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源氏物语(上、中、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源氏物语(上、中、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01 16:2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源氏物语(上、中、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源氏物语(上、中、下)》是一本由[日] 紫式部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107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源氏物语(上、中、下)》精选点评

  ●日本版的红楼梦

  ●丰子恺先生译文语句自然美得没话说。读得放不下的长篇就是这样的。要读丰子恺先生所有的译文作品。精选后的精选啊。

  ●读了三分之二,真心刷不下去了

  ●一部成书于文学开始获得自觉时代的著作,不能简单地以作者与作品分离的眼光理解。在这个故事里仍然有着古典神话一般的叙事结构:集万千宠爱一身的源氏与其说单纯薄幸,不如说是个在世间不断寻找意义、却又遍寻不着,与许多人悲欢离合、自身却无法平静的唐·璜。他代表着即便是人生理想状态也无法驱散的那种寂寞感,那种任浮华流转却不能为之所动的感喟。作者与主人公关系复杂的,她自身作为与故事中类似宫廷里的一员,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她试图探索文学所具有的那种撼动存在力量,时而又期望现实中的人走入故事,去改变故事中人的命运。作品与作者的生命交织在一起,以至于写作不仅仅是自我表达,也不仅仅是升华在现实世界中受到压抑愿望:写作同时也是自我塑造,是将生活中朦胧掩映者带入清晰的、典型化的、因而可以名状的存在。

  ●人生不过如此

  ●这是一本教育男人如何睡到女人的书,前提是你先得是个长得不错高富帅

  ●感受一下日本古典审美吧,希望两年之内可以原文

  ●高中时代,室友的一套源氏物语三人轮着看。。。挺有意思。。

  ●断断续续读的,前面看得都要背下来了,后面就印象模糊,果然还是喜欢少年

  ●蝉衣一袭余香在 睹物怀人亦可怜 蝉衣凝露重 树密少人知 似我衫常湿 愁思可告谁?

  《源氏物语(上、中、下)》读后感(一):《源氏物语》

  最这个版本的《源氏物语》,翻译精准用词优美流畅。里边加注的短诗更是柔和动听。而丰子恺的译本可谓另人阅读过程极其舒适。这是部人类最早的也是第一部小说。好像是500年前的著作。看完文字版,就跑去看了漫画。最后还是觉得小说令人栩栩生味。最喜欢女主角紫姬,端庄威严优雅品味独特光源风流细腻最终修筑了春夏秋冬院,将所有与自己浸染过的女人都供养在内。而也是一部人类最早的,可究的,有记载萝莉控、幼齿控的书籍~hoho~

  《源氏物语(上、中、下)》读后感(二):欲将眼底无常世,看作千秋变形

  源氏想着紫姬

  “尽善尽美之人 往往寿命不长 世间确有其例”

  十全十美 举世无双

  紫姬赠给源氏一句诗:

  欲将眼底无常世,看作千秋不变形

  何等伤感

  无常之恸

  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人世间种种美好

  抵不过时间

  当你得到了无上的幸福 就表示你得到了失去的痛苦

  易经上说

  盈不可久也

  十全十美的状态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损”

  这就是这世界的法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人世间种种疾苦痛难于老天来说与那些花花草草 飞鸟走兽的生长销亡

  并无区别

  它不会带着感情打量这世间的一切

  临终前的相见 紫姬中想的是

  “实指望如此相处千年 才有意义”

  命运不愿意把完美的人留在世间太久

  终究要把它带去

  这是世间残酷的平衡法则

  《源氏物语(上、中、下)》读后感(三):人生于此世,可忧可惧,可敬可亲

  人生于此世,可忧可惧,可敬可亲。《源氏物语》中男子女子的优雅,大概就源于对此的认知吧。

  《源氏物语(上、中、下)》读后感(四):一匹种马的成长史

  早就听闻《源氏物语》号称是中国的《红楼》,于是怀着带着崇拜景仰之情在图书馆借了来打发时间。耐着性子啃了月余最终还是毫不留恋地把书还掉了。

  可是那么厚厚的一本书讲来讲去说的就是一个美男子的泡妞史,没完没了。那紫式部恶俗地YY出这么一个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如神般存在的翩翩浊世佳公子我也就认了。孤独的女人心里幻想出个白马王子也是正常的,可依我看这白马倒更像是是一匹种马。成日里花蝴蝶般穿梭于花丛之中,见花就采,甚至都不放过总角稚龄的女孩,简直就是萝莉控的怪蜀黍啊。可这一切反倒被作者津津乐道,仿佛每一个被他看上的女子都是三生有幸,几世修来的好福气。即使那些女子被抛弃,被欺骗,甚至是因为他所谓的爱而莫名丧命那也是好福气。真是叫人受不了!简直就是三观不正,五毒不清,六根不净啊!

  在那个年代的日本,能诌出这么这么长的文字也算是件不容易的事,紫式部好歹也算是个有文化的知识女青年吧,怎么一点作为女性的自尊都没有了呢。硬是让我觉得所谓的“物哀”其实弥漫的是一股浓浓的受虐情怀。

  再说此书的文笔,或许是因为作者是女性的缘故,很多细节的描写还是很细腻的,单单把文章分开了看倒不失为一篇好的散文。

  我也知道每一种文字被翻译过后即使译者功底再厚再用心,任旧是很难百分百地表达出其最原汁原味的意境的,特别是诗歌一类。可是,我依然觉得和歌与我国的唐诗宋词比较起来简直是弱爆了!

  一本书就像是一个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皮囊和灵魂。之于我,首先我就很讨厌这个人,即使他长的再好看声誉再高也终究是不能打动我的。

  《源氏物语(上、中、下)》读后感(五):无关风月的女人们

  十几岁的时候,《源氏物语》长期放在我床头。

  其实对里面的故事没有太大兴趣,只是喜欢日语中美丽的汉字单词,还有平安时代贵族的典雅生活

  如今回想,源氏物语里的爱情真的是爱情吗?仿佛一切都建立在错觉上。

  养在深闺从不露面的女子会被莫名其妙地认定是美人;隔着屏障遥遥相对,只凭声音、熏香、笔迹就会属意对方。真是不靠谱。

  三本书中陆陆续续登场的女人们,如果不是各有一个风雅好听到令人神往的名字,我实在看不出她们有任何区别。几首和歌应和,然后半推半就玉成好事,然后。。。没有然后了,最后都成了收在源氏撷英谱上的干花,时不时被他翻到再取出来嗅一嗅。身着十二单衣,长发委地,身体仿佛不存在,只剩一张浓妆分不出表情的脸,全是人偶一般地毫无特色。

  即使是最出名的紫姬,在我看来也很平淡。之所以那么出名,可能因为只有她是从小女孩起就在源氏的生活中占了一席之地吧,及韶华及盛年及死亡,她是唯一一个被记录了完整的一生的女人。平安时期的女人大概都想成为紫姬这样的女子吧,从小生活在软玉温香之中,丈夫俊美,虽然花心但对自己总算长情。

  不过令我印象深刻的只有那些拒绝“爱情”的女子:玉鬘,秋好皇后,槿姬还有宇治十帖中的大女公子。

  玉鬘,名为源氏的养女,被源氏当做招蜂引蝶的蜜饵。源氏其心甚至比当初掳走紫姬更不堪,书中明言他绝不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玉鬘完全没有任何凭恃,但她最终还是守住了自己,离开了源氏的控制。

  秋好皇后说,“比起春天,我更喜欢秋天。让我想起如朝露般逝去的吾母”,令人不甚唏嘘。她出场很少,但我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内心坚定且自持的人。尽管曾任斋宫的她在源氏的安排下嫁了人,但她仍是书难得的几个没有感情纠葛的女人之一。

  槿姬就真的是独身终老的斋宫了。我记得有一回,她送礼给源氏,源氏赞其端庄大方。仿佛她亦与父亲讨论过源氏,结论的意思就是“他很好,但是与我无关”。

  最后是红颜薄命的大女公子。她曾是熏君追求的对象。但她满心都在为妹妹打算,对于落魄的亲王女儿来说,可哀可悯。

  以上几位俱与男主角无关风月。常说“爱得感觉心都不是自己的了”,那么没有爱过,心永远是自由的也未必不幸吧?尽管那个时候女人完全仰仗男人,如同秋日中楚楚的抚子花,但仍然有一些人有着竹子一般的风骨。我喜欢她们,因为她们内心坚定,不随波逐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