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醒来集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醒来集读后感精选

2020-12-17 0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醒来集读后感精选

  《醒来集》是一本由李银河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无49.8,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醒来集》读后感(一):大道至简,人生至素。

  

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这大概就是李银河的新书《醒来集》的第一印象。看似简单的文字,浸透力气的感悟,深深来自灵魂深处的碰撞,奉献出如此睿智的素和简。着实不易。

曾经沧海难为水,在经历了美好的爱情之后,另外的爱都会知难而退,除非是原发的无法遏制的激情之爱。

真正的爱情完全是正面的情绪,即使得不到回应也不会走向反面,只会有些伤感而已。

凡人对爱,有的痴迷,有的自恋,有的沉溺其中甚至自杀。而李银河在历经王小波的爱情之后,有这样的大彻大悟,且能够奉献给世人,堪称一种睿智呈现。

他将王小波称为诗人,浪漫骑士,自由思想者。对这些称谓,王小波当之无愧。而他们间的情书集《爱你就像爱生命》迷倒了众生,也让世人洞悉到爱情本来的样子,堪称完美至极。

除了情感,她还将艺术和修行作为自己的人身日常,将那些文字传递出来。

我写故我在。当我写时,我存在;当我没有在写时,我不存在。

在诠释存在和虚无之间,写和思,或许是最好的诠释吧!对每个顿悟的人来说,能够阐述出这样的句子,即堪称深刻与睿智了。而对读者来说,这样的句子,字字珠玑,难道不是最佳的精神滋养?

大道至简,人生至素。

《醒来集》是李银河老师的第二本感悟集,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巨擘,她不仅给普罗大众带来了专业性极强的研究成果,也带来了极其通俗的读物,堪称不易。

当然,其中更有较为佛系的句子,充满了禅意。

世上很多东西,但不能全部据为己有。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求也会到来;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怎么努力也不会得到。

尽管有些宿命论的成分。但也不妨将其看成是“一家之言”吧!

当《醒来集》沉睡的时刻,我们不能够唤醒其中的文字真谛;唯有翻阅看书本,让《醒来集》中的每个字、每句话、每段文章,都慢慢走近我们的心灵世界中,也是走近李银河老师的世界中。

共情。共读。共悟。

  《醒来集》读后感(二):关于《醒来集》

  

最初促使我产生一定要读这本书的冲动,是因为一直喜欢王小波和他的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在我看来,他拥有优美的灵魂。我想,作为这个有趣灵魂的灵魂伴侣的精神世界,必有其动人之处。 翻开书后,得知这本书的由来——李银河每天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写出三段格言,并且都是根据当时的所思所想而写。格言写作成了他的每日修行,她以此为乐,以此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愉悦。 我知道如此持续的写作输出要求笔者拥有丰富的经历,极其敏感的内心,并等待有足够强烈的写作冲动,不写就会死。在经历过思前想后,追古思今后欣然提笔,这种内心中的表达的冲动,以文字的形式由笔者的思想。世界中留在了这物质的世界上,以这种方式,我们的得以享用一个思维者、写作者的思想精华,了解并触碰到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从而获得精神的滋养(一种超脱的启发)与思想共鸣的乐趣。 五年间,作者得每日修行都记录于纸上,这是足够吸引我的。在一阵贪婪的阅读之后,我产生了一种如获至宝的感受,因为书中诸多观念与我曾有过的感悟是如此的契合或是我对其高度的认同。以下列出几则。 空洞——每当想起与众和时间,就觉得万念俱灰,存在没有意义,生命纯属偶然。人只是存在一瞬,然后归于空洞。 时空——每当想到时间和空间就会感到生命轻如鸿毛,好处是可以扫除所有的烦恼,坏处是令生命失去方向感。 自娱——每天有无数人写无数的诗歌,无数的小说画,无数的画作,无数的歌曲,拍无数的电影,优异者凤毛麟角。对这少数优异者来说,创作大多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自娱自乐而已。 生命的动力——人说冲动是魔鬼,但是没有冲动,就是俗人,缺乏生命的动力。写小说要靠冲动,做学问要靠冲动,就连过日子都需要冲动,否则就是行尸走肉。 滋味——世间事大多平淡,没有什么滋味。难得有一两个人,一两件事有点滋味,值得细细品尝。 疼痛——疼痛使人感觉到存在,我疼故我在,在全身一无病痛的时候,人们往往不能觉察到自身的存在。 本能——快乐是生命的主要价值,趋乐避苦是生命的本能取向。即使是受虐倾向的人,受虐也只是手段,快乐才是目的。 好色——好色是最自然的人性。过去人们以为只有男人才如此,其实那是男权时代特色。在男女平权时代,女性的好色天性也不受压抑的表现出来了。 文无定法——没有人规定该写什么,该怎样写,所以说文无定法,凡是按照固定的规则路数写出来的必定不好看,因为没有意思。 友情——友情比爱情更好的一面是永远不会失去,由于爱情是激情,比较容易过去,友情却是温情,比较容易持续。爱情如火,友情如水。 音讯——仅仅因为得到一个人的音讯,就可以整天感到幸福,这是何等的幸运。这样的亲密关系真是超凡脱俗。 书中令我产生高度共鸣,连连称妙的内容还有很多。这样的书于我是少有的。这书的使命是完成了的。于作者享受了写作的乐趣,自我的修行乐在其中,满足了表达的欲望,于我一名读者文字引发了共鸣,体验到了精神上的乐趣与滋养。 此书如漫灌般的阅读有醍醐灌顶之快意。更可以信手打开两则,细心品味、思考,则足以寄托心神。书中凝集的是一个灵魂的智慧。我非常喜欢作家唐诺说过的一段话,也是对本书的印证: 我不懂人们为什么不买书,一个书写者思维者,一生时光的天才加上工作。他们可能只留下八本到十本的书,一本以台币来讲400块,以人民币来讲,比方说50块,我们随便这样来讲,你把这样一个人一生最精华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不知道全世界有什么东西比这更便宜。 书的第一章“情感·爱”,所记录的是李银河对爱、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认知。读罢可以深深感受到她对王小波的眷恋。就如她在“庆幸”一则中写到——“庆幸自己遇到灵魂伴侣,每每想起还会热泪盈眶。此生能够常常沉浸在如此醇厚的情感之中,真是无比幸运。”不得不承认,李银河与王小波的爱情是令人艳羡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就是浪漫的证明。在信中王小波写道:“银河,你好,做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要爱就爱个够吧!世上没有比爱情更好的东西了,爱一回就够了,可以死了。什么也不需要。” 读李银河还是读的晚,但依旧很庆幸能够读到。产生的共鸣让我拍手叫绝,一部好的作品,不一定是天外来客,往往其达到的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醒来集》做到了。 最后也在这里分享两则我自己曾有过的格言写作。 尽心尽力——既然你要花时间去做这件事,请不要辜负这些时间。 广阔的视角——尝试用更广阔深远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比如,命运本身无法改变,所谓改变命运本身就是一种命运;无私奉献本身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奉献的这种私欲即需求;大自然便是绝对的大自然,“人为”“人类活动”也属其中,大可不必另立门户,加以区分。

  《醒来集》读后感(三):修行从每天三行字开始

有没有哪句话曾让你灵光一现?有没有哪句格言让你豁然开朗?有没有哪个金句让你收藏后看了又看却不舍得分享?

我常常看到那些精辟的话会多读多看几遍,去仔细咂摸里面所蕴含的道理和思考角度。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经验不妨想想为什么。又或者去回顾一下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为什么会用这个作为座右铭。

弗兰.勒博维茨说,先思考,再发言。先阅读,再思考。看完李银河的《醒来集》,我对那些精辟凝练的文字有了新的认识,除去她社会学研究的光环以及作为王小波的遗孀这个层面,我对她是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更感兴趣。这体现在她对于个人边界的思考和人生的沉淀,透露着直接的善意和温暖。

一、记录是生命的刻度,文字是生命的延续。

写作对于有的人来说像水坝的水闸,只要一打开就奔流涌动,一泻千里。而对于本书的作者来说是潺潺溪流,她用5年时间,每天起来写几条,最后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用她的话说像和尚撞钟,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作者管叫它格言,有点像碎碎念,把每天的思考问题,用简短的语言写下来,是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记录,也是对思考脉络的整理。

记录本身有力量,它能够不断提醒你出发的初心,不断让你自己觉察,修正,还有看到时间之外,那个最重要的因素——内在。

这本书的风格有点像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不过沉思录是写给帝王自己看的警示录,很多东西需要很多哲学的基础才能看懂,相比这本李银河老师的《醒来》更直白一些,更好懂一些。

我们都是时间长河的微尘,刹那间闪过,如果不能长相厮守,留下些许文字记录也是对共同陪伴的怀念和补偿吧。

二、每一滴水的梦想都是奔向大海。

说文解字里“悟”是意思是从心声,听从内心的声音,方向是向内的。生活是个混沌的东西,至于你能解析、化合、反应出什么元素、意义或者道理,取决于你。

在这个由暗而明,由粗而细的过程中,你把它分析、解析成什么就是什么。生命虚空,你的所得就是这个由混浊到清明的经历,也是你能带走的所有。

这个过程有点像做酒,大家的原料差不多,而后续的发酵,蒸馏提取,最后做出来的酒是不同的。

到了六十耳顺之年,作者对于察觉有更多的深刻认识。她在书里说“岁数越大越能感觉生命的短暂。越是独处越能感受时间的流逝,这是年轻时和热闹时难以察觉的”。

修行从每天三行字开始,没有什么盛大复杂的仪式感,只有坚持笔耕不辍和愿力的增加,而关于爱,关于美,关于修行和参透,都是作为每个人要接触的课题。而认识自己,找到边界,认知生活,体悟万物,都是生命的附加价值,如果你只是活过,却没能提炼出一点经验和智慧,也是生命的一种遗憾吧。

返璞归真,删繁就简,然后大道归一,殊途同归,最后是见山还是山的思维上升。

三、时间啊,匆匆

安东尼.高迪用毕生的精力创建圣家堂,米开朗基罗用近4年的时间把一块石头变成大卫雕像,而王希孟英年早逝只留一副《千里江山图》闻名于世。

时间匆匆,终其一生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错。进入暮年的人们总是感叹自己是时间的穷人,然后把那些虚晃的、表面的,不重要的都抛弃,只留下自己喜欢的,平静的,本真的。

李银河老师把自己最真实最重要的东西包括她喜欢的颜色、音乐、诗歌等等都放在这里了,是整理,也是对别人的分享。

她说“人生就像一个旅程,从生到死就是一次徒劳的行走。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无甚意义。路上的悲喜就是全部的内容。”

等一杯水烧开,等一次花开,等一场雪来。

对自己何必那么匆匆?每一次等待都是澄清,认知,体悟的机会。愿你平静喜悦,自在安心。

  《醒来集》读后感(四):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对于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来说,车上、厕上、床上和通勤路上,手中总是少不了一本书,随手翻开李银河老师的新书《醒来集》的任意一页,瞬间就能够进入这所人为的避难所,不用担心上次看到了什么地方,特别适合当下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醒来集评价人数不足李银河 / 2020 / 江苏文艺出版社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而这本《醒来集》就是李银河老师每日清晨醒来根据当时所思所想写出的格言集,亦是她审视人生的见证。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68岁的李银河老师早已经过了耳顺之年,算是个过来人,加上多年在家庭婚姻、性别与性领域的社会学实践和研究经验,将自己对于爱情、亲密关系、命运、人生、死亡以及生活的真相的感悟淬炼成格言,是个人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些许指导意义。

下面随意摘录《醒来集》中几条格言

关于人生境界

人生的境界有三个,初等境界像动物;中等境界像植物;高等境界像无机物。人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不为情所动,使自己从有机物修炼到无机物的境界。

关于自嘲和自卑

自信的人才有自嘲的能力。惧怕嘲笑、不能容许嘲笑是不自信的表现,甚至是自卑的表现。

关于写作

只写自己内心冲动强烈的东西,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形式不重要,小说、随笔、格言,都无所谓。莉迪亚·戴维斯的写作不是什么新问题的创造,只不过是达到了写作的自由境界而已,不刻意地表达什么思想、概念,也不想讲故事,不为卖钱也不想留名,只不过随心所欲地记录下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每一缕思绪而已。这不就是蒙田的自说自话吗?是写作的返璞归真状态,是原始状态的写作。就像先人在洞穴墙壁上的涂鸦。

关于亲密关系

理想的亲密关系包括以下特征:相互关注,相互喜爱,相互欣赏,相互扶持,心无间隙,温暖柔软,绵绵不绝,永不分离。

关于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有三:一是相互独立,没有依赖,有了依赖就没有自由自在的感觉;二是相互尊重,要为和而不同留有空间,允许各自有自己的生活重心,不强求一致;三是相互喜爱,在一起只为高兴,不为烦恼,只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不用自己坏的一面打扰对方。

我们阅读一本书,就像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古今中外的先贤大儒思想家对话交流,思想碰撞,这大概就是阅读的乐趣了。读这本《醒来集》亦是如此,情不自禁的在书中的空白页批注,常常有共鸣,频频点头,偶尔有反对,写出自己的观点。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是作者的态度,也是我们阅读者的态度,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把格言当成引子,引导自我思考、自我审视、自我启迪。

这本书还附赠了《未完待续·本》的空白小册子,方便我们写下所思所想的句子,格言,养成自我审视的好习惯。

PS:这本书装帧非常有趣,封皮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折叠,更换不同的颜色,并且是线装锁封,不用担心开胶,拿掉封皮,牛皮纸样的封面质铺典雅,颜值极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醒来集读后感精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