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家与社会革命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国家与社会革命读后感100字

2020-11-29 02:33: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国家与社会革命读后感100字

  《国家与社会革命》是一本由(美)西达·斯考切波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家与社会革命》精选点评:

  ●断断续续读完这本《国家与社会革命》。最大的收获不在于作者特定观点带来的启发,而在于学习作者展开自己研究框架的方法。 在评述先行研究的不足后,作者非常明确地采取她的结构主义视角,建立起包涵支配阶级、国家自主性、国际压力等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在全书一以贯之,显得思路清晰而有新意。 虽然这个框架的说服力和推广的可能性有待讨论,但整个分析框架的建立和贯彻过程非常值得学习,有很大启发。 有人说它是“20世纪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我觉得有点夸张,但确实推荐一读。

  ●被别人吸收了,没读出多少东西

  ●(何俊志老师你的口头禅是“勿宁说”么。。。一页里面就有好几个啊) 历史总是被各种诠释,各家各取所需,各圆其说。有时候真的怀疑这些东西的共性真的有迹可循么?还是为了建构而生的罢。

  ●1.喜闻乐见中左派~

  ●视角独特,鞭辟入里.

  ●从历史角度看,整体上是相当八股的做法,概念与模型过于庞大,选取的二手研究也可商榷。重要性不在于她的观点,而在于开创的方向与引导的问题。这或许也是比较历史研究的重点所在。或许是唯一的重点

  ●方法学上有很大的问题,基本上只是说了几个不同的故事,然后符合自己理论的史料多挑一点,不符合的就说因为其他因素干扰blahblah,与当初我朝的影射史学其实是一个路子的,关戚姚完全可以争一下历史社会学鼻祖的冠冕

  ●“找回国家”,斯考切波是把国家找回的重要学者,这本著作就是奠基性的。

  ●课堂作业要求解读这本书,比较历史方法的运用

  ●看了研究中国清朝旧制度的部分。作者“敏锐”地看到作为帝制国家与农业社会的结合部的士绅阶层,但是,她分析旧制度危机的时候,又把矛头对准地方人口的激增。什么农民起义,官场腐败等,泛泛而谈。然后辛亥革命后,又说“士绅”未形成代表自身利益的社团组织,失败于没有组织良好的支配阶级。力度不够

  《国家与社会革命》读后感(一):革命研究的诸代际

  革命研究的诸代际:

  第一代自然史学派,描述、总结特征及诸革命模式;

  第二代加入心理学挫折理论、社会学结构功能理论、政治学利益集团竞争理论,试图提出革命的普适性理论;

  本书为第三代,结构性视角,比较--历史分析;

  第四代将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加入,结构性与能动性互动。

  《国家与社会革命》读后感(二):程度的差异

  作为一本学术著作,本书可谓恰当,晦涩难懂处遍布全书,当然,这些都是细节上的,全书的架构还算清晰.

  作者的观点给我启发,国家与支配阶级的区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感觉作者的观点有问题,作者在书中能够说明的只是在遭遇国外军事挫折和压力要到一定程度,或者支配阶级在政治和军事权力的掌握上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国家革命才可能发生.但是这种程度怎么衡量,却必须根据史实,发生了革命的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没有发生的就没能达到.

  《国家与社会革命》读后感(三):啊啊啊

  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

  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悠着点。。。请求不要把命都革了。。。。

  《国家与社会革命》读后感(四):2016年5月10-11日

  2016年5月10日

  《国家与社会革命》

  ……我不能要求一个政治作家是一个作家……然而真的太蛋疼了……什么鬼描述,绝对是普通人看完也全无印象的类型……发现看了三本都是这个蛋疼法。

  只能挑感兴趣的章节细读。不然看不进去。

  那么少人对政治感兴趣,难道也有这个原因?我想到那些蛋疼的法律条文。如果有个通俗有趣的版本,法盲数量绝对大大减少。不能怪民众没觉悟,只能怪你们太无聊了……=_=

  2016年5月11日

  《国家与社会革命》

  it sucks

  即使内容再有料,如果阅读起来感觉痛苦的话,我就不看。

  本来也是为了找乐子看的,妈的,看得老子一点都不爽,算什么事。再看下去,我对政治的好奇心就要被杀死了。

  浏览了40分钟,没看到什么别致的观点。结书,明天继续下一本。

  《国家与社会革命》读后感(五):斯考切波提出了一个理论吗?

  在第三代革命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斯考切波(Skocpol)从社会结构来分析革命现象。她认为革命是发生在特定的结构性情势之下,是多种社会力量在某一历史时刻复杂交织的后果(比如农业社会的结构、国家的结构、精英的结构、国际压力)。当各种力量在某一历史时刻的“接合”(conjuncture)就导致了社会革命的生发。这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各种因素在接合(conjuncture)过程中的“权重”(weight)如何?或者说各种自变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因变量。第二,这个理论中没有一个清楚的解释项。(解释项是各种力量吗?还是结构?还是“接合”?)

  不妨回忆一下最基本的“理论的建构”(construction of theory)。一组(套)相关的通则(a set of interrelated generalizations)就形成理论,相关的通则是解释政治现象的通则。好的理论不仅有逻辑上的关联性,而且能够经过经验的反复验证。解释一个现象需要两个概念,即解释项概念与被解释项概念,倘若两个概念间有某种关系(因果关系、或然与相关关系)即形成通则或假设。概念(concept)是给予政治现象一个名词,解释项(explanan)也是一个概念,也就是一个政治现象。

  如果斯考切波提出的是一个理论,被解释项(explanandum)是“革命”,解释项则是“革命”的原因,按照斯考切波的意思,原因是“各种力量的接合”——根本就不能构成解释项(因为不是一个概念,不是描述政治现象的名词,“各种力量”还是概念,但“接合”导致革命就有问题了)。退一步讲,就算这是一个革命理论,那么也缺乏预测性,因为它不能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革命,只能是在革命之后解释说因为存在这样的社会结构所以革命了,事后诸葛亮而已。

  otes:

  斯考切波著,何俊志、王学东译:《国家与社会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

  吴文程著:《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比较政治理论的检视与批判》,五南出版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