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基督教概论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基督教概论读后感精选

2022-05-19 02:09: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基督教概论读后感精选

  《基督教概论》是一本由麦格拉思(Alister McGrath)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4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基督教概论》精选点评:

  ●一本知道了圣迹和启示的含义,更明白解释、阐释之渊源道理的入门书!

  ●非常公正的INTRODUCTION

  ●图书馆借来的,略略的看了下。

  ●这本书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第2版嘞。

  ●很好的入门读物。

  ●信实

  ●【拥有者】JENNY 【借阅状态:可借】

  ●可以了解一下,且有简单神学思想!

  ●作者对这本书的潜在读者定位是:对基督教基本没有了解。他在书中也多次强调了这一点,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回答了关于基督教的问题,不如说是在读者的头脑里引起了更多问题。不过矛盾的地方在于,在中国可以说对西方哲学有所了解的人大概都对基督教有所了解,而对基督教一无所知的人恐怕也不懂什么西方哲学。而作者对基督教本身的论述十分细致,对涉及到的西方哲学部分却是一笔带过,所以虽说是一本基督教的入门书,但对读者哲学背景知识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看完这本书再去看《圣经》,框架会更加明晰。

  《基督教概论》读后感(一):读《基督教概论》后感

  读书的过程中,我是有详略控制的。更主要的是关注书的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前面是对圣经内容的描述,后者是对基督教及教会发展的历史,以及基督教徒的生活方式。

  对于基督教的纷繁复杂教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并非我关注的重点。

  简单总结来说的话,读完教材基本可以回答下列问题:

  圣经里面到底讲了哪面的故事?

  圣经中新约和旧约是什么关系?

  基督教和犹太教是什么关系?

  基督教和以色列人是什么关系?

  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是什么关系?

  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与基督教有什么关系?

  君士坦丁大帝和基督教有什么关系?

  神圣罗马帝国和基督教有什么关系?

  宗教改革是怎么回事?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是谁?

  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有什么关系?

  基督教有哪些重要节日?

  基督教有哪些宗教仪式?

  当然过程中需要你的好奇心和不懒惰的品质来辅助你了解上述问题的答案,现在有发达的信息技术,大方向是不会有错误的。

  基督教对于西方世界的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文化、习俗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们不同文化群体的人看来,也是毋容置疑的。

  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来了解世界上信教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以此进一步理解西方世界的某些文化现象,是非常值得的。

  《基督教概论》读后感(二):好书

  这本书是因为公选课才读的,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关于基督教历史的部分,从历史了解基督教,发现基督教的历史的深远与艰难,了解到一个宗教的长存在内部与外部面临与处理了多少的困难与矛盾。同时也了解到西方文明与基督教的密切关系,从基督教的角度看西方文明是个有效的方法,当年的韦伯就这样做过。

  从本书中可以得到很多具体知识,我就是从这本书第一次知道福音书的意思。(福音是好信息的意思,所以bible就是传达耶稣降世的好消息的书。)也知道了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种种关联,了解了基督教如何兴起、扩散,中间经历哪些困难,比如世俗中的如罗马早期对基督教的仇视。比如教会内部出现的对于经典和教义的不同解答造成的分裂,以及通过怎样的斗争消弭,例如很重要的关于耶稣的“三位一体”观念,这在教会初期也有很大分歧。耶稣的人性和神性两者,在教会内部都各执一词,最后经过协商会议,教会做出权威解释:耶稣是实际存在的历史人物,但同时也是上帝圣灵的降生,是圣父、圣子、圣灵的一体。其他的很多争论,例如玛利亚童贞受孕等等也在其中。

  从基督教的历史可以看到,其实基督教并非铁板一块,英国基督教、爱尔兰基督教以及德国都有不同,基督教在各地传播,但地域文化都会对基督教的统一性带来挑战,于是在内部实际一直存在斗争,但迄今为止仍然保存相当的平衡,即内在统一性和各种独立性的共存。由此,我对基督教的概念不再只是我们的教育给予的简单可怜的一点概念,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支撑,和希腊理性传统构建了西方世界的框架。物质界的探索由理性解决,而人类面对世界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基督教的范围。虽然尼采曾说上帝死了,不过世上终究没有达到超人世界,人的世界里,上帝仍旧存在。说到底,这世界仍旧是“恺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的世界,人还没有达到完全自我独立的地步。

  这本书使我在公选课上获得为数不多的90分,并且获益不少,真是应该感谢的一本书。

  《基督教概论》读后感(三):基督教的真相:失传的圣经故事

  在早年基督教还有使徒与圣人们在世的时代,那时的基督教是一个更加超自然的宗教,是一个强调体验天国或灵性境界的神秘宗教,后来才变成了一种标准的、有组织的信仰。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所持圣经是在公元第一世纪由耶稣和他的使徒们编辑的,但事实绝非如此! 这个规范及审查圣经的过程大多发生在公元四世纪。正是在这段时期中,大多数经外书失去了它们的「经典」地位,只有少数经文被纳入「公元四世纪圣经」之中。而且很令人悲哀的是,很多重要的奥秘篇章被排除在外。事实上,一千年来,希腊正教、叙利亚、苏俄、亚美尼亚、埃及以及其它古老教堂的旧版圣经一直包括这些经文。该是把这些数据公开的时候了,好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找到那些失传或被隐藏的圣经经文。

  在考古发现的《死海手卷》中,我们可以找到「以诺书」。在书中,以诺先知描述了他在七重天云游的情形。如同埃及的郝米士和中世纪时代印度的伟大神秘人物卡比尔一样,犹太先知以诺描述了他在高境界之所见。

  《多马福音》(也译为《多马斯福音》、《汤姆士福音》)记载了耶稣这位伟大的明师教导其弟子「我们来自于光,来自于光永恒存在的地方」,「光存在于由光化生的人之中,并且照耀全世界」以及「如果一个人完整,他将充满光」,还有「从我口中饮水之人将成为和我一样,而我也将成为此人,奥秘将会展现于此人面前。」

  玛利亚被描述为一位与十二使徒完全同等的使徒,并为耶稣最亲近的门徒之一;玛利亚像是耶稣的灵性接班人,继承其教导其他门徒的地位。玛利亚因其超越的灵性了悟等级才成为其他门徒们的领袖。以复活后基督密传弟子的身分,玛利亚在她的福音书中教导其他门徒灵修之道,同时也很详细地描述她的师父(复活后的基督)以光之化身带她神游高等境界或天堂的体验。她将于这些奇遇中得到的基督有关灵修的指示传达给其他门徒们,而这些体验可能发生于她的深入祈祷或长时间静坐时。

  诺斯替教派圣者的主要教理之一就是内在光的体验。事实上,看到内在圣光是一种普遍体验,全世界各种文化都有天堂景象和内在圣光体验的记载。许多人在他们自己的宗教经典中非常流利地描述与超越黑暗之上的光相逢的经历。许多圣者和神秘者,都将上帝或是无上存在描述为包含万物的、纯洁灿烂的光之神。观内在光的神秘体验是发生于深入祈祷或静坐时。

  被排除在四世纪圣经之外的经典,多数提倡个人灵修体验以及打坐冥想。这个早期灵修传统从未完全被西方接受,而依我之浅见,这也就是它们被束之高阁的原因。

  ——选自詹姆士.比恩所主持的广播节目的讲稿:失传的圣经故事。

  宗教常有种现象,宣称信仰某个对象,可是信徒信的并不是这个对象的思想。而是这个宗教组织与组织的实质创立者的思想。例如道教宣称信仰的是老子,但其实大多数内容跟老子没什么关系。 佛教的某些教派的思想也不是释迦牟尼的思想。基督教也是,基督徒信的其实是保罗和教会,耶和华和耶稣只是挂名而已。

  虽然基督徒都认为新约乃是旧约合理的延续,但犹太教并不认可。新约的构成比较简单,成书的时代也比较清晰可知,编纂的过程人为倾向很明显,篇章类型基本也就两大类为主——福音书和保罗等的教牧书信。四福音可以看成对同一事件或耶稣生平的不同描述和理解。而十几篇的保罗书信,更是强势的表现出作为教会成功组织者对后世教会和神学导向的巨大影响。保罗在文字数量上超过了耶稣的教导文字则是不争的事实,而保罗则肯定不是圣子身份,我们从两者可以看出巨大的思想差异,有人会把基督教称为保罗教。

  耶稣和保罗对妇女的态度非常不同,作为女性,你应该对这个问题是敏感。耶稣对妇女非常尊重,哪怕是地位低下的妇女(被捉的妇女和妓女等),而保罗则不同,对妇女似乎无比仇视。至今基督教会不允许妇女讲道,还要蒙头就是这位保罗规定的。保罗从来没有见过活着耶稣,这样的一个人物,并什么可以代表耶稣的基本思想,取得以耶稣基督名义组织的教会绝对领导权,实际上没有耶稣的直接许可,甚至严重歪曲了耶稣的本意;有一些概念本来不出自耶稣基督,而被保罗独创出来,譬如“因信称义”;连基督徒也必须承认,作为圣子地位的耶稣基督对于宇宙终极真理的理解,应该是任何人不能超越的,而保罗提出的某些主张,则有明显与耶稣观点迥异。

  最明显的例子是,基督徒受保罗书信影响,以为耶稣到来后的新约不用守律法了。这是错误的。耶稣是个虔诚的犹太教徒。耶稣相信希伯来圣经所记载的预言都要应验,他跟信徒说的话都是拿希伯来圣经内容来替自己背书。

  《基督教概论》读后感(四):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和麦格拉思的《基督教概论》

  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想读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西方哲学史》,副标题是“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念在嘴里很有学术感觉,和《国富论》的全名——“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一样,让学习社会科学的孩子们感到时髦。结果,《国富论》是买了,读了,越读越晕。罗素的没买,因为商务印书馆的版本是繁体字,受党教育多年,我不认得。说道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系列,包装简朴,内容经典,从柏拉图久远的《理想国》,到托克维尔并不久远的《论美国的民主》面面俱到。当时的我就想,要是谁能读懂系列中的一半,必定会因受前人的启发而智慧惊人,到如今,现在的我还是这样想。

  偶然地,在网上找到《魔兽世界历史》录音,是最著名游戏制作公司“暴雪”的最著名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故事背景。他们做产品就是靠谱,故事也编得栩栩如生,有模有样。“有声读物”栏目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也在其中,我没能想到此书曾被制成朗读版,而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的译本。厚厚的上下两册,要朗读一遍,很是让我感动。

  没想到,开始的序言,一遍竟要半小时。它是全书概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告诉我们为何要写哲学史,而研究哲学的目的又是什么,神学(宗教)、科学(当时是二战时期)与其关系,及从古至今变迁的总体脉络,是极其精彩的。它的翻译也是极其精彩的。听比起读,形式上要轻松些,虽不容易完全集中精力,针对现在社会忙碌的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我找到罗素的名著时,正巧在读麦格拉思(Alister E. McGrath)的《基督教概论》,原因是我怕读基督教《圣经》遇到挫折,无法完成对西方主要宗教和社会文化了解,兼进一步学习英文的任务。此书也是简明易懂,是基督教文化精神极佳的入门教材。

  提到它们,除了推荐以外,我也再思考,为什么要去了解各种宗教、哲学和相应的思想、文化?之前我也读过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是近些年培养起的习惯,常与人自嘲说自己从小读书少没什么文化,这并不是玩笑,是真实。不过我想还不晚。渐渐,读物里常出现看似不能解近忧的书来。

  前一阵,奶奶身体不好,家里人都很紧张。她说自己要走了,情绪也不稳定。奶奶依眅佛教,从七十多岁开始戒荤,到现在有二十多年。吃素,家里人比较担心的是营养。我曾对她说,她信佛没有达到最高境界。佛教是宗教,佛学是哲学,吃斋念佛为是锻炼自己的心境,领悟佛学真谛,如果心能到家,形式便不重要了。俗界津津乐道的济公——道济和尚不就是典型。这样劝,为的是她能多吃点东西,保重身体。当然,我也看到了,人老了,面对夕阳余晖,信佛并不能让她完全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我常想,道至末路没有恐惧,虔诚的信仰能做到吗?还是需要人生成熟的智慧?李敖曾给与我对自由精神、民主制度和文化艺术的启蒙。在他心里是没有神、佛和上帝的,在他身上能看到的是对人生思考后的智慧。我还常想,人生终究是要一个人的,要一个人孤独地走完,要一个人坚强地说再见。没有任何人能与你一道永远,空间上亲密无间,时间上如影随形。出于利益、价值观、生活态度等各种原因,战友同志背叛,兄弟朋友淡漠,夫妻反目,长友间恶语相向,这都是人间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所以,当被问及世间什么最重要时,毫不犹豫地说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功名利禄,哪怕是对全人类的贡献都不能构成你的不舍,离开时,有人为你难过,你而为他勾起回忆和思念,这才是人世间最值得留恋的地方。

  而要坚强地面对孤独,需要的是宗教?还是哲学?我想到王小波所提到的一个词——精神坟墓。从一开始,每个会思考有智慧的人就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坟墓,早早地躺在里面,能让你战胜或坦然面对最后的恐惧。我出生和生活在一个宗教信仰并不强烈的社会,从一开始就没有理由能说服我认识到上帝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西方很多学者,他们研究宗教本身,他们知道它的起源、发展和自圆其说的过程,而他们本身也宗教信徒?为什么不像很多人,坚称星座决定性格命运等是荒谬的,能说出星座在宗教和科学领域内的起源和用途,从而在思想上与它保持距离。后来感到,不是宗教,而是信仰,不是上帝,而是自己精神,它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给予他们勇气和毅力。所以,一些西方人批评,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社会缺乏的是信仰,而不是宗教。

  对于宗教、哲学和文化的研究或许是找到信仰和精神坟墓的一条正确道路,现在的我还在四顾张望,但随着岁月流逝,离归宿越来越近的同时,应该会把最高的智慧越看越清,越抓越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