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读后感摘抄
《少女》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读后感(一):陪伴我中学生活的杂志
初中时看到第一本这个杂志,非常喜欢,记得刚开始封面是油画那种。喜欢里面关于安房直子的文字,还有好多美丽的东西,她改变了我好多思想,陪我走过那些最美好的岁月。后面慢慢上了大学就没买了,没想到已经停刊了,美丽总是戛然而止的吧!
《少女》读后感(二):是谁在改变~
可以说,这是一本伴我成长的杂志.大概从小学5年纪开始,一直到读大学吧~
但是,似乎我们都改变了,现在,我已经不再看少女了,偶尔在报厅里看见,也会犹豫,但是,拿起的手往往会无奈地落下,也许我已经长大,不在需要它,也许,它的现在这般,我已不在欣赏,.
没有什么是可以陪伴我们一生一世的,不是吗?
《少女》读后感(三):很怀念,很惋惜
惊觉停刊。。。
如果还能找的到的话,这是我伴随我中学年代的梦
但是时光荏苒,记忆里,永远的花径小路和雨花石,青色的藤蔓,嫩黄的雏菊,这是不招摇的红药,随音乐想起的苏格兰裙子下的舞步,小丑不哭,因为从来不摘下油彩绚丽的面具
珍重,青春里阳光也是透明的少女,是不是每次回忆都是天堂里的极乐鸟
《少女》读后感(四):怀恋
停刊了。。。
毕竟是看了那么久的杂志
一直很向往逛街地图上推荐的小店
夜弦J推荐的歌
小仁分享好看的日剧
渐渐成长为台柱子的达拉和滕洋
。。。。。。
以及同样比较偏好日本美少年组合的各位编辑姐姐们
再想要找到一本共同爱好的杂志,多么难
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少女,文艺也好,时尚也罢
都只是在回忆里了
《少女》读后感(五):越来越差
第一次买是2004年的4月
是江小美的封面
里面有甘世佳的文字
说实话其他的都很好看````当时我很开心觉得发现了一本超好看的杂志
还发宝给我们老师推荐
现在都是同学的笑料
后来就越来越差
特别是文字部分
不过有时候的日本明星封面还是吸引我去买
如果下期有我本命的话
《少女》读后感(六):逝去的少女时代
还记得第一次看见《少女》时的那种惊艳感,后来常常看,喜欢里面彩色的插图,有时梦幻、有时干净、有时雅致,总和纯美的文字相得益彰。《少女》里也推荐书、电影,都是些不错的作品,我从这里了解了好多好多美好的东西。渐渐的,少女陪我走过了少女时期。偶有兴趣,又买了本《少女》,已经全然不是当年的风格,虽然彩页增多了,但是文字质量变差了,插图倾向于日本动漫,文章多是些与时尚明星有关的。唉,正如我的少女时代一去不复返,《少女》也俨然步入另一个的时期,她当年的美轮美奂只存在我的记忆里而已。
《少女》读后感(七):消失
这是我在得知《少女》即将停刊后才加入的小组。网站关闭了,论坛关闭了,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结束了她自己的少女时代,像那个日本品牌forever 21一样,永远停留在21岁。
不知道你们是否已经知道这件事,还是明明知道却不愿意面对。沐沐说她哭了好久,之前一直忍耐,直到发烧回到家里才痛快的宣泄。
我跟她说,我舍不得,我也哭了。沐沐说,做最后一期的时候,没有哪个编辑不是心里万分难受的继续着工作。
11月号的下期导读里,最后一段文字是,少女即将揭晓自己的“大结局”……
因为在此之前就听李霞提起过,在我把12期音乐随身酷交给她,着手准备2009年新年的主题时,她说,亲爱的,这个秘密一直没有告诉你,种种原因,做完这一期,少女就要消失了……
我用力安慰自己,也许李霞姐的意思是她将换一个名字存在,或者换一种形式比如MOOK存在,沐沐说,是彻底的消失。
距离11月15日最后一期上市还有8天,我实在按耐不住,透露了这个秘密,希望爱《少女》的大家都不要错过我们所能收集到的,最后的经典。
《少女》读后感(八):《少女》不在~
听说《少女》停刊的消息,很是震惊。现在家里还整齐保留着高中三年几乎一期不落的《少女》。即使现在并不太看了,还是一直觉得它会在那一个角落独自散发着芬芳,在我心里盛开一片柔软。没想到,她会真的散了。。。
第一次看《少女》时就爱上了她,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精美的封面和插图,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故事,每每让我沉醉不已。每次拿到新的一期《少女》时,我都是近乎虔诚的闭上眼睛闻着书的清香,反复摩挲着光鲜的封面。我看《少女》的习惯是先很快浏览一遍整本书,然后从第一页一直看到最后一页,一页不落,细细品着。遇上喜欢的等到全本看完以后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像个小心翼翼的孩子,怀抱着心爱的糖果,一直想吃却又舍不得。不敢看得太快,却又忍不住一口气看完。最后只能在回味和感慨中等待着下一次与《少女》的相遇。
可以说是《少女》陪我走过了整个少女阶段,她是我心里永远珍藏的回忆。惭愧的是,我并不像其他铁杆书迷一样很深刻的记得某些文章和作者,只是一想到《少女》就有心底柔柔荡漾的温暖和感动。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杂志会被停刊,只是可惜没有更多的少女们能经历同样的感动。谢谢《少女》,她更像是我一个亲爱的朋友,了解我的小秘密和小小的悲喜,陪我走过那整个美丽青涩的时光。
《少女》读后感(九):是谁让我遇见你。
我觉得很幸运的是,我曾在“遇见”的初春遇见你。
——gail
2005年的2月,第一次见报亭遇见你。你的灵感词是——遇见。
2008年的12月,你宣布离开,可是我想了很多方法,依然没有见到最后的你。
2005年到2008的年,我一直庆幸我能在漫长的时光中遇见你。
曾因为读到一个喜欢的故事而雀跃,也曾兴致勃勃地想参与反馈活动,细心写好的信,一直被搁置在抽屉里,我想我始终不是一个勇敢的姑娘。
我一直不曾想过你的离开。我以为你会一直陪在我们身边,陪我们跳一曲青春的舞。
那天和同桌聊天,她说,她只有在翻阅过那些她买过的杂志时才有那些时光飞逝。我点头说是,突然很庆幸这样的时光,在你的陪伴中度过。
彼时你已宣布离开,我曾在BAIDU出这消息时,望着电脑屏幕久久呆住。
我的书柜上依旧摆着几十本厚厚的你,看着她们,我微笑。
刚刚靠到论坛重新开放,纵使我不曾注册过ID,可内心依旧为那句“永远的《少女》”而雀跃。
2008年的夏天,我高三了,搬离老校区。那个我常常买书的报亭亦是放弃这本杂志。
我记得那个阿姨不解的眼神,这样好的杂志,为什么没有人买呢?
在这个不大的城市,我找不到一家有你的地方。甚至在11月的最后一天才拥有了9月的你。
我想,我唯一能做的,便是记住时光,记住那些有你的点滴岁月。
若你归来,我会微笑。
若你离开,我会祝愿。
,题目用了西单小非在“遇见”号写文的题目,这是我一直挚爱的文字。
《少女》读后感(十):庆幸有你陪我长大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没有中断过对《少女》的喜爱。其实现在想想觉得挺奇怪的——之前幼小的我并没有关注过杂志,甚至都不能明确区分杂志和书的定义,却在《少女》之后再也不能被别的同时期杂志吸引。我不觉得这是因为先入为主——宁肯相信和《少女》的相遇是冥冥中的注定。不过一本杂志而已,有必要这么煽情吗?可是偏偏我觉得《少女》于我真不是一本杂志这么简单。走过那么长一段时间,回过头发现,《少女》影响我已太深太深,爱听的音乐,喜欢看的书,甚至包括写字的风格,《少女》对我的影响已经潜移默化贯穿其中。
记得第一次看《少女》是在妈妈读书的外地,在那个黑黑的空旷的房间里,陌生的床上拥着妈妈熟悉的气息,枕边是妈妈白天买来陪伴我的一本红色封面的小“书”《少女》。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本《少女》上有一篇文章叫《一把黑布伞》,它让我一遍遍想起妈妈对我的爱。还有一篇叫《冷帅哥萧》,妈妈笑着说这题目真奇怪,另外有一篇直到那之后很久也还是会偶尔翻看,题目是《两个人的车站》。小女生都是爱做梦的,擅长幻想甚至联想——我总是把男主人翁的外貌想像成当时暗恋的一个男孩。
高三最后一学期错过了订阅的时间,妈妈一度为此很抱歉。然而高考在即,就没有过多去关注。第一次看到大学报刊亭,习惯性地问起《少女》,热情的卖报老伯很惊异地告知:已经是大学生啦!
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又是机缘巧合,一次偶然交谈中发现室友波波也是《少女》的忠实读者(说实话,认识的人中读《少女》的人真的不多),谈到《少女》她甚至比我有更深入地了解。从大学新环境的新朋友口中又听到了诸如岛袋小夏、短发夏天等等自己一度那么熟悉的名字,好像见到了默默陪伴自己又不曾抱怨的老友一样。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感受。可是同时也被波波告知:《少女》停刊了。
现在的我也开始学着假模假式地看起《新周刊》、《南方周末》等等所谓比较高端的杂志报刊了。然而,《少女》曾经带给我的温暖和那份独特的感受,再也无处可寻,无可取代。我是那么庆幸,在我的少女时代,是《少女》陪我度过,而不是其他。
心怀感激并心存信念——当年的少女们,尽管曾经从未谋面,尽管依然天各一方,却都有着各自最纯真最美好的心灵——那是《少女》带给我们的,我们始终一路同行。
(也许太想为《少女》,为自己的少女时代写些什么,却愈显出笔法的稚拙。谨此——怀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