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银汉双星》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银汉双星》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0-10-06 17:4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银汉双星》经典观后感1000字

  《银汉双星》是一部由史东山执导,金焰 / 紫罗兰 / 高占非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银汉双星》精选点评

  ●金焰为什么是秦怡的老公啊………………………………………………

  ●朱石麟操刀的首部张恨水电影,龙套都是孙瑜蔡楚生黎莉莉陈燕燕王人美聂耳黄绍芬这等人物。埃及舞探戈舞,延续百合欧化,ArtDeco字幕。同为影人自我指涉,不及同年银幕艳史,结尾直接出字“礼教相争,爱之力果大,但胜利终属礼教”,故事人物都平了些。电影圈裙带,有声时代到来,可惜蜡盘听不到了

  ●还想吐槽拍摄东怨一场太冗长默片没这么拍的~后才知原不是默片,是昔日蜡盘听不到了~

  ●无声却有情。对封建礼教评判点到为止,更多的是表达人在封建体制中产生的哀怨惆怅无奈这最后的怨声只能去想象了。

  ●意外的还不错,除了片中片有点长没啥大毛病,不少段落还很出彩(尤其是出来“列位官”式的字幕)。完全声音果然扛不住……

  ●mark 字幕卡,看的油管带配乐的版本,很入戏,男女之情细节不错。

  ●对于电影、音乐媒体表现非常值得深究。也是早期电影里为数不多表现拍电影的电影,relf-referentiality.

  ●6/10

  ●2012.11.7,资料馆。

  ●看过留脚印

  《银汉双星》观后感(一):整体尚可

  默片,讲述银汉电影公司发掘的女新人李月英(紫罗兰饰)与男星杨倚云(金焰饰)经过一次成功合作后,互生情愫,但杨最后在礼教束缚下中止了这段关系改编恨水出版同名长篇小说,执笔者大名鼎鼎的朱石麟,整体尚可,惟「楼东怨」一场拍得太长。执导筒的史东山仅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出名作较为人熟悉,后来更传因卷入胡风案而于五五年自杀。(8/07) http://mcyiwenzhi.blogspot.com/2009/01/1931.html

  《银汉双星》观后感(二):一般的

  开头风格有点像琼瑶爱情文艺片俊男美女因为机缘巧合/倾慕才能相知相遇——进而相爱… 剧情没什么意思的电影,估计当时的卖点是“有声”吧,里面一大段的戏曲,现在只能看到演员的嘴开开合合了,当时的人听到银幕上的电人唱那么一大段戏应该会很激动吧。不过话说回来蜡盘配音真是不靠谱,《野草闲花》有唱片而没拷贝了,《银汉双星》有拷贝却丢了声音,早期的有声尝试效果我们是无法亲自体验到了… 不得不说结尾还是拍的不错,很有意境女主挂着泪珠再度唱起那支歌谣男主听后默默离去…居然看出一点小津安二郎感觉??? 不过还是难以认同影片主题——“爱情虽伟大,(在当时的时代)终究无法战胜礼教”,男主在外面不负责任搞小三,这是现代道德也是不能容许的吧?真正的礼教受害者应该是他乡下的妻子,既不能和男主进城过好日子,也不能改嫁追求幸福,真正哭唧唧的应该是原配!更何况“爱情的力量”也没表现出来,片中男女主的爱情过于顺水推舟,所有人都来给他们当月老,爱情没有受到丝毫阻碍与考验(除了那个“朋友”事件,但后来的化解方式却更让我觉得男女主对待爱情是十分随便的) 批判“礼教”和“城市生活”,是当时的政治正确吗?先看“礼教”,一开始不了解唐明皇和梅妃的典故,百度了一下以后,更发现这部电影里的反封建只不过是口号而已,编剧真正的观点,仍然是站在大男子主义的立场上,以男性为中的。如果真有戏中戏的话,杨倚云就是唐明皇,原配是失宠的梅妃,李月英就是“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杨贵妃。如同古代宫廷里,三千佳丽不过是帝王的玩物一样,李月英在杨倚云面前也丝毫没有什么自主意识,给她好脸色看她便倒在怀中,甩了她,她也只是哭哭啼啼,更不用提那个在乡下等成望夫石的原配。剧中的两个女子,都不过是供杨倚云随意选择的玩偶罢了。而编剧对于这种情况,居然还同情杨倚云,更让被甩的李月英唱起宫怨曲,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极大消解了影片仅有的反封建意义(包办婚姻阻碍自由恋爱),让片子变成穿着时装的新版梅妃失宠,太可惜了。真正鞭挞封建礼教的编剧,应该上去打破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让李月英知道真相后,像《新女性》里的阿英一样,痛打杨倚云一巴掌,然后主动带着老爸回到乡下,在乡下过着勤劳自给,不依靠男人的日子,告诉观众女性也能撑起半边天,而且也带来了人物的成长,同时满足了那个年代“鞭挞城市罪恶”的政治正确。

  另外,看到有人说《大团圆》的全俯镜头很nb,这个片子一开头就已经用了全俯了,展现人物生活环境,职业,关系很简洁。

  网络版本至少混入两部电影的字幕…一部有泰语,另一部再讲三民主义…有点想找到这些片子

  《银汉双星》观后感(三):《银汉双星》观影浅记

  

男明星和新晋女明星的不完满的爱情故事,前半段主要是影中影的拍摄和筹备剧情,后半段影中影上映后两人开始谈恋爱,历经游玩吃醋和舞会升华,最后骤然跳出影片主旨“礼教vs恋爱自由”。 电影频道上映的版本还是有一些划痕和一处字幕乱序和些许曝光问题。女主人设是善歌,影片中还有好几处歌唱片段,感觉当年电影上映的时候可能是有现场配乐或者录音播放的,现在干巴巴的无声,到了歌唱片段看得都想犯困了。。。

湖边小屋和饭点的外景+摄影棚与房间的内景,运镜主要还是以固定镜头为主,服化道挺丰富的。影中影里的古装服装用的是戏曲的戏服,女主日常装的衣服还蛮好看的。 讲真,男主有渣男潜质哪。。女主恋爱脑也有点严重,爱情来得莫名其妙,结束得也猝不及防。

  《银汉双星》观后感(四):蝶舞入梦来

  请将落地钟轻轻调回到1931年,甫时,中国电影圈正是光辉灿烂时,处在它的梅子时代(plum days)。

  就在五年前,美国的有声歌片《爵士歌手》一鸣惊寰宇,“伟大的哑巴”终于开始说话了!不出几个月,中国的各电影公司就开始蠢蠢欲动,想要抢占这块即将从天而降的可口蛋糕。在这波抢滩有声片的风潮中,当时的影业托拉斯联华影片公司却落在了后面。

  联华影片公司的领导者罗明佑是一个保守的右翼分子,也是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忠实追随者,他的政治保守观点渗透到了对联华的经营理念之中:不仅在制片上,大力推行“国片复兴运动”,在技术革新上,也按兵不动,不愿冒险承担更新有声设备所必须消耗的大宗资金。

  这就让明星影片公司抢占了先机,1931年3月15日,明星公司出品的蜡盘发音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公映,胡蝶女士扮演的红牡丹旖旎的歌声通过无线电机播撒,中国银坛为之一震。

  不甘人后的联华虽然还没有做好全付的准备,以让想搭载东风,它网罗了沪上知名音乐萧友梅、黎锦晖、金擎宇、李士达,推出了部分有声片恢弘鉅献《银汉双星》(Two Stars)。除了新挖掘的广东番禺明星紫罗兰,该片出动了当时公司的全明星阵容——金焰、高占非、陈燕燕、汤天绣、王次龙、刘继群等,还有大批幕后电影人的客串——导演孙瑜和蔡楚生、摄影师周克、制片人吴邦藩(当时联华二厂厂长吴性裁的堂弟,在演职人员表中注名“微微先生”) 等。此外,前一年刚加入联华的黎锦晖领导的联华歌舞团也参与了演出,王人美和黎莉莉在“振华女中《娘子军》”那段歌舞中客串演出。制作班底更集合了此后在中国影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监制罗明佑、制片陆涵章、编剧朱石麟、导演史东山、置景方沛霖(孤岛时期著名的歌舞片导演,拍摄过《凌波仙子》、《万紫千红》,后因霸王号飞机失事不幸罹难)。 这部影片在当时可以算星光熠熠、万众翘首期待。

  这是一部部分蜡盘发声片,但是遗憾的是李月英四次演唱《楼东怨》的蜡盘段落已经年久失音,导致在观影中出现大面积的“但见唇齿翕,未闻绕梁音”的空白段落。但是,影片中的戏中戏故事、颇具现代感的构图和影业自我指涉和古今对照的旨趣让这部电影直到如今仍然散发着不可磨灭的耀眼光辉。

  影片讲述了一个爱情与礼教之争有关的悲剧:音乐家李旭东(宗惟康 饰)与女儿李月英(紫罗兰 饰)在柳家镇的湖边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他创作出一支新曲《楼东怨》,一天,李月英在哼唱这首歌时,被外出取景的银汉影片公司的工作人员听到,惊为天人,邀请她出演《楼东怨》这部电影。 在电影中,出演唐明皇的影星杨倚云(金焰 饰)与饰演梅妃的李月英搭档,渐生情愫。但是,杨倚云在老家已经与一旧式女子成家,为了不耽误恋人的青春,他选择了主动离开。

  当时的史东山依然处于他的“欧化”时期,他和王次龙追随吴性裁的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并入联华不久,就合作了《银汉双星》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很自然地也洋范儿十足。从无处不在的Artdeco建筑装饰、去Cathay Sports Club打高尔夫和茶舞会等新式的社交娱乐、到紫罗兰飘飘欲仙的蝴蝶衫。说这部电影是一部本土化了的好莱坞影片,也未尝不可。

  虽说是一部现代感十足的电影,但是内在讲的却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作为五四时期的议题之一,婚恋自由已经是民国银幕上老生常谈的主题,从郑正秋的《难夫难妻》肇始,到卜万苍改编自华罗琛夫人的《恋爱与义务》,两性关系上大讲“自由与民主”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向的题中之义。联华推出的这部《银汉双星》依然在为这一话题追垒,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命定下的旧式婚姻打散了一对真心相爱的恋人,让他们沦为旧礼教阴影下的一对苦鸳鸯。

  跳着埃及舞的李月英小姐,是一个接受了教育的新式女子,她婉转动人的的歌喉仿若一只黄鹂鸟,划破了柳家镇的天空,也让她一眨眼飞到了银幕上,成为名噪一时的红歌星。这是一个时髦的新职业,也为她带来了向天鹅的转变。银汉影片公司的造型能力令人赞叹,昨日乡间女孩摇身一变成为光彩夺目的大明星。在这一点上,这部影片与明星公司的《银幕艳史》肖似,两部电影共同指向了一个中国影业明星制盛时的神话。 它宛如一台被施了魔法的造梦机器,开动着法门,制造着一个又一个“麻雀变凤凰”的奇迹。

  最让人惊叹的,还是画家出身的史东山唯美主义风格的对照构图,在这个以古喻今的爱情悲剧中,戏中戏《楼东怨》拍摄中唐明皇与梅妃长亭亲昵的水中倒影,与现实故事中杨倚云和李月英情爱萌发时亲吻时的水中倒影,形成了前后的呼应,大有镜花水月的幻灭感,暗示着两人关系的不祥走向。 这是该片中最有诗意的一组镜头。

  在关系破灭前的影片高潮,是李月英与杨倚云在“《楼东怨》庆功宴”会上的共舞探戈一段,在这之后剧情急转直下,他们的恋情被知情人士撞破,为了不影响李月英的终身幸福,杨倚云含悲离开。就是这个高潮段落,一支探戈舞尽了民国影坛的风流华彩,身穿特制蝴蝶衫的李月英风采翩翩,满场飞舞,就像置身于一个有关民国女明星、女性主义和婚恋革命的三重寓言的水晶球,而我们在今天再次借穿梭的光影看到了它。

  这一支蝶舞也预示着联华复兴国片运动乃至中国影坛直追好莱坞之梦的衰亡,第二年,也就是1932年1月28日,日本人丢在闸北的炸弹将上海人从一片繁华梦中惊醒,也将中国电影的春秋大梦打断,此后中国与日本侵略者进入了断断续续的僵持,终于在1937年爆发了卢沟桥事变。

  这让我想起北宋时徽宗《秾芳诗帖》这首词:“ 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