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资本论》是一本由(德)马克思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80元,页数:1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资本论》精选点评:
●读了很多遍才读懂的书
●永不过时
●政治经济学的那点儿知识全忘了,最深刻的印象:除了剩余价值那一部分以外,剩下的内容和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内容怎么这么接近呢?
●毕生的心血,光辉灿烂的巨著,开创性的理论,历史性的引领。凭字数都不该打一星吧,有些人怎么想的……
●太伟大的 能把这么抽象超前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
●我看过的书不多 我想这可能是我这是我读过的最伟大的著作 他让我更好的理解了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帮我解答了日常生活中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
●所谓的无产阶级圣经。
●讀藝術史的時候竟然用英文啃了他
●如果看懂了这本书,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这么清晰过。马克思用商品、货币、劳动、资本,把这些现象范畴化,然后把这些范畴当成原子一样,进行了辩证逻辑推导,然后推导得出了“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等等这些东西。记住我打了冒号,因为马克思的本意不是现在人们以为的意思(在马克思那里,它们只是表达了一种运动状态)。 然后通过这些范畴和概念,基本上可以解释现阶段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政府、腐败、宗教等等现象。 马克思说,资本论要想读进去,就跟登山一样需要非凡的勇气与极大毅力。 “这本书不愧是划破时代,石破天惊的一本书。”这是恩格斯的评价,这里用在这里。
●这周又在看 还有异化,真的最近看的这些巨著,不管是自杀论还是这个没有一本里没有gender discrimination
《资本论》读后感(一):《资本论》的实质
《资本论》这是一本讲述社会经济如何开始的,从最初的物与物的商品交换,再到物与共同等价物的交换,一直到货币的出现,资本论讲的很透彻明了,看就明白!它还讲了货币过渡到股票、证券、期货等,还有就是剩余价值的问题,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出现剩余价值等,第二卷就讲了资本的形成,资本分为商品资本(还有两种我忘了)!
总之,我看完书后,以前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不少!对社会的运行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资本论》读后感(二):这是政治经济学,首先是政治学
资本论洋洋洒洒上百万字,其实核心只有四个字:剩余价值。本来勤劳即可致富的劳动者,何以变得勤劳仅可果腹?资产阶级是如何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和发展?是什么催生了财富的聚集与不公平?资本生产又是如何像车轮一般滚滚向前?秘密皆在剩余价值中。 所以马克思和亚当斯密最大的不同在于: 1、亚当斯密要回答的是一个国家何以变得强大,而马克思要回答的是阶级对立何以形成。 2、亚当斯密关注流通领域的经济学原理,马克思关注流通之前的生产领域中,价值剥削从何而来。 然而马克思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由于以主观的阶级斗争思想为前提,他忽略了为资产阶级自身的考虑,几乎所有的论述都是以100%的获利为前提,然而资本的运作乃是残酷的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这不仅仅是掩饰剥削的借口,资产阶级带着自身所承担的风险与压力走上的,和无产阶级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二是马克思所研究的压迫是一种极端的社会形态,并没有预料到资产阶级的自省与自我调整,阶级与阶级之间不是万丈深渊,而是斜坡,金融的兴起、与中产阶级的崛起,都是例子。
《资本论》读后感(三):这里只有精品网址获取
或许原本计划的简单级蜘
这里只有精品网址获取蛛洞可以直接跨越两个层次,提高到一般级。
萌萌哒小公主也注意到了苏叶的装备,绕着他转了一圈,有些惊讶道:“吆!一身青铜套装,看不出来,这么平凡的外表下,居然有着一副大神的面孔!”
苏叶无比赞同后一句这里只有精品网址获取,但绝对否定前一句!
想着不跟小孩子一般计较,就对她呵呵两句,就不再理睬。
“可以!”苏叶同意了这个分配,但又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我要当队长!我来组你们。”
“没问题!”清水幽这里只有精品网址获取兰有任何犹豫地表示同意,一旁的萌萌哒小公主也没表示反对。
“夜风请求您进入队伍!是否同意?”
清水幽兰:“是!”
萌萌哒小公主:“是!”
《资本论》读后感(四):干货摘要
资本论主要是论述讲资本主义的本质
1 社会财富是商品的集合体:
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就体现在商品集合中,因此研究商品就可了解资本主义。
2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商品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体现在外部就是价值和价格,两者不一定相等,但时间会抹平两者的差别,使之趋于一个平均值。商品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 劳动力的本质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劳动者需付出超过自身价值的劳动,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比如月薪1万的员工,需要给企业创造2万的收益,多出来的1万就是剩余价值。
4 钱生钱
资本家利用这部分剩余价值创造的利润,再次购入劳动力,再生产,产生新的剩余价值,以此循环。
5 两种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方式增加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使得人们普遍生活成本降低,从而减少工人对报酬的诉求,以此创造剩余价值。
6 规模化是必然趋势:
资本有不断增长的原始需求,资本家看到剩余价值,就必定会想方设法扩大工厂的规模,使得剩余价值迅速增长
7 工人阶级的反抗
资本家希望工人多劳少得,工人希望少劳多得,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存在根本性矛盾。在小工厂内,资本家钱多势强,工人人少势弱,掀不起风浪,但随着工厂规模扩大,工人越来越多,工会随之产生,天平开始往工人倾斜,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
8 资本积累势必形成垄断
企业之间发生竞争,导致资本家即使想给工人加薪也做不到,因为这些福利最终都会转嫁到商品价格上,商品价格上升,就会在竞争中失败。竞争到了最后,一个行业只能有少数几家企业能活下来,就形成了行业垄断。
9 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对立
垄断一旦形成,工人将别无选择,因为别的企业都死了,为了生存工人只能勉强将就,而垄断企业将更加忽视工人,工人的工作环境将更加恶劣,工资更低,工作量更大,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最终引发强烈的阶级冲突 ,导致资本主义最终灭亡。(这条好搞笑,看看阿里腾讯这两家巨无霸,工资很低吗?工作环境恶劣吗?冲突很剧烈吗?)
个人看法:
马克思的观点看起来推理缜密,但他把人当成了动物,把社会经济学这种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的理论当成了确定的自然规律去研究。且不说哈耶克这种激进派的经济学家,哪怕是保守派的凯恩斯都足以撼动资本论的根基。另外,资本论里面的观点,几乎都不能量化,都是不可证伪的。这是一本哲学书,类似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实观点并不科学,教科书里说他科学,是误导人。资本论放在那个年代,在当时的生产水平、认知水平和生活水平下,也许真的能唬住一片人,时代在发展,我们用今天的认知水平去批判资本论的谬误,是有失公允,但如果今天还把这本书当作圣经一样,还天天去宣传马克思,那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资本论》读后感(五):《资本论》
马克思说:“资本出现世上,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和污物”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壮起来;如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在任何地方使用的;有20%的利润,它将活泼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积极地大胆了;利润达到100%,人间所定的一切法律,都将被它踢开了;利润达到300%,资本就会不顾任何的犯罪,资本所有者甚至不惜冒绞首的危险了”。 《资本论》召示的时代是工业革命发起的时期,那个时候物质并没有像今天那样丰富。所以工厂生产的,不管是棉衣还是纱布,其实都是可以找到市场的。加上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中国贸易的大门,其实是在开拓的全球市场。所以在那个时候,你只管尽情压榨和生产,产出多少可以卖出多少,不需要尊重劳动者,不需要给他们更好的条件。 可在当今这个时代,尽管贫困和疾病仍然在部分国家泛滥,物质相对发达,而继续采用粗放式的生产,已经无法像两百年前那样的效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所以再也无法有以前那样猖獗的走私和奴隶贸易。在现代社会,市场的变化,生产力的提升,劳动者智力工作,会产生更大的工作效率,在《资本论》著述的时代,马克思没有提到,但是我们需要看到。《资本论》里描述关于资本的属性,我们需要认识清楚,即使现在是用不同的外表呈现。
劳动者生产资料的剥夺,变成无产阶级,从而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生产资料被资本占有,并雇佣劳动者榨取剩余价值进行增殖。这种劳动者和劳动条件所有权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的开端。 到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普通人成长所需的思考行动和分析能力被剥夺,资本以知识服务的姿态提供信息和观点代替普通人思考生产(洗脑)会造就一批新的认知上的无产阶级。资本的鸿沟化是未来30年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演进的主要角色扮演者,只不过这里资本变成了知识资本。也就是说以前的无产者,只是在物质上的无产;现在物质丰富以后,这一差距会慢慢消弥,资本再压榨,你的生活衣食住行也会比以前过得好。现在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有全民福利社会的运行模式。那新的差距会来自于,脑力上的差距。 脑力的差距其实比物质的差距更可怕。
在《资本论》描述的时代里,工人只是没有独立的生产手段;在未来30年,知识资本主义的时代,会有很多人,没有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当你的独立生产能力被剥夺,你必须依靠在工厂的持续工作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当你的独立学习与思考能力被剥夺,你关于世界的认知都将由他人随意定义。 以前资本通过通过劳动的方式榨取无产阶级从而创造剩余价值,在未来的知识资本主义时代,资本通过收取智商税,割韭菜的方式,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想想最近几年的新技术自己是不是已经没有能力独立自己搞懂了?你只是会不停地焦虑,不停地买课,不停地指望其他人给你手把手的讲解。
这种思考和依赖的属性,知识资本化在下一个30年滋长的土壤。 近些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全民低智化娱乐化的趋势,知识付费的狂热,区块链的火爆,其实已经是新的迹象。韭菜你快快长,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识的贫富差距比资本的贫富差距更可怕。资本可以慢慢赚,但是思考的能力没有了,韭菜只能慢慢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