋柳》,现场让孩子们一起来唱,他说:“童谣是时间穿梭机,它让这种(时光)连接的通道可以被听见。”

  04

  我们村里养了一群小鸭子

  我放学回来赶着它们到棚里去

  小鸭子向着我嘎嘎嘎地叫

  “寻谣计划”一共采访了300多位老人,小河从他们的记忆中发掘了20多首童谣,这些童谣大多都没有被记录过,歌词和曲调都只是残存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小河把它们挖掘出来,进行补录新编,回归人间。

  古往今来,小河并不是第一个收集童谣的人。每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记录童谣的拾忆人,在时间的长河里,小河的寻谣团队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童谣是人类情感共性的纽带,而不是时代的印记。”小河说。他认为童谣可以被历久弥新地传唱不是因为歌词有多美、有多高的艺术价值,而是因为童谣寄托了人们最本初最本质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代代传承的,比如父母之爱,比如对未来的希望,比如少年无忧的时光。

  有次,小河去一个养老院寻谣,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位80岁的老奶奶。她唱了一首《小鸭子》:“我们村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我放学回来赶着它们到棚里去,小鸭子向着我嘎嘎嘎地叫。”

  老奶奶唱着唱着开始又蹦又跳,翩翩起舞,像小孩子排队做游戏一样欢快。小河说:“有些老人独居很久,非常孤独,当他们唱童谣时,年轻的记忆瞬间被唤醒,变得喜悦又充满活力。”

  小河挂在墙上的地图上插了许多小旗子,是他已经走过的寻谣之地,他说:“寻谣是没有终点的事情,我们祖国这么多土地,那么多民族,还有漫长的历史,我们能做的只是一步一步地走,一站一站地收集。”

  “寻谣计划”一直采用面对面与老人交流的方式来收集童谣,笨拙又可贵,童谣传递的是爱,这种爱隔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还能真真切切地传递出来。身体力行地去感受音乐诞生的过程,是音乐最美的地方。

  44岁的小河,游走在老人聚集的公园,不放过每一个志愿者提供过来的线索;在老人们的家里弹着阮琴伴唱,与每个愿意开口献唱的老人交谈握手。他用音乐的方式,包裹起能穿梭时光的生命热望,期待它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这份天地之爱持续留存在下一代人的记忆中。

  对当下的我们来说,记忆里的旋律是埋藏在潜意识里的一颗种子,它以记忆为养,生根发芽,绿叶成荫,为人生遮雨挡风,在被生活所困的夜晚,把我们带回最初的时光,感受人间值得。

  文丨陈拾语

  编辑丨沐一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本篇文章版权归《女友》所有

  转载请联系后台

  《女友》2020年9月刊

  8.15轻盈出街

  ▼

  美好生活开始的地方

  ▼

  把时间交给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