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精选
《叔本华思想随笔》是一本由(德)阿・叔本华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叔本华思想随笔》精选点评:
●尽管痛苦和愉悦只是作为意欲的存在而天赋仅仅在智力从意欲中得到解放时发挥最大的效用,但不可否认,痛苦作为一种意欲为我们带来的折磨或催化都更加深刻明显
●读叔本华的第一本书,一提到他就想到“悲观主义者”,对叔本华的悲观是不是有什么误解?“悲观主义”可不是“消极主义”。悲观只是为了更直观的看世界。用逆向思维去看待事情,把可控的“痛苦”降到最低,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从这本书里也了解到了哲学和宗教多有相似,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这本书很纯粹就是了。
●重读一遍才发现我受叔本华思想影响太深了点……其实他的论证并不严谨,常常用一大堆引文来佐证他的观点,而那些引文大多出自荷马、歌德、拜伦、伏尔泰、尚福士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他对佛教的认识也比较简陋。但是依然十分有趣,《论生存的痛苦与虚无》一篇每一次读到都能给我安慰。借用博尔赫斯评论王尔德的一句话:千年哲学史产生了远比叔本华更复杂更严肃的哲学家,但没有一人比他更有魅力(也许尼采除外)。另外,罗素在《西方的智慧》一书里用叔本华的人品来否定他作品的做法(就像我们大学老师那样)其实挺没意思的。
●振聋发聩之语,金句俯拾皆是。严谨的论述,即便是极偏激的观点,在他的一番论述下也变得合理。《论性爱》的附录以为要大肆批判鸡奸,其实不然,结尾那一段可以看出他的心态甚至有点可爱“通过阐述这些貌似悖论的思想,我想为哲学教授们做点善事……”
●论意欲在自我意识中的主导地位。 论生存的痛苦与虚无。
● 读叔本华会让你觉得耳聪目明,就好像整个世界的运转规律都在你眼前清晰了起来,你仿佛能看到天地间无形的、阡陌纵横的因果经纬网,也终于开始了解自己的本能反应。 叔本华深入研究过东西方多种哲学和宗教,但他写出的文字不事卖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看似消极厌世,实则悲天悯人。当然也要感谢译者,翻译德语向来是世界难题,但本书译者怀着热忱,明知道“译高水平的书往往不赚钱”,但还是坚持“搞真正有价值的书”,为世人奉献了这本语言优美、意思明确的中文版德语文献。
●比起不善於交際的人來,群居與相互交往的群體當中愚蠢要普遍得多,人們熱情高漲自鳴得意,沒有獨立判斷,以至於交出自己的意志被利用被損壞而變成了純粹的工具,我們可以抵抗惡,卻無法反對愚蠢,因為它根本不服從理性。所以有時大眾審美就是一堆臭狗屎,而個人主義反倒是春天
●比喻朴实而有力
●叔本华的书都值得一看!
●超赞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一):怎么这少人推荐捏
蛮好的一本书。首先这不是一本一般的哲学的书,是写给大众看的,蛮容易看懂的。而且翻译的也是不错的,配得上“格言式的笔触”。
从书中我看出的是德国的精英教育,和天才的痛苦。叔本华的思想确实有可能会对希特勒产生影响。意欲战胜理智的不是凡人,而是天才。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二):严谨 专注
严谨 专注
对男女爱情的理解,真的让别的所谓的哲学家或者爱情专家,只能望其项背
不过看起来是相当的累的。
之前看了书 也写了点感觉,被朋友们赞 下,但是看完本书又写了个日志,被朋友们强烈赞了下,说见识又深了,还是要感谢叔本华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三):深邃、优美的思想——叔本华把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没有叔本华,哲学不会是现在这个高度,如果没有叔本华,也就不会有尼采。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清晰、优美和深刻,同时又不乏条例和逻辑。没有相当的内在高度,是不可能理解和喜爱这本书的。叔本华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典范,他是真正的哲学家,几千年才出一个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四):思维的火光
这本书还没看完,篇篇都非常喜欢。可惜他活着的时候一直被黑格尔鄙视==读他的文章的时候真的感觉非常受启发,虽然有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过分的孤芳自赏,还有对世人,甚至对世界的绝望,以及他令人不能苟同的对女性的看法和态度,但这并不影响我钦佩他的伟大的思辨力和洞察力。最喜欢心里散论和论天才。绝对推荐。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后感(五):哲学与神学
对于叔本华的哲学研读也有些时日了,如果要写些什么,这里主要有三点。一,其关于生存的痛苦与虚无的本质与基督教里原罪的说法相吻合。二,在不可改变的内在性格和必然出现的外在动因共同基础上所决定的命运的必然性又与佛教的转世轮回不谋而合。三,但是,叔本华是不赞同把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归结为全知全能和慈爱的神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观点与现实世界所充斥的欠缺和苦难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