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精神分析入门》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精神分析入门》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2-11 00:56: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精神分析入门》经典读后感有感

  《精神分析入门》是一本由查尔斯·布伦纳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2000-7-1图书,本书定价:14,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神分析入门》精选点评:

  ●个人觉得更适合对精分有一点了解后再读,里面没有提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而是讨论了一些概念,不很适合中式思维的初学者脑袋

  ●入门很不错的书

  ●易懂

  ●刚开始读,感觉不错 读第二遍呢,看起来还需要第三遍。

  ●入门

  ●好書,但是弗洛伊德理論的局限性也很明顯

  ●入门级别的看起来还是晦涩难懂,翻译也有些拗口。看完没有记下多少内容,希望积少成多回头看第二遍再有更多收货吧。

  ●第二遍读,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大致了解了。也算是在精神分析学习的道路上入门了。

  ●非常浅显易懂,受益匪浅,还要二刷做笔记。并不觉得翻译的不好,没有觉得晦涩难懂,可以很快地看下去。

  ●理论性强,对弗爷的观点解释很清晰。“入门”很有迷惑性。。。

  《精神分析入门》读后感(一):看了两遍很爽

  第一遍看没有太大的感觉,里面有很多概念看起来比较难懂,而且自己脑袋都是像浆糊一样的,所以看完一遍还是很混论,间隔差不多一年再看,一边看一遍写读书笔记,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像心理结构的三个概念,本我,自我,超我,虽说我在06年刚开始读心理学的时候就知道三者的概念,以及他们简单的关系,但是这对于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描述,或者说这三个概念对于解释来访者是如何产生心理问题的一点也没有概念,说实在有时候觉得读书那会真是很呆,不会有太多的钻研精神。现在开始慢慢一点点补回来相信也不迟。书中还有一些逻辑我还是太明白的,同时对于俄狄浦斯情结,我依然持怀疑的态度,弒父取母、或者幻想与父亲结合这些想法真是存在的吗?我还是不太确定。慢慢探索......

  《精神分析入门》读后感(二):精神分析入门

  年前临近期末的时候,愈是紧张,愈是想看课程以外的书。这也是我自己的毛病之一,同时,也是因为时间只有在紧迫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流逝,从而升起要紧紧抓牢、好好利用之心。

  循着徐筠老师的推荐,《精神分析入门》这本书,也就是这个时候看的,仿佛也就这个时候,脑子能兼容下闲书、专业书、课程书同时进行。

  陆续读了近2个月吧。

  从进入咨询师学习的这条路以来,难得这么认真地看一本书,能够觉得看明白了。也是第一次看到一本这么系统的讲述精神分析的书。

  之前所接触的精神分析,多以不同的精神分析师、流派来讲述,但是并没有将精神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的由来、心理结构的三个我之间的关系讲述得这么透彻。而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其中对于自我的产生过程的详细推论。并且,整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本书同时也对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非常值得推荐。

  《精神分析入门》读后感(三):《精神分析入门》笔记

  第一章 两个基本假设

  一、 心理决定论(因果理论)

  没有任何事是偶然或碰巧发生的。每一心理事件的产生,都是一些先前事件所决定的。

  举例:忘事或者放错东西,经过精神分析家75年来对偶然事件的研究,它们绝不是偶然。都包含了当事人的愿望和意图。(弗洛伊德说,所有的口误笔误都是真实意图的泄露。马蓉的手机被王宝强看见。)

  还有梦,每一个梦或者梦中每一个意象,都跟做梦者的心理状态有关。

  精神病理现象同样适用。每一种神经症,都跟这个人的心理历程有关。

  ——只是有时候我们自己并不知道,这就涉及第二个基本假设。

  二、 潜意识

  弗洛伊德对癔症病人的治疗,发现电击无效。布洛伊尔用催眠治疗了一位癔症患者。患者在催眠中回忆起过去的经历,体会到过去的情绪,于是癔症症状消失了。

  弗洛伊德在催眠治疗的启发下,发明了“自由联想”法。

  他把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很难被意识的潜意识。

  潜意识没办法被直接观察,但它能决定人所有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催眠例子,两点开窗户。)

  第二章 内驱力

  性驱力(生本能),攻击驱力(死本能),关系驱力(客体关系),自恋驱力(自体心理学)。

  《精神分析入门》读后感(四):引自Lawrence Friedman, (2011) Charles Brenner: A Practitioner’s Theorist

  我曾说过,布伦纳更多的是一个实践者的向导,而不是一个思想理论家。但我们可以在不贬低他的理论贡献的情况下承认他的实际使命。实践和理论可以分离开来加以阐述,但在精神分析中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的。用宗教的比喻来说,布伦纳开创了一种新教改革。他清除了一些例行公事——有时是一些无用的术语。他展示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将如何被有时带有态度偏见的理论所整洁,并探索了理论能(也不能)训练自己去服务于实践的原始数据有多远。通过他的例子,他羞辱了那些不能清晰地思考和说话的分析家。他向理论家们发出挑战,要求他们为自己的每一个游离的、漂浮的概念辩护。他敦促分析师们不要再咕哝一句公认的信条。如果在所有这些之后,我们仍然发现需要一个或两个他抛弃的旧概念——或者实际上是整个元心理学和发展理论——那么,我们可以感谢布伦纳让我们看到,相比之下,他们为什么会在那里。

  更重要的是,布伦纳让我们想起了精神分析中一个永恒的谜题,用他的话来说,我们可以称之为因果灾难。它是这样的:一旦你展示了愿望如何决定感知,你就不能自满地认为新的感知会改变愿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精神分析学家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临时应急措施——例外,“暂停”——给分析人员和病人提供他们自己的因果理论所不允许的特权。

  理论的外周被用来建立一个快乐的,改良主义的末世论的模型,它承诺从临床上逃离人类的状况-如果只是在治疗的时刻。布伦纳把我们带回了地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来恢复弗洛伊德最后的,现实的悲观主义。

  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布伦纳让我们直面变化的潜在难题。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注定要重新洗牌,就像布伦纳雄辩地提醒我们的那样,如果欲望、恐惧和知觉相互决定了彼此,我们作为病人或治疗师还有什么希望?

  如果布伦纳是对的,我们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治疗病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思考治疗的最艰难的方法。布伦纳最大的天赋可能是让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核心所在。

  《精神分析入门》读后感(五):精分是毕生追求!! 那个,,我其实指的是精神分裂。。— —||

  明明是入门书籍,但是看了几排就头大。。

  翻译生涩故弄玄虚不好好说白话。。学术型书籍这种翻译卖弄最烦人了。

  作为入门来说不推荐,很难啃完,尤其是前几章完全纠结于概念。绕圈子现象非常严重,基本在挑字眼,看完没有记忆点。

  如果有精分基础还是可以看一下,纠正了一些误解和容易混淆之处。

  最重要的是,这书又不是弗洛伊德写的,而且成书也是70年代的啦。。有点尴尬...

  大学时候读《梦的解析》,读到一半就觉得。。我怎么就这么不信呢。。。。感觉东西方还是文化差异巨大,绝对化的论调还是都持怀疑态度。

  这次在上完精神分析系列课程的基础上再读《入门》,怎么还是感觉我怎么这么不信呢。。感觉事后解释多过实证,,,就是马后炮的对号入座。。。本来事物就正反两面。。表述也可以诡辩,怎么说都通。。

  还是阿洲同学说得是,学习到一种思考方法和看问题的视角,比死记一堆别人假设的纯粹的理论更有用。

  把精神分析理论同进化论、日心说等同进来,都是一种思想的巨大变革。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并不是上帝独特的选择,而是千万个物种进化的结果之一,并非天之骄子;而日心说也告诉我们其实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不处于主宰的地位;而精神分析告诉我们,甚至连我们自己的行为思想,都不受我们自己主观控制。。何其颠覆何其震撼。

  书中举的例子中还是有很多可争议的地方,对于泛灵论的否定,盲人的梦境,或者是原罪的说法,有关文艺的研究更是一笔带过,不过精神分析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发展出的很多流派,一直在不断修正和进步,这个意义非常重要。

  这里补充一些精分疗法在实际咨询中的重要观念:

  精分疗法的目的在于“自知”,即潜意识意识化。

  精分≠泛性论,精分讲的非性,而是性的关系、性的问题,从来不是“性”的问题,而是关系的问题。

  新精分疗法强调客体关系,即重要他人关系。

  梦的伪装源于超我的监察作用,做梦时超我控制力减弱,但仍然存在——此观点现在被否认

  ★精分基本上不在于咨询师进行分析,而是使来访者自我呈现!!

  精分的全部力量在于人格的退化,而不在于解释。

  不要把精分理论当真理,和标准。

  总之就是,在临床运用中一定不能凌驾于来访者之上去判断,要怀有平等心,审慎的态度去接受观点和谨慎使用。

  否则都算是走火入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