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Monocle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Monocle读后感锦集

2022-05-13 16:55: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Monocle读后感锦集

  《Monocle》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onocle》读后感(一):全新过刊Monocle

  现有过刊如下:

  2010年9月号

  喜欢收藏过刊的朋友可以找我哦。谢谢合作!

  《Monocle》读后感(二):简洁,流畅

  Monocle,顶尖的旅游杂志。

  中国许多的杂志都在模仿他,可惜没那么好山寨的

  他的照片,他的排版,他的文字,都是一绝

  学摄影、排版、文学的人都肯定会喜欢这本杂志,

  在邮局可以订阅这本杂志的。

  呵呵,他都当个大中国杂志的老师了,我也没什么多说的了

  《Monocle》读后感(三):Monocle报纸

  断断续续读了几年的Monocle。昨天去了纽约实体店,正好在出售报纸,一直没注意Monocle还有报纸,店员说报纸一年只做夏季和冬季两期,一份售价8美金,因为是装订好的,排版沿用杂志,所以拿在手里就像一份放大版的Monocle。

  照片:

  《Monocle》读后感(四):【monocle】中文专栏

  自己翻着玩儿

  喜欢的入吧

  《Monocle》读后感(五):世界距离你我有多远

  两年前的夏天我在希思罗机场机场内的书店与Monocle偶遇,当时便被它的质感所吸引。5磅的定价作为杂志已经稍嫌昂贵,甚至超过了一些平装本小说的价格,但拿在手中,闲来翻阅或者是整齐地摆在书架上的时候,会让人说出值回票价的感叹。

  Monocle颇为厚重,与书报架上常见的其他时尚杂志相比,除了那亚光的纸张,它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广阔的覆盖面了。无论如何一本杂志都不可能覆盖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至少Monocle捡拾起了我们身边抑或远方的点点滴滴。

  Monocle可以称作是一本记载世界的点滴和花絮的杂志:每期杂志会有若干个大篇幅的专题,内容上可能针对时政,国家,艺术,文化,上午等等。而余下的篇幅会用来细数世界各地好玩或者有趣的小东西,感觉上似乎是编辑们的思想和纪行杂烩在一起的一本百草集。而Monocle的编排,摄影,甚至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广告,又以近乎完美的巧妙将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内容用让人赏心悦目的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Monocle的内容主要以欧亚为主,而且与其他欧美杂志相比,对日本文化和经济有独到的关注 - 这一点上可能会比较受亚裔读者的青睐。

  Monocle是一本让我想在晴朗的午后,在洒满阳光的窗边慢慢品味咖啡的时候轻轻繁月的杂志;低下头,世界艳丽的色彩边静静地在两手之间绽放。

  ----

  Monocle中经常会夹着一本日本漫画的连载小册子,不过那质量是在世让人不敢恭维;每次拿到,都会有种想“啊,赶紧撕下来丢掉”的感受。此外,Monocle Shop中的东西,也是贵到让人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它是一本涵括甚广的杂志,但同时里面有很多内容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也许这就是它名字的暗示吧,通过单片眼镜看世界,你永远也无法分辨眼前的事物到底距离你有多远...

  《Monocle》读后感(六):推荐

  1996年,一位从阿富汗战争中负伤归来的战地记者创办了一本chic的生活风格杂志,以流光溢彩的奢华视觉与赤裸裸的设计拜物开启了杂志新纪元;10年后,这位多年来浸淫在浮华时尚中的超级潮人突然宣告回归正统新闻,要创办一本全球化的商业类新闻月刊,向《经济学家》、《明镜》致敬。他是媒体界超级偶像泰勒·布鲁尔,十年前的那本杂志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成功的新生代生活圣典《Wallpaper*》,一如其名(墙纸),平面化、花哨轻巧、彻底形式主义;刚刚诞生的这本新杂志是《Monocle》,同样贴合名字(单片眼镜),深度化、庄重老派、强调内容思考。

  十年前,网络方兴未艾,平面媒体尚未切身体验到数字时代的降临;而今,全球的平媒都在web2.0的阴影下低迷徘徊,“纸媒已死”的声音甚嚣尘上。2月上市的《Monocle》犹如在国际杂志界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被看好有望引领又一波新潮。

  平媒依旧可为?

  当出版人因为平媒的急速衰落而忙着去追赶互联网风向的时候,近年来常常在亚洲旅行的布鲁尔,从日本、韩国层出不穷的创意杂志和新兴的“Mook”潮流中找到了未来出版业的希望,他认为纸媒仍有空间。

  作为一名空中飞人,他经常光顾机场书店,发现很多男性读者会在机场同时购买一本商业周刊、一本旅游杂志有时还会加上一本时尚杂志,于是他萌生了将三者合为一体的想法。布鲁尔坚信存在一批和他一样经常进行商务旅行、对跨国界的信息资讯感兴趣的读者:伦敦的西班牙银行家,苏黎世的芬兰建筑师,东京的巴西画廊主,那些操着多种语言、头脑中无国界、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富有的所谓“全球化阶层”。

  平媒衰落了吗?确实是,但是有品质的重量级新闻并不够多。BBC新闻头条是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与此同时,美国的大报相继关闭驻外分社以削减开支,从平面到网络蔓延着名流追逐、新闻通稿和广告软文。布鲁尔的目标是用《名利场》的报道风格做《经济学家》和《明镜》的内容,以更前瞻性的视角提供独一无二的深度新闻,打造一个全球化的媒体品牌。

  在杂志越来越快餐化、视觉化、地区化的趋势下,自去年11月布鲁尔宣布将创刊以来,业界对他既充满期待又保留怀疑,在这个网络时代,一本听起来很传统的奢侈印刷品还有多大前途?

  一本全球化的“Mook”?

  2月15日,厚达244页、总字数超过5万的月刊上市。当然,布鲁尔一点也没有落后于web2.0浪潮,在杂志问世的同时,网站上线,他一直筹划的广播也将依附于网站,形成一个跨媒介的综合品牌。

  以简单新闻图片为封面的低调形式和厚实的政经内容简直让人误以为买成了《大西洋人》!整本杂志分为呈现地缘政治学的“事件”部分、致力于激活投资灵感的“商业”部分、网罗艺术娱乐各方面的“文化”部分、挖掘时尚、工业设计和建筑领域天才的“设计”部分以及消费购买指南五大块,多数文章是经过了扎实采访调查的长篇大论。虽然主要是一本商业杂志,但像《经济学家》一样丝毫没放松对时政话题的关注,封面专题就是整整18页对日本海军的报道。接踵而来的有阿富汗的电台DJ、意大利的hip-hop文化、智利财政部长访谈、改编村上春树小说的美国电影、奥地利的照明设计公司、索马里的暴力问题、印度的报纸设计、伊朗总统的着装风格……视野之开阔,内容之混杂,足够“全球化”。如果单从目录看,你无法判断其制作者与目标读者的国籍。最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新闻豆腐块化、杂志眼球化的时代,以官能愉悦著称的《Wallpaper*》创始人竟然做出了一本文字“满”得吓人的杂志。它几乎严肃到底,从头到尾只有单一的视觉节奏,形式上的设计感含蓄简朴,完全让位于文字阅读,简直是一本书,而不是杂志。

  同时在欧洲、亚洲和北美上市的杂志甫一面世,就激起了世界各地的博客评论热潮。无论是褒是贬,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会继续购买,甚至连《商业周刊》编辑也在自己博客上赞叹不已。但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一盘生意经。按照布鲁尔的构想,这本定价5英镑的杂志将有65%的收入来自广告,其他来自零售与订阅,他预计只需售出6万本左右就能盈利,因为昂贵的广告不提供任何折扣。得益于布鲁尔过去在时尚界积攒的人气,第一期已经吸引了Gucci、LV、Cartier、HugoBoss、Versace等高档品牌。最重要的是,这本新式杂志得到很多广告代理商、尤其是奢侈消费研究者看好,他们认为奢侈品消费者通常都是小众,但分布范围很广,要把全球性分散的小众目标一网打尽,《Monocle》或许就能帮他们做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Monocle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