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0字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由[苏] B.A. 苏霍姆林斯基著作,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1.00元,页数:5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精选点评:
●基本上文不对题吧,偷换概念。咬了一口臭鸡蛋,原谅我没有把它吃完再做评判。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作者有许多不错的看法,但编辑有一定问题,如按类划分不突出,异类相杂,而前后内容又重出或重叠,颇显繁冗。精简三分之一便佳。
●拜读而深思
●人本主义,充满来源于实践过程的深刻的教育思考。 读书要有两个区分:第一是区分作者本人与作者的国别身份,区分作者本人与传统刻版化的前苏联(实际乌克兰)的价值观。第二是区分作者的教育具体实践、指导思想以及个人宏观信仰——他的教育实践和思想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至于他个人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读者可以另行判断是否接受。
●教育的伟大之处与困难之处,对于我来说里面的很多建议是只能仰望……
●这是给一切教育者—教师、父母、兄长、校长、领袖人物看的书。也是给青少年看的书。属于那种看三遍以上的书。
●流畅易读,真的很适合新手,趁着读书的热劲干完了一个大活。对职业的爱意与善意令人忽略所有瑕疵。
●如果这本书早四年读到,我的轨迹或许会因此改写。但是人的向心力,其实永远都不会偏离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记得有个朋友问到,你不会真的喜欢教小孩吧。恩,我就是本性地喜欢阅读、教书和狗。这本简直可以被称为“伟大”的书,里面实际包涵了一个伟大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他32年教学人格与教育基本重叠划一,并且无时无刻不在超越和创造,与生命的前一分钟,都想成长为更出众的心愿。这本不少于1000本经典书籍囊括于内,并集合强大教学实践,以及更宝贵的心理学教育学思考,汇集成的书目,让我用基本密密麻麻的线条,全部勾勒在了意识之中。我没有想到一本畅销书籍,能带来的强烈震撼力,这是岁月的又一个拐点,在帮助我重新愤起。感激它作为我阅读生活里,教育学的启蒙读物,甚至是如何酿造自身品格的指明。
●教育家就是教育家,文中有很多时至今日依旧可行的观点例证。今日读来是为了应付考试,希望明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再来回读其中的精品言论。
●很敬佩作者,读完也有受益。 但边读还是会边想:要是我有一班很乖的学生,能让我实施其中的部分建议那就好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书摘
教师不只是让学生记住知识,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儿童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鼓励“超纲”让学生都有一样入迷的课外制作活动,让学生有自己最爱读的书。
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越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书籍和由书籍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孩子的成功是什么
谁都会犯错,何况是小孩子,而且他们的那种“犯错”是无心的,是出于一种纯真的童心,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魏书生曾经说过:“把他们当做魔鬼,你便生活在地狱里;把他们当做天使,你便生活在天堂里。”孩子眼中的成功不是像政治家那样成为风云人物,也不是像商人那样成为影响经济的人物,他们不贪心,只是希望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力,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人。孩子是人,是有思想有灵魂的天使,有时候自信有着强大的力量,让孩子感觉“我能,我行,我可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三):思考教学
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虽然作者是俄国人,许多人说教育体制不一样,而且主要是针对的小学教育,但是书中很多地方让我思考,比如要编制教育的骨架,从教两年英语教学,我深深的感受到学好和教好是两码事,反复说的东西学生都不 会,所以,当看到要去编制教育骨架,即将你所教内容的重点整合,专题性的东西都整理好,再有计划的渗透到教学当中去,这样学生就能掌握好最基础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对于英语来说,初中的知识点繁多,课堂容量大,当我试图想要向书中所说编写好框架性的语法规则及相应练习遇到了困难,想要继续摸索,早日摸索到方法,从而更艺术,轻松的工作。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让学生思考插上翅膀
每个孩子天生就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但是,随着学校教育的年复一年,学生心里的那点好奇没了,探索的热情没了,代之的是茫然、空洞和厌倦。而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学会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的确,一个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 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 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五):9.0分
5星。 作为教育界的名著,确实值得每位老师阅读。一百条建议,相信每个教师都会找到能打动自己的地方。我阅读完后一共找到了四个词:心灵、书籍、集体、劳动。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最终是要走进每个儿童的心里,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培养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书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工具,要培养儿童终生喜爱阅读的习惯。 在个人主义盛行的当下,书中强调的集体主义依然有用,但可以演变成团队合作。人类终究是社会性动物,儿童需要在各种集体(团队)中学习与他人合作。 劳动在现代社会也要重新定义。城市里的儿童没有机会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劳作,但也可以用“项目”这样的新词来代替。组织儿童完成特定的项目,有助于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这本书可不仅仅是这四个词语的扩展,里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建议。无论是不是教师,其实都可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