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暴烈》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与暴烈》是一本由[英] 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3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与暴烈》精选点评:
●这么帅,还有肌肉,会写书还是gay,人间尤物啊。可惜已经不在人间了。看到汗毛竖起。
●「我一向迷恋三岛文字中固执而迂回的思辨,隐秘而罪恶的情爱,他的艺术风格如此鲜明,以至于深入骨髓,深入生气抉择。」
●行动的人注定要长期忍受紧张和专心,直到他以最终行动完成他的一生的最后的时刻:死亡——无论是自然死亡还是切腹自杀!
●书本身就是好书,更佩服的是译者,把这本书翻译的优美流畅,又加了详细注释,几乎像读原文一样好读
●法相宗難道是小乘麼?
●真心觉得这是我这几年读过最好的人物传记,原作者写的就好,译者还有一颗热爱三岛的心。三岛由纪夫真的是我见过最帅最爷们的男人,这样壮怀激荡的人生真的是比太阳还要耀眼……哎多希望自己能够效仿一下他,哪怕是一小段人生轨迹也好
●比“美”本身更具有美感的是“毁灭美”,三岛由纪夫那句“我走上舞台,期待着观众会流泪,可是相反,他们会爆发出阵阵笑声”让人唏嘘。
●1519 果然只有悲剧才是完美的,才是生的动力。一旦悲剧完成,我的生也就可以结束了。
●补。
●伫立窗前 我等待每一个夜晚 期许奇异的事情会发生 我张看邪恶的预兆 一场沙暴,汹涌于街道 一道彩虹,悬悬于夜空
《美与暴烈》读后感(一):止庵先生的评论(新浪微博)
《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的生与死》(上海书店出版社,于是译)一书中有不少奇怪之处,如“十八世纪的《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以及最负盛名的十九世纪长篇巨著《源氏物语》”、“比他年长的作家太宰治于一九六五年六月自杀身亡”,等等,若说原著如此写法,恐不至于;若是翻译错了,这也太低能了。
《美与暴烈》读后感(二):仰望三岛
“受制于平凡的思路,就无法完成壮举。你必须变的盲信,并培养对死亡的狂热。一旦你树立了整套识辨的能力,要想再付诸行动就太晚了。” 选自《叶隐》一部日本武士修行的教科书。
认真检视过人生意义的人,常常会惊诧于人生的无意义,而其后的出路只有眈于庸俗。在现实的世故和圆滑中,三岛手举胁差切腹自杀的暴烈让人仰望而不可企及。
《美与暴烈》读后感(三):知行合一的死路
对于三岛由纪夫,自己一直不敢拜读
一则昔日那顶高高的戴在他头上的帽子----军国主义者!也就够让我这上当的人民吓得退后三尺
二则唐月梅的翻译实在让我没法读明白,不知所以,不知所云
三则好多年在忙碌中,书与我总是那样遥远。。。。
这本书倒是很快的读完了,其中三岛的“东武影像展介绍画册文案”倒是清晰的显示了三岛的生活图景。
本书翻译流畅,叙述生动,于其中夹杂的唐译相比,益显其译笔非凡
按作者云,三岛深受阳明学的知行合一观念影响,在其最终作品《丰饶之海》完成之际,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人生。。。
对于三岛,这样的结局大概正是他想要的吧
我们,却只能苟且,在这个奇异的世界上苟且
《美与暴烈》读后感(四):不会再读
我已经忘记了是以什么样的时机之下,开始读三岛由纪夫。我也确实不知道,我是怎么样的心态去评价《春雪》、《奔马》和《潮骚》等等。
这本书很好,它客观又有点深情,我想亨利也是怀着对故人的哀悼写下这本传记。但我想,我不会再读三岛的书了。
曾经喜欢他,是他重叠了我性格中不那么好的一面,优柔寡断和极端。
读完这本我知道了,即使再了解他,我也应该走出来了。我永远不会成为他,他也应远永远不会被我完全了解,他的心愿已成,他建立完美又摧毁完美。疯狂的自杀已经成为蛟蛇,吞噬了很多复杂与繁琐。在某种程度上,我很佩服他。
想到《叶隐》里 :恋之极致,乃是心伤至死亦不形于颜色之忍恋也。相思便求得到,到底未有刻骨,沉挚之质到底也轻浅。一生自愿自使相思至死而不肯辞,乃恋之真意。
这天决定不再读你,应该是想要过的快乐了。
(不过还是写完《奔马》等的短评233)
《美与暴烈》读后感(五):浪漫主义的灭亡
加缪说:“自杀是在内心的寂静中所计划的事情,就好像一部艺术作品。”三岛由纪夫精心策划了自己的死亡,细致到准备好了包裹尸体的棉絮。
最初接触三岛,其实很偶然。高中历史课,江级让我们每个人按学号,轮流介绍历史上的今天。那天是11月25日,我走上讲台简单地说了几句。那天,法国雾月政变,巴金诞生,三岛由纪夫切腹自尽。我还记得,那是我所用的定语,是“日本著名右翼作家”。
家里有一本《金阁寺》,一本唐月梅的《三岛由纪夫传》,1995年作家出版社的,放着落灰了,一直没看。直到今天,我才开始读三岛的作品,一发不可收拾。
Henry Scott Stokes把三岛的自杀放在了全书的最前面,《最后时日》,读来惊心动魄。后面便是将三岛的少年生活一一道来,那是他还叫平冈公威。接着透过其文学作品,来讲他这个人。
其实三岛不需要什么传记,他的作品便是他自身最真实的写照。《假面自白》里,流露出的同性恋倾向,独特的带点血腥的审美观念,性兴奋的来源,以及对于切腹自尽的倾向,都在他的文字里,表露无遗。
《金阁寺》是我需要重读的一本书,唐月梅的译本一般,因其中文文法缺陷,读来艰涩,想要读一次林少华的译本。这是我没读懂的一本书,不好妄作评判。
让人惊异的是他对《丰饶之海》四部曲的构想。丰饶之海指代月球表面,极具讽刺意味。转世轮回,这又有了些禅宗的意味。《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他的自杀之日,亦是《天人五衰》的截稿之日。肉体的死亡,亦是其作品的死亡。
“一个人终其一生不懈辛劳,就是为了打造死亡之屋。”蒙田如是说。这是三岛的写照吧。“二十六岁的我,古典主义者的我,感到最接近生的我,说不定是个假东西。”三岛极度自恋,却又对自我的主体性充满了怀疑。
三岛的辞世之句如下:“壮士兮手持刀鞘,经年忍受今日之初霜,鸿毛遗兮所谓此世也罢人也罢先散之者,樱花凭风入夜。”
那把公孙六上,留下的是樱花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