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偷窗户的人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偷窗户的人读后感摘抄

2020-10-19 00:08: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偷窗户的人读后感摘抄

  《偷窗户的人》是一本由吴洋忠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偷窗户的人》精选点评:

  ●非常有趣的一本小说集,惊叹于作者的脑洞

  ●看他的小说,就像突然撞见深山老林里钻出来的传说中才会有的某种斑斓的野兽,后面还跟着个披头散发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穿梭跃进如履平地。

  ●居然是短篇的。 还是更喜欢有目的的小说。 想象力还没有突破我的想象。 抛弃这一类书。

  ●感觉像是进入了谁的梦境 好像读懂了也好像并不懂

  ●对现实生活深刻的观察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拘一格的写作手法,梦境与现实交错的语言共同成就了这本书,读得很过瘾,赞!

  ●梦魇交叉在一起,诗意就产生了

  《偷窗户的人》读后感(一):孤独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生肖树与梦回环。作者用奇异的笔法突破了传统小说的窠臼,既魔幻又现实,塑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上篇生肖树以十二生肖为主角,映射现实中的一些人,分别讲述了它们各自的故事:羊-忧伤的哲学家,猴-愤怒的街头艺人,鸡-难辨雌雄的美人,狗-忠诚的守墓者……下篇由11个短篇小说组成:夜歌,鱼,草房子,陶老头……没有常规的路径,没有设定逻辑的线条,没有日常的情境与诉求,一个个小故事仿佛是热带雨林里才有的物种,可以随时落地生根、肆无忌惮地长成参天大树,没多久就能满树繁花,充满吸引力而又让人感觉如坠云雾。 读罢全书,给我最大感受的是孤独。这是一本写给孤独的书,在看书的过程中,从头至尾被一种孤独感笼罩着。不记得在哪看到过一句话,人是这世界上最孤独而绝望的动物。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是那么的不同,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距如此遥远,我们从骨子里彼此陌生,我们即使相处了快一辈子仍然谈不上了解,因为我们谁也没有办法也不愿意参与进别人的内心。 羊和我们大家一样也有忧伤,一个人安静地忧伤,没有人能够理解它内心的孤寂。这种忧伤和孤独来自于骨髓里,来源于它是羊的这一角色,来源于它的记忆,来源于对未来的恐惧。未来是什么,而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将来也将是某个过去,时间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先后之分,它就像个大容器,容纳我们,任我们在里面行走、忙碌、抱怨。羊坐在山巅,看到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看到了它们三者如何交汇融合化成一物,使自己的存在状态无比丰富复杂又无比简单…… 河对岸的人又开始唱歌,一唱就是数万年,为了小姨而歌唱,凄美忧伤的歌声勾人魂魄,他们人越多,歌声就越能打动人。而小姨是唯一一个不为他们歌声真正心动的少女。黑夜越黑,他们的寂寞越深,孤独越深,以至于引来了绝望,绝望像烟雾一样在他们头顶飞来飞去,若隐若现。小姨也曾有过爱情,她的情人当中有狐狸、鸟、外族人、三个残疾人,可是一个个在外婆的阻挠之下,一个个消失不见,最后江对岸没有留下一个人,外婆在她身上加了一层黑色的石头,把她包裹起来,她一声不吭,悲伤爬上了她的眼睛…… ……

  《偷窗户的人》读后感(二):魔幻的一本书

  这本书,让我很纠结怎么说

  总结下来,如何评价这本书呢?我能想到最多的大概就是魔幻,凄凉。

  我在小时候,看过一本非常小的册子,里面的类型被称为“散文诗”。如果按照这个概念以此类推,这本书就应该被称为“散文小说”。

  所以,在大部分时间,你的阅读体验可能就是不知所云,大篇幅文字内容好像是和主题没什么关系,甚至是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但是你把这部分内容去掉的话又觉得缺少了那种感觉。

  其次就是魔幻或者说荒诞(这里的荒诞,没有贬义)。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二部分《梦回环》的第一篇文章《夜歌》。“我”的小姨四个男朋友都非常奇怪,他们分别是狐狸,大鸟,倒走的人,三个人。还有《十二生肖》中的第一篇《羊》。

  其次文章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凄凉。在读《十二生肖》系列的时候整个感觉故事就发生在一个荒漠隔壁,一阵风吹过,只看到沙石滚滚……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生肖树,这部分讲了十二生肖的故事。故事大都比较悲惨,每个动物仿佛是经历沧桑的老者,在生肖树上眺望远方。

  第二部分是一些单独的小故事,有的很长篇,也有的很精短。值得一说的是本书的名字,来自期中的一篇文章《偷窗户的人》,但是……没看懂。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作者用这个名字作为书名,也没看懂这篇文章,难道是因为和《偷风筝的人》名字比较类似?

  最后说一下这本小书。

  上周出差,在地铁上和高铁上大概也就四个小时,就把全书看完了。不得不说我被这本书的书名和包装给欺骗了。以为是一个温馨的小说合集,当读完第一个故事,也就是生肖羊的故事时候,我就感觉好像有哪些不对。然后越往后越发现,这本书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读完第一部分,情绪是非常低落的,仿佛一块大石头压在了心上。

  等到读第二部分的时候,刚读到第一篇,上一部分压抑的情绪全部释放出来了。感情全都宣泄出来了。不过整个第二部分读完后还是难受啊……

  总的来说,当我读完的时候,下了车,抬头看看天空,天空蓝的很好,但是却感觉阳光那么刺眼

  《偷窗户的人》读后感(三):喜欢第二部分的故事

  《偷窗户的人》的书腰上写着两句话:

“魔幻现实主义的奇妙旅程”“一位吟游诗人的奇幻梦境”

  虽然不知道这是编辑还是作者对小说的评价,看完全书后,觉着这两句话还是挺中肯的,整本书像梦境一样,光怪陆离,荒诞不经。

  书腰将这本书归入“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呢?它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拉丁美洲文坛的现代派文学流派,植根于现实生活,将幻象、神话与现实水乳交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表现技巧、手法的一种文学形式。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知名的作品即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国内,莫言的《蛙》、《红高粱家族》也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品。既然《偷窗户的人》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便试着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准来理解这部小说集吧。

  这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生肖树”,由十二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由一个生肖作为主角,它们的共性是一同住在一个叫生肖树的地方。讲真,这部分我并不十分喜欢,里边的故事大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将故事主角换成动物而已,和本山大叔说的那样:你以为穿上马甲,我就认不出你了吗?如果这也是魔幻,那大多数的少儿动画也是现代主义了,王子变成青蛙再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就不是迪斯尼了吗…明显是人的平凡故事却强加在动物头上,与其说是魔幻,不如说是矫情吧。这部分的缺陷在于太接地气,想像的翅膀被捆绑着,而没有魔幻的加持,故事本身又太平庸,让人有点昏昏欲睡。但是,《蛇·无处可逃的逃亡》是这部分的一个例外。故事和它的主角一样,有种阴冷诡谲的气质,对话语言还奇异地带了古龙小说一般地简短锋利。故事情节难以捉摸,但又似乎合情合理。在这部分,直到这个故事才第一次忽略主角是生肖,没有一边看一边吐槽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人。在这个故事里,主角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带动阅读的是情节,是想像力。作者还制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阅读当时我古怪地警惕朝自己四周看了看,直到现在也没想明白当时在看什么。所以,如果阅读时要跳过第一部分,千万要读一下蛇的故事。

  书的第二部分“梦回环”讲述了十一个毫无关联的故事。相较第一部分的沉闷,“梦回环”简直是突然乘上了想像的翅膀,故事精彩纷呈起来。看前几个故事的时候,虽然都是一些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但我却笃定作者在指向些什么,并毫不费力地在身边的人里找到故事的原型。比如《夜歌》里的小姨,就是那些追求爱情却不懂爱情,还被家人以爱为名横加干扰的傻姑娘;比如《午夜列车》里的老头和黑衣男人,和任何办公室里敌对的两派都是一样的,而阿J就是无知的中间派,被敌对两派以各种花言巧语企图收编,中间派疲于应对却不得不周旋其中。虽然用着怪异、离奇的言语与情节,但套路却是如此的相似。作者在魔幻与现实中找到了一种神奇的平衡,让我不排斥这种荒谬,甚至还津津有味。最神奇的是,看到最后一个故事《小山》的时候,我承认身边不可能出现故事里的人或故事,但却愿意相信,在地球的某地,有某些人可能就是如此生活,发生着一样的故事。当我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我想我是被作者的想像或是故事折服了,能把荒诞故事写成现实,也是作者功力深厚了!

  如此看来,第二部分“梦回环”是符合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准,让人在荒谬中找到了现实。而第一部分则较为逊色,想像力不足的那部分不是很喜欢。

  《偷窗户的人》读后感(四):为《偷窗户的人》写的序

等羊回来

  《偷窗户的人》序

  赵松

  从前,有个人,他叫羊。这样写下来,我会觉得亲切,而不是奇怪。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就算他真的有弯曲的硬角,有山羊胡子,嘴里还在嚼着草茎,或是正低头惬意地啃着裸露的树根,然后抬起头来,嘴角上还带着沫子就跟我说话,我也不会觉得奇怪。就好像他随时可以变成任何事物,却丝毫不会影响他是我的朋友。我们始终都在同一个世界里,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是任何事物,但共同的语言是不会变的。有了这样的前提,我们才可以长时间地彼此沉默。

  从前,有个叫羊的人,他写小说。我头回看到他的小说时,他的名字就是羊。当时我们都在黑蓝论坛,有一期网刊发了他的小说专辑,收了几个短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夜歌》,它把我惊到了,我没见过有人这么写小说——看他的小说,就像突然撞见深山老林里钻出来的传说中才会有的某种斑斓的野兽,后面还跟着个披头散发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穿梭跃进如履平地——如此的直率、粗砺、跳跃,而又诡异自在,就像神灵附体的萨满师,他的自言自语只不过是不加修饰的神意转述。惊诧之余,我觉得,此羊非我族类,他的文字以极其诡谲的状态跳跃着,行进延伸在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里。

  他的小说里没有常规的途径,没有设定逻辑的线索,没有日常的情境与诉求,没有人物处境与命运的纠结,没有叙事的渴望与负担……他的小说就仿佛是热带丛林里才会有物种,可以随时落地生根、肆无忌惮地长成巨树,没多久就能满树繁花,坠满外壳坚硬的果实,过于庞大而又茂密的树冠里还藏了无数的稀有鸟类,而树荫深处还隐蔽着奇异之兽。而所有这一切又都有种奇怪的吸力,能在不知不觉中你吸入其中,等你好不容易从中脱身出来,回头望去,却只有被烟霭笼罩的莽莽丛林,而此前你在里面所看到听到的一切,都仿佛是你臆想出来的。

  他让任何事物说话,而这世上的事物又是如此的繁多,似乎哪怕他只是选取其中一小部分,也足够他跟它们在一起说上一辈子了。但他似乎并无意要做它们的掌控者,只是跟它们在一起,倾听着它们的声音,表达着自己的看法,有些慵懒而又自得其乐地做着这个奇异世界的代言人。在他的小说世界里,人跟事物的界限是模糊的,也是可以随时互相转化的。那些小说就像生发于他的白日梦里,读着它们,就像看到他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嘴里在无声念叨着什么,有时候你会觉得他的语言是不合逻辑的、过于随机的,而语境的递进延展又是散漫不经意的,而细一琢磨,又发现其中竟也有种怪异的跌宕与低回,能吸引着你跟随着他的笔触就那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下去,并不时被眼前浮现的诡异情景带入莫名的迷境深处。

  多年以前,那个叫羊的四川人,毫无征兆地停止了写作。他回到了日常的人世间,忙于谋生养家,照顾妻女。他奔波在家乡与异地之间,以自己一向不喜欢的现实主义方式,贴着日常的地面,做着另一种白日梦。那个属于小说的世界,被他深深地埋藏了。他幸福而又忙碌地生活着。有很多年,我们几乎没什么联系。每次想起那个叫羊的人,都会同时想到作为谋逆篡位者的那个叫吴洋忠的人,他把小说家羊囚禁在自己的地下室里,不见天日。而我呢,当然无法去谴责一个幸福中人,哪怕在我眼中他就像一个乱臣贼子。或许,我始终在等着他良心发现,把羊放出来。

  去年,有一天,吴洋忠告诉我,他又开始读书了。那种饥渴与贪婪的状态,让我想起谁的小说里写到的一个荒岛余生的人,在被途经小岛的商船解救出来之后,每天都从厨房里偷拿几个面包,藏在床底下,等到后来人们发现的时候,他的床底已经被面包塞满了。吴洋忠不时会发几张图片给我看,都是正在读的书的页面,他在上面写了很批注,划了很多线。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西蒙……他要把能找到的他们的作品统统过一遍,然后再慢慢地恢复小说的写作,不管多难,他都要坚持下去。这是羊么?我很想这样问他。

  后来,他把这部小说集的书稿发给了我。他说他重新看了一遍这些旧作,觉得还有价值。当然,我不用看就可以这样肯定地告诉他。当然,我重新读了它们。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感觉是复杂而又强烈的,就像我从未读过它们,那种朴拙鲜活、极不安分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个诡异而又奇谲的世界再一次敞开了,那些纷繁而来的突兀神秘的文字情境,把我迅速地带回到十几年前的最初读到它们的那些时刻。是的,这就是羊的著作。而我想告诉他的是,从现在开始,从这本书开始,我等羊回来。

  2018年6月27日于上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