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秦帝国读后感锦集
《谁杀死了秦帝国》是一本由潇水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杀死了秦帝国》精选点评:
●还行。
●秦国使用了非常先进的KPI对行政系统进行考核,本朝的行政效率可敢与2000年前的我大秦一较高下?对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缺点也有很深入的分析,始皇真是以一人的钢铁意志扭转整个中华文明的走向,没有始皇的坚持,我们可能像欧洲一样一直沿续分封,到现在可能是亚盟,而非中国。同样也影响国民性格,集体主义、奴性、不重视人权、民主。其实作者的底蕴和素养是不错的,不少观点还是比较深刻,就是行文太过油腻,强行幽默,容易误导小朋友。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很有爆发力的时期 作者反复在证明,秦末不是农民起义,不是法令严苛,不是坑儒,不是被压迫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昔汉祖纳郦生之说,欲封六国,寤张良之谋,而趣销印。”秦汉时的分封制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要不要分封六国?
●诙谐的语言,读起来很轻松,但总感觉有些戏谑,也显得有些啰嗦。不过不影响书中的真知灼见,让人重新认识这段历史。 秦朝速亡,在于其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的转变太急,步子迈得太大。陈胜吴广起义,实质更主要是六国复国之战,而不是所谓的农民起义。这些观点确实让人大受启发,颠覆以往认知。
●用诙谐的语言揭示了秦朝破灭的内因和外因,小说还提出自己的新颖的观点,称陈胜和吴广并非简简单单的农民起义,陈胜王之所以失败是败于自己的私心。
●慕潇水名看的 10...1150
●读历史也是时尚?
●确实很通俗~
●焚书坑儒的解释比较合情合理。哎,秦始皇不容易啊要玩这么大一盘棋
●历史观点值得讨论。可惜叙述方法草率而勉强,为逗乐而逗乐,有点等而下之了。尤其后半部,缺点更为明显。
《谁杀死了秦帝国》读后感(一):慵懒时间的绝佳读物
随手买了路上看的,但稍后便为之惊艳。大部分时候我更愿意看史记和资治通鉴等更“原版”些的书,而非今人咀嚼之物。但若将此书定位于纯休闲用途,其包含的历史知识确实足够宽泛,不逊于当今任何严肃读物,而且作者的嘴巴足够贱也足够啰嗦。女友评说:生男当如此。
《谁杀死了秦帝国》读后感(二):才子文章
一册白话网络版的秦帝国覆灭史,写得简洁生动,充满个性的解读。作者力图在重述历史的时候,也想强烈捎带一下自己的私货,于是他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述:秦帝国造反的那些人不是农民,不是农民,不是农民……讲到后来,我都觉得潇水有点祥林嫂的影子了。不过,谈到当下写史的网络写手,潇水还算是一位比较有水平的作者,并不像其他写手那样的信马由缰式的穿越。
《谁杀死了秦帝国》读后感(三):跨越东西方的历史
这本书里面我找到了难得的东西方历史同一时期的对比。这个让我可以偷很多懒。
还没有怎么看,但是写一个题目:
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都受到了野蛮武力的摧残,比如说阿基米德被杀,焚书坑儒大致发生在同一时期,但是我们这边最终还是让儒学成了专制统治的依据,而西方文明在不断毁灭和重建中形成了多元化,这个成为民主的社会基础。到底是东方人更加野蛮,还是西方人更加嚣张呢?
《谁杀死了秦帝国》读后感(四):历史的幽默
这是一本非常恶心的书,其实看得出来作者还是有一点创见的,但是由于他自为的“幽默”,使得本书语言甚为恶俗。幽默是一种艺术,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易中天或者当年明月。前有雾满拦江,后有潇水,都是失败者。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不需要过度的恶搞。我奉劝所有历史的写作者——包括我本人,今后——都要对历史充满尊重。历史很好看,不要荼毒她,使原本的圣女变成妓女。望天下写史人,引以为戒。
《谁杀死了秦帝国》读后感(五):“潇”说历史
不同于插科打诨的“戏说历史”,时下流行的轻松读史应该被称为“笑说历史”——因为形式的轻松不代表作者没有思想。
潇水的《谁杀死了秦帝国》,在幽默风趣的外衣下,对历史进行了一番充满个性的独特解读。不难看出,潇水的才气不输于当年明月,只是时而冒出的抒情场面有些过于泛滥,有时甚至喧宾夺主,并且潇先生对自己“秦末暴动并非农民起义”的观点三番五次的强调,稍稍有些矫情。
瑕不掩瑜的是,这是一本好书,正如封面所言,这是适合“在阳台上读的中国历史”,慵懒的午后,一杯清茶,一本不时能让你会心一笑的好书,人生至乐莫过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