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意大利游记》是一本由(德)歌德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6年01月,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意大利游记》精选点评:
●人生的逆旅
●放下手边在读的书,先看它,因为这是有关意大利的游记。
●对这种散文一样的作品始终没多大激情
●翻译什么鬼
●每当他离开城市,走向山岗和村庄,我的阅读就变得愉悦起来。游记里展现的歌德对岩石土地和植物的热情,真叫人吃惊。
●一定要配合豆瓣网友自制的歌德地图才能理解他的行程,而且不知为何只有全书原本的部分内容,难怪有时会觉得不知所云
●看过原文个别段落 表示原文大概也会给4星 更何况这更不用心的翻译
●2017年补作业第7发:2013年读过《歌德意大利游记》
●歌德也是人
《意大利游记》读后感(一):看到这样的封面,倒胃口了...
看到这样的封面,倒胃口了...情愿读原版。(以下文字充数:正文请不要少于140字正文请不要少于140字正文请不要少于140字正文请不要少于140字正文请不要少于140字正文请不要少于140字正文请不要少于140字正文
《意大利游记》读后感(二):简论景观社会对直观和艺术生活的毁灭
简直有着一个巨大的景观生态链------这个生态链的本质就是阶级表象向景观表象的转移。从前,外在仅仅指的是一个人的社会阶级、财富、头衔,现在,外在还意味着一个人的外表。这个巨大的人工世界已经约定俗成了幻觉官僚的阶层体系,明星自带光环,取代了用现实手段进行压迫,更是更精微更精细的微型爆破。这对个人天才的破坏是从未如此艰险、险恶、卑鄙和悲哀。你知道吗,当烟从过去的人情社会润滑剂转变成现在的装逼道具和套路?在此种社会里,任何欢乐和安宁都从未真正实现过,是吐舌头和表情包!!!
我知道,童年的景观已经被全面入侵而几乎不可能有童年之领域。
我知道,荒原也被篡改的面目全非而不可能再容纳任何幻想。
我知道!不再有偏僻之地域,有的只是巨大的阴谋,巨大的怪物,这怪物蚕食着人们曾以为崇高的一切,只有一个巨大的中心,把一切都拉进它的漩涡里。一切都被摧残,都被摧毁。任何纯粹的直观认识在此种运动中被抛弃,也就失去了任何艺术和生活的可能性。你们把装逼称作生活。你们把堕落当作艺术。
人们在“旅游”!他们是如何优游于景观的世界,对一切都评头论足,他们自己却那么恶心!他们真的就像“马蜂窝”一样,去世界上到处蛰人。中国人也极其擅长把他国之珍奇化为本国之腐朽,总是以一种打扮成好吃的大餐形式放在现代人的景观装饰台上,这就是可怜的流行“读书文化”!!
人们总是装得开开心心的,并且以为这样他们就真的开心了。太吵了!这是最无耻的行为,明明一个人很抑郁,还要听见他人的口哨声、哈哈、甚至是尖叫,(他们有一个词语形容这个:骚),这种对听觉领域的景观控制是最恐怖的,千年教化炼狱规训修罗场!听觉与理性有关,这种听觉控制最是破坏理智!怪不得上层人总是追求安静,因为这样他们便真正拥有了优势。由于商业入侵,小镇安静的优势也渐渐消失了。啊!新贵族!新的理所当然的阶级!中国人会允许这种分化吗?很好,让他们互相同质化去吧!
我至今也无法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能吃。这也恐怕是景观的缘故。因为消化系统与景观观赏系统太一样了,他们能够互相促进。
让我期望他们的“仗义文化”真的能够拯救他们!让我期望他们的“种族文化”真的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
《意大利游记》读后感(三):糟糕的配图,可惜了这本好书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在拿到这本书2个月后。如果想要看的更仔细,我想我要花更多的时间,虽是游记,但里面涉及的东西很多,很多我完全不知道,或者只知道一点。书很不错,不愧是歌德,很后悔今日才读到这本书,如果在去意大利旅游之前就已经读过的话,我想我的意大利之行会更有收获。假如还有机会去的话,我会沿着歌德的路线再走一遍。
边看这本《意大利之旅》,边在google map上细细的标出位置,用一条蓝线把路线画出,由于这本书是根据德文翻过来的,有些冷门的地名找起来还蛮费尽,不知道是因为译者是根据德文音译过来,还是因为这些地方太过无名,在网上甚至找不到官方的译名,只好靠猜和书中的一些描述在map上一点一点的寻找,所花的时间绝不亚于读书的时间。在作图的过程,仿佛就是自己也跟着走了一遍。
书读完的那一刻,也是地图完结的时候,看着歌德的征程,竟有些嫉妒起这位大师,好多地方,都是第一次去了解。歌德的这本书,于我就是一本工具书,历史、文化、艺术,地质等等,这些东西不是我一看就能了然的。很羡慕大师涉猎之广泛,还懂着几门外语。
然后,书虽然是好书,但出版商制作的太不认真了。配图太烂,说托尔波勒,图却是比萨、佛罗伦萨,明明说的是这个艺术家或者是这个地方的艺术,配的画却是完全与之没有关系的,甚至说那不勒斯、巴勒莫这种大城市,也不能给几张正确的配图。全书最准确的竟然只有罗马和威尼斯。书作的也太不专业、太不用心了,配图的人难道都不看这本书的吗?配图是败笔。
这样的书,我不知道该给它打几颗星,给个3星吧。末了,对于这本书,依然有个疑惑,这本书并没有记录歌德在意大利2年内的全部行程,他甚至没有结尾。不明白为什么。
我做的这本书的google 地图
《意大利游记》读后感(四):文坛巨擘、诗人、思想家、画家歌德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他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是个得到自觉的灵。 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歌德,可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超一流作家。 他常在其戏剧、小说、书信里常常插入形式短小、含意隽永的小诗,歌德从八岁写第一首诗开始,到死前十几天写最后一首诗为止,一生所写的长短诗作,总共有二千五百多篇,对别的诗人来说,这数量就要孜孜矻矻一辈子去伏案疾书了。 海涅曾举出世界文坛上的三巨头,他把莎士比亚誉为戏剧的巨头,而抒情诗的巨头则是歌德。2005年11月,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歌德名列其中。
《浮士德》(Faust)是德国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共历时六十年,它是歌德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的概括,是歌德最主要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巨著《浮士德》被认为是德语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是最经常被引用的作品,这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内容复杂,结构庞大,构思宏伟,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温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揉一处,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歌德的《浮士德》在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具有同等地位。《浮士德》既可作为研究人生的经典著作,亦是极佳的休闲读物。
众所周知,歌德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而且涉猎的学科很多:他从事研究的有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如他在1784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然而更少有人知道,歌德还是一位画家,更准确地说,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风景画家。歌德的天性极其活跃,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盛;他把他的精神触觉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要占有映照人类内心世界和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所有手段。他的智慧、他的勤奋,他那深邃的目光、他那敏锐的感官,以及他长达82个春秋的高寿,使他在不同领域里——首要是在文学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绘画艺术上,他以无比的执着,从童年直到老年,始终怀着浓烈的兴趣,并几乎一直热情地进行实践,画了2700幅之多,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风景画,也包括他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绘下的画图以及他对人体进行的临摹等。
《意大利游记》读后感(五):自觉的灵、世界文坛巨擘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他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是个得到自觉的灵。 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歌德,可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超一流作家。 他常在其戏剧、小说、书信里常常插入形式短小、含意隽永的小诗,歌德从八岁写第一首诗开始,到死前十几天写最后一首诗为止,一生所写的长短诗作,总共有二千五百多篇,对别的诗人来说,这数量就要孜孜矻矻一辈子去伏案疾书了。 海涅曾举出世界文坛上的三巨头,他把莎士比亚誉为戏剧的巨头,而抒情诗的巨头则是歌德。2005年11月,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歌德名列其中。 《浮士德》(Faust)是德国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共历时六十年,它是歌德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的概括,是歌德最主要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巨著《浮士德》被认为是德语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是最经常被引用的作品,这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内容复杂,结构庞大,构思宏伟,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温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揉一处,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歌德的《浮士德》在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具有同等地位。《浮士德》既可作为研究人生的经典著作,亦是极佳的休闲读物。 众所周知,歌德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而且涉猎的学科很多:他从事研究的有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如他在1784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然而更少有人知道,歌德还是一位画家,更准确地说,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风景画家。歌德的天性极其活跃,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盛;他把他的精神触觉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要占有映照人类内心世界和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所有手段。他的智慧、他的勤奋,他那深邃的目光、他那敏锐的感官,以及他长达82个春秋的高寿,使他在不同领域里——首要是在文学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绘画艺术上,他以无比的执着,从童年直到老年,始终怀着浓烈的兴趣,并几乎一直热情地进行实践,画了2700幅之多,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风景画,也包括他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绘下的画图以及他对人体进行的临摹等。 歌德在到达罗马的时候,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过去,重新调整了自己对人生和对外部世界的方式。他觉得,罗马使他受到了净化和考验:“我现在住在这里很清净,好长时间没有这种感觉了。我练习观看和仔细观察一切现存事物,我的忠实让眼睛明亮,我完全摆脱一切傲慢……”。在意大利之行回国后,歌德创办了《圣殿大门》杂志,开办绘画学校,为德国艺术家设立美术竞赛奖。歌德还利用他在自然科学上的研究,解决艺术问题,撰写了《颜色学》一书,通过生理学和光学研究人的色彩感知。歌德甚至对自己的兴趣过多充满自责,但他的一生都割舍不了对艺术的热爱,美总是能不知不觉中吸引他,这也是他一生对自然的热爱。这也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歌德在回忆在意大利的经历时说:“它(意大利)使我对(建筑的)肃穆和伟大有了一个概念,......,使我得到了提高,当时我不得不跟着干,甚至亲自动手绘制装饰线图案。我绘的比那帮手艺工匠更好,因为我的想象力胜过他们”。歌德说,天才并不是别的什么,而仅仅是一种创造力;“在任何一个领域要想取得伟大成就,都要花费大力气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