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命若琴弦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命若琴弦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9-26 19:0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命若琴弦经典读后感有感

  《命若琴弦》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452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8-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命若琴弦》精选点评

  ●不是八百根儿,也不是一千根,我和你师爷都记错了,是一千两百根儿...

  ●生命没有什么意义 却一直奔波

  ●史铁生恋母、写实这些特点应该都归因于他的身残志坚一个人具有超越同龄人独有特质时,他品查这个世界所能回味东西,也远比他人细致入微的多!

  ●天天散文的我很想吐的说,现在

  ●不同版本

  ●高中时,在小说月报上过几遍,老瞎子带着小瞎子去黄土高原村落里去唱评书,弹着三弦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黎民,今天不把××说,单表罗成...),小瞎子在庙里遇到了那个小女孩,老瞎子教小瞎子谋生的三弦琴,琴谱弹够上千次,就能再次看到光明。活下去,就会有希望!

  ●刻进生命里的文字,因深沉而警醒,因关怀动人

  ●我觉得可以编入教科书

  ●一千根弦是药引子,得一根根弹。可能大部分时候,人都处于比较低潮阶段,一周之中,甚至四五天都觉得不开。所以痛苦才是人的常态吧。写下来,继续走。

  ●命若琴弦啊~~若琴弦~~琴弦~~弦~~

  《命若琴弦》读后感(一):命若琴弦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需要两个点 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这样你才能在中间这根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奏心曲。 【无字药方、谈断弦凭借药方能见光明、心灵寄托】 (老瞎子对小瞎子说“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封在你的琴槽里。”) 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傅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命若琴弦》读后感(二):目的虽是虚设,可非得有不行

  《命若琴弦》最早在高中时期《读写月报》上看到,而这本书以这篇文章命名,我想也是成功的,至少吸引了我去看,就如作者的另外一本书《我与地坛》(史铁生著.我与地坛 史铁生代表作.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05.)也是用里面章名命名,需提及本书和《我与地坛》有很大部分重合,从两本书的目录结构就能看出来。

  《命若琴弦》读后感(三):把人生拉紧

  “人的命就象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前几天看到豆瓣一篇文章叫《消失的100万日本人,逃避可耻有用》,说的是一些为了逃避社会压力而蛰居在,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出门的一个群体,让我想到鲁迅说的那句“有些人活着,已经死了。”

  为了能看一看曾经翻过的大山,闻过的小花努力去弹断一千根琴弦的老瞎子,当知道当年师傅留下的药引不过是一白纸的时候,才回味起曾经叮叮当当的生活也充满了欢乐,人活着不能单只为了那一个虚设的目标,要学会享受努力的过程。

  昨天一个好友七个月大的女儿因病夭折,生命好像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小女孩的爸爸说,这个孩子流了一地眼泪后就静静的睡去了,可是却会让周围的人伤心难过好久。

  有些人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但他们却能在最黑暗的时刻里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来,有些人过着优越的生活,却早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意义和气息。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我想不管怎样,实际的也好,虚设的也罢,总得给自己设立那么一个目标,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把人生像琴弦一样拉紧了,才会弹出美妙的音符,奏出动听的乐曲!

  《命若琴弦》读后感(四):读后感

  这是一本史铁生写的文集,有散文,也有随笔。

  大约因为第一篇文章写两个以弹琴说书为生的瞎子的故事,所以书的名字就定为《命若琴弦》了吧。

  故事讲两个瞎子以弹琴为生,四处卖唱。老瞎子听师傅临终遗言,只要弹断1000根琴弦,便可取出藏于琴中的药方,治好眼瞎的毛病,一睹世间的缤纷绚丽,五颜六色。可是,当老瞎子历经千辛万苦弹断了1000根琴弦后,去抓药时,才由旁人告知,那药方是一张空纸,根本就没有什么药方。老瞎子一下子崩溃,几天食不下咽,眼看憔悴下去。半年之后,终于领悟,其实弹琴才是活着的意义,瞎子的命运在于琴弦之上带给别人的快乐,而不在于自己复明,目睹世界的美丽。

  命若琴弦,是说两个瞎子的命,若琴弦。其实也说他自己的生命,若琴弦。所谓琴弦,其实奏响着生命的乐章。有了音乐,生命就会欢快起来。这琴弦好比人的盼头,或者说希望。有了盼头,活着才有意思,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不过,盼头、或者希望,又也许根本不是活着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在于活着本身。

  史铁生想告诉我们的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以前只理解史铁生的作品是身残志坚的代表,看完全书我才觉得,其实他才是参透人生的大家。他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远非普通的健全人所能及。也许,健全的人只被身体的欢愉、痛苦感受所迷惑,反而对精神上的快乐追求很少。也不能说这是互补的作用,不能说身体残疾用精神世界丰富来弥补。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对精神方面有所追求,物欲永远都没有满足的那一天,我们需要精神食粮来填一填我们的内心。

  《命若琴弦》读后感(五):命若琴弦

  一老一少一对说书的瞎子,踉踉跄跄而又颇有些情致地在大山中跋涉,以到各个村子说书谋生。生活对他们而言绝不轻松,但他们却都还算平稳地走在人生路上。毕竟,小瞎子还太年轻,世界才刚刚在他面前展开,情窦初开的诱惑、大山外面的多彩生活,一切都吸引着他向前走去。而老瞎子虽已阅尽人间百态,却有一个未了的心愿:看看这个世界。为这,老瞎子日日数、年年盼,终于等到第一千根琴弦崩断的一刻,只是……

  只是,弹断一千根琴弦,换来的只有空空如也的白药方。老瞎子的世界幻灭了,他的生命已没有了方向。当心中的前方消失,终点就近在咫尺了。

  所以,他明白了为什么师父弹断了规定的八百根琴弦,临死却说本应是一千根;所以,当他看到小瞎子失去恋人后只剩下一个精神支柱:“我要看看这个世界!”他才会说:“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吧!我记错了……”一个轮回的故事又开始了。生命在这一代代的善意欺骗中延续……

  我想(尽管也许不甚全面):生命有时需要的就是像这琴弦一样绷紧的状态吧,不是为了抵达某个终点的数字,而是为着下一次重新饱满地绷紧。

  09.04.27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