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100字
《叔本华思想随笔》是一本由[德] 叔本华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语言简洁易懂,非常厉害,老头的很多观点和中华田园直男癌很相似,老实说读完心情并不舒服。
●我不管,他说的话我都要听。
●跨越近两百年的时间,依然能适用于今日社会和生活。译者是作者的迷弟,但水平有限。最可怕的是此此书编辑能不能再不用心一点。
●如果一个人年轻时,言论缺乏激进、刺耳与犀利,不表现得与主流思潮格格不入,那么他多半是没有思想的;而他如果已经纳入中年,却依旧如此,那他大多是没有未来的。
●痉挛的。
●老师。
●很赞同论天才,教育,美里的内容。但我觉得,字里行间藏不住的悲观情绪真的很容易传染。抑郁的人慎读
●并不是悲观,而是面对人类实际存在的清醒认识。虽然否定了希望的麻醉剂的作用, 倒是让人平静下来面对注定艰难的人生。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一):评《叔本华思想随笔》
更直白一些的男版伍尔夫。好像每隔几页就要骂一遍大众的愚蠢和卑鄙,哈哈哈哈。意欲是主人和不变的本质(做小事时体现劣质品格的朋友趁早远离),智力是奴隶和转瞬即逝的身外之物。天才是高度发达的智力+不轻易干扰智力的意欲,因而能够最为客观地观察其它事物,这个gift本身常常并不带来及时的认同,它的奖励就是作品本身。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才是永恒,所以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原罪。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二):意欲与智力,感谢译者
韦启昌是叔本华最好的译者,把一直以来意志这个错误的译法改为意欲。我还记得第一次看意志与表象那种晕眩感,《人生的智慧》讲述人生应有态度,《叔本华思想随笔》则是大大提高人的认知能力,感谢韦启昌让叔本华变得亲近。我是从希特勒那里了解到叔本华,希特勒是叔本华的头号大粉丝,爱因斯坦也经常谈起叔本华。不誇張的說,叔本華是現代心理學的鼻祖,弗洛伊德不過是偷換他的概念。是古典哲學的終結,後來的哲學偏向了言語分析。我甚至不懷疑,他塑造了德意志民族。最后,麻烦大学者们不要乱贴标签好不好,叔本华并不是悲观,说到底,他只是毒舌而已。
意欲作为万物的动因,认识力,或者说智力只不过是实现意欲的手段。记得史铁生在我与地坛说过'人的名字就是欲望'。人的欲望和意欲也许是同一意思,是盲目的,欲求的,不可满足的,甚至深藏连自己都不能发现或羞于承认,以前的哲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认识力,或者说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说的理性,指导着人,叔本华掷地有声回应:是意欲决定智力。这就解释了复旦投毒,朱令案,教授骚扰等等吸引人眼球的新闻,不过源于人的误解,而不是当事人不可理解的行为。
《论教育》—直观先于概念。
“一个人认识力的成熟,也就是说它所达致的完美,就在于他掌握的总体抽象概念与他的直观认识能够精确地联系起来”
认识力的成熟也在于他能够把获得的直观知识纳入正确和适当的概念之下。
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并不建立在抽象知识和直观知识的融会贯通上,而由两者的深度,或者说强度所决定。
《论天才》—所谓天才,不过是智力多余的人,而不是屈从于意欲的人,是可以自发地,无目的的认识这一世界。
天才的标志在于直观能力,想象力,从个别到普遍和脱离意欲的控制。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些烂书早就被叔本华一两句话说清楚。
lt;图片1>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三):读书笔记1479: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系列之二)
读书笔记1479: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系列之二)
这一册是主题特别多,一共11篇,涉及教育,天才论,美学,心理学,命运和性爱等十个主题,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被他写到了,先说缺点,叔本华主观性极强,他的学说缺乏数据支撑,全部是我认为,或者是荷马,格拉斯,歌德认为,用文学作品里的只言片语去论证他的思想,怕是只此一家了。
叔本华把人的生存定义为由性爱和进食组成,人的一切意欲围绕着它们,人类所有的斗争也来自于此,普通人受制于自己的意欲,如果意欲小意识力也不大,过得也可以很幸福,反之就会很痛苦。
由于人的精神力会疲惫,而意欲不会,即便是天才人物也需要不断同自身的意欲抗争,且屡屡败北。人生两大困境,穷人无休止的劳苦而困顿,富足的人则面临无聊。
叔本华是无神论者,他相信命运,认为性格是天生的,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对于美,他认为只有摆脱了意欲的控制,运用不带目的的纯粹智力去认识有生命的和没生命的大自然的基本和原始的形态。
人喜欢尽快结束工作,迎来结局,但是对于人生的大结局,却希望越晚越好。他们并不知道,受孕已是罪过,出生就是惩罚,生活就是劳作,死亡则是归宿。
对于美德的定义,他反驳了过往的柏拉图等人,对于吝啬,他觉得不是坏事,所有快感都是否定和幻想,唯有痛苦是肯定和实在的,所以舍弃享受,躲避痛苦更实惠一点。
对于性爱,他觉得实际的快感并不如大脑给我们的信息来的多,事实是为了种族的繁衍,大脑一直在欺骗我们,告诉我们性爱很快活。叔本华还提出一个理论,男人可以同一百个女人交往,这是本能,而女人一个周期也只能生育一次,所以她们不贞就不合适了,这个观点现在就不合时宜了,会被女权打死。
书里提出过一个问题,两个荒野长大的孩子,当他们第一次相遇会发生什么?我想了很久,不知道答案。如果是我,可能会躲起来,也可以会作死去认识下,应该不会想去打死他。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四):读书笔记1479: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系列之二)
读书笔记1479: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系列之二)
这一册是主题特别多,一共11篇,涉及教育,天才论,美学,心理学,命运和性爱等十个主题,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被他写到了,先说缺点,叔本华主观性极强,他的学说缺乏数据支撑,全部是我认为,或者是荷马,格拉斯,歌德认为,用文学作品里的只言片语去论证他的思想,怕是只此一家了。
叔本华把人的生存定义为由性爱和进食组成,人的一切意欲围绕着它们,人类所有的斗争也来自于此,普通人受制于自己的意欲,如果意欲小意识力也不大,过得也可以很幸福,反之就会很痛苦。
由于人的精神力会疲惫,而意欲不会,即便是天才人物也需要不断同自身的意欲抗争,且屡屡败北。人生两大困境,穷人无休止的劳苦而困顿,富足的人则面临无聊。
叔本华是无神论者,他相信命运,认为性格是天生的,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对于美,他认为只有摆脱了意欲的控制,运用不带目的的纯粹智力去认识有生命的和没生命的大自然的基本和原始的形态。
人喜欢尽快结束工作,迎来结局,但是对于人生的大结局,却希望越晚越好。他们并不知道,受孕已是罪过,出生就是惩罚,生活就是劳作,死亡则是归宿。
对于美德的定义,他反驳了过往的柏拉图等人,对于吝啬,他觉得不是坏事,所有快感都是否定和幻想,唯有痛苦是肯定和实在的,所以舍弃享受,躲避痛苦更实惠一点。
对于性爱,他觉得实际的快感并不如大脑给我们的信息来的多,事实是为了种族的繁衍,大脑一直在欺骗我们,告诉我们性爱很快活。叔本华还提出一个理论,男人可以同一百个女人交往,这是本能,而女人一个周期也只能生育一次,所以她们不贞就不合适了,这个观点现在就不合时宜了,会被女权打死。
书里提出过一个问题,两个荒野长大的孩子,当他们第一次相遇会发生什么?我想了很久,不知道答案。如果是我,可能会躲起来,也可以会作死去认识下,应该不会想去打死他。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五):智力不是以其广度,而是以其强度见称
1.有时候,意欲并不完全把心里话透漏给智力,也就是说当我们做出了某一重要和大胆的决定时,那只是意欲对智力做出了一个承诺而已,我们的内心仍经常保留一丝不肯坦率承认出来的疑问,我们对于这样的决定是否当真,在执行这一决定时是否犹豫.退缩,抑或能够坚定不渝,贯彻始终,因此,只有在做出具体的行为以后,我们才可以确信自己做出的这一决定是否出于真心实意。
2.意欲是完全有别于智力的,前者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后者则处于从属的位置
3.意欲是构成人的真正的,基本的部分,而智力只是从属的,有条件的和派生的-这一点通过这一事实可以清楚看的出来,只要意欲安静下来,暂停活动,智力才可以完美和正确地发挥它的功能。
4.我们认为是假的东西,是我们真正害怕的;因为最坏的事情总是最接近真实——拜伦《拉莱》
5.意欲对智力所产生的干扰影响——这已经被以上的现象所证明——和相比之下智力的势单力弱——因为这一原因,每当意欲以某种方式活动起来,智力就无法正确地运作,为我们提供了多一重的证据,它证实了,意欲是构成我们真正本质的根本部分,它以原初的力量发挥着作用,而智力则作为外加的、并且是有不少前提条件的东西发挥其从属和带条件的作用。
6.美德期待在另一世界得到奖赏,精明则希望在这一生中获得酬劳,思想天才却既不在此生,也不在彼岸博取赏赐,因为天才的思想本身就是天才获得的奖赏,因此,意欲是属于永恒的,智力则是暂时的。
7.一个人所显现出来的高度善良,能够完全弥补智力素质的欠缺。
8.年轻小伙的怒火犹如燃烧的干草,老人家的恨意却是烧得通红的钢条。
9.心表示意欲与头表示智力恰成对照。
10.除此之外,人与人的相见、相交就犹如面具与面具的周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像面具甚至不了解其自身。动物就是这样看视我们的,而我们也是这样看视动物。
11.我们在旅行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到大众的思维方式是多么生硬和僵化,与他们打交道又是多么的困难,这是因为谁要是有幸与书为伴更甚于与人交往,那他就会以为思维、知识的交流是轻松容易的,心灵彼此间的传达、回应是快捷的。这样,他就会很容易忘记在那可以说是唯一现实的世俗人群当中,情形却是完全另一种样子。到最后,这个人甚至会误以为获得的每一刻见解马上就会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产。但我们只需坐火车一天就会发现,不管我们身处何方,人们固守的某些歪论,谬见,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衣着款式能够历经数个世纪,这一处地方与我们在此前一天到过的地方迥然有别。
13.智力不是以其广度,而是以其强度见称。
14.懦弱似乎与高贵的性格并不相称,因为懦弱暴露出了人过度关注其自身,勇气之所以是美德就在于:我们心甘情愿地直面此时此刻对我们构成威胁的恶行,并有所作为,目的就是以行动防止更大的罪恶在将来发生,而懦弱则做出了与此恰恰相反的事情,勇气具有坚忍的特性—坚忍就是意味着我们清楚意识到除了此刻威胁着我们的恶行以外,还有更大的恶行,而我们此刻的仓皇退却或者躲避就会招致将来更加可怕的恶行。
15.憎恨是维持更为长久的快意,我们匆匆相爱,但却不紧不慢的仇视。-拜伦《唐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